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創」說說家庭教育四: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無論我們身處哪裡,我們都有一個角色,我們在父母面前,

是兒子、女兒,在孩子面前是父親或者母親,這是你的家庭定位;在單位,你是一個中層管理者,或者是一個職員,是一個老師,是一個員警,等等,這是你的職業定位;在社會,你是一個服務者,你是一個協調者,或者你是一個帶領者,這是你的社會定位。

就說演員,你得知道你是什麼角色?如果你只是一個群眾演員或者你只是演一個次要的角色,你總往一號的位置上站,那你一定不是一個好演員,

你要麼會被劇務踢出去,或者被導演罵。

所以我們得知道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我們的定位在哪裡,我們要做什麼?

做父母也一樣。

父母是幹嗎的?是一個什麼角色呢?

這個問題什麼樣的回答都有,我是監護人、保姆、保育員、廚師、司機、保潔員;我是陪讀、陪練;我是百科全書、權威、專家,我是員警、法官;我是大家長、領導者, 我是一個合作者、引導者,我是朋友、夥伴……

我不說這樣有什麼對與錯,可能都對,也可能都不能完全體現父母的角色內涵。

我一直以來,我覺得我應該做一個陪伴者,陪在他身邊,陪著他慢慢長大。

儘管從他出生開始,我就給自己立了一個規矩,就是每週至少一整天來陪伴他,但實際上陪是陪了,但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

我有時像一個權威和專家,專門解決他碰到、提出的問題和出現的困難;有時像一個員警,

發現他身上的問題和不良的行為,並幫助他改正;有時像一個法官,時常提醒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有時候像一個合作者,甚至是朋友和夥伴,我們共同完成一件事兒……但每一個角色感覺都不對,都不全面。

當我學習了心理學以後,尤其是接觸了後現代心理學的時候,我接受了一個概念:教練。

我覺得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做成一個教練,應該才是對的。

心理學家Peter Szabo 在《Brief Coaching for lasting solutions》一書中寫道:“教練就是帶(陪)著一位重要的人物,

從他(她)目前所在的地方到他(她)想要去的那個地方!” 看到這個,我覺得我就應該是那個人吧。

慢慢地理解了“教練”的內涵,我就越發地覺得,我應該做一個這樣的父母。

教練不是顧問,也不是權威,他不會告訴你是什麼,怎麼辦?但他會挖掘你心中的屬於你自己的資源,和你一起尋找適合你自己的答案。

教練不是老師,也不是專家,他不需要比你懂得更多,

也不會灌輸知識和方法,但他能支持你發掘自己的潛力和智慧。

教練不是員警,也不是法官,他不會告訴你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但他能幫助你尋找你自己的判斷。

教練不是心理醫生,也不是心靈導師,他不會去平復你的情緒,但他能支持你提升自己管理情緒的能力。

教練是一個陪伴者,也是一個傾聽者,是一個引導者,是一個心靈上的夥伴,更是一個認同你的朋友、熱愛你的啦啦隊員,是一個相信你、尊重你、願意幫助你的人。

說這麼多,我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

那就講一個我講課時候碰到的案例。

在一次講課過程中,我提了一個問題,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你陪孩子學習的時候,孩子遇到不會的問題,你怎麼辦?

諸多的回答裡,我覺得回答得最好的是一個三年級孩子的家長,她說,對不起,孩子,這個題我也不會?然後她和孩子商量,要不我們回憶一下老師課堂上怎麼講的?要不我們再翻一翻課本?或者你問一下老師?要不你和同學商量一下?最後,孩子用自己的辦法解決了,還和同學組成了一個學習小組,專門面對解決不了的問題。

這個家長可能不會嗎?也可能,但一般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的。但她沒動手去幫,也沒有讓孩子怎麼做,一切都是孩子自己做的。

我想她就是一個好教練。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更是一個認同你的朋友、熱愛你的啦啦隊員,是一個相信你、尊重你、願意幫助你的人。

說這麼多,我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

那就講一個我講課時候碰到的案例。

在一次講課過程中,我提了一個問題,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你陪孩子學習的時候,孩子遇到不會的問題,你怎麼辦?

諸多的回答裡,我覺得回答得最好的是一個三年級孩子的家長,她說,對不起,孩子,這個題我也不會?然後她和孩子商量,要不我們回憶一下老師課堂上怎麼講的?要不我們再翻一翻課本?或者你問一下老師?要不你和同學商量一下?最後,孩子用自己的辦法解決了,還和同學組成了一個學習小組,專門面對解決不了的問題。

這個家長可能不會嗎?也可能,但一般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的。但她沒動手去幫,也沒有讓孩子怎麼做,一切都是孩子自己做的。

我想她就是一個好教練。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