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壺說|走近博物館,探尋那些年一起追的曼生壺

曼生壺對紫砂壺藝術化的貢獻大致有三:

第一,創作了一批具有文學意義的壺銘,提高了紫砂茗壺的文化價值;

第二,把篆刻用於紫砂茗壺裝飾,使茗壺成為成熟的藝術品,增添了紫砂茗壺的藝術價值;

第三,設計創新了一批新壺式,使幾何形壺式獲得突出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紫砂茗壺的造型藝術。

下面收集了各大博物館的曼生壺資料圖片,請跟隨我們的筆觸,來感受各大博物館曼生壺藏品的魅力吧!

一、唐雲藝術館

▲井欄壺

銘文:汲井匪探,挈瓶匪小,式飲庶幾,永以為好。

▲合歡壺

銘文:唐八餅頭網,為鷥為鳳,得雌者昌。曼生銘。

▲合歡壺

銘文:試陽羨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歡喜。曼生銘。

▲石瓢壺

銘文:不肥而堅,是以永年。曼公作瓢壺銘。

▲石瓢提梁

銘文:煮白石,泛線雲,一瓢細酌邀桐君。曼生銘。

▲匏瓜壺

銘文:飲之吉,匏瓜無匹。

▲扁壺

銘文: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公作扁壺名。

▲笠式壺(台笠壺)

銘文:笠蔭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無說。

二、故宮博物院

▲飛鴻延年壺

三、南京博物院

▲仿古井欄壺

銘文:

一側,維唐元和六年,歲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門澄觀為零陵寺造常住古井闌並石盆,永充供養。大匠儲卿郭通。

另一側,此是南山石,將來作井闌。留傳千萬代,名結佛家緣。盡意修功德,應無朽壞年。同沾勝福者,超於彌勒前。曼生撫零陵寺唐井文字為寄漚清玩。

▲梨形三足壺(橫雲壺)

銘文:

一側刻隸書“橫雲”,另一側刻楷書“此雲之腴餐之不臒祥伯為曼公詔並書”。

▲扁壺

銘文:止流水以怡心

▲半月壺(半球壺)

銘文:梅雪枝頭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曼生。

▲合盤壺

銘文:竹裡半爐火活。曼生。

▲斛形大壺

四、上海博物館

▲半瓢壺

銘文:曼公督造茗壺第四千六百十四半瓢壺

▲半瓦壺

▲周盤壺

銘文:吾愛吾鼎,疆食疆飲。曼生作乳鼎銘。

五、蘇州博物館

▲柱礎壺

六、淮安市博物館

▲三足乳鼎壺

銘文:台鼎之光,壽如張蒼。曼生作乳鼎銘。

七、無錫博物館

▲井欄壺

八、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乳釘壺

銘文:水味甘,茶味苦,養生方,勝鐘乳。曼生作銘。

▲套環鈕葫蘆壺

銘文:為惠施,為張蒼,取滿腹,無湖江。

▲半瓦壺(寒玉壺)

九、香港茶具文物館

▲扁石壺

▲半瓜壺

以上是各大博物館曼生壺的經典藏品,曼生十八式我們耳熟能詳,事實上曼生壺的樣式不止十八式,在紫砂歷史長河中,曼生壺早已成了一種紫砂文化標符,是文人壺在我們心中最深的印記,下面是三十八式曼生壺線描圖,與君共勉。

傳世曼生壺,書法銘文,署款曼生、曼生銘、阿曼陀室或曼生為七薌題等,都刻在壺身最為引人注目的位置,很顯眼。

此外,陳曼生一反傳統,將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蓋在壺底中央,而把制陶人的印章移在壺蓋裡或壺把下部,如不留意,往往看不到。

曼生壺的主要特點是融造型、文學、繪畫、書法、篆刻於一壺,所謂“壺隨字貴,字依壺傳”者是也,由此曼生壺身價百倍,至今仍為收藏家千金難求的珍品。

以下收集曼生壺最具代表性的二十八條壺銘:

