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國演義》在國外的影響是怎麼樣的?

《三國演義》深受世界人民推崇,各國學者都把它看做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明珠。早在1689年,日本學者湖南文山就將《三國演義》譯成日文本,這是最早的外文譯本,爾後,世界各國陸續將《三國演義》譯成本國文字。

目前,已有的全譯本、節譯本已近百種。

《三國演義》對一些國家的社會生活和文學藝術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泰國散文體文學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三國演義》。日本著名作家龍澤馬琴的代表作《南總裡見八犬傳》,

吸取了《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朝鮮18世紀“軍淡小說”的形式,也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三國演義》中的許多情節,還成為越南戲劇的題材。西方不少漢學家選擇《三國演義》作為撰寫博士論文的題目,日本不止一次地組織“《三國演義》之翼”訪華團,來中國探訪三國遺址,憑弔三國人物。

日本國內還成立了“三國”迷俱樂部、桃園會等。日本崇尚《三國演義》,將其視為國學。有的商人還將三國故事編成電子軟體供電子遊戲機使用,在中國小朋友正在玩美國、日本題材的阿童木、變形金鋼時,日本小朋友卻對三國故事電子遊戲入了迷。1990年海灣戰爭時,伊拉克將在伊工作的日本人扣押起來,日本政府非常焦急,急忙向被扣人員進去了食品和物資,

同時送去了大型本的《三國演義》,日本人在這種情況下還要看《三國演義》足以說明他們對這本書的喜愛程度。

早期的朝鮮文人不看重小說,認為它是下層階級的讀物,而對中國的《三國演義》卻倍加讚賞,稱《三國演義》是最膾炙人口的明代小說。

直到上世紀末,韓國讀者對《三國演義》的興趣都有增無減。韓國著名漢學家、翰林大學教授李明九先生說:“在韓國,沒有一本其它書能像《三國演義》那樣廣泛地被人們貪讀。”不僅如此,韓國人普遍尊敬關羽、諸葛亮等,甚至發展到類似宗教信仰的程度,在一些城市和鄉村,可以看到當地居民建造的關帝廟和武侯祠。

1994年,中國《三國演義》電視劇播放時,泰國也隨之掀起一股“三國熱”。各大報刊整版刊登《三國演義》連續劇劇照,泰國國王的叔叔是一位著名戲劇評論家,當時已是80高齡的老人,但他仍坐著輪椅到電視臺做《三國演義》連續劇的導視節目,為國民講解此劇的歷史背景,並號召全國人民抱著學習的態度去看這部劇。由此可見《三國演義》在泰國影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