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帶一路”上的新義烏:國際市民與“鋼鐵駝隊”

5月16日,客商在義烏進口商品館西班牙商品中心採購。

圖/視覺中國

被習近平主席“點贊”的穆罕奈德及其妻子、兒子。

義烏國際商貿城是義烏聯繫世界的樞紐。 A10-A11版攝影(除署名外)/受訪者供圖

2017年9月,中歐班列(義烏至布拉格)首發。

■ 開欄語

五年砥礪奮進,五年成就非凡。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

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為充分展示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非凡歷程,生動反映五年來人們生產生活的巨大變化,新京報在“砥礪奮進的五年”系列報導中推出特別報導,將生動展示各地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行動與成就,生動展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以期鼓舞人們凝心聚力、埋頭苦幹,

以嶄新面貌和奮進姿態,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在阿拉伯商人雲集的義烏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約旦商人開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館。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飲食文化帶到了義烏,也在義烏的繁榮興旺中收穫了事業成功,最終同中國姑娘喜結連理,把根紮在了中國。”

2014年6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發表講話《弘揚絲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希望雙方弘揚絲綢之路精神,以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新機遇新起點,不斷深化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中阿戰略合作關係。講話中專門提及了發生在浙江省義烏市的這段佳話。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為“一帶一路”。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

中共浙江省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盛秋平曾對媒體表示,改革開放以來,義烏已經積累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優勢、我國首個縣級綜合改革試點優勢和開放平臺優勢。義烏應主動融入國家對外開放大格局,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去謀劃、去定位,當好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排頭兵。

兩千年前,古中國和歐洲由一支支駝隊連接,東方的絲綢、陶瓷、茶葉等伴隨著駝鈴聲聲,一路向西。如今,歐亞大陸的新絲路上回蕩著火車轟鳴,一條條鐵路托起一列列“鋼鐵駝隊”。

義烏這座“無中生有,無奇不有,莫名其妙,點石成金”的城市,正站在新絲綢之路的新起點上,大步向前。

“把根紮在了中國”

“被習主席‘點贊’後,慕名而來的客人越來越多。”穆罕奈德說。他今年39歲,1米8的個兒,長相帥氣。他精通阿拉伯文和英文,還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他於2000年來到中國,最開始在他叔叔開的廣州餐廳裡工作,兩年後與安徽姑娘劉芳相愛成婚,成為中國女婿。

2002年,他和叔叔聽說在義烏的阿拉伯人很多,於是“轉戰”義烏。目前據義烏市政府統計,每年到義烏採購的境外客商近50萬人次,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萬多名境外客商常駐義烏。

從2004年開始,在義烏市主要外商聚集區的稠州北路一帶,穆罕奈德和妻子開始獨自經營一個名為“花”的餐廳。

9月中旬,記者趕到花餐廳時,餐廳暫停營業中。穆罕奈德介紹,這個餐廳已開了15年,400多平方米的面積在生意紅火後就嫌小了。他已新租了1000多平方米的場地,正在裝修,預計10月左右就能重新營業。

在被習近平主席“點贊”之前,這個義烏的老牌阿拉伯餐廳在義烏外商圈中已小有名氣,很多外商會固定來此吃飯,無意間,花餐廳成了外商聚會的一個好據點。

“我喜歡交朋友,會和來餐廳的客人打招呼、聊天,慢慢認識的朋友越來越多。”穆罕奈德說,他會引薦他的朋友們相互認識。他會幫助剛來義烏的外商,幫他們租房、招聘員工。他還經常把最新的中國國情、政策和法律法規講給在義烏的阿拉伯同胞,從而避免因不知情而產生的摩擦矛盾或不當行為。

經常有外商或本地商人找到花餐廳,希望穆罕奈德幫忙調解不同國籍間商人的經濟糾紛。

一般他靠朋友圈,能很快把雙方約在花餐廳。“我先分別和兩邊談,先使雙方心平氣和下來,然後講理講情。”穆罕奈德說這是他的訣竅,解決後大家一起吃個飯,大部分事情在餐廳裡就能解決。

2014年6月底,由於他豐富的“涉外案調解經驗”,他還受聘于義烏市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為了一名外籍人民調解員。由於這種“以外調外”的創新模式效果顯著,一批與穆罕奈德類似的外籍人士在義烏當地被親切地稱為外國“老娘舅”。

