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現場|專家支招家庭教育:如何在旅行中閱讀,在故事中學習

近日,2017年北京閱讀季“閱讀家”社區流動書展暨書香評選巡講走進朝陽和昌平,

在常營華聯購物中心,百萬莊圖書大廈提供的書架上放滿了適合不同年齡段孩子閱讀的書籍。現場請來了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節目主持人小雨姐姐,為現場的孩子們講孔子和《論語》的故事。

而昌平的望都鎮北七家社區巡講則請來了金牌閱讀推廣人李一慢,給家長帶來了“在家庭共讀、觀影、遊學中給孩子豐富的童年”的演講。

值得一提的是,

兩位金牌閱讀推廣人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李一慢:家庭共讀的重點是突破限制

李一慢和家長互動

家長可以在家庭共讀的時候和孩子互動,互動的關鍵是要突破限制,不要讓孩子限制在童話故事中。比如《狂歡節的邀請》這本書,

動物狂歡節,所有的動物都收到了參加狂歡節的邀請,而且要化裝,在書裡,獅子可能化裝成了大象,但是家長可以不被書局限住,家長可以問孩子“你覺得獅子應該化裝成什麼?”除了大象,孩子可能會回答鸚鵡、癩蛤蟆等等。

孩子的回答往往是有其自身的邏輯的,比如“因為狗熊走得太慢了,慢得簡直就像一隻蝸牛。於是狗熊化裝成了蝸牛。”關鍵是要給孩子時間,要耐心,要知道孩子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家長要學會等待,給孩子引導而不是催促。

學校教育趨向統一,所以需要家庭的豐富才能顯示出孩子不同的能力。

李一慢:如何在旅行中豐富孩子的閱讀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說在旅行中豐富閱讀,現在很多家庭都會帶著孩子去旅行,那麼在旅行中如何豐富孩子的閱讀呢?

比如我們可以根據《三國》設計一條旅遊線路,《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當中最容易被孩子消化吸收的,

三國的歷史遺存是最多的。我們北京,現存的地方有將近十一個三義廟,三義是什麼?桃園三結義。全球有名忠孝文化的代表。三國的文化遺存也很多,三國影視作品中也很多,所以通過三國去瞭解歷史,瞭解文言,瞭解四大名著是最合適的。

昌平望都鎮北七家社區書展

又比如說我們這裡是北七家鎮,為什麼叫北七家鎮?有沒有南七家?有。有沒有東七家?沒有。

北京的地名特別好玩,什麼各,什麼莊,各就是家的意思,幾戶人家。胡各莊就是姓胡的一家人住在這裡,這裡住了好幾家,大概是七家,那邊有七家,就有北七家的說法。

為什麼叫望都?望著首都。望都和望京是不是哥倆,就跟孩子聊這個,遊學天下,行走天下,就從家開始。我們住在望都社區,我們就想望都是什麼,北七家是什麼,還有昌平為什麼叫昌平?都是很好玩的事情。

我們的兒女將來一定是一個世界公民,我們培養目標也應該如此。那麼,我們更應該懂中國,否則的話,我們將來進行國際交往的時候,我們一聊我們對國外瞭解太清楚了,可是我們對中國自己的東西瞭解比較少,所以我們應該要瞭解中國。

小雨姐姐:傳統的故事怎麼講才會讓孩子感興趣

小雨姐姐給孩子們講了“韋編三絕”這個成語,這個成語很多高中生、大學生都不知道。在高中時代如果學到這個成語的話大概是:“這個成語講的是孔子讀《周易》的時候把穿竹簡的熟牛皮繩都翻爛了好多次,比喻學習勤奮刻苦,‘三’是虛數,泛指多次。”因為高中生對於一些歷史知識有了基本的判斷,所以學習的重點就放在道理的說明和詞義的理解上。而對於小朋友來說,需要掌握的知識是多方面的,很多成年人以為不重要的東西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困惑。

因此小雨姐姐從知識的多角度出發,首先介紹了在蔡倫發明紙以前,書都是寫在竹簡上的,而把竹簡串連起來就得用到熟牛皮繩,這就給孩子們建立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然後,才是孔子讀書的勤奮用功。用講故事的方式說歷史,而且把“《周易》的竹簡大概有十幾斤重”這樣的細節都補充得很仔細,孩子們的感受一定是直觀的,給孩子們留下的印象也是深刻的。

