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於寶寶自費疫苗的十個疑問,你要瞭解的都在這裡!

對於疫苗,雖然每個寶寶都從出生起就開始接種,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長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想著反正每個月去醫院,醫生讓打什麼就打什麼吧。要是趕上醫生問:打進口的還是國產的?自費疫苗打不打?瞬間就傻眼了。

我不懂呀!這怎麼選?

目前在我國的兒童預防接種工作中,將疫苗分為兩類——免費疫苗(即一類疫苗)和自費疫苗(即二類疫苗)。因為自費疫苗是否接種全憑家長的意願進行,國家並沒有強制性安排,所以家長對於自費疫苗還是不甚瞭解,

存在的疑問也很多,加之不知道從什麼管道瞭解,所以在選擇時往往不知如何是好

在這裡,小園子收集了家長們普遍存在的10個有關疫苗的熱門疑問,通過這10個問題的解答,家長就會對自費疫苗有較為全面的瞭解了。

疑問1:為什麼會分免費疫苗和自費疫苗?

其實,自費疫苗和免費疫苗不是在科學上有什麼區別,只是目前從管理上這樣區分。很多發達國家都已經實現了所有疫苗免費接種,但是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目前還做不到全部疫苗都免費接種,因此還分免費疫苗和自費疫苗。

疑問2:自費疫苗之所以叫“二類”疫苗,是不是因為品質沒有“一類”疫苗好?

一類、二類疫苗這種分類方法只代表收費標準不同,在管理上不同,並不代表生產標準、研製科學上有區別,也不代表疫苗的重要性有輕重緩急。無論接種自費疫苗還是免費疫苗,都可以有效預防相應的疾病。

疑問3:自費的聯合疫苗是什麼?

聯合疫苗是指含有兩個或多個活的、滅活的生物體或者提純的抗原,

由生產者聯合配製而成,用於預防多種疾病,或由同一生物體的不同種或不同血清型引起的疾病的疫苗。聯合疫苗開發的目的在於給寶寶減少打針的次數,打一針就能預防多種類疾病,寶寶少受罪。

疑問4:有些自費聯合疫苗涵蓋了一些免費疫苗,該怎麼選呢?

以自費聯合疫苗中的五聯疫苗為例,五聯疫苗包括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脊髓灰質炎、B型嗜血流感桿菌五種。

接種五聯疫苗的寶寶無需再接種免費疫苗中相同效果的疫苗,可以減少接種的次數,減少打針的痛苦。

如果寶寶對疼痛很敏感、對打針很抗拒的話,建議家長還是選擇自費聯合疫苗。但是相應地,接種的週期也會與接種免費疫苗寶寶的週期有差異,家長要聽從醫生的安排按時帶寶寶接種。

疑問5:打了一針自費聯合疫苗就斷貨了,怎麼辦?

疫苗接種不僅需要按規定的起始時間接種,還應按規定的間隔時間進行加強接種。仍以自費五聯疫苗為例,從寶寶出生後滿兩個月開始接種,間隔時間應是1-3個月。若因疫苗提供問題不能連續接種,可分別注射百白破三聯疫苗(DTaP);注射型脊髓灰質炎疫苗(IPV)和B型嗜血流感桿菌(HIB)疫苗。也就是分別接種聯合疫苗中所包含的幾種單獨的疫苗,而注射的間隔時間不變。

疑問6:自費疫苗到底該不該打?

從預防疾病的角度考慮,在接種免費疫苗的基礎上,再接種自費疫苗,寶寶可以獲得更廣泛的保護。所以,如果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只要是正規疫苗,家長都應該給寶寶接種,這樣寶寶就能夠獲得針對更多疾病的免疫力。有些家長對自費疫苗持有全面否定的態度,是有些武斷的。

疑問7:自費疫苗怎麼打?

我國絕大部分的寶寶都會在戶籍所在地或實際居住地的社區醫院兒童保健科接種疫苗,還有部分寶寶會在私立醫院接種疫苗。對在兒保科接種疫苗的寶寶來說,每個省市、城區、街道的兒保機構在工作安排上都有差異,所以接種自費疫苗的具體方式需要家長詢問所在地兒保機構的安排。而私立醫院的疫苗接種程式也是要遵循所在地的統一標準和程式的。

疑問8:哪些自費疫苗建議給寶寶打?哪些打不打都成?

有些家庭會在自費疫苗中選擇其中幾種常見的、熟知的給寶寶接種,例如口服輪狀疫苗、流感疫苗、手足口疫苗、水痘疫苗等。

其實,每一種自費疫苗都是針對於某一種或幾種疾病開發而成的,只有你瞭解與不瞭解某種疫苗,並不存在哪種好、哪種不好、哪種該打、哪種不該打之分,每一種都會給寶寶未來預防某種疾病帶來作用。

疑問9:自費疫苗的不良反應是不是會比免費疫苗少?

