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是86版《西遊記》的紅孩兒,今天修成正果做農業守護神

話說,師徒四人辭別烏雞國國王繼續西行。

在一座山前遇到一個小孩吊在樹上。

唐僧執意要去救那個小孩,而被紅孩兒擄走。大聖與紅孩兒攀親不成,反被紅孩兒噴出的煙火燒傷。孫悟空請來龍王相助也不成。化身牛魔王還是沒能救出師父。

不得已,孫悟空只好請觀音菩薩助陣。

觀音菩薩用計將紅孩兒降服。

觀音慧眼識才,並將其帶回南海,做了他的導師。

後來呢?後來呢?後來呢?

紅孩兒隨觀音菩薩普陀山以後都幹了些啥?

原來啊,紅孩兒到了普陀山后,便遠離了紛紛擾擾打打鬧鬧的江湖,精心研習佛法。在菩薩的悉心指點之下,他考上了北大,學習電腦,後來還進入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繼續深造,獲得博士學位。

沒錯,這就是86版《西遊記》中“紅孩兒”的扮演者趙欣培20多年來的經歷。

趙欣培 生於1977年出生,拍紅孩兒的時候才七八歲。86版《西遊記》和他的“紅孩兒”人物形象堪稱為經典,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趙欣培也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偶像男神!

紅孩兒一角讓他成為當年紅極一時的小童星,但之後卻很難在螢幕上看到他的影子,

原因是他並沒有繼續在娛樂圈發展,反而回到學校好好學習並取得了博士學位。

如今,這位“修成正果”的大仙看准了農業,用他的“神通法術”為數億農民護航。

趙欣培,北京農管家科技有限公司CTO。

好吧,我們先看看趙仙君的府邸。

農管家定位創新農業互聯網生產服務平臺。

其服務物件是中國農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2016年4月,成立不足1年的農管家就獲得複星集團數千萬元A輪投資,一時間在農業互聯網圈傳為佳話。

農管家總經理王磊告訴《全球農業趣聞》,農管家通過整合農業上下游廠商的核心資源,致力於建設金融、農資、農技和農產品流通四位元一體的高效服務體系,説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效融資,提供優質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的種植技術指導,並對接優質農產品收購管道,力爭改變中國農業經營者組織化程度低,產業鏈與產業生態封閉,上下游分割的局面。

我們看到,在農管家APP上,通過設置權威專家、農藝師、一線專家的三層專家體系,以及南北方不同作物的維度,將最先進、最實用的農技課程進行層層滲透和傳遞。農戶可在平臺上自由創建討論群組,建立自己的交流圈子,並可在手機上傳種植作物的圖片,描述生長情況和病情,幾分鐘後便獲得平臺專家的解答。

農管家以北京為總部,現已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山東、安徽、雲南等農業大省設立了分支機搆,建立了以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中心的農業服務網路。截至2016年12月,農管家金融業務已直接服務合作社超過10000家,覆蓋土地面積超過3000萬畝,並為長春市、唐山市等多家政府搭建了移動互聯網生產服務平臺。

趙欣培擔任農管家CTO。他告訴《全球農業趣聞》:“我主要發揮技術管理優勢,結合發展戰略,把握技術方向,構建技術團隊。目前,農管家APP是內容供應商,也就是農技的平臺,未來農管家也會把線下已經開展的金融、流通、農資等服務加進APP中。”

對話趙欣培

Q=全球農業趣聞 A=趙欣培

Q:您出演西遊記後沒有繼續在演藝圈發展,而是選擇了繼續學習深造。網上說您是學歷最高的童星。說說您與電腦的機緣吧。是不是對電腦特感興趣?

A:說起來,我接觸電腦的時間是比較早的。我們差不多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接觸了電腦,那個時候覺得這個東西挺好的,反而對演戲沒有太大的興趣。後期對電腦的接觸就越來越多,8歲的時候就開始自己嘗試寫程式,覺得挺好玩的,那個時候還類似遊戲機一類的電腦。初中的時候開始接觸PC,那個時候開始玩彙編。大學的時候就去了北大學習電腦,考大學的時候,感覺自己基礎比較好一些,主要還是比較感興趣,所以第一選擇就是去北大學習電腦。畢業後去了中科院軟體所,碩博連讀,就一路讀下來了。成了一個標準的理工男,也就沒有再拍過其他的戲。

