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父親和七歲男孩徒步完成狼塔c線,是冒險還是勇敢?

最近,宜賓父親王茂林和七歲兒子果果順利穿越新疆狼塔c線的事件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這條線路是全疆公認的“自虐度和風險度”最高的徒步線路。

他們全程沒有騎馬,用七天六夜的時間,

由北疆穿越天山到南疆,翻越了5個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的達阪,90%的路程都位於無人區,進入線路一個小時後就沒有了通訊信號,沿途翻越冰山隘口、橫渡冰河、在懸崖上的空中棧道行走,經歷了種種險象環生的路段,完成了一次艱難的挑戰。

但是當王茂林以“文博乙涵”為網名把遊記發在8264網站時,卻引來了極大爭議,部分網友為父子的勇氣和毅力點贊,但部分網友卻認為線路風險太大,

挑戰為時過早,對孩子身體發育不好,而且“世界第一”的名頭過於高調,會扭曲孩子對大自然的認知。

為什麼果果能順利完成這次挑戰?戶外教育中,探險和冒險的邊界在哪裡?帶著重重疑問,我們走進了王茂林和果果的戶外世界。

從每個月去醫院,到29分鐘跑完4公里山路

“沒想到,果果四歲以前體弱多病,為了增強體質而鍛煉身體,反而幫他打開了戶外的大門。

王茂林是宜賓人,兒子果果今年七歲,果果在四歲以前,體質非常差,經常性的感冒發燒,每個月都要去醫院,平時還不怎麼吃飯,身材也很瘦小,甚至還有點雞胸,醫生告訴果果父母,孩子要多鍛煉增強體質,果果爸就開始在琢磨著兒子的鍛煉計畫。

一次偶然的機會,清明節上墳時,王茂林發現果果一到山上就很興奮,對戶外有天然的親切感,而且爬山時顯得體力還很好,因此就將他的主要鍛煉方式定為:爬山。

從果果四歲開始,王茂林就帶著果果跑附近翠屏山的環山公路,每週跑兩次,每次跑4.5公里。一開始,果果怨氣很大,跑了十分鐘就不跑了,王茂林用盡了各種威逼利誘的辦法,跟他講山頂有神奇的動物,

果果一來了興趣就不累了。

“我現在一眼就能看出來他是不是真累,我發現小孩子潛力是無窮的,不願意跑的時候往往是因為路段比較枯燥,反而在陡峭的路段他會更有動力”。

這一跑就堅持了兩年多,再輔助以單雙杠、俯臥撐等練習方式,“除了游泳以外,都讓他去嘗試,因為在長江邊上,怕他學會了就偷偷去河邊。”

兩年的時間,果果發生了極大的改變,7歲的時候,4.5公里起伏不平的環山路,他的最快完成速度達到29分鐘,俯臥撐能一次做完10個。

最讓父母驚喜的是,從4歲到現在,他再也沒有頻繁的去過醫院,小小的手臂上還長出了毽子肉,雞胸也漸漸沒有了,胸膛顯得很寬闊。

五歲全程徒步登頂華山,天生愛戶外

果果五歲生日的時候,王茂林帶他去了華山,“當時在山上,我就被他的體力震撼了,雖然只背了一個小書包,但是他的體力好像綿綿不斷,他不想走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到了山頂,就能踩在雲層之上,那個地方有神仙在喝茶,他就興奮得跑起來,我壓根追不上。”

第一次登頂華山,果果兩眼放光,看著腳下波濤洶湧的雲霧,他興奮不已,一直說想要跳下去,嚇得王茂林一直用安全帶拴住他。

“完全沒有恐高症,當時有一個恐怖的空中棧道,要一步步貼著山壁走,腳下是萬丈深淵,可是他還沒達到1米5的身高要求,去不了棧道,就一直不停地哭。”

果果第一次登山的狀態,簡直就是“打雞血”,“他為了看日出,本來應該5點起床,四點半就把我叫起來,絕不睡懶覺,對戶外好像天生有感情”。

牛背山:五歲半首次高海拔體驗

因為有了去華山的經歷,半年以後,果果爸又決定帶他去登牛背山,“牛背山最高海拔是三千多米,跟華山不同,果果從來沒有上過高海拔,小孩子發生高反會很危險,但是我想牛背山有回頭路,不行我就送他下山。”

去牛背山是冬天,晚上氣溫在零下二十度,一路上暴風雪肆虐,最危險的冰雪路段,大人都需要穿冰爪才能行走。

“可是,根本就沒有適合5歲小孩子的冰爪,怎麼辦?”王茂林的方法是,用安全帶綁著兒子結組行走,“他一邊走一邊摔,一路上可能摔了二十多跤,可奇怪的事,他摔了之後根本不哭,還哈哈笑覺得好玩,可能是穿的太厚的緣故。”

“他一看到冰雪就興奮,零下的溫度,他還喜歡捏著雪球走,反而是沒有冰雪的路段,他就覺得不耐煩,反而不肯走,只要給他一點鼓勵,他就能堅持下來”。

在快到頂峰的時候,果果突然說肚子不舒服,果果爸給他喝了幾大杯開水,加了衣服,服了感冒沖劑之後,5分鐘就精神煥發,“當時還不知道是不是高原反應,我都做了下撤的準備了”,結果登山全程7小時,果果沒有要爸爸抱,全靠自己徒步登頂。

父親的糾結:我是不是太瘋狂了?

在踏上狼塔c之前,果果就已經是一個頗出色的小驢友了。王茂林一直想帶著七歲的兒子去南北疆,新疆8月非常美,有很多成熟的徒步線路,包括最出名的夏特、烏孫、狼塔,當時王茂林跟兒子溝通,把線路的狀況和風險都告訴他,讓他去做選擇。

他說,“我當時告訴兒子,新疆的線路都非常漂亮,有雪山、冰川、草原,還能看見雪蓮花,但是狼塔可能會碰見野獸,路線也最辛苦。”

兒子馬上說,我就是要去看野獸,王茂林覺得有點無語。

“狼c歸來不走路”,這是戶外圈中流傳的對於狼塔c線的描述,狼塔之名源於“狼群守護的塔山”,因為上個世紀狼群出沒,這條線路還有一個驚悚的外號“狼的天堂”,沿途不時可見北山羊的殘骸。

縱貫天山的長距離徒步路線主要有三條:夏特、烏孫、狼塔,三條徒步線路中唯有狼塔c線以高難度、自虐之名享譽戶外圈,第一個開闢這條線路的是新疆徒步大神王鐵男,險峻的地理環境常常導致山難發生,事故原因通常是落石、溺水等等,有徒步者曾形容這條線路,“狼塔的趣味不僅僅在於路途險峻,一座座的達阪讓人疲憊不堪,同時還有對堅持的重新定義”。

走這麼虐的線路會不會太瘋狂了?