有些家長自然而然就認為二類疫苗因為是自己掏錢買的,所以比國家免費提供的疫苗品質好,因此就不應該會出現免費疫苗接種後容易有的不良反應。這在前面給大家解釋過了是一種錯誤認知。

不論哪種疫苗,由於不同寶寶的體質不同,都有可能會在接種後出現低熱、煩躁、乏力、局部紅腫等不良反應,這些都是正常的。

如果寶寶在接種疫苗後發熱,體溫超過38.5 ℃,可以服用退熱藥物;如果局部紅腫,可以採取先冰敷局部、三天后熱敷的方法。只要密切觀察、保持健康的生活規律,1-2天就可以痊癒,無需特別擔心。

疑問10:自費疫苗之所以還沒完全普及,是不是因為技術還不成熟?會不會出現很嚴重的不良反應?

在近年來的一些新聞報導中,總曝出個別寶寶在打完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現象,甚至情況非常危急。其實類似的事件還是非常罕見的,無論是自費疫苗還是免費疫苗,生產技術和安全性都是完全值得信賴的,不存在哪個疫苗技術更成熟。從概率上講,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低於1/100萬劑次。

而且,即便有嚴重的不良反應,也通常在接種後10-20分鐘之內發生。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接種疫苗後,醫生會要求寶寶在醫院觀察30分鐘。只要觀察期內沒有問題,那麼回家後基本是不太可能再出現嚴重的疫苗反應的。

還應按規定的間隔時間進行加強接種。仍以自費五聯疫苗為例,從寶寶出生後滿兩個月開始接種,間隔時間應是1-3個月。若因疫苗提供問題不能連續接種,可分別注射百白破三聯疫苗(DTaP);注射型脊髓灰質炎疫苗(IPV)和B型嗜血流感桿菌(HIB)疫苗。也就是分別接種聯合疫苗中所包含的幾種單獨的疫苗,而注射的間隔時間不變。

疑問6:自費疫苗到底該不該打?

從預防疾病的角度考慮,在接種免費疫苗的基礎上,再接種自費疫苗,寶寶可以獲得更廣泛的保護。所以,如果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只要是正規疫苗,家長都應該給寶寶接種,這樣寶寶就能夠獲得針對更多疾病的免疫力。有些家長對自費疫苗持有全面否定的態度,是有些武斷的。

疑問7:自費疫苗怎麼打?

我國絕大部分的寶寶都會在戶籍所在地或實際居住地的社區醫院兒童保健科接種疫苗,還有部分寶寶會在私立醫院接種疫苗。對在兒保科接種疫苗的寶寶來說,每個省市、城區、街道的兒保機構在工作安排上都有差異,所以接種自費疫苗的具體方式需要家長詢問所在地兒保機構的安排。而私立醫院的疫苗接種程式也是要遵循所在地的統一標準和程式的。

疑問8:哪些自費疫苗建議給寶寶打?哪些打不打都成?

有些家庭會在自費疫苗中選擇其中幾種常見的、熟知的給寶寶接種,例如口服輪狀疫苗、流感疫苗、手足口疫苗、水痘疫苗等。

其實,每一種自費疫苗都是針對於某一種或幾種疾病開發而成的,只有你瞭解與不瞭解某種疫苗,並不存在哪種好、哪種不好、哪種該打、哪種不該打之分,每一種都會給寶寶未來預防某種疾病帶來作用。

疑問9:自費疫苗的不良反應是不是會比免費疫苗少?

有些家長自然而然就認為二類疫苗因為是自己掏錢買的,所以比國家免費提供的疫苗品質好,因此就不應該會出現免費疫苗接種後容易有的不良反應。這在前面給大家解釋過了是一種錯誤認知。

不論哪種疫苗,由於不同寶寶的體質不同,都有可能會在接種後出現低熱、煩躁、乏力、局部紅腫等不良反應,這些都是正常的。

如果寶寶在接種疫苗後發熱,體溫超過38.5 ℃,可以服用退熱藥物;如果局部紅腫,可以採取先冰敷局部、三天后熱敷的方法。只要密切觀察、保持健康的生活規律,1-2天就可以痊癒,無需特別擔心。

疑問10:自費疫苗之所以還沒完全普及,是不是因為技術還不成熟?會不會出現很嚴重的不良反應?

在近年來的一些新聞報導中,總曝出個別寶寶在打完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現象,甚至情況非常危急。其實類似的事件還是非常罕見的,無論是自費疫苗還是免費疫苗,生產技術和安全性都是完全值得信賴的,不存在哪個疫苗技術更成熟。從概率上講,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低於1/100萬劑次。

而且,即便有嚴重的不良反應,也通常在接種後10-20分鐘之內發生。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接種疫苗後,醫生會要求寶寶在醫院觀察30分鐘。只要觀察期內沒有問題,那麼回家後基本是不太可能再出現嚴重的疫苗反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