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蹲下後突然起立眼前模糊暈眩?是貧血還是低血糖?99 %都不知道!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就是蹲的時間久了,再猛地站起來,便會感覺到眼前開始模糊或者眩暈,但過一會就會恢復。很多人認為這是貧血或者是低血糖引起的,其實不然!這種情況稱為體位元性低血壓。

嚴重時可出現暈厥,此時稱位置性低血壓性暈厥。

小編有一個朋友,我們暫且稱他為Z先生吧!由於生得比較白淨,我們開玩笑叫過他“姑娘”,但是也僅限於背地裡。錚錚男兒的他最忌諱別人說他娘,但是卻因為一件事,

稱為他終身的笑柄。青春期的男孩子拔高的太快,營養容易跟不上,酷愛打籃球的他又是個“不運動就會死”的“多動兒”。

悲催故事就這麼上演了……

Z先生最近心儀W姑娘,想要趁著體育課時,以自己高超的球技贏得姑娘的芳心。為此Z先生還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偶遇橋段,

在隊友的籃球快要打到W姑娘時,當W姑娘驚慌失措時,Z先生直接攔下籃球救下姑娘,來個英雄救美。

但是……隊友不給力,籃球在離姑娘5米的距離時就已經靜靜地停在了地上……Z先生趕快跑過去,蹲下撿起籃球,想要帥氣地來一句“你沒事兒吧!”

結果……當他蹲下起立時,突然頭暈眼花,說了一句“我靠,難道我要學網文裡病弱男主暈倒的套路?“然後就看他四腳朝天躺在了地上。

多年之後,W姑娘成了醫生,也成了Z太太。再提起當年那件事,Z先生說很是感激當年的那次暈倒。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下那個神助攻的病——體位性低血壓

正常人直立位時,因地心引力作用,靜脈池瘀血為300~800毫升,回心血量減少使心排血量減少10%~30%,血壓下降。

而通過體內調節系統刺激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壓力感受器、興奮交感神經、心率反射性加速、腎上腺素和兒茶酚胺等,維持血壓和大腦血流。

當人處在蹲位較久時,由於腿部肌肉用力,肌肉需要大量的血液和氧氣來維持這個姿勢。因此,相對地說,身體裡大部分血液就集中到人體的下半部。

而當人突然站立時,頭部位置迅速升高,腦子和心臟的相對距離加大了,需要血壓迅速升高才能保證腦部正常的血液供應。但是,因為血液大部分集中在人體下半部,一時還來不及回流到心臟裡去,所以,心臟排不出足夠的血液來維持血壓,這就造成了非常短暫的腦缺血現象。腦的血液供應不足,就會出現頭暈、眼花等症狀。

直立性低血壓在正常人中比較常見,但是由於持續時間最多只有十幾秒鐘,所以一般不需要治療。體育鍛煉可以明顯地加強血管收縮和擴張的能力,使血壓保持穩定,是克服直立性低血壓最有效的方法。

祖國醫學治療體位性低血壓

1.按摩

(1)用拇指輕揉患者兩足,並對在按摩中疼痛明顯的反射區繼續按揉5分鐘。堅持每日按摩。

(2)每日揉壓足後跟3~4次,每次15分鐘左右。尤其是湧泉穴,術者需用大拇指朝患者腳後跟的方向揉壓10~15分鐘。

(3)術者用拇、食指揉搓患者左足大拇趾、第三趾各5分鐘,再用手指邊上下摩擦平穩器官5分鐘,然後揉壓足心5分鐘,每日2次。

(4)術者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蹠趾對患者足跟施以節律性的壓踩10~20分鐘,每日1次。此外,還可以用空可樂瓶或拳頭輕輕敲打足底15~20分鐘,每日1次;用髮卡或牙籤刺激足跟15~20分鐘,每日2次;旋轉足踝15~20分鐘,每日2次。

2.中藥

中醫認為,低血壓多與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勞倦傷正、失血耗氣等有關。平時可多吃山藥、苡仁、桂圓、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紅棗、人參、黃芪等。

(1)人參6克,麥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後服用,每日1劑,連服1周。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開水浸泡代茶飲,連服10~20天。

(3)黃精30克,黨參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3.針灸

艾灸治療對低血壓有較好療效,常用艾灸百會、神闕、關元、氣海、足三裡等穴,持之以恆,就可收到明顯的效果。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但是由於持續時間最多只有十幾秒鐘,所以一般不需要治療。體育鍛煉可以明顯地加強血管收縮和擴張的能力,使血壓保持穩定,是克服直立性低血壓最有效的方法。

祖國醫學治療體位性低血壓

1.按摩

(1)用拇指輕揉患者兩足,並對在按摩中疼痛明顯的反射區繼續按揉5分鐘。堅持每日按摩。

(2)每日揉壓足後跟3~4次,每次15分鐘左右。尤其是湧泉穴,術者需用大拇指朝患者腳後跟的方向揉壓10~15分鐘。

(3)術者用拇、食指揉搓患者左足大拇趾、第三趾各5分鐘,再用手指邊上下摩擦平穩器官5分鐘,然後揉壓足心5分鐘,每日2次。

(4)術者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蹠趾對患者足跟施以節律性的壓踩10~20分鐘,每日1次。此外,還可以用空可樂瓶或拳頭輕輕敲打足底15~20分鐘,每日1次;用髮卡或牙籤刺激足跟15~20分鐘,每日2次;旋轉足踝15~20分鐘,每日2次。

2.中藥

中醫認為,低血壓多與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勞倦傷正、失血耗氣等有關。平時可多吃山藥、苡仁、桂圓、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紅棗、人參、黃芪等。

(1)人參6克,麥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後服用,每日1劑,連服1周。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開水浸泡代茶飲,連服10~20天。

(3)黃精30克,黨參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3.針灸

艾灸治療對低血壓有較好療效,常用艾灸百會、神闕、關元、氣海、足三裡等穴,持之以恆,就可收到明顯的效果。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