王茂林知道,沒有這麼小的孩子走過狼塔線,目前已知的年紀最小的徒步者是16歲,據說當時走的哇哇大哭,他想起了孩子在雨崩徒步的經歷。

“當時我們在雨崩村走了三天了,最後一天我們爬了四個小時後,遇到一個特別陡峭的山坡,當時他聽說山頂有瀑布,立馬來了興致,跑得非常快,超過前面所有人,當時我們都是輕裝,可是我用盡全力都追不上。”

“當時我就被震驚了,雨崩村的海拔最高海拔是3900米,跟狼塔海拔差不多,但他適應得非常好,我覺得他是有潛力的,他好像天生就喜歡有挑戰的地方,去虎跳峽有個很虐的勇者梯,他一路上都再問我什麼時候能到勇者梯。”

可是,光靠體力是沒辦法完成狼塔C的,狼塔C的名氣還來自于他的高風險。

出發之前:用世界第一鼓勵兒子

這條線路需要用七天六夜的時間,翻越5個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的達阪,90%的路程都位於無人區,進入線路一個小時後就沒有了通訊信號,沿途要經過冰山隘口、橫渡冰河、在懸崖上的空中棧道行走。

王茂林在網上找出過去山難的帖子進行分析。

“主要的風險來自於過台河、落石、滑墜,過去的山難大都是因為溺水,但是只要我用安全繩和掛鎖綁住孩子,我不出事,孩子就不會有事,如果孩子摔跤了,我把他背出去就行。”

可是,兒子一聽說“有雪山、野獸、雪蓮花”就非常高興,最終,是兒子的積極態度,讓王茂林下定了最後的決心,決定之後,他們用了一年的時間進行鍛煉,讓他們產生強大動力的原因,還有“爭世界第一”的願望。

王茂林一直都在告訴兒子,“如果成功挑戰了這條線路,你就是世界上年紀最小完成這條線路的孩子”,他想用“世界第一”去鼓勵兒子,“小孩子也有虛榮心,做什麼都希望有成就。”

“世界第一”對王茂林和果果極具吸引力,但卻成為他在8264上遭到網友詬病的重要原因,很多驢友認為,從小教育孩子去爭取這種第一,就偏離了戶外教育的方向,會讓孩子形成不正確的認知。畢竟,戶外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去除功利化的思維,理解人和自然的關係。

果果的爸爸覺得有些委屈,他說,“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站在舞臺的中央?我覺得指責我的聲音沒有道理。”

他思考了一下,又說:“其實最重要的不是別人承認的第一,要的是果果對於自己的肯定,我希望在他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時候,能夠回想起自己的這次經歷。”

青少年教育專家馬力認為:父母教育孩子,應該注重他一點一滴的成長,“第一、唯一”這樣的字眼,容易博取關注度,但會容易誤導孩子。孩子的成長不是百米衝刺,是漫長的馬拉松,要跑出適合孩子的節奏。

每個人知道王茂林這個“瘋狂計畫”後,都強烈反對。其中反對得最強烈的是他的媽媽,不就算報名費都交了,但仍然強烈的抵觸父子去冒險。但是王茂林在家裡的位置比較強勢,只要他想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

“出發之前,我心裡是沒底的,壓力特別大,但我不能打擊孩子的情緒,他為了這次去狼塔付出了太多汗水。”

同時他認為:“果果從五歲就開始徒步,外人不知道他的體力,我心裡難道沒數嗎?在踏上這條線路之前,他就已經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小驢友了”。

“別人說我一意孤行、固執己見都不重要,鞋子穿在誰腳上,誰舒服誰知道”。

領隊壓力山大,反復做安全預案

果果和王茂林都是第一次走狼塔c線,在帶兒子去雨崩徒步之前,王茂林甚至自己都沒有長距離徒步露營的經驗,“正因為沒有經驗,所以找到一個經驗比較豐富的領隊,跟商業團走非常重要”。

新疆礫石探險公司接手了這個頗燙的山芋,帶隊的是經驗豐富的阿森納。“一開始公司不同意,但是看了果果的徒步經歷之後,決定接下來,這麼小的孩子走狼塔,對於他們來說,還是首例。”

隊員中除了果果父子,還有一對美籍華人的父女,女孩瑞秋年僅十二歲,是一個優秀的滑雪運動員。

領隊阿森納曾經帶過七八歲的孩子進行七天左右的長距離徒步,同時,他非常熟悉狼塔c線,帶隊走過六七次。他說,“公司把任務派給我時,我壓力很大,在出發的十天之前,曾經有AA出行的驢友淹死在冰河裡,可是這是工作,我沒有辦法。”

當時參加的團隊客戶一共有7人,因此阿森納向公司申請了5匹馬,3個綜合能力比較強的領隊,2個牧民跟隊,全隊成員一共12人,而正常十人團隊的後勤保障一般只有2匹馬,1個領隊,”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這一次的後勤保障更加充足。”

“雖然風險比較大,但是我心裡是有數的,在出發之前,我反復琢磨路上的每一個細節,天氣變化的時候怎麼辦,營地應該怎麼設置,怎麼防止滑墜,哪些線路最容易出事,我做了無數的備案”,阿森納說。

“冰河是最大的危險因素,上次出事就是因為驢友不肯用安全帶,掉下去就失溫了。所以我就想,過冰河的時候讓馬馱著孩子走,就不會出問題。”

上路以後,小孩子給大人勇氣

就這樣,這個陣容奇特的團隊上路了。一個七歲男孩,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兩個父親,再加上三個驢友,中午12點到達了徒步起點:白楊溝煤礦,第一天的行程就接近20公里,海拔在2000米左右。

就在巍巍聳立的雪山下,當地的牧民和工作人員用懷疑的目光看著果果沖上第一個山坡,他有可能是第一個把稚嫩的腳步留在這條線路上的孩子。

果果和阿森納走在最前面,一路上非常興奮,毫無疲憊的狀態,小女孩的狀態也非常好,由於在國外長期接受戶外教育,她的走路姿勢,使用登山杖的方式都是非常專業的,倒是爸爸們背著30公斤的重裝,有點喘不過氣來。

