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子——身後大名,換不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前程,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在當代中國,幾乎沒有一個詩人的名氣能高過海子。這個結論甚至由不得時下炙手可熱的當紅詩人們不服和心生嫉妒。當我們談海子時,我們在談什麼?更多人的雖然唯讀過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便心生嚮往,記住了這個詩人。海子儼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理想,一種人生圖騰,

一種哲學追求。

但詩人圈中,文化學者圈中對海子的認識、剖析更深入、更複雜,海子也更像一個活在人世間又游離于人世的異類。如果將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詩人稱為謬種,肯定會招來無數罵聲,但那個年代的一些人,一些事,雖然才遠去三十年,

如今回望,卻已經如隔世般遙遠。那些人物,比如海子,比如顧城,比如張棗,之於普通人和普通人的人生,如謎題一樣撲朔,不可思議,卻又真實存在過,並隨著他們的離去,留給世人無數的猜想與追擬。斯人已逝,不可捉摸,唯有他們留下的文字,如片光零羽,不完整,但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