Q:為什麼沒有選擇其他行業,而是選擇服務農民的一家企業擔任高管?分享一下您對“互聯網+農業”的看法和判斷吧。

A:農管家是一家“互聯網+農業”的高科技公司,我是在“互聯網”這一端,與我的專業很對口。為什麼要涉農?服務農業的人,其實都是有一種情懷的。不管是種植,還是養殖,都是與生命打交道。我們關心的不僅是人類的福祉,還要思考動植物的幸福,讓農業生產更符合自然規律或者叫“天道”。仰望天空的同時,我們還要腳踏實地。什麼是“腳踏實地”,就是要實實在在地解決農民和農業生產的問題。我們的解決方案是互聯網。對於“互聯網+農業”,我們有一個判斷:互聯網解決不了農業所有的問題,但是,要解決農業的問題就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為農業插上翅膀,讓農業騰雲駕霧。

Q:你們解決哪個環節的問題?

A:我們分析,農業在由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變過程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與產業鏈的上下游對接,為經營活動組織商流、物流和資訊流。但目前他們還欠缺談判、統籌、整合的經驗和能力,需要協力廠商的專業機構協助完成。農管家正是著眼于這些農業新型主體,通過創新農業互聯網服務平臺,構建金融、農資、農技、農產品流通四位元一體的服務體系,説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效融資,提供優質的生產資料和農技指導,拓展農產品供銷管道。

Q:具體怎麼做?

A:做服務,第一點要解決的,就是錢。現在土地確權,土地經營權可以抵押貸款,這就給農業金融提供了很大的空間。農民拿土地經營權貸款,有了錢,就能流轉更多的土地,實現規模化種植;我們貸款還可以用於購買肥料、農機等生產資料,而且我們跟國內比較有名的大型農資企業合作,採用直銷的模式,為他們節約更多農資成本,其實這都是相通的。還有農技,這是他們日常農業生產中最常見的需求,我們通過APP,以他們最方便接受的視頻課程和交流區問答的方式,傳遞給他們,保證產量和品質,也是對我們提供金融服務的一個保障。再就是流通,有了錢,流轉了土地,種出來產品,得到收益,還需要保證銷售。所以我們還有農產品流通服務,對接優質的農產品收購管道,以銷定產,發展訂單農業,農民賣個好價錢。比如我們現在在做的五常稻花香米,市場上五常大米太多了,已經遠遠超過了五常每年生產的大米總和,所以大部分都是假的,或者摻混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最真的稻花香米,從生產開始監管,到管理指導,到收穫,全部由我們監管,保證消費者能吃到最真、最純、最好的稻花香米。這樣就保證了農戶的收入,對我們的金融進行了有效風控,所以又回到金融,我們的整個業務鏈才算完成,也幫助農戶解決了生產中的問題和需求。

Q:互聯網產品,流量是至關重要的,那麼,農管家的流量是怎麼來的?

A:我們面向的農民是新型農民,比如合作社理事長、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新農人等,他們都是智慧手機的重度使用者,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比較高。由他們輻射帶動,其實流量還是比較好的。另外,我們通過農技視頻切入,中國農民年齡較大,可能會有不識字的。但是對視頻是可以很好地理解的。比面對文字好很多,而且比較形象。而且可以把這些方式分享給更多的農戶,這都是流量。當然,這是我們做的其中的一部分。另外,我們也會做一些APP的推廣,讓更多的農民朋友瞭解農管家,使用農管家,愛上農管家,推廣農管家。我們相信,好的內容,好的服務,才是流量之王。

説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效融資,提供優質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的種植技術指導,並對接優質農產品收購管道,力爭改變中國農業經營者組織化程度低,產業鏈與產業生態封閉,上下游分割的局面。

我們看到,在農管家APP上,通過設置權威專家、農藝師、一線專家的三層專家體系,以及南北方不同作物的維度,將最先進、最實用的農技課程進行層層滲透和傳遞。農戶可在平臺上自由創建討論群組,建立自己的交流圈子,並可在手機上傳種植作物的圖片,描述生長情況和病情,幾分鐘後便獲得平臺專家的解答。

農管家以北京為總部,現已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山東、安徽、雲南等農業大省設立了分支機搆,建立了以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中心的農業服務網路。截至2016年12月,農管家金融業務已直接服務合作社超過10000家,覆蓋土地面積超過3000萬畝,並為長春市、唐山市等多家政府搭建了移動互聯網生產服務平臺。

趙欣培擔任農管家CTO。他告訴《全球農業趣聞》:“我主要發揮技術管理優勢,結合發展戰略,把握技術方向,構建技術團隊。目前,農管家APP是內容供應商,也就是農技的平臺,未來農管家也會把線下已經開展的金融、流通、農資等服務加進APP中。”

對話趙欣培

Q=全球農業趣聞 A=趙欣培

Q:您出演西遊記後沒有繼續在演藝圈發展,而是選擇了繼續學習深造。網上說您是學歷最高的童星。說說您與電腦的機緣吧。是不是對電腦特感興趣?

