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未來科學大獎會是中國版諾獎?為何馬化騰、徐小平都大力捐贈支持

施一公等3人獲未來科學大獎!為何馬化騰、徐小平都來捐贈“中國版諾獎”?

百度的李彥宏、騰訊的馬化騰和網易的丁磊都來了。為表正式,他們還穿了西裝,打著領帶。在任何一個互聯網峰會,

這樣的嘉賓陣容,都算“高配”。

但他們只是活動的主角之一。坐在他們的旁邊的,是北京大學教授饒毅、哈佛大學講席教授謝曉亮,美國工程院院士李凱……

這裡是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佈會。

9月9日,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電腦科學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

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和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各自捧走了100萬美元獎金。

每人的100萬美金,都由四位企業家捐贈人共同捐贈。

對標諾貝爾,民間科學獎野心勃勃

未來科學獎是我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從它設立伊始,組委會就野心勃勃,放話要做“中國的諾貝爾獎”。

施一公獲生命科學獎

潘建偉獲物質科學獎

許晨陽獲數學與電腦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取得傑出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

獎項捐贈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笑說:“未來,人家會說,諾貝爾獎,不要不要。”他擺著手,“我們要未來科學大獎。”

該獎項對諾貝爾獎的主要借鑒,是它的評審程式。

科學委員會推薦出國際專家作為提名人。

候選人產生後,請全球範圍相關領域專家對候選人的工作給予評價,科學家委員會根據評價結果投票確定獲獎者。並請清華大學法學院高西慶和畢馬威組成監管委員會,監督整個評獎過程。

現在,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家委員會由15位科學家組成,名單完全公開。科學委員會成員之一、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丁洪曾說, 這是押上了他們的聲譽。

今年的評獎工作於年初啟動。

3月,科學委員會確定了提名人名單,並發出提名邀約函。整個評審工作持續近半年。

對獲獎的三位科學家來說,獎項確實像是“砸”來的——他們全程不知情。

“我們要對標的不僅是諾貝爾獎,還是對標一種公認的公平、公正的評獎流程。”獎項監督委員會主席高西慶強調。

企業家入局,想激發社會對科學的熱愛

1981年出生的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憑藉在雙有理幾何與奇點及其對偶複形的拓撲結構上取得的成績,拿到未來科學大獎今年新增的數學與電腦科學獎。

“我還處在比較震驚的狀態。”這句話,許晨陽在高西慶與他電話連線時說了三次。

他坦言,當初從事數學研究,只是因為覺得數學“很美”“很有吸引力”,但從未想過,自己能夠被“分量這麼重的獎項青睞”。許晨陽顯然有些激動,他感慨,他趕上了一個做科研的好時代,國家投入力度空前,企業家也願意參與。

由於新增了獎項,未來科學大獎的捐贈人也從去年的八位增加到十二位。新入局者,是網易董事局主席丁磊、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和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

和那些“前輩”企業家一樣,他們每人要捐贈25萬美元。為了保障基金的可持續性,這一捐贈要持續十年。

“我算是一個有科學家夢想的企業家。我希望科學能變得時髦,也想喚起社會對科學的尊重。”馬化騰說,“我們讀書的時候,科學家是很多人的職業理想。但現在,很多孩子未必還這麼想。”

北極光創投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鄧鋒直言,企業家給科學大獎做捐贈,不算“犧牲”。“最佔便宜的就是我們。”鄧鋒說,賺錢難,但是把錢花在好的地方更難。企業家出錢,但也受益。“結識了這麼多頂尖科學家,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新東西。”

雖然還沒想好,但許晨陽已表示,他會考慮從獎金拿出一部分錢,設立一個專門針對年輕人的獎項。

組委會對他的鼓勵,他想傳達給更多人。

資本介入,助力科技獎勵多元化

“民間資本的支持,是我國科技發展的生態環境中重要又缺失的一環。”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輪值主席、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說,“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民間資本參與。”

