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爸爸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看這兩個國家是怎樣進行性教育的

性教育在瑞典

不是汙,而是“去汙”

當我申請就“性教育”問題採訪瑞典駐華使館的外交官時,得到了一條驚喜的回復:主管文化的參贊Mathias和主管新聞的參贊Gabriella,願意一起接受採訪。

二位參贊解釋說,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而且最好能分別從男人和女人的視角來講。照片中右側的Gabriella是3個孩子的媽媽,而左側的Mathias還沒有孩子。

當然,這也是一件瑞典人可以自豪地說他們走在世界前列的事情。但參贊們當時並不完全瞭解我提出這個採訪的背景。

所以一開始我就盡力解釋,中國新出的一套性教材引起了巨大爭議,有些家長覺得插畫中直接出現性☆禁☆器官實在太“汙”……

“但性教育本身應該是一個‘去汙’的過程。”Mathias說。在他上世紀70年代讀中學的時候,八年級(相當於國內初一或初二)的男孩女孩會學習在生物課上認識自己的身體。

而現在,瑞典學校開始性教育的時間已經提前到了小學一年級,有些家長甚至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告訴他們精子和卵子是如何相遇的——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開始問爸爸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

“我們不應該在談到自己身體或器官的時候感到尷尬,”Gabriella一邊說一邊拿出一本插畫書,“這就是我給我孩子講性知識的一本書,在他們上小學之前。

這本從90年代就開始出版的書直譯叫“愛之書”,一頁頁翻過去,更像是一本心理學教材。

愛是一種感覺,

可以是對一株花,

也可以是對兩條魚,

可以是對某個偶像歌手,

也可以是對一塊草莓蛋糕;

愛可以是對上帝的,

也可以是對真主或者菩薩的;

愛可以發生在兩個很不同的人之間,

有時也發生在兩個很相似的人之間,

比如兩個男人

或者兩個女人

……

十幾頁翻過,沒有任何“涉性”的插畫和語句,反倒潤物細無聲地滲透著信仰自由和性取向自由之類的價值觀。一直講到“相愛的人會舉行婚禮,會戴上相似的戒指,會紋上呼應的刺青,會在一起……”

性☆禁☆器官和性行為插圖的出現,不避諱,不遮掩。書裡接著講,精子們比著賽向前遊,而卵子只會接受最終的勝利者,它們開始一起變成寶寶……

“當然我們會明確地告訴孩子,大人與孩子的行為是有區別的,只有大人的身體才會生孩子,”Gabriella說,“但是只有當家長大大方方地告訴孩子,人的身體是什麼樣的,人是怎麼誕生的,孩子長大後才不會覺得談論性是一件令人羞恥的事。”

“這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性教育應該是一個‘去汙’的過程,”Mathias補充道,“我們應該滿足孩子對性知識的需要,以一種漸進、平滑的方式。”

兩位參贊還為我現場播放了一些瑞典國內正在使用的性教育視頻。在瑞典的很多學校裡,“看片兒”是學校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不過,那些敏感畫面暫時還無法通過國內視頻網站的審核。

整個採訪持續了大約45分鐘,後來我們又聊到如何教孩子預防性侵犯的問題。

除了告訴孩子學會說“不”,Mathias提醒我,對兒童的性侵犯正呈現越來越多的形式,比如角色扮演。

“很多性侵犯都是從‘來,我們一起做個遊戲’開始的。”

性教育在日本

不只靠學校

2013年,日本某電視臺播出了一部時長48分鐘、有關性教育思辨的視頻。視頻最初,是大人給孩子們講述“我們從哪裡來”。

首先向孩子們展示了一組“錯誤”的漫畫。

從河裡撈上來的、土裡拔出來的,類似的說辭我們也沒少聽過,台下的孩子們雖然年紀不大,但也知道這種說法離譜,發出吃吃的笑聲。

隨後,視頻裡進行了正確的講解。看到這樣直白的畫面,一些孩子面露羞澀,但更多是充滿好奇的眼神。

大人們通過手繪圖片或者手工製作的道具,向孩子們講解了男女的不同構造、精子卵子的邂逅、生命的誕生與成長等等,十分形象生動。

孩子們因此對生命的神聖、誕生與成長的艱辛和喜悅也有了更直觀瞭解。

可能有人會感慨,日本的性教育做得太生動、前衛了。然而,這並不是事實的全部真相。

視頻中講課的大人,並非是老師,而是普通日本媽媽自發組織起來的小團體。她們自己繪製圖片、製作道具、和學校交涉,才有了這樣一堂堂生動的課程。

在中國人的概念裡,性教育更多是學校的責任,家長們為何要積極介入其中呢?

