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帶著母親上大學的女孩,請相信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她希望在完成學業的同時,靠自己賺得生活費,以及母親的藥費,“我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至少我能陪著媽媽”。

全文1870字,閱讀約需4分鐘

9月8日中午,記者跟著趙金鳳來到南昌昌北經濟開發區一間出租房,

見到了她患有精神疾病的母親。

▲9月9日,江西南昌,趙金鳳在出租房裡陪母親吃午飯。

帶著母親上大學的趙金鳳,來自河南省永城市條河鄉魚山村,今年22歲,就讀於南昌理工學院。1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留下她和沒有勞動能力的母親。

雖然一路波折不斷,但在伯父及親友的幫助下,完成高中學業,考入大學。

除了學業,趙金鳳最關心母親的病情,“要接受造物主的不公,陪伴患病的母親,彌補這幾年欠下的陪伴”。

▲9月9日下午,南昌理工學院圖書館內,趙金鳳在挑選學科書籍。

━━━━━

家庭變故

趙金鳳從小就很清楚自己有一位特殊的母親。15歲時,她親眼目睹父親因為癌症離世,看著面前冰冷的遺體,在悲痛中暗示自己,“不想再讀書了”。那年,趙金鳳面臨中考。

回想起從小到大的不幸生活,趙金鳳用眼淚和呐喊宣洩心中的痛苦。令她絕望的主要原因,是母親的病情。

▲母親起身去廁所時,趙金鳳趁機擦去眼淚。

趙金鳳的母親患有先天性精神疾病,未滿25歲時從陝西嫁到河南,年近四十才生下女兒,5年前因神經系統受損導致偏癱。今年61歲的她,體重不足80斤。

▲因為偏癱,趙金鳳的母親只能用左手拿筷子吃飯。

遺傳性的精神疾病會伴隨多種併發症。趙金鳳多次帶著母親到各大醫院檢查,醫生給她的回答是:長期服藥、無法治癒、沒有勞動力、反應遲鈍、生活不能自理。對於沒有經濟來源的家庭來說,這種打擊是毀滅性的。

▲9月8日傍晚7時,晚飯後,趙金鳳將母親要吃的藥放在她手裡。

━━━━━

伯父的承諾

父親去世第二天,趙金鳳找到忙著在操辦後事的大伯,表示不能再讀書。想要繼續學業,至少還得7年,她無法想像,自己不在身邊,母親該怎麼辦。

▲趙金鳳在喂母親吃鈣片。她說,母親最愛吃酸酸甜甜的鈣片。

這個提議遭到大伯的反對,他囑咐趙金鳳不能失去學業,並表示一定會照顧好她的母親。2012年,趙金鳳考入當地重點高中。除了履行承諾,年近七十的大伯還承擔了她高中三年的所有經濟費用。

從高一到高三,兩周回家一次,單向車程約1小時。見到女兒回來,母親每次都開心得像個孩子。趙金鳳說,那是自己最幸福的時候。

▲趙金鳳幫母親洗手。

━━━━━

第一次攜母求學

拿到南昌理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時,趙金鳳笑了很久,也沉默了很久,“大學四年,要離開家鄉,離開母親”。此前,她本想報考省內的學校,未能如願。大伯讓她安心去省外求學,母親由他照料。

▲9月9日上午,南昌理工學院圖書館內,趙金鳳正在看書。

2015年9月,堂哥陪著趙金鳳來到學校報名,除了國家助學貸款,另外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向親友借的。很多同學曾問過她,一個女孩子,為什麼選工程造價專業,趙金鳳說,“想賺錢,為了和母親以後的生活”。