“兩個孩子意志力驚人的頑強,一路上沒有叫過苦和累,有一段上坡很陡,當地牧民想讓孩子騎馬,果果不願意,說要自己走”。

“我覺得很神奇的地方是,果果叫累的地方是在平緩的路段,因為這種路段比較枯燥,不夠刺激,反而路段越是陡峭,他就越是興奮,如果他一旦有了疲態,只要告訴他前面有冰川和雪蓮花,他就馬上跑起來了。”

一路上,倒是孩子們在給大人動力,非常令人驚奇。

第一天一位女隊員的手就扭傷了,她本來想要放棄,可是看見兩個孩子一直跑在前面,就表示就算打著繃帶走,也還是要堅持下去。

狼塔c線的氣候變化無常,在海拔3800米以上,氣溫平均在10攝氏度左右,夜裡會降溫到零度以下,突如其來的雷陣雨和冰雹常常將徒步隊伍置於險境,5個海拔近4000米的達阪長期被冰雪覆蓋,即使在七八月,也時常會遭遇暴風雪。

阿森納說:“天氣是我一直擔心的問題,一旦開始下雨,我就打算就地露營,絕不再往前走,但是還好,這七天天氣一直都很好。”

狼塔驚險,果果從容應對

分佈在呼圖壁河上的高空棧道號稱狼塔三險之一,修建於上世紀70年代,為了方便牧民夏季轉場而開鑿,因為年代過於久遠,時常有人被落石擊中而遇險,道路狹窄處僅能踩的下半隻腳,底下是深不見底的懸崖峭壁,就連大人看著這樣的路都會提心掉膽。

“所謂棧道其實就是在垂直的峭壁上人工開鑿出的30-40釐米寬的石槽,只能讓一匹馬空身勉強通過,徒步者通過時要時常小心自己身後的大包,以免背包碰壁,身體失衡墜入懸崖。”

這個路段是果果爸和阿森納最擔心的,當時,阿森納用安全帶和快掛綁著孩子,結組行走,在懸空得只能放下半隻腳的棧道上,果果依靠著隊員和阿森納的身體過去。

“我覺得果果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強,也非常聰明,我讓他出左腳,他絕對不會出右腳”。

果果爸爸認為,果果的風險意識,跟他一直以來的安全教育分不開。從在環形公路上跑步開始,他就教育果果,哪些道路能踩,哪些不能踩,怎麼分析地面的情況,而且每一次徒步,都一再告訴他,不能夠脫離隊伍,不能夠脫離家長的視線。

有一次他開車的時候沒停穩,果果就打開車門要跑出去,他氣得打了一頓果果,“我的教育是很嚴厲的,所以他慢慢的就有了風險的意識。”

而徒步者出事機率最高的是過台河,台河的水是從山上流下的雪水,極容易引起失溫。整個團隊在徒步的第三天,就過了五次台河,再加上奇峻的空中棧道,可謂驚心動魄。

8月份台河水量較小,是過台河最好的時候,當地牧民非常熟悉河水的深淺,如果水比較淺,大人就用扁帶拴著主索,再用安全帶綁著孩子,背著孩子過去幾個大人靠得很近,把孩子放在中間。如果河流比較急,就讓馬馱著孩子走。

網上有一張極有爭議的照片,是果果踩在激流洶湧的冰河中,果果爸爸解釋道:“因為從頭到尾沒有讓果果沾河水,果果非常不高興,只好在非常淺的水中,帶著孩子體驗下河水,當時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第四天過達阪的時候,大人們都必須手腳並用,用四驅模式行走,在特別兇險的位置,爸爸非常害怕,“一路上我都不讓他脫離我的視線,可是這次他上去以後我看不見他了”,後來一問他,他說一點都不害怕,倒是覺得很好玩。”

狼塔相互支撐:人生最美的瞬間

帶兒子玩戶外,跟自己玩戶外的感覺完全不同。跟兒子在一起,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兒子身上,根本沒有心情去欣賞風景,只有休息下來的時候,才有心情去關注大自然。“兒子有笑臉的時候,我就覺得開心,他疲倦的時候,我也覺得沒意思。”

即便如此,在整個旅途中,果果爸記憶最深刻的是,在夕陽下的馬鞍營地,看著落霞流在河水中,父子兩一邊欣賞著美景,一邊相互自拍。當時兒子的膝蓋被磕傷了,爸爸用創可貼給他沾上,問他痛不痛,果果說不痛,能堅持。

看著兒子晶亮的眼睛,映著火紅的雲彩,果果爸心都化了。“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瞬間,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果果爸說,“我覺得父親的陪伴對兒子很重要,我在家裡會盡力花時間陪他,平時他作業做完了,我還帶著他去酒吧聽歌,也不阻止他玩遊戲,我比媽媽陪他的時間還多,只有這樣,男孩子才會變的大氣、堅強、不嬌弱。”

沒有比戶外更能凝聚親情的地方,在異常艱難的環境下,果果爸和兒子一起共同想辦法克服困難,孩子也漸漸有了同理心。

行程快結束的時候,果果的臉全部被曬傷了,腳上也有磕傷,果果爸非常心疼,果果突然跟爸爸說,“爸爸,明天我去洗碗,你要多喝點開水”,因為果果爸為了減輕負重,帶的開水只夠兒子喝,他一直都喝河裡的冰水,所有的一切果果都看在眼裡。

“兒子這一說,我當時淚就在眼眶裡打轉”,果果爸爸沒想到孩子這麼懂事。

果果不止關心爸爸,還關心別的“大人隊友”。“好幾次,我們這些大人都趴在營地累的不想動,結果是果果主動去河裡打水分給隊友,大家都感動不已。”

戶外讓孩子更理解愛

果果在外行走的時候,會經常想媽媽。“並不是因為怕苦怕累,而是他從小很看重感情”,果果爸爸說。

有一次,在狼塔c線行走了好幾天以後,領隊突然摸到孩子的口袋鼓鼓囊囊的,翻開一看,都是在路上撿到的石子,原來是果果覺得這些石頭漂亮,想要帶回去給媽媽做禮物。

“我當時很驚奇,為了減輕他的負重,我們一直讓他輕裝行走,可是為了把他認為好的東西帶給媽媽,他居然背著石頭走了這麼遠”。

這也並不是第一次了,每次果果出行,都要給媽媽帶禮物,“有一次我們去沙漠,他真的就背了兩瓶子沙子回去。

“在牛背山和狼塔的時候,半夜他非得要給媽媽打視頻電話,要跟媽媽分享璀璨的星空,可是在狼塔我的相機不夠好,也沒有通訊信號,沒辦法把星空拍下來”,果果爸爸說。

果果的爸爸曾經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感受大自然,而並非一昧沉浸在對“苦行”的迷戀中,果果喜歡畫畫,他曾經用畫筆記錄了自己爬牛背山,過新疆達阪的經歷,畫面上有高高聳立的冰山,漫天的繁星,傍晚的霞彩,以前在外徒步的時候,甚至會帶上自己的日記本和畫筆,去記錄沿途的所思所想。