今年7月,科技部發出《科技部關於進一步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要構建既符合科技發展規律又適應我國國情的社會科技獎勵制度,充分發揮社會科技獎勵在激勵自主創新中的積極作用,為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成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注入正能量。

上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得主、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已經感受到了這股激勵作用。“這個獎給我的團隊注入了新的動力。我在科研工作上也不敢鬆懈,要加大馬力,繼續攀登高峰。”薛其坤表示。

上海交通大學鴻文講席教授季向東看到的,則是未來科學大獎對整個科研獎勵工作和流程可能帶來的示範效應。

“傳統評獎模式中,個人要申請,要一輪一輪進行答辯,申請人對自己工作的理解和表述是決定他能否得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評審小組也未必真正瞭解這個人的具體工作。”季向東說,“未來科學大獎的評獎標準,主要參考同行評議。如果政府認可這樣的評獎方式,也許我國科技獎項的評獎方式也會慢慢發生改變。”

新聞發佈會的最後,由徐小平進行總結發言。他保持著一貫激情四射的風格:“未來科學大獎要成為能和諾貝爾獎並列的獎項,還任重道遠。而我,信心百倍。

拿到未來科學大獎今年新增的數學與電腦科學獎。

“我還處在比較震驚的狀態。”這句話,許晨陽在高西慶與他電話連線時說了三次。

他坦言,當初從事數學研究,只是因為覺得數學“很美”“很有吸引力”,但從未想過,自己能夠被“分量這麼重的獎項青睞”。許晨陽顯然有些激動,他感慨,他趕上了一個做科研的好時代,國家投入力度空前,企業家也願意參與。

由於新增了獎項,未來科學大獎的捐贈人也從去年的八位增加到十二位。新入局者,是網易董事局主席丁磊、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和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

和那些“前輩”企業家一樣,他們每人要捐贈25萬美元。為了保障基金的可持續性,這一捐贈要持續十年。

“我算是一個有科學家夢想的企業家。我希望科學能變得時髦,也想喚起社會對科學的尊重。”馬化騰說,“我們讀書的時候,科學家是很多人的職業理想。但現在,很多孩子未必還這麼想。”

北極光創投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鄧鋒直言,企業家給科學大獎做捐贈,不算“犧牲”。“最佔便宜的就是我們。”鄧鋒說,賺錢難,但是把錢花在好的地方更難。企業家出錢,但也受益。“結識了這麼多頂尖科學家,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新東西。”

雖然還沒想好,但許晨陽已表示,他會考慮從獎金拿出一部分錢,設立一個專門針對年輕人的獎項。

組委會對他的鼓勵,他想傳達給更多人。

資本介入,助力科技獎勵多元化

“民間資本的支持,是我國科技發展的生態環境中重要又缺失的一環。”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輪值主席、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說,“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民間資本參與。”

今年7月,科技部發出《科技部關於進一步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要構建既符合科技發展規律又適應我國國情的社會科技獎勵制度,充分發揮社會科技獎勵在激勵自主創新中的積極作用,為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成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注入正能量。

上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得主、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已經感受到了這股激勵作用。“這個獎給我的團隊注入了新的動力。我在科研工作上也不敢鬆懈,要加大馬力,繼續攀登高峰。”薛其坤表示。

上海交通大學鴻文講席教授季向東看到的,則是未來科學大獎對整個科研獎勵工作和流程可能帶來的示範效應。

“傳統評獎模式中,個人要申請,要一輪一輪進行答辯,申請人對自己工作的理解和表述是決定他能否得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評審小組也未必真正瞭解這個人的具體工作。”季向東說,“未來科學大獎的評獎標準,主要參考同行評議。如果政府認可這樣的評獎方式,也許我國科技獎項的評獎方式也會慢慢發生改變。”

新聞發佈會的最後,由徐小平進行總結發言。他保持著一貫激情四射的風格:“未來科學大獎要成為能和諾貝爾獎並列的獎項,還任重道遠。而我,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