其實,視頻的一開始就說明了,“關於此節目中的性教育知識,包含了中(初中)小學教科書以外的超綱內容”。

就是說,這些內容,通過學校的性教育是無法完全得到的。

(節目一開始就說明了其中出現的性教育知識,包含了中小學教科書以外的超綱內容)

雖然日本一貫被認為是一個性文化較為開放的國家,對青少年性教育也很重視,但是對於性教育的教科書,日本人的態度卻顯得有些曖昧和複雜。

對於該把性這個事情說到怎樣具體程度,在日本爭議是相當大的。

畢竟還是受到東方文化含蓄傳統的影響,像歐美一些國家那樣,直白地向兒童說明,很多日本人自己也接受不了。

(圖一、圖二是芬蘭的初中生教科書、圖三是德國小學生性教育教科書)

2002年,日本母子衛生研究會曾編寫出版一本針對中小學學生的性教育教科書:《青春期的愛與身體之書》。

由於書中詳細講述了避開性侵犯和性虐待的方法,該書在發放一個月後即遭數名眾議院女議員的抗議,引起國會激烈討論,最終被認為傳播“過激的性教育”而成為絕版。

2005年3月4日,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公開批評了當時的小學三年級性教育教科書,認為其過於赤裸裸地展現了男女的性行為,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一些國會議員更進一步認為教科書不應用圖解的方式講述性知識。

因此,日本文部省在“新學習指導要領”裡明文規定,中(初中)小學保健課性教育“不涉及受精之前的內容”。孩子們要瞭解這些,只能通過家庭或者教科書之外內容的學習。

所以這些家長和一些教育團體,選擇用這種方式彌補學校性教育的一些不足。

而且,日本的教育者們普遍認為,在兒童開始逐步步入青春期的小學高年級階段,性教育最好能由家長協助一起完成。

換言之,在小學階段,性教育的接受對象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孩子的父母。因為父母們也有必要學習如何坦然地跟孩子談“性”。

很多日本家長,雖然也未必會系統科學地向孩子傳授性知識,但是態度還是相當坦然,不會“談性色變”。

比如,親子沐浴在日本很常見,很多動畫片裡也有全家人一起洗澡的場景。

直到小學三四年級,還跟異性父母一起洗浴在日本也不罕見。可以說,很多日本兒童,都是通過這種方式最早建立起性別意識,瞭解到自己與異性身體構造的不同。

而且,由於日本家庭通常都有不止一個小孩,母親再次懷孕分娩,也是大一點的小朋友瞭解身體變化和性知識自然而然的機會。

按照國際上對“全面的、有效的性教育”的定義,性教育的內涵應該包括:性與生殖健康、性別、性行為、情感與關係、價值觀念、社交技能、人權等多個方面。

僅僅知道懷孕分娩是怎麼回事,絕非是性教育的全部。當對異性開始感興趣後,怎樣學會尊重與保護自己和他人,瞭解其中包含的責任與義務,都是深厚而複雜的學問。

這些,都需要學校、社會和家長共同努力。

-END-

“這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性教育應該是一個‘去汙’的過程,”Mathias補充道,“我們應該滿足孩子對性知識的需要,以一種漸進、平滑的方式。”

兩位參贊還為我現場播放了一些瑞典國內正在使用的性教育視頻。在瑞典的很多學校裡,“看片兒”是學校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不過,那些敏感畫面暫時還無法通過國內視頻網站的審核。

整個採訪持續了大約45分鐘,後來我們又聊到如何教孩子預防性侵犯的問題。

除了告訴孩子學會說“不”,Mathias提醒我,對兒童的性侵犯正呈現越來越多的形式,比如角色扮演。

“很多性侵犯都是從‘來,我們一起做個遊戲’開始的。”