果果爸說:想像一下,幾十年以後他看到這些畫面,會是他童年最珍貴的回憶。

“我很重視對孩子進行生態環境的教育,我一直要求孩子在外徒步的時候帶走生活垃圾,看到漂亮的花朵,可以拍下來,但是不能採摘”,果果爸爸說。

果果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吃東西留下的垃圾,他會塞給爸爸,”我拿不了,你幫我拿著“,有一次果果在狼塔徒步時看到北山羊的頭骨,非常喜歡,想要帶回去給媽媽,果果的爸爸告訴他,“大自然的任何東西都不能帶走”。

在戶外教育專家眼裡,戶外教育應該是一種“體驗式教育”,而非“功利式教育”,“重要的是你感受到了什麼,而不是你學到了什麼,感受大自然”,被一再的強調和重視,這也構成了跟應試教育的區別。

正如青少年教育專家馬力所說:戶外能解決最大的問題,是愛。懂得愛的父母會捨得讓孩子獨立,懂得愛的孩子會懂得,最終的目標並非終點,而是越來越豐富的自己。

編輯手記:“林間小孩”在路上,是冒險還是勇敢?

近兩年,不斷的爆出“戶外小驢友”的新聞,樂嘉帶四歲女兒徒步沙漠,去年江西上饒的“中國最小背包客”四歲女孩徒步走川藏線,曾經中國的孩子被稱為“林間最後的小孩”,被困在電子產品組成的圍城中,但似乎一夜之間,“林間最後的小孩”都已經身體力行走在了路上。

同時,社會對戶外教育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止過,高強度的戶外運動是否會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一旦“戶外教育”中有了比較性,是否會成為另一個兒童追逐名利的戰場?在具有高風險性的戶外教育中,“探險”和“冒險”的界限在哪裡?

UPkid青少年戶外教育高級教練郝雲剛的兒子郝子漁也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戶二代”,年僅十歲就已經斬獲國內大小攀岩比賽的許多名次,他跟果果一樣,也是從小就開始跟爸爸一起玩戶外,兩歲獨立爬香山,一個月爬四次,五歲的時候登頂韓國漢拿山,全程自己徒步。

郝子漁的父親是中國首批登山協會認證的攀岩教練,多次帶隊登雪山,他不止有豐富的戶外經歷,同時還具有超過10年的青少年教育經驗。

他認為:“孩子對 風險的判斷力很弱,要求家長有豐富的經驗去引導和制約孩子,我帶孩子進行戶外挑戰之前,對線路情況是有充分瞭解的,而且孩子爬的山都是具有良好設施的開放性公園。”

實質上,在我們的採訪中瞭解到,果果挑戰狼塔時雖然參與了比較成熟的商業團隊,但是父親在帶兒子進行長距離徒步之前,自己並沒有相關的戶外經歷,“在這種情況下做出挑戰狼塔的決定,是輕率的”,郝雲剛認為。

在採訪中我們曾問果果爸:“你有參加過戶外教育的學習或者自學過相關的資料嗎?”

果果爸回答說,並沒有,就只是在百度上看了下,有帖子說孩子骨骼不成形不能劇烈運動,但是我想父輩那一代不都是從小在山上長大的嗎?國外的孩子也是從小開始鍛煉,所以就不在乎那麼多了。

在馬力多年來參與國外營地教育中經歷中,她瞭解到:“國外的戶外教育是有很多清晰明確的規定的,比如南極郵輪不允許五歲以下兒童乘坐橡皮艇登陸,瑞士的林間攀緣滑索專案規定年齡不滿八歲,且身高不足120公分的孩子遊玩,我們今年去汶萊國際夏令營,因為雷雨天氣,取消了戶外泳池的游泳課,平時在下水之前家長還需要簽署同意書。”馬力評價道:“冒險的邊界因人而異,取決於引領者和被引領者的能力範圍,戶外教育需要的不止是勇氣,更需要眼光、智慧、裝備和經驗”。

狼塔c徒步行程:

烏魯木齊—呼圖壁-大豐鎮-雀兒溝-白楊溝煤礦-白楊溝-白楊溝阿蘇-台普希克薩依-庫拉阿特藤達阪-庫拉阿特薩伊-爾特蘭塔爾奧-蒙哥特開增-喀拉尕依特達阪-哈爾嘎騰郭勒溝-哈爾嘎特達阪-古仁郭勒溝-布登達阪-218國道-巴侖台-烏魯木齊

D1 烏魯木齊-呼圖壁-白楊溝煤礦—C1 住:紮營

早8點從烏魯木齊出發,中午12點左右到達徒步起點–白楊溝煤礦。這裡四面環山,植被茂密。今天行走8小時左右行程接近20公里,當天在白楊溝內紮營,營地海拔2300米。

D2 C1-白楊溝達阪—C2 住:紮營

早9點半出發,當天繼續沿白楊溝一路上行,海拔上升1000米後,出發兩個小時後,我們將到達冰川地帶,冰川運動隆起的冰磧石像一個個高大臺階擋在路的前方。今天營地海拔3400米,全天徒步時間8~9小時。

D3 C2–台普希克馬河谷—棧道—C3 住:紮營

早9點出發。今天將要下降到海拔2400米的台普希克馬河谷,從這裡就進入了狼塔的核心區域。台普希克馬河是呼圖壁河上游的主要支流,河谷狹窄縱深,水流湍急,河流兩側叢林密佈,保持自然的原始狀態。今天要經過傳說中的棧道,所謂的棧道實際上是在垂直的峭壁上人工開鑿出的30—40釐米寬,一人高的石溝,只能讓一匹不馱東西的馬勉強通過,當天趕到庫拉阿特滕大阪下紮營。營地海拔2700米。

D4 C3–庫拉阿特藤達阪–爾特蘭塔河—C4 住:紮營

早9點出發。從C3到海拔3555米的庫拉阿特騰阿蘇達阪直線距離不足4公里,但海拔垂直升高1000米,在接近達阪的頂部時,有一段坡度將近60度的碎石坡,攀爬非常艱難。沿爾特蘭塔河一路上行,在蒙哥特開曾達阪下紮營,營地海拔3400米。

