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殲-10B憑先進吊艙能對抗隱身戰鬥機?中國電子吊艙已國際領先

近期,日本《航空朝日》等媒體報導了中國一款“明星戰鬥機”殲-10B的新動向,推測其進氣道側面掛架上掛載了新型電子戰吊艙,認為這升級項目不僅解放了外掛點,使飛機可攜帶更多導彈,

而且殲-10B憑藉先進吊艙有望對抗隱身戰鬥機。

在外界關注中國殲-20戰鬥機之際,作為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殲-10B配了四代機才有的頭盔顯示器和有源相控陣雷達,加上新型電子戰吊艙,其作戰能力直追四代機,成為殲-20的得力助手,以抵消中國周邊國家批量裝備F-35隱身戰鬥機對中國造成的壓力。

電子戰吊艙是現代作戰飛機執行任務的重要工具,從1990年代起就成為發達國家空軍的標準配置,中國從,1990年代開始發展電子戰吊艙,目前中國空軍的殲轟-7A、殲-10和殲-11等作戰飛機,都具備掛載電子戰吊艙執行任務的能力。

因此,我們可以判斷,中國新一代電子戰吊艙已經研製成功,主力三代機全部配備了電子戰吊艙。例如,殲轟-7A戰鬥轟炸機就掛載吊艙執行任務,還升級了KG300G型電子戰吊艙,擴大其頻率頻寬,還研發出新一代有源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以替換主力飛機的脈衝多譜勒雷達。有源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對任何戰鬥機來說都是一項重要的進步,可大幅度提高可靠性和探測能力,

使三代機具備對抗四代隱身戰鬥機的能力。目前中國殲-10B已經裝備了有源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

中國能自主開發生產的電子戰吊艙包括導航吊艙、鐳射制導吊艙、紅外前視吊艙、偵察吊艙、合成孔徑雷達吊艙(用於測繪地形或偵察)、電子干擾吊艙,還有一種雷達定位吊艙(配合反輻射導彈打擊敵方雷達)。這表明,中國多年來一直積極研製對抗隱身戰鬥機的電子戰吊艙,

以提高空軍的反隱身能力。根據公開的資訊,中國有幾款電子吊艙可在100千米外發現F-22。

2015年,中國對外展示了幾款達到國際領先水準的電子吊艙,令擁有隱身戰鬥機的國家吃驚不小。中國某軍工企業開發出以光電搜索瞄準系統和紅外搜索系統為代表的系列產品。

其性能在戰鬥機電子吊艙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準。先進的電子吊艙主要是為殲-20等四代機開發的,同時也兼顧三代機的升級改造需求。加掛這種吊艙的戰鬥機,對F-22、B-2等隱身飛機的探測距離分別達到110千米、150千米。解放軍還開發出FS系列吊艙,對F-22、B-2隱身飛機的探測距離分別為70千米、120千米。另外,要面對F-22和F-35隱身戰鬥機,除了裝備殲-20和殲-31以外,給三代半戰鬥機加掛先進電子吊艙也是一種反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