義烏市政府非常重視他們這些外籍人士的意見。2015年,穆罕奈德的幾個外國朋友無意中談到,每次出門都要隨身帶著護照,一旦丟失後,補辦就會非常麻煩。

穆罕奈德幫他們向義烏市政府提出這個問題後,不到一年,義烏面向常住的境外人士推出了“商友卡”,在義烏行政管理領域可以替代護照,持卡的境外人員在基本養老、醫療、子女教育等社會保障方面享受與義烏市民同等的待遇。

來中國17年,穆罕奈德在中國義烏擁有了一個家:一位漂亮賢慧的中國妻子,兩個可愛的孩子在義烏分別上小學和中學。

他想著,要把新餐廳換成中文名字“我家”,意思是大家來了餐廳就是到了家裡,大家都是家人。他還希望開連鎖店,讓阿拉伯文化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紮下更多的“家”。

從“賣全國”到“賣全球”

進口商品館位於國際商貿城五區市場一樓,2011年投入使用,目前共有來自100個國家和地區的7.7萬餘種特色商品入駐經營,是海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平臺。

不同于其他幾區市場以國內衣物、配飾、玩具、五金等小商品為主,進口商品館裡的每個商館幾乎彙集一個國家最具特色的商品。9月13日,記者走進這個國際商貿城時,感覺進入了一個小型世界博覽會。

進口商品館一樓,有一個富宴堂馬來西亞原生態館,擺放著來自馬來西亞的精品燕窩和特色手工藝品。店主是馬來西亞商人林愛玲女士,來義烏13年,初期主要將當地小商品出口到馬來西亞,幾年後轉型做進口生意,希望讓這些家鄉珍品在義烏打開中國市場。

2015年6月,為對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首屆中國義烏國際進口商品博覽會開幕。參展企業1495家,來自馬來西亞、韓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近100個國家和地區。

展會還專門設立了日韓商品館、東南亞商品專區、新絲路國家館等特色展區。其中,新絲路國家館專門展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優質商品。

對此,林愛玲期盼已久。展會開幕前幾個月,義烏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找上門來,請林愛玲回馬來西亞幫忙招馬來西亞商人參展。靠著像林愛玲這樣的“民間使者”,在政府、企業、外商、華僑等的共同獻力下,僅馬來西亞就有200多家企業參展。

之後每年,林愛玲都帶領她的馬來西亞“百商團”來義烏。

此次展會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和採購商,成為境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打通供需通道的絕佳機會。

義烏進口商品館市場部經理陳靜美介紹,2015年、2016年義烏國際進口商品博覽會達成意向成交額均超10億元,是現階段國內規模最大的進口消費品展會,並且還帶動一些國外大品牌在進口商品館落地。

陳靜美介紹,目前義烏進口商品館已引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萬種境外優質商品,絕大多數商品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近兩三年來,義烏進口商品館加大力度“騰籠換鳥”,不斷淘汰缺少競爭力的進口商家和商品,增加引進國外“源頭貨”和一線商品,已成為義烏市場實現從“買全國、賣全國”到“買全球、賣全球”轉型升級的新標杆。

“鋼鐵駝隊”

義烏進口商品館一樓,還有一家西班牙商品館,在500多平方米的大廳中,除了西班牙的紅酒、橄欖油等休閒食品,還有一個特別標誌:一個長達3米左右的“義新歐”線路大型沙盤。

該館的運營經理張睿智介紹,這個沙盤花費數萬元製作,因為館裡的商品基本是通過“義新歐”班列從西班牙運輸而來,方便讓客戶更直觀地瞭解商品來歷。

從沙盤看,“義新歐”線路一目了然,從義烏出發,橫貫東西,經過安徽、河南、陝西、甘肅,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到達終點站西班牙馬德里,穿過中國6個省份和世界8個國家,幾乎橫貫整個歐亞大陸。

2014年11月18日,首趟“義新歐”班列裝著小商品從義烏出發,長途奔襲21天后,到達終點站馬德里。

做這個沙盤的點子,來自于該館經營者:浙江盟德進出口公司董事長周旭峰。“義新歐”班列開通前,他已在馬德里經商15年。他是“義新歐”的首批貨主,享受到甜頭很快成為“鐵杆貨主”。

對他來說,“義新歐”班列幾乎是為他量身定制的。“紅酒以前走海運大概需要40多天,而班列只用20天左右。”周旭峰說,雖然班列比海運的運輸成本貴一些,但班列縮短了一半的商品上市時間,運輸中還不用轉換港口,最後使得綜合成本下降20%左右。