A:說起來,我接觸電腦的時間是比較早的。我們差不多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接觸了電腦,那個時候覺得這個東西挺好的,反而對演戲沒有太大的興趣。後期對電腦的接觸就越來越多,8歲的時候就開始自己嘗試寫程式,覺得挺好玩的,那個時候還類似遊戲機一類的電腦。初中的時候開始接觸PC,那個時候開始玩彙編。大學的時候就去了北大學習電腦,考大學的時候,感覺自己基礎比較好一些,主要還是比較感興趣,所以第一選擇就是去北大學習電腦。畢業後去了中科院軟體所,碩博連讀,就一路讀下來了。成了一個標準的理工男,也就沒有再拍過其他的戲。

Q:為什麼沒有選擇其他行業,而是選擇服務農民的一家企業擔任高管?分享一下您對“互聯網+農業”的看法和判斷吧。

A:農管家是一家“互聯網+農業”的高科技公司,我是在“互聯網”這一端,與我的專業很對口。為什麼要涉農?服務農業的人,其實都是有一種情懷的。不管是種植,還是養殖,都是與生命打交道。我們關心的不僅是人類的福祉,還要思考動植物的幸福,讓農業生產更符合自然規律或者叫“天道”。仰望天空的同時,我們還要腳踏實地。什麼是“腳踏實地”,就是要實實在在地解決農民和農業生產的問題。我們的解決方案是互聯網。對於“互聯網+農業”,我們有一個判斷:互聯網解決不了農業所有的問題,但是,要解決農業的問題就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為農業插上翅膀,讓農業騰雲駕霧。

Q:你們解決哪個環節的問題?

A:我們分析,農業在由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變過程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與產業鏈的上下游對接,為經營活動組織商流、物流和資訊流。但目前他們還欠缺談判、統籌、整合的經驗和能力,需要協力廠商的專業機構協助完成。農管家正是著眼于這些農業新型主體,通過創新農業互聯網服務平臺,構建金融、農資、農技、農產品流通四位元一體的服務體系,説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效融資,提供優質的生產資料和農技指導,拓展農產品供銷管道。

Q:具體怎麼做?

A:做服務,第一點要解決的,就是錢。現在土地確權,土地經營權可以抵押貸款,這就給農業金融提供了很大的空間。農民拿土地經營權貸款,有了錢,就能流轉更多的土地,實現規模化種植;我們貸款還可以用於購買肥料、農機等生產資料,而且我們跟國內比較有名的大型農資企業合作,採用直銷的模式,為他們節約更多農資成本,其實這都是相通的。還有農技,這是他們日常農業生產中最常見的需求,我們通過APP,以他們最方便接受的視頻課程和交流區問答的方式,傳遞給他們,保證產量和品質,也是對我們提供金融服務的一個保障。再就是流通,有了錢,流轉了土地,種出來產品,得到收益,還需要保證銷售。所以我們還有農產品流通服務,對接優質的農產品收購管道,以銷定產,發展訂單農業,農民賣個好價錢。比如我們現在在做的五常稻花香米,市場上五常大米太多了,已經遠遠超過了五常每年生產的大米總和,所以大部分都是假的,或者摻混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最真的稻花香米,從生產開始監管,到管理指導,到收穫,全部由我們監管,保證消費者能吃到最真、最純、最好的稻花香米。這樣就保證了農戶的收入,對我們的金融進行了有效風控,所以又回到金融,我們的整個業務鏈才算完成,也幫助農戶解決了生產中的問題和需求。

Q:互聯網產品,流量是至關重要的,那麼,農管家的流量是怎麼來的?

A:我們面向的農民是新型農民,比如合作社理事長、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新農人等,他們都是智慧手機的重度使用者,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比較高。由他們輻射帶動,其實流量還是比較好的。另外,我們通過農技視頻切入,中國農民年齡較大,可能會有不識字的。但是對視頻是可以很好地理解的。比面對文字好很多,而且比較形象。而且可以把這些方式分享給更多的農戶,這都是流量。當然,這是我們做的其中的一部分。另外,我們也會做一些APP的推廣,讓更多的農民朋友瞭解農管家,使用農管家,愛上農管家,推廣農管家。我們相信,好的內容,好的服務,才是流量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