華文網

你的生活離不了日貨,從另一個角度的反思

索尼CCD

很多消費者不瞭解,現在的產品由於很多國家民族主義運動高漲,

所以日德等國家都是以零部件的方式出口,到該國以該國的民族品牌為外表賣的國貨。所以你看到印度、巴西、墨西哥、中國,上至天上的火箭、飛機,下至地上汽車、手機都能本國生產。

但凡工業品,日本的內核和零部件占到相當重要的位置,這個是中國生產廠家替各位消費者購買,不信你好好用百度搜搜看看,瞭解下內幕。舉個例子,聯想,硬碟的cell單元件絕對100%是日本產的,

韓國都做不出來(筆者我拆開過很多牌子的筆記本,至少裡面的硬碟等存儲件無一例外都標有Assembly from Japan,然後套上中國,中國臺灣,韓國的外殼)。 可以這麼說,離開日本的零部件,中國90%的工業品是殘缺的。再舉一例,你看的報紙,書本,雜誌,不是日本印刷機印出來的就是德國印刷機印刷的(五五開,要不是小森,三菱就是海德堡,曼羅蘭,國外的2手印刷機在中國也有很大的市場,
這樣包括潤版液等基本耗材都是用的進口德或者日貨)。再舉一個例子,現在中國學生75%都帶眼鏡,96年以來流行樹脂鏡片,你可以買國產,也可以買韓貨,但是作為基本材質的樹脂(MR等)大多來自日本三井等公司。你生活中哪天缺了日貨?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俯首皆是。

小森印刷機

日本樹脂鏡片

就算你買聯想、買海爾、買格力,只不過日本的零件所占百分比的多少而已,還是買的日貨。你買大眾的汽車就不是日貨了,還是有日本零件,這個你自己問問大眾,看是不是這樣。豐田的強大不只是整車(樹大招風),

他下屬的零部件廠家(低調)其實比其豐田整車更厲害,其技術讓大眾中國也不得不用。這一切其實都間接購買了日貨。

日貨已不是那個簡單初級的在外表上標明身份的60-90年代了,現在更多的是深入到工業品的INSID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