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給在一起熱鬧的年輕人的一封信

我們人模狗樣的成為人海中的一米,在擁擠的地鐵和公交上左搖右晃。好像是在某天下班的時候,夕陽穿過樹影的間隙照在路面,耳機裡放著熟悉的旋律,一陣晚風吹過,恍然,

我們的青春結束了。

人呐,總是容易相識,又總是容易相忘。曾經在一起把酒言歡,暢談人生的朋友,現在卻淪為空間裡和朋友圈裡的點贊之交。

每天24小時不離手的手機,沒有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懷念和憧憬,或者吝嗇到,再也不會給對方發一條消息。可能到了最後,你只記得和這些所謂的朋友在一起熱鬧吃飯是什麼滋味。

所以,人一定要學會與自己獨處的。

我們總是沉浸在熱鬧裡的生活看起來充實,浮華的表層寫著許許多多看起來華麗的句子,實際上輕輕一碰便體無完膚。人內裡的孤獨與生俱來,所帶來的不過是生理上的負面情緒,卻能夠放大一切芝麻粒大的小事,攪得日子不得安寧。

也許,我們始終把快樂寄託於別人身上,可我們沒有別人。一大把的人,你在裡面諂媚,你在裡面附和,還要擺出十二分的熱情,每說一句話要先考慮一下別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每走一步路要看看別人是不是落隊了,你沒法真真正正的想到什麼說什麼,你沒法由著自己的性子瀟灑走四方。參加人多而雜的聚會:除了打牌、互相恭維、說俏皮話,就再也找不到其他更有意義的事幹了,成了生活的傀儡。對於一個能夠且願意進行精神活動的人來說,你“排遣了別人的無聊,卻沒有得到半點好處”。

所以,問問你自己:你不累嗎?

我們在嘗試虛偽地融入集體之前,首先要學會坦誠地和自己相處。叔本華說過: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獨處,要麼選擇庸俗,除此以外再沒有更多別的選擇了。他所說的孤獨,應該是一種享受,一種經過利弊權衡後的理性的選擇。

張小龍也曾說:“我從未見過一個熱鬧的人發出耀眼的光芒。”顯而易見,你的價值很大程度上是靠獨處創造。

我們總認為獨處不如合作,而獨處不等於逃避,不少人口口聲聲,乃至帶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所宣稱的孤獨,不過是不會交際、害怕交際的托詞罷了。他們本是渴望融入別人的圈子,而實際卻又融不進別人的圈子,於是像把頭埋進沙子裡的鴕鳥,像吃不到葡萄的狐狸,

躲到“獨處”的角落去了。他們的這種孤獨不是“選擇”,而是“逃避”,是“不得已”,是“無可奈何”。

而獨處也不等同於孤獨,獨處並不是孤獨,如果你還在抑鬱,那麼接下來聽我說,相信我就夠了。也許你經常一個人常常在窗臺發呆,望著天上的雲,百無聊賴。回頭看著空蕩蕩的宿舍和做不完的功課,覺得很累,但是你沒辦法.獨處時候多了,不自覺的想起年少討厭的人,感覺也變得沒那麼厭惡了。那麼,你學會了用其他視角看待一些問題,你也變得越來越無所謂一些東西。銀行卡丟了補辦就是,錯過了考試下一次再去考。朋友說你變得寡言了,問你發生什麼了,你調侃的說可能人長的越來越美了吧變得越來越自傲。

也許你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其實是因為你獨處的時間長了,也就淡了外界的評價,覺得自己便是自己的主宰,別人的評價也就無關痛癢 。這時候,諂媚、浮誇、做作、心口不一這些形容詞也就再也不是用來形容你。

然後,你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想法,有些時候,別人不知道你在說什麼,或許連你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麼,只知道從口中說出的話都是來自自己的內心,別人的評價,無關痛癢 。

接著,你收起了原來的偽裝,個人動態設置為僅自己可見,你不再在意別人動態裡照片上的衣服,也不再理會他們對你動態的評論。那麼,對於別人如何看自己,對於別人的立場,外界所有的褒貶,就真的能做到無動於衷,這與“榮辱不驚”多多少少有所不同。但是那又怎樣呢?哪怕是瘋言瘋語,癡人說夢也沒什麼,大不了到最後回過頭來自己笑話自己。

不是一條路上的鬼,還是各走各的路吧。

那麼,你學會了用其他視角看待一些問題,你也變得越來越無所謂一些東西。銀行卡丟了補辦就是,錯過了考試下一次再去考。朋友說你變得寡言了,問你發生什麼了,你調侃的說可能人長的越來越美了吧變得越來越自傲。

也許你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其實是因為你獨處的時間長了,也就淡了外界的評價,覺得自己便是自己的主宰,別人的評價也就無關痛癢 。這時候,諂媚、浮誇、做作、心口不一這些形容詞也就再也不是用來形容你。

然後,你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想法,有些時候,別人不知道你在說什麼,或許連你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麼,只知道從口中說出的話都是來自自己的內心,別人的評價,無關痛癢 。

接著,你收起了原來的偽裝,個人動態設置為僅自己可見,你不再在意別人動態裡照片上的衣服,也不再理會他們對你動態的評論。那麼,對於別人如何看自己,對於別人的立場,外界所有的褒貶,就真的能做到無動於衷,這與“榮辱不驚”多多少少有所不同。但是那又怎樣呢?哪怕是瘋言瘋語,癡人說夢也沒什麼,大不了到最後回過頭來自己笑話自己。

不是一條路上的鬼,還是各走各的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