D5 C4–蒙哥特開曾達阪(3950米)–喀拉尕依特開曾達阪(3767米)–哈爾嘎騰郭勒溝-C5 住:紮營 早9點30出發。根據地圖示定,有兩條路能翻過雪山。蒙格特開曾線路,要翻兩個達阪,路線也較長,但有明顯的牧道,牧民多選此道。當天在哈爾嘎騰郭勒溝內紮營。全天海拔上升1000米,在下降900米。

D6 C5–哈爾嘎騰郭勒–哈爾嘎騰達阪(3844米)–C6 住:紮營

早9點半出發,當天沿哈爾嘎騰郭勒逆流而上到源頭,翻過3844米的哈爾嘎騰達阪,在下降700米紮營。全天海拔上升1000米,下降700米。

D7 C6-布登達阪-218國道-巴倫台-和靜–烏魯木齊 住:火車硬臥

早9點半出發。當天是本次穿越徒步的最後一天,也是最輕鬆的一天,全天風景秀麗。這天海拔上升600米,翻過布登達阪,再下降700米,到達218國道。乘車到巴侖台,在和靜乘火車硬臥返回到烏魯木齊,這次本次活動徒步穿越部分結束。(現在接應車一般可到達在C6營)

D8 烏魯木齊

火車抵達烏魯木齊, 7天7夜的狼塔徒步大穿越終於結束了。那令人心驚膽戰的棧道,冰達阪上的風雪,那冰冷刺骨的河水,會成為所有走過狼塔的人永生不忘的記憶。

帶孩子去玩戶外,冒險和勇敢的邊界在哪兒?

歡迎留言討論

—END—

編輯:袁玥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戶外探險outdoor

王茂林帶他去了華山,“當時在山上,我就被他的體力震撼了,雖然只背了一個小書包,但是他的體力好像綿綿不斷,他不想走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到了山頂,就能踩在雲層之上,那個地方有神仙在喝茶,他就興奮得跑起來,我壓根追不上。”

第一次登頂華山,果果兩眼放光,看著腳下波濤洶湧的雲霧,他興奮不已,一直說想要跳下去,嚇得王茂林一直用安全帶拴住他。

“完全沒有恐高症,當時有一個恐怖的空中棧道,要一步步貼著山壁走,腳下是萬丈深淵,可是他還沒達到1米5的身高要求,去不了棧道,就一直不停地哭。”

果果第一次登山的狀態,簡直就是“打雞血”,“他為了看日出,本來應該5點起床,四點半就把我叫起來,絕不睡懶覺,對戶外好像天生有感情”。

牛背山:五歲半首次高海拔體驗

因為有了去華山的經歷,半年以後,果果爸又決定帶他去登牛背山,“牛背山最高海拔是三千多米,跟華山不同,果果從來沒有上過高海拔,小孩子發生高反會很危險,但是我想牛背山有回頭路,不行我就送他下山。”

去牛背山是冬天,晚上氣溫在零下二十度,一路上暴風雪肆虐,最危險的冰雪路段,大人都需要穿冰爪才能行走。

“可是,根本就沒有適合5歲小孩子的冰爪,怎麼辦?”王茂林的方法是,用安全帶綁著兒子結組行走,“他一邊走一邊摔,一路上可能摔了二十多跤,可奇怪的事,他摔了之後根本不哭,還哈哈笑覺得好玩,可能是穿的太厚的緣故。”

“他一看到冰雪就興奮,零下的溫度,他還喜歡捏著雪球走,反而是沒有冰雪的路段,他就覺得不耐煩,反而不肯走,只要給他一點鼓勵,他就能堅持下來”。

在快到頂峰的時候,果果突然說肚子不舒服,果果爸給他喝了幾大杯開水,加了衣服,服了感冒沖劑之後,5分鐘就精神煥發,“當時還不知道是不是高原反應,我都做了下撤的準備了”,結果登山全程7小時,果果沒有要爸爸抱,全靠自己徒步登頂。

父親的糾結:我是不是太瘋狂了?

在踏上狼塔c之前,果果就已經是一個頗出色的小驢友了。王茂林一直想帶著七歲的兒子去南北疆,新疆8月非常美,有很多成熟的徒步線路,包括最出名的夏特、烏孫、狼塔,當時王茂林跟兒子溝通,把線路的狀況和風險都告訴他,讓他去做選擇。

他說,“我當時告訴兒子,新疆的線路都非常漂亮,有雪山、冰川、草原,還能看見雪蓮花,但是狼塔可能會碰見野獸,路線也最辛苦。”

兒子馬上說,我就是要去看野獸,王茂林覺得有點無語。

“狼c歸來不走路”,這是戶外圈中流傳的對於狼塔c線的描述,狼塔之名源於“狼群守護的塔山”,因為上個世紀狼群出沒,這條線路還有一個驚悚的外號“狼的天堂”,沿途不時可見北山羊的殘骸。

縱貫天山的長距離徒步路線主要有三條:夏特、烏孫、狼塔,三條徒步線路中唯有狼塔c線以高難度、自虐之名享譽戶外圈,第一個開闢這條線路的是新疆徒步大神王鐵男,險峻的地理環境常常導致山難發生,事故原因通常是落石、溺水等等,有徒步者曾形容這條線路,“狼塔的趣味不僅僅在於路途險峻,一座座的達阪讓人疲憊不堪,同時還有對堅持的重新定義”。

走這麼虐的線路會不會太瘋狂了?

王茂林知道,沒有這麼小的孩子走過狼塔線,目前已知的年紀最小的徒步者是16歲,據說當時走的哇哇大哭,他想起了孩子在雨崩徒步的經歷。

“當時我們在雨崩村走了三天了,最後一天我們爬了四個小時後,遇到一個特別陡峭的山坡,當時他聽說山頂有瀑布,立馬來了興致,跑得非常快,超過前面所有人,當時我們都是輕裝,可是我用盡全力都追不上。”

“當時我就被震驚了,雨崩村的海拔最高海拔是3900米,跟狼塔海拔差不多,但他適應得非常好,我覺得他是有潛力的,他好像天生就喜歡有挑戰的地方,去虎跳峽有個很虐的勇者梯,他一路上都再問我什麼時候能到勇者梯。”

可是,光靠體力是沒辦法完成狼塔C的,狼塔C的名氣還來自于他的高風險。

出發之前:用世界第一鼓勵兒子

這條線路需要用七天六夜的時間,翻越5個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的達阪,90%的路程都位於無人區,進入線路一個小時後就沒有了通訊信號,沿途要經過冰山隘口、橫渡冰河、在懸崖上的空中棧道行走。