性教育在日本

不只靠學校

2013年,日本某電視臺播出了一部時長48分鐘、有關性教育思辨的視頻。視頻最初,是大人給孩子們講述“我們從哪裡來”。

首先向孩子們展示了一組“錯誤”的漫畫。

從河裡撈上來的、土裡拔出來的,類似的說辭我們也沒少聽過,台下的孩子們雖然年紀不大,但也知道這種說法離譜,發出吃吃的笑聲。

隨後,視頻裡進行了正確的講解。看到這樣直白的畫面,一些孩子面露羞澀,但更多是充滿好奇的眼神。

大人們通過手繪圖片或者手工製作的道具,向孩子們講解了男女的不同構造、精子卵子的邂逅、生命的誕生與成長等等,十分形象生動。

孩子們因此對生命的神聖、誕生與成長的艱辛和喜悅也有了更直觀瞭解。

可能有人會感慨,日本的性教育做得太生動、前衛了。然而,這並不是事實的全部真相。

視頻中講課的大人,並非是老師,而是普通日本媽媽自發組織起來的小團體。她們自己繪製圖片、製作道具、和學校交涉,才有了這樣一堂堂生動的課程。

在中國人的概念裡,性教育更多是學校的責任,家長們為何要積極介入其中呢?

其實,視頻的一開始就說明了,“關於此節目中的性教育知識,包含了中(初中)小學教科書以外的超綱內容”。

就是說,這些內容,通過學校的性教育是無法完全得到的。

(節目一開始就說明了其中出現的性教育知識,包含了中小學教科書以外的超綱內容)

雖然日本一貫被認為是一個性文化較為開放的國家,對青少年性教育也很重視,但是對於性教育的教科書,日本人的態度卻顯得有些曖昧和複雜。

對於該把性這個事情說到怎樣具體程度,在日本爭議是相當大的。

畢竟還是受到東方文化含蓄傳統的影響,像歐美一些國家那樣,直白地向兒童說明,很多日本人自己也接受不了。

(圖一、圖二是芬蘭的初中生教科書、圖三是德國小學生性教育教科書)

2002年,日本母子衛生研究會曾編寫出版一本針對中小學學生的性教育教科書:《青春期的愛與身體之書》。

由於書中詳細講述了避開性侵犯和性虐待的方法,該書在發放一個月後即遭數名眾議院女議員的抗議,引起國會激烈討論,最終被認為傳播“過激的性教育”而成為絕版。

2005年3月4日,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公開批評了當時的小學三年級性教育教科書,認為其過於赤裸裸地展現了男女的性行為,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一些國會議員更進一步認為教科書不應用圖解的方式講述性知識。

因此,日本文部省在“新學習指導要領”裡明文規定,中(初中)小學保健課性教育“不涉及受精之前的內容”。孩子們要瞭解這些,只能通過家庭或者教科書之外內容的學習。

所以這些家長和一些教育團體,選擇用這種方式彌補學校性教育的一些不足。

而且,日本的教育者們普遍認為,在兒童開始逐步步入青春期的小學高年級階段,性教育最好能由家長協助一起完成。

換言之,在小學階段,性教育的接受對象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孩子的父母。因為父母們也有必要學習如何坦然地跟孩子談“性”。

很多日本家長,雖然也未必會系統科學地向孩子傳授性知識,但是態度還是相當坦然,不會“談性色變”。

比如,親子沐浴在日本很常見,很多動畫片裡也有全家人一起洗澡的場景。

直到小學三四年級,還跟異性父母一起洗浴在日本也不罕見。可以說,很多日本兒童,都是通過這種方式最早建立起性別意識,瞭解到自己與異性身體構造的不同。

而且,由於日本家庭通常都有不止一個小孩,母親再次懷孕分娩,也是大一點的小朋友瞭解身體變化和性知識自然而然的機會。

按照國際上對“全面的、有效的性教育”的定義,性教育的內涵應該包括:性與生殖健康、性別、性行為、情感與關係、價值觀念、社交技能、人權等多個方面。

僅僅知道懷孕分娩是怎麼回事,絕非是性教育的全部。當對異性開始感興趣後,怎樣學會尊重與保護自己和他人,瞭解其中包含的責任與義務,都是深厚而複雜的學問。

這些,都需要學校、社會和家長共同努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