小雨姐姐和孩子們互動

除了“韋編三絕”,小雨姐姐還給孩子們講了孔子學琴的故事,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學了十天仍沒有學習新曲子,師襄子對他說:“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孔子說:“我已經熟悉樂曲的形式,但還沒有掌握方法。”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會彈奏的技巧了,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有領會曲子的意境。”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領會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孔子說:“我還不瞭解作者。”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神情儼然,仿佛進到新的境界:時而神情莊重穆然,若有所思,時而怡然高望,志意深遠;孔子說:“我知道他是誰了:那人皮膚深黑,體形頎長,眼光明亮遠大,像個統治四方諸侯的王者,他應該是周文王吧?”師襄子聽到後,恍然大悟:“老琴師傳授此曲時就是這樣說的,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在講故事的同時,小雨姐姐還讓孩子們聽孔子當年所學習的音樂,讓孩子們全方位地瞭解這個故事的內容,這種身臨其境的方法能夠很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們的現場作品

今年開始實行的新教材也加大了傳統文化和閱讀的比重,而閱讀是需要在課外投入大量的時間的,所以當孩子的閱讀越來越重要的時候,家長的引導就顯得更為重要。

微信編輯 | 趙博磊

編審 | 張佳怡

攝影 | 張曉楠、趙博磊

遊學天下,行走天下,就從家開始。我們住在望都社區,我們就想望都是什麼,北七家是什麼,還有昌平為什麼叫昌平?都是很好玩的事情。

我們的兒女將來一定是一個世界公民,我們培養目標也應該如此。那麼,我們更應該懂中國,否則的話,我們將來進行國際交往的時候,我們一聊我們對國外瞭解太清楚了,可是我們對中國自己的東西瞭解比較少,所以我們應該要瞭解中國。

小雨姐姐:傳統的故事怎麼講才會讓孩子感興趣

小雨姐姐給孩子們講了“韋編三絕”這個成語,這個成語很多高中生、大學生都不知道。在高中時代如果學到這個成語的話大概是:“這個成語講的是孔子讀《周易》的時候把穿竹簡的熟牛皮繩都翻爛了好多次,比喻學習勤奮刻苦,‘三’是虛數,泛指多次。”因為高中生對於一些歷史知識有了基本的判斷,所以學習的重點就放在道理的說明和詞義的理解上。而對於小朋友來說,需要掌握的知識是多方面的,很多成年人以為不重要的東西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困惑。

因此小雨姐姐從知識的多角度出發,首先介紹了在蔡倫發明紙以前,書都是寫在竹簡上的,而把竹簡串連起來就得用到熟牛皮繩,這就給孩子們建立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然後,才是孔子讀書的勤奮用功。用講故事的方式說歷史,而且把“《周易》的竹簡大概有十幾斤重”這樣的細節都補充得很仔細,孩子們的感受一定是直觀的,給孩子們留下的印象也是深刻的。

小雨姐姐和孩子們互動

除了“韋編三絕”,小雨姐姐還給孩子們講了孔子學琴的故事,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學了十天仍沒有學習新曲子,師襄子對他說:“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孔子說:“我已經熟悉樂曲的形式,但還沒有掌握方法。”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會彈奏的技巧了,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有領會曲子的意境。”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領會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孔子說:“我還不瞭解作者。”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神情儼然,仿佛進到新的境界:時而神情莊重穆然,若有所思,時而怡然高望,志意深遠;孔子說:“我知道他是誰了:那人皮膚深黑,體形頎長,眼光明亮遠大,像個統治四方諸侯的王者,他應該是周文王吧?”師襄子聽到後,恍然大悟:“老琴師傳授此曲時就是這樣說的,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在講故事的同時,小雨姐姐還讓孩子們聽孔子當年所學習的音樂,讓孩子們全方位地瞭解這個故事的內容,這種身臨其境的方法能夠很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們的現場作品

今年開始實行的新教材也加大了傳統文化和閱讀的比重,而閱讀是需要在課外投入大量的時間的,所以當孩子的閱讀越來越重要的時候,家長的引導就顯得更為重要。

微信編輯 | 趙博磊

編審 | 張佳怡

攝影 | 張曉楠、趙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