王茂林在網上找出過去山難的帖子進行分析。

“主要的風險來自於過台河、落石、滑墜,過去的山難大都是因為溺水,但是只要我用安全繩和掛鎖綁住孩子,我不出事,孩子就不會有事,如果孩子摔跤了,我把他背出去就行。”

可是,兒子一聽說“有雪山、野獸、雪蓮花”就非常高興,最終,是兒子的積極態度,讓王茂林下定了最後的決心,決定之後,他們用了一年的時間進行鍛煉,讓他們產生強大動力的原因,還有“爭世界第一”的願望。

王茂林一直都在告訴兒子,“如果成功挑戰了這條線路,你就是世界上年紀最小完成這條線路的孩子”,他想用“世界第一”去鼓勵兒子,“小孩子也有虛榮心,做什麼都希望有成就。”

“世界第一”對王茂林和果果極具吸引力,但卻成為他在8264上遭到網友詬病的重要原因,很多驢友認為,從小教育孩子去爭取這種第一,就偏離了戶外教育的方向,會讓孩子形成不正確的認知。畢竟,戶外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去除功利化的思維,理解人和自然的關係。

果果的爸爸覺得有些委屈,他說,“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站在舞臺的中央?我覺得指責我的聲音沒有道理。”

他思考了一下,又說:“其實最重要的不是別人承認的第一,要的是果果對於自己的肯定,我希望在他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時候,能夠回想起自己的這次經歷。”

青少年教育專家馬力認為:父母教育孩子,應該注重他一點一滴的成長,“第一、唯一”這樣的字眼,容易博取關注度,但會容易誤導孩子。孩子的成長不是百米衝刺,是漫長的馬拉松,要跑出適合孩子的節奏。

每個人知道王茂林這個“瘋狂計畫”後,都強烈反對。其中反對得最強烈的是他的媽媽,不就算報名費都交了,但仍然強烈的抵觸父子去冒險。但是王茂林在家裡的位置比較強勢,只要他想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

“出發之前,我心裡是沒底的,壓力特別大,但我不能打擊孩子的情緒,他為了這次去狼塔付出了太多汗水。”

同時他認為:“果果從五歲就開始徒步,外人不知道他的體力,我心裡難道沒數嗎?在踏上這條線路之前,他就已經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小驢友了”。

“別人說我一意孤行、固執己見都不重要,鞋子穿在誰腳上,誰舒服誰知道”。

領隊壓力山大,反復做安全預案

果果和王茂林都是第一次走狼塔c線,在帶兒子去雨崩徒步之前,王茂林甚至自己都沒有長距離徒步露營的經驗,“正因為沒有經驗,所以找到一個經驗比較豐富的領隊,跟商業團走非常重要”。

新疆礫石探險公司接手了這個頗燙的山芋,帶隊的是經驗豐富的阿森納。“一開始公司不同意,但是看了果果的徒步經歷之後,決定接下來,這麼小的孩子走狼塔,對於他們來說,還是首例。”

隊員中除了果果父子,還有一對美籍華人的父女,女孩瑞秋年僅十二歲,是一個優秀的滑雪運動員。

領隊阿森納曾經帶過七八歲的孩子進行七天左右的長距離徒步,同時,他非常熟悉狼塔c線,帶隊走過六七次。他說,“公司把任務派給我時,我壓力很大,在出發的十天之前,曾經有AA出行的驢友淹死在冰河裡,可是這是工作,我沒有辦法。”

當時參加的團隊客戶一共有7人,因此阿森納向公司申請了5匹馬,3個綜合能力比較強的領隊,2個牧民跟隊,全隊成員一共12人,而正常十人團隊的後勤保障一般只有2匹馬,1個領隊,”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這一次的後勤保障更加充足。”

“雖然風險比較大,但是我心裡是有數的,在出發之前,我反復琢磨路上的每一個細節,天氣變化的時候怎麼辦,營地應該怎麼設置,怎麼防止滑墜,哪些線路最容易出事,我做了無數的備案”,阿森納說。

“冰河是最大的危險因素,上次出事就是因為驢友不肯用安全帶,掉下去就失溫了。所以我就想,過冰河的時候讓馬馱著孩子走,就不會出問題。”

上路以後,小孩子給大人勇氣

就這樣,這個陣容奇特的團隊上路了。一個七歲男孩,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兩個父親,再加上三個驢友,中午12點到達了徒步起點:白楊溝煤礦,第一天的行程就接近20公里,海拔在2000米左右。

就在巍巍聳立的雪山下,當地的牧民和工作人員用懷疑的目光看著果果沖上第一個山坡,他有可能是第一個把稚嫩的腳步留在這條線路上的孩子。

果果和阿森納走在最前面,一路上非常興奮,毫無疲憊的狀態,小女孩的狀態也非常好,由於在國外長期接受戶外教育,她的走路姿勢,使用登山杖的方式都是非常專業的,倒是爸爸們背著30公斤的重裝,有點喘不過氣來。

“兩個孩子意志力驚人的頑強,一路上沒有叫過苦和累,有一段上坡很陡,當地牧民想讓孩子騎馬,果果不願意,說要自己走”。

“我覺得很神奇的地方是,果果叫累的地方是在平緩的路段,因為這種路段比較枯燥,不夠刺激,反而路段越是陡峭,他就越是興奮,如果他一旦有了疲態,只要告訴他前面有冰川和雪蓮花,他就馬上跑起來了。”

一路上,倒是孩子們在給大人動力,非常令人驚奇。

第一天一位女隊員的手就扭傷了,她本來想要放棄,可是看見兩個孩子一直跑在前面,就表示就算打著繃帶走,也還是要堅持下去。

狼塔c線的氣候變化無常,在海拔3800米以上,氣溫平均在10攝氏度左右,夜裡會降溫到零度以下,突如其來的雷陣雨和冰雹常常將徒步隊伍置於險境,5個海拔近4000米的達阪長期被冰雪覆蓋,即使在七八月,也時常會遭遇暴風雪。

阿森納說:“天氣是我一直擔心的問題,一旦開始下雨,我就打算就地露營,絕不再往前走,但是還好,這七天天氣一直都很好。”

狼塔驚險,果果從容應對

分佈在呼圖壁河上的高空棧道號稱狼塔三險之一,修建於上世紀70年代,為了方便牧民夏季轉場而開鑿,因為年代過於久遠,時常有人被落石擊中而遇險,道路狹窄處僅能踩的下半隻腳,底下是深不見底的懸崖峭壁,就連大人看著這樣的路都會提心掉膽。