“義新歐”班列是中歐班列的一支。中歐班列是這個時代令世界矚目的“鋼鐵駝隊”,它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開行,往來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在中歐班列開行以前,國際貨運主要的方式只有海運和空運。海運運費低廉,但運輸時間長;空運雖然快捷,但運費昂貴。義烏市陸港事務與口岸管理局陸港發展科科長王建明說,中歐班列對需要時效和價格實惠的客戶群體提供了第三種選擇,對班列沿線的內陸國家和城市具有吸引力,這個細分市場很巨大。

35歲的義烏人馮旭斌,是中歐班列(義烏)市場運營的負責人,他介紹,此班列貫穿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全程13052公里,執行時間已從最開始的21天壓縮到最快16天,是目前中國史上行程最長、途經城市和國家最多、境外鐵路換軌次數最多的火車專列。

實際上,第一趟“義烏-馬德里”班列開行前,組貨情況很不理想。外貿客戶多年來已習慣海運或空運,對此班列都不太瞭解。

形勢嚴峻,馮旭斌和同事立馬飛到馬德里,挨個拜訪當地僑商。在席間,馮旭斌開出了同於海運價格、貨損雙倍賠償等優厚條件,但僑商們似乎仍無意向。不過,有僑商開玩笑說,“喝一大杯紅酒可以換一個櫃”。

馮旭斌當即倒滿幾大杯酒,爽快喝完一杯,一口氣又喝完一杯。當他正準備喝第三杯時,對方立馬擺手阻止,答應給他安排10多個櫃。第二天,對方又給馮旭斌介紹了幾個客戶組織了8個櫃,最終湊齊班列所要求的34個櫃。

三年後,這條“鋼鐵駝隊”已繁忙火爆。目前,他們基本不需要主動組織貨櫃,貨主反而需要提前預訂班列。

截至目前,義烏陸續開通了“義烏-中亞五國”、“義烏-馬德里”、“義烏-德黑蘭”、“義烏-車裡雅賓斯克”、“義烏-馬紮裡沙裡夫”、“義烏-明斯克”、“義烏-里加”、“義烏-倫敦”、“義烏-布拉格”等9條國際線路。中國鐵路已鋪畫了中歐班列運行線52條,國內開行城市達到32個,到達歐洲12個國家32個城市。

今年5月13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來參加峰會的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時再次提到,義烏至馬德里中歐班列開通運行,成為亞歐大陸互聯互通的重要橋樑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早期成果。

“什麼好賣我就賣什麼”

立于新絲路新起點的義烏,本地人的生活與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義烏本地商人劉萍娟,一直致力於提升義烏商品的品牌。“20多年前,自己工廠是從生產低端產品起步的,相當於8元店、10元店品質,以價格低廉取勝。”劉萍娟說,後來她意識到要提升品牌形象,自從創立獨家品牌“創意廚具”後,公司生產的每款產品都由自己設計。

今年8月23日,由她發起的、彙聚了各個行業50家成員企業的義烏國際品牌聯盟正式成立,由她擔任名譽會長。劉萍娟說,聯盟相當於“義烏品牌大使”,希望義烏品牌能真正自立於世界,“有共識和意願在一帶一路中走得更遠更好。”

中歐班列(義烏)市場運營的負責人馮旭斌也出生在義烏,帶有義烏人的經商天賦,此前曾從事商貿、商業地產多年。相比以前,現在的他忙碌多了,幾乎行李箱不離身,“班列某環節運行出現問題,我就要馬上趕去緊急處理。”馮旭斌說。

走在義烏街頭,進入義烏市場,隨處可見膚色各異的外國人。在義烏稠州北路一帶外商聚集區,沿街商鋪大多標有三種語言,中文、英文和另一種可能是外商店主國家的語言。不同國家風格的餐廳、旅館比鄰,如外人第一次來,可能會誤以為進入了國外風情街。

“經常遇到外國人用滴滴打車,我有時會和他們講義烏最近發生的趣事,他們會比較感興趣。”的士司機葛先生說。

位於市中心一大型酒店的服務員張先生,則在下班後加強英語學習。義烏外國商人越來越多,而會英語的服務員得到的發展機會更多。

在義烏市政府工作的應先生,從幾年前開始,大部分工作開始與義烏的“一帶一路”建設相關。以前大多時間坐在辦公室處理檔,現在大多時間在外“跑動”。因為“一帶一路”戰略涉及許多政府部門和企業,為讓更多人深入瞭解“一帶一路”,需要做更多溝通、協調和宣傳工作。