利用課餘時間,趙金鳳找了多份兼職工作,情況好的時候,一天能賺100多元。她用存下的錢,在校外租了一間不足30㎡的房子,每月房租500元。

▲9月9日中午,南昌理工學院裡的一家包子鋪內,趙金鳳在兼職賣包子。

2016年9月,趙金鳳第一次帶著母親去南昌。她一直對身邊人隱瞞這件事,直到大二上學期最後那個月的一天夜裡,親眼目睹母親突然抽搐,嚇得她立即撥打120。

醫生告訴趙金鳳,除了輕微的偏癱,母親還患上了動脈硬化疾病和癲癇病。她知道,這病是治不好的。

那年寒假,大伯堅持將趙金鳳的母親留在老家,讓她回校好好上學。

━━━━━

不再分離

回校後的趙金鳳,常常在夜裡夢到母親,又總是想起年邁的大伯,“他已經幫助得夠多了,我不敢再奢求”。權衡再三,她還是決定把母親帶在身邊。

大二下學期結束後,趙金鳳回到老家,用一周時間說服了大伯。2017年8月28日,她第二次帶著母親踏上開往南昌的火車,繼續租下一年前的那間出租房。

▲9月9日下午,南昌理工學院校園外,趙金鳳走在回出租房的路上。

▲9月8日下午3時,趙金鳳在出租房裡給母親剪指甲。

▲9月8日下午4時,趙金鳳帶著母親在出租房附近散步。

▲9月8日下午5時,趙金鳳在菜市場買蔬菜。母親平時只能吃素食。

由於很少回宿舍,帶著母親上大學的事終究被班主任發現。9月7日,學校決定為趙金鳳免除部分學費,並組織同學為其捐款,共計22046元。

學校工程管理學院書記曾興隆曾想過,為趙金鳳母女安排單獨的宿舍,最終考慮到趙母患有精神疾病,學校同意趙金鳳在外租房的決定。

▲午飯後,趙金鳳讓母親坐在出租房外乘涼,她在旁邊看書。

9月10日,趙金鳳在學校找到一份兼職,她希望在完成學業的同時,靠自己賺得生活費,以及母親的藥費,“我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至少我能陪著媽媽”。

采寫/新京報記者 游天燚 攝影/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值班編輯:張一對兒

更多新聞請關注新京報微信(ID:bjnews_xjb)

本文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這個提議遭到大伯的反對,他囑咐趙金鳳不能失去學業,並表示一定會照顧好她的母親。2012年,趙金鳳考入當地重點高中。除了履行承諾,年近七十的大伯還承擔了她高中三年的所有經濟費用。

從高一到高三,兩周回家一次,單向車程約1小時。見到女兒回來,母親每次都開心得像個孩子。趙金鳳說,那是自己最幸福的時候。

▲趙金鳳幫母親洗手。

━━━━━

第一次攜母求學

拿到南昌理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時,趙金鳳笑了很久,也沉默了很久,“大學四年,要離開家鄉,離開母親”。此前,她本想報考省內的學校,未能如願。大伯讓她安心去省外求學,母親由他照料。

▲9月9日上午,南昌理工學院圖書館內,趙金鳳正在看書。

2015年9月,堂哥陪著趙金鳳來到學校報名,除了國家助學貸款,另外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向親友借的。很多同學曾問過她,一個女孩子,為什麼選工程造價專業,趙金鳳說,“想賺錢,為了和母親以後的生活”。

利用課餘時間,趙金鳳找了多份兼職工作,情況好的時候,一天能賺100多元。她用存下的錢,在校外租了一間不足30㎡的房子,每月房租500元。

▲9月9日中午,南昌理工學院裡的一家包子鋪內,趙金鳳在兼職賣包子。

2016年9月,趙金鳳第一次帶著母親去南昌。她一直對身邊人隱瞞這件事,直到大二上學期最後那個月的一天夜裡,親眼目睹母親突然抽搐,嚇得她立即撥打120。

醫生告訴趙金鳳,除了輕微的偏癱,母親還患上了動脈硬化疾病和癲癇病。她知道,這病是治不好的。

那年寒假,大伯堅持將趙金鳳的母親留在老家,讓她回校好好上學。

━━━━━

不再分離

回校後的趙金鳳,常常在夜裡夢到母親,又總是想起年邁的大伯,“他已經幫助得夠多了,我不敢再奢求”。權衡再三,她還是決定把母親帶在身邊。

大二下學期結束後,趙金鳳回到老家,用一周時間說服了大伯。2017年8月28日,她第二次帶著母親踏上開往南昌的火車,繼續租下一年前的那間出租房。

▲9月9日下午,南昌理工學院校園外,趙金鳳走在回出租房的路上。

▲9月8日下午3時,趙金鳳在出租房裡給母親剪指甲。

▲9月8日下午4時,趙金鳳帶著母親在出租房附近散步。

▲9月8日下午5時,趙金鳳在菜市場買蔬菜。母親平時只能吃素食。

由於很少回宿舍,帶著母親上大學的事終究被班主任發現。9月7日,學校決定為趙金鳳免除部分學費,並組織同學為其捐款,共計22046元。

學校工程管理學院書記曾興隆曾想過,為趙金鳳母女安排單獨的宿舍,最終考慮到趙母患有精神疾病,學校同意趙金鳳在外租房的決定。

▲午飯後,趙金鳳讓母親坐在出租房外乘涼,她在旁邊看書。

9月10日,趙金鳳在學校找到一份兼職,她希望在完成學業的同時,靠自己賺得生活費,以及母親的藥費,“我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至少我能陪著媽媽”。

采寫/新京報記者 游天燚 攝影/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值班編輯:張一對兒

更多新聞請關注新京報微信(ID:bjnews_xjb)

本文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