1、井欄: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飲庶幾,永以為好。曼生銘。

2、井欄提梁:左供水,右供酒,學仙佛,付兩手。壬申之秋阿曼陀室銘提梁壺

3、仿古井欄:維唐元和六年,歲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門澄觀為零陵寺造常住井闌並石盆,永充供養,大匠儲卿郭通,以偈儧日。此是南山石,將來作井闌,流傳千萬代,名結佛家緣,盡意修功德,應無朽壞年,同勝福者,超於彌勒前,曼生撫零陵寺唐井文字為寄漚清玩。

4、扁壺:止流水以怡心。曼生。

5、石瓢:不肥而堅,是以永年。曼公作瓢壺銘。

6、石瓢提梁:煮白石,泛綠雲,一瓢細酌邀桐君。曼銘。

7、合歡1:八餅頭綱,為鸞為凰,得雌者昌,曼生銘。

8、合歡2:試陽羨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歡喜。

9、合盤:竹裡半爐火活。

10、笠陰:笠陰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無說。

11、葫蘆:作葫蘆畫,悅親戚之情話

12、瓠瓜:飲之吉匏瓜無匹。曼生銘。

13、半瓜:梅雪枝頭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

14、半瓢:壺身銘文:宜春日強,飲吉 壺底方印:阿曼陀室 把梢方印:彭年 另有一壺銘文:曼公督造茗壺,第四千六百十四為羼泉清玩

15、扁石: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公作扁壺銘。

16、果圓:山有智珠,使人不枯,列仙之儒。竹泉大兄先生雅玩印泉監製。

17、周盤:吾愛吾鼎,強食強飲。曼生作乳鼎銘。

18、漢方:水味甘,茶味苦,養生方,勝鐘乳。曼生銘。

19、半瓦: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飲之甘泉。

20、乳釘:水味甘,茶味苦,養生方,勝鐘乳。曼生作銘。

21、鏡瓦:日之光,泉之香,仙之人,樂未央。曼生。

22、鈿合:鈿合丁寧,改注茶經。笏山。

23、南瓜提梁:開心暖胃門冬飲 卻是東坡手自煎

24、橫雲:此雲之腴 ,餐之不臒 ,列仙之儒

25、石銚提梁:銚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種 曼公作石銚銘銚

26、乳甌:乳泉霏雪 沁我吟頰 曼生作銘

27、卻月:月盈則虧,置之座隅,以我為規

28、合鬥:北斗高,南斗下,銀河瀉,闌幹掛

▲扁壺

銘文: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公作扁壺名。

▲笠式壺(台笠壺)

銘文:笠蔭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無說。

二、故宮博物院

▲飛鴻延年壺

三、南京博物院

▲仿古井欄壺

銘文:

一側,維唐元和六年,歲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門澄觀為零陵寺造常住古井闌並石盆,永充供養。大匠儲卿郭通。

另一側,此是南山石,將來作井闌。留傳千萬代,名結佛家緣。盡意修功德,應無朽壞年。同沾勝福者,超於彌勒前。曼生撫零陵寺唐井文字為寄漚清玩。

▲梨形三足壺(橫雲壺)

銘文:

一側刻隸書“橫雲”,另一側刻楷書“此雲之腴餐之不臒祥伯為曼公詔並書”。

▲扁壺

銘文:止流水以怡心

▲半月壺(半球壺)

銘文:梅雪枝頭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曼生。

▲合盤壺

銘文:竹裡半爐火活。曼生。

▲斛形大壺

四、上海博物館

▲半瓢壺

銘文:曼公督造茗壺第四千六百十四半瓢壺

▲半瓦壺

▲周盤壺

銘文:吾愛吾鼎,疆食疆飲。曼生作乳鼎銘。

五、蘇州博物館

▲柱礎壺

六、淮安市博物館

▲三足乳鼎壺

銘文:台鼎之光,壽如張蒼。曼生作乳鼎銘。

七、無錫博物館

▲井欄壺

八、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乳釘壺

銘文:水味甘,茶味苦,養生方,勝鐘乳。曼生作銘。

▲套環鈕葫蘆壺

銘文:為惠施,為張蒼,取滿腹,無湖江。

▲半瓦壺(寒玉壺)

