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中國有座城門,被人們稱“死門”,凡是走過的人都死了

古時候斬首犯人,為了震懾百姓往往都會在眾多的市民面前進行,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而在古時候的北京城,就有一座特殊的門,每個死囚都要從此經過,而因為這座門常年都會走過大量死人,

被稱為了“死門”,而這座門的大名大家可能都聽過,就是著名的宣武門。

宣武門修建于明朝永樂十七年,從建立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是北京城中較為古老的一座城門,最初宣武門叫做“順承門”,在正統元年的時候順承門重建,

增加了甕城、箭城,並在正統四年的時候正式竣工,所以為了宣揚“武烈宣揚”之一,就將順承門改名為了“宣武門”。

而正好,在宣武門外面便是北京城的一大菜市場,明清時期菜市場是全城最為熱鬧的地方,而為了殺一儆百以警示人們,菜市場就成為了死刑犯斬首的地方。

犯人被刑部審判完之後就會被士兵從宣武門押解出去,一直押到菜市場,午時三刻進行斬首。不過很多電視劇中都是說在午門斬首,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在明清時期甚至是早在宋朝,斬首犯人的地點都一直是菜市場,而明朝的時候,午門是“廷杖”官員的地方,雖然有時會把一些犯人給打死,但並不是專門處決犯人的地方。

在宣武門的上面刻著三個大字:後悔遲。所以犯人們一旦經過了這個門就再也來不及後悔了。我國很多歷史人物臨死前都曾經過這座門,比如說被淩遲處死的袁崇煥,被蓋上了叛國的罪名,最終從宣武門走過之後在宣武門外被劊子手割了三千多刀才咽下最後一口氣,慘不忍睹;還有我國近代的戊戌六君子,

用自己的命在此就義,用鮮血喚醒眾人。不過我相信這些就義的人們,也並不會後悔自己生前的所作所為。

只可惜由於我國近代時期的戰火不斷,到民國年間的時候宣武門旁的很多旁樓都已經消失了,而到了1966年,

北京修建地鐵時也直接將門樓及古老的城牆拆除,那一條環繞著宣武門的護城河也被人工用石子填平,變成了如今開闊的宣武門東西大街。而現如今,宣武門也只是成為了北京的一個地鐵站名,泛指宣武門東西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