“所謂棧道其實就是在垂直的峭壁上人工開鑿出的30-40釐米寬的石槽,只能讓一匹馬空身勉強通過,徒步者通過時要時常小心自己身後的大包,以免背包碰壁,身體失衡墜入懸崖。”

這個路段是果果爸和阿森納最擔心的,當時,阿森納用安全帶和快掛綁著孩子,結組行走,在懸空得只能放下半隻腳的棧道上,果果依靠著隊員和阿森納的身體過去。

“我覺得果果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強,也非常聰明,我讓他出左腳,他絕對不會出右腳”。

果果爸爸認為,果果的風險意識,跟他一直以來的安全教育分不開。從在環形公路上跑步開始,他就教育果果,哪些道路能踩,哪些不能踩,怎麼分析地面的情況,而且每一次徒步,都一再告訴他,不能夠脫離隊伍,不能夠脫離家長的視線。

有一次他開車的時候沒停穩,果果就打開車門要跑出去,他氣得打了一頓果果,“我的教育是很嚴厲的,所以他慢慢的就有了風險的意識。”

而徒步者出事機率最高的是過台河,台河的水是從山上流下的雪水,極容易引起失溫。整個團隊在徒步的第三天,就過了五次台河,再加上奇峻的空中棧道,可謂驚心動魄。

8月份台河水量較小,是過台河最好的時候,當地牧民非常熟悉河水的深淺,如果水比較淺,大人就用扁帶拴著主索,再用安全帶綁著孩子,背著孩子過去幾個大人靠得很近,把孩子放在中間。如果河流比較急,就讓馬馱著孩子走。

網上有一張極有爭議的照片,是果果踩在激流洶湧的冰河中,果果爸爸解釋道:“因為從頭到尾沒有讓果果沾河水,果果非常不高興,只好在非常淺的水中,帶著孩子體驗下河水,當時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第四天過達阪的時候,大人們都必須手腳並用,用四驅模式行走,在特別兇險的位置,爸爸非常害怕,“一路上我都不讓他脫離我的視線,可是這次他上去以後我看不見他了”,後來一問他,他說一點都不害怕,倒是覺得很好玩。”

狼塔相互支撐:人生最美的瞬間

帶兒子玩戶外,跟自己玩戶外的感覺完全不同。跟兒子在一起,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兒子身上,根本沒有心情去欣賞風景,只有休息下來的時候,才有心情去關注大自然。“兒子有笑臉的時候,我就覺得開心,他疲倦的時候,我也覺得沒意思。”

即便如此,在整個旅途中,果果爸記憶最深刻的是,在夕陽下的馬鞍營地,看著落霞流在河水中,父子兩一邊欣賞著美景,一邊相互自拍。當時兒子的膝蓋被磕傷了,爸爸用創可貼給他沾上,問他痛不痛,果果說不痛,能堅持。

看著兒子晶亮的眼睛,映著火紅的雲彩,果果爸心都化了。“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瞬間,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果果爸說,“我覺得父親的陪伴對兒子很重要,我在家裡會盡力花時間陪他,平時他作業做完了,我還帶著他去酒吧聽歌,也不阻止他玩遊戲,我比媽媽陪他的時間還多,只有這樣,男孩子才會變的大氣、堅強、不嬌弱。”

沒有比戶外更能凝聚親情的地方,在異常艱難的環境下,果果爸和兒子一起共同想辦法克服困難,孩子也漸漸有了同理心。

行程快結束的時候,果果的臉全部被曬傷了,腳上也有磕傷,果果爸非常心疼,果果突然跟爸爸說,“爸爸,明天我去洗碗,你要多喝點開水”,因為果果爸為了減輕負重,帶的開水只夠兒子喝,他一直都喝河裡的冰水,所有的一切果果都看在眼裡。

“兒子這一說,我當時淚就在眼眶裡打轉”,果果爸爸沒想到孩子這麼懂事。

果果不止關心爸爸,還關心別的“大人隊友”。“好幾次,我們這些大人都趴在營地累的不想動,結果是果果主動去河裡打水分給隊友,大家都感動不已。”

戶外讓孩子更理解愛

果果在外行走的時候,會經常想媽媽。“並不是因為怕苦怕累,而是他從小很看重感情”,果果爸爸說。

有一次,在狼塔c線行走了好幾天以後,領隊突然摸到孩子的口袋鼓鼓囊囊的,翻開一看,都是在路上撿到的石子,原來是果果覺得這些石頭漂亮,想要帶回去給媽媽做禮物。

“我當時很驚奇,為了減輕他的負重,我們一直讓他輕裝行走,可是為了把他認為好的東西帶給媽媽,他居然背著石頭走了這麼遠”。

這也並不是第一次了,每次果果出行,都要給媽媽帶禮物,“有一次我們去沙漠,他真的就背了兩瓶子沙子回去。

“在牛背山和狼塔的時候,半夜他非得要給媽媽打視頻電話,要跟媽媽分享璀璨的星空,可是在狼塔我的相機不夠好,也沒有通訊信號,沒辦法把星空拍下來”,果果爸爸說。

果果的爸爸曾經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感受大自然,而並非一昧沉浸在對“苦行”的迷戀中,果果喜歡畫畫,他曾經用畫筆記錄了自己爬牛背山,過新疆達阪的經歷,畫面上有高高聳立的冰山,漫天的繁星,傍晚的霞彩,以前在外徒步的時候,甚至會帶上自己的日記本和畫筆,去記錄沿途的所思所想。

果果爸說:想像一下,幾十年以後他看到這些畫面,會是他童年最珍貴的回憶。

“我很重視對孩子進行生態環境的教育,我一直要求孩子在外徒步的時候帶走生活垃圾,看到漂亮的花朵,可以拍下來,但是不能採摘”,果果爸爸說。

果果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吃東西留下的垃圾,他會塞給爸爸,”我拿不了,你幫我拿著“,有一次果果在狼塔徒步時看到北山羊的頭骨,非常喜歡,想要帶回去給媽媽,果果的爸爸告訴他,“大自然的任何東西都不能帶走”。

在戶外教育專家眼裡,戶外教育應該是一種“體驗式教育”,而非“功利式教育”,“重要的是你感受到了什麼,而不是你學到了什麼,感受大自然”,被一再的強調和重視,這也構成了跟應試教育的區別。

正如青少年教育專家馬力所說:戶外能解決最大的問題,是愛。懂得愛的父母會捨得讓孩子獨立,懂得愛的孩子會懂得,最終的目標並非終點,而是越來越豐富的自己。

編輯手記:“林間小孩”在路上,是冒險還是勇敢?