九、香港茶具文物館

▲扁石壺

▲半瓜壺

以上是各大博物館曼生壺的經典藏品,曼生十八式我們耳熟能詳,事實上曼生壺的樣式不止十八式,在紫砂歷史長河中,曼生壺早已成了一種紫砂文化標符,是文人壺在我們心中最深的印記,下面是三十八式曼生壺線描圖,與君共勉。

傳世曼生壺,書法銘文,署款曼生、曼生銘、阿曼陀室或曼生為七薌題等,都刻在壺身最為引人注目的位置,很顯眼。

此外,陳曼生一反傳統,將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蓋在壺底中央,而把制陶人的印章移在壺蓋裡或壺把下部,如不留意,往往看不到。

曼生壺的主要特點是融造型、文學、繪畫、書法、篆刻於一壺,所謂“壺隨字貴,字依壺傳”者是也,由此曼生壺身價百倍,至今仍為收藏家千金難求的珍品。

以下收集曼生壺最具代表性的二十八條壺銘:

1、井欄: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飲庶幾,永以為好。曼生銘。

2、井欄提梁:左供水,右供酒,學仙佛,付兩手。壬申之秋阿曼陀室銘提梁壺

3、仿古井欄:維唐元和六年,歲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門澄觀為零陵寺造常住井闌並石盆,永充供養,大匠儲卿郭通,以偈儧日。此是南山石,將來作井闌,流傳千萬代,名結佛家緣,盡意修功德,應無朽壞年,同勝福者,超於彌勒前,曼生撫零陵寺唐井文字為寄漚清玩。

4、扁壺:止流水以怡心。曼生。

5、石瓢:不肥而堅,是以永年。曼公作瓢壺銘。

6、石瓢提梁:煮白石,泛綠雲,一瓢細酌邀桐君。曼銘。

7、合歡1:八餅頭綱,為鸞為凰,得雌者昌,曼生銘。

8、合歡2:試陽羨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歡喜。

9、合盤:竹裡半爐火活。

10、笠陰:笠陰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無說。

11、葫蘆:作葫蘆畫,悅親戚之情話

12、瓠瓜:飲之吉匏瓜無匹。曼生銘。

13、半瓜:梅雪枝頭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

14、半瓢:壺身銘文:宜春日強,飲吉 壺底方印:阿曼陀室 把梢方印:彭年 另有一壺銘文:曼公督造茗壺,第四千六百十四為羼泉清玩

15、扁石: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公作扁壺銘。

16、果圓:山有智珠,使人不枯,列仙之儒。竹泉大兄先生雅玩印泉監製。

17、周盤:吾愛吾鼎,強食強飲。曼生作乳鼎銘。

18、漢方:水味甘,茶味苦,養生方,勝鐘乳。曼生銘。

19、半瓦: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飲之甘泉。

20、乳釘:水味甘,茶味苦,養生方,勝鐘乳。曼生作銘。

21、鏡瓦:日之光,泉之香,仙之人,樂未央。曼生。

22、鈿合:鈿合丁寧,改注茶經。笏山。

23、南瓜提梁:開心暖胃門冬飲 卻是東坡手自煎

24、橫雲:此雲之腴 ,餐之不臒 ,列仙之儒

25、石銚提梁:銚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種 曼公作石銚銘銚

26、乳甌:乳泉霏雪 沁我吟頰 曼生作銘

27、卻月:月盈則虧,置之座隅,以我為規

28、合鬥:北斗高,南斗下,銀河瀉,闌幹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