近兩年,不斷的爆出“戶外小驢友”的新聞,樂嘉帶四歲女兒徒步沙漠,去年江西上饒的“中國最小背包客”四歲女孩徒步走川藏線,曾經中國的孩子被稱為“林間最後的小孩”,被困在電子產品組成的圍城中,但似乎一夜之間,“林間最後的小孩”都已經身體力行走在了路上。

同時,社會對戶外教育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止過,高強度的戶外運動是否會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一旦“戶外教育”中有了比較性,是否會成為另一個兒童追逐名利的戰場?在具有高風險性的戶外教育中,“探險”和“冒險”的界限在哪裡?

UPkid青少年戶外教育高級教練郝雲剛的兒子郝子漁也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戶二代”,年僅十歲就已經斬獲國內大小攀岩比賽的許多名次,他跟果果一樣,也是從小就開始跟爸爸一起玩戶外,兩歲獨立爬香山,一個月爬四次,五歲的時候登頂韓國漢拿山,全程自己徒步。

郝子漁的父親是中國首批登山協會認證的攀岩教練,多次帶隊登雪山,他不止有豐富的戶外經歷,同時還具有超過10年的青少年教育經驗。

他認為:“孩子對 風險的判斷力很弱,要求家長有豐富的經驗去引導和制約孩子,我帶孩子進行戶外挑戰之前,對線路情況是有充分瞭解的,而且孩子爬的山都是具有良好設施的開放性公園。”

實質上,在我們的採訪中瞭解到,果果挑戰狼塔時雖然參與了比較成熟的商業團隊,但是父親在帶兒子進行長距離徒步之前,自己並沒有相關的戶外經歷,“在這種情況下做出挑戰狼塔的決定,是輕率的”,郝雲剛認為。

在採訪中我們曾問果果爸:“你有參加過戶外教育的學習或者自學過相關的資料嗎?”

果果爸回答說,並沒有,就只是在百度上看了下,有帖子說孩子骨骼不成形不能劇烈運動,但是我想父輩那一代不都是從小在山上長大的嗎?國外的孩子也是從小開始鍛煉,所以就不在乎那麼多了。

在馬力多年來參與國外營地教育中經歷中,她瞭解到:“國外的戶外教育是有很多清晰明確的規定的,比如南極郵輪不允許五歲以下兒童乘坐橡皮艇登陸,瑞士的林間攀緣滑索專案規定年齡不滿八歲,且身高不足120公分的孩子遊玩,我們今年去汶萊國際夏令營,因為雷雨天氣,取消了戶外泳池的游泳課,平時在下水之前家長還需要簽署同意書。”馬力評價道:“冒險的邊界因人而異,取決於引領者和被引領者的能力範圍,戶外教育需要的不止是勇氣,更需要眼光、智慧、裝備和經驗”。

狼塔c徒步行程:

烏魯木齊—呼圖壁-大豐鎮-雀兒溝-白楊溝煤礦-白楊溝-白楊溝阿蘇-台普希克薩依-庫拉阿特藤達阪-庫拉阿特薩伊-爾特蘭塔爾奧-蒙哥特開增-喀拉尕依特達阪-哈爾嘎騰郭勒溝-哈爾嘎特達阪-古仁郭勒溝-布登達阪-218國道-巴侖台-烏魯木齊

D1 烏魯木齊-呼圖壁-白楊溝煤礦—C1 住:紮營

早8點從烏魯木齊出發,中午12點左右到達徒步起點–白楊溝煤礦。這裡四面環山,植被茂密。今天行走8小時左右行程接近20公里,當天在白楊溝內紮營,營地海拔2300米。

D2 C1-白楊溝達阪—C2 住:紮營

早9點半出發,當天繼續沿白楊溝一路上行,海拔上升1000米後,出發兩個小時後,我們將到達冰川地帶,冰川運動隆起的冰磧石像一個個高大臺階擋在路的前方。今天營地海拔3400米,全天徒步時間8~9小時。

D3 C2–台普希克馬河谷—棧道—C3 住:紮營

早9點出發。今天將要下降到海拔2400米的台普希克馬河谷,從這裡就進入了狼塔的核心區域。台普希克馬河是呼圖壁河上游的主要支流,河谷狹窄縱深,水流湍急,河流兩側叢林密佈,保持自然的原始狀態。今天要經過傳說中的棧道,所謂的棧道實際上是在垂直的峭壁上人工開鑿出的30—40釐米寬,一人高的石溝,只能讓一匹不馱東西的馬勉強通過,當天趕到庫拉阿特滕大阪下紮營。營地海拔2700米。

D4 C3–庫拉阿特藤達阪–爾特蘭塔河—C4 住:紮營

早9點出發。從C3到海拔3555米的庫拉阿特騰阿蘇達阪直線距離不足4公里,但海拔垂直升高1000米,在接近達阪的頂部時,有一段坡度將近60度的碎石坡,攀爬非常艱難。沿爾特蘭塔河一路上行,在蒙哥特開曾達阪下紮營,營地海拔3400米。

D5 C4–蒙哥特開曾達阪(3950米)–喀拉尕依特開曾達阪(3767米)–哈爾嘎騰郭勒溝-C5 住:紮營 早9點30出發。根據地圖示定,有兩條路能翻過雪山。蒙格特開曾線路,要翻兩個達阪,路線也較長,但有明顯的牧道,牧民多選此道。當天在哈爾嘎騰郭勒溝內紮營。全天海拔上升1000米,在下降900米。

D6 C5–哈爾嘎騰郭勒–哈爾嘎騰達阪(3844米)–C6 住:紮營

早9點半出發,當天沿哈爾嘎騰郭勒逆流而上到源頭,翻過3844米的哈爾嘎騰達阪,在下降700米紮營。全天海拔上升1000米,下降700米。

D7 C6-布登達阪-218國道-巴倫台-和靜–烏魯木齊 住:火車硬臥

早9點半出發。當天是本次穿越徒步的最後一天,也是最輕鬆的一天,全天風景秀麗。這天海拔上升600米,翻過布登達阪,再下降700米,到達218國道。乘車到巴侖台,在和靜乘火車硬臥返回到烏魯木齊,這次本次活動徒步穿越部分結束。(現在接應車一般可到達在C6營)

D8 烏魯木齊

火車抵達烏魯木齊, 7天7夜的狼塔徒步大穿越終於結束了。那令人心驚膽戰的棧道,冰達阪上的風雪,那冰冷刺骨的河水,會成為所有走過狼塔的人永生不忘的記憶。

帶孩子去玩戶外,冒險和勇敢的邊界在哪兒?

歡迎留言討論

—END—

編輯:袁玥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戶外探險outd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