對大多普通義烏市民來說,明顯的生活改變是在義烏的超市里,外國商品的數量和品種也越來越多,使得義烏的孩子們自小就生活在繁雜豐富、精彩紛呈的全球大世界裡。

在一家不知名的小型超市里,來自泰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橘子汁共同擺在一個貨架上。店主潘先生說,“義烏的貨源來自全世界,什麼好賣我就賣什麼”。

2002年至2007年,習近平在浙江主政期間,曾多次深入義烏市場調研視察。他對義烏市場“莫名其妙、無中生有、無奇不有、點石成金”的16字評價,至今仍在不少義烏市民口中流傳,成為對義烏市場神奇發展道路的最好概括。

如今,作為國家戰略的“一帶一路”,義烏一直在積極回應與謀劃,每時每刻都在與“一帶一路”發生著聯繫。“一帶一路”正在深刻塑造著義烏,塑造著包括義烏在內的當代中國。

新京報記者 宋超

更多詳細新聞請流覽新京報網 www.bjnews.com.cn

東方的絲綢、陶瓷、茶葉等伴隨著駝鈴聲聲,一路向西。如今,歐亞大陸的新絲路上回蕩著火車轟鳴,一條條鐵路托起一列列“鋼鐵駝隊”。

義烏這座“無中生有,無奇不有,莫名其妙,點石成金”的城市,正站在新絲綢之路的新起點上,大步向前。

“把根紮在了中國”

“被習主席‘點贊’後,慕名而來的客人越來越多。”穆罕奈德說。他今年39歲,1米8的個兒,長相帥氣。他精通阿拉伯文和英文,還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他於2000年來到中國,最開始在他叔叔開的廣州餐廳裡工作,兩年後與安徽姑娘劉芳相愛成婚,成為中國女婿。

2002年,他和叔叔聽說在義烏的阿拉伯人很多,於是“轉戰”義烏。目前據義烏市政府統計,每年到義烏採購的境外客商近50萬人次,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萬多名境外客商常駐義烏。

從2004年開始,在義烏市主要外商聚集區的稠州北路一帶,穆罕奈德和妻子開始獨自經營一個名為“花”的餐廳。

9月中旬,記者趕到花餐廳時,餐廳暫停營業中。穆罕奈德介紹,這個餐廳已開了15年,400多平方米的面積在生意紅火後就嫌小了。他已新租了1000多平方米的場地,正在裝修,預計10月左右就能重新營業。

在被習近平主席“點贊”之前,這個義烏的老牌阿拉伯餐廳在義烏外商圈中已小有名氣,很多外商會固定來此吃飯,無意間,花餐廳成了外商聚會的一個好據點。

“我喜歡交朋友,會和來餐廳的客人打招呼、聊天,慢慢認識的朋友越來越多。”穆罕奈德說,他會引薦他的朋友們相互認識。他會幫助剛來義烏的外商,幫他們租房、招聘員工。他還經常把最新的中國國情、政策和法律法規講給在義烏的阿拉伯同胞,從而避免因不知情而產生的摩擦矛盾或不當行為。

經常有外商或本地商人找到花餐廳,希望穆罕奈德幫忙調解不同國籍間商人的經濟糾紛。

一般他靠朋友圈,能很快把雙方約在花餐廳。“我先分別和兩邊談,先使雙方心平氣和下來,然後講理講情。”穆罕奈德說這是他的訣竅,解決後大家一起吃個飯,大部分事情在餐廳裡就能解決。

2014年6月底,由於他豐富的“涉外案調解經驗”,他還受聘于義烏市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為了一名外籍人民調解員。由於這種“以外調外”的創新模式效果顯著,一批與穆罕奈德類似的外籍人士在義烏當地被親切地稱為外國“老娘舅”。

義烏市政府非常重視他們這些外籍人士的意見。2015年,穆罕奈德的幾個外國朋友無意中談到,每次出門都要隨身帶著護照,一旦丟失後,補辦就會非常麻煩。

穆罕奈德幫他們向義烏市政府提出這個問題後,不到一年,義烏面向常住的境外人士推出了“商友卡”,在義烏行政管理領域可以替代護照,持卡的境外人員在基本養老、醫療、子女教育等社會保障方面享受與義烏市民同等的待遇。

來中國17年,穆罕奈德在中國義烏擁有了一個家:一位漂亮賢慧的中國妻子,兩個可愛的孩子在義烏分別上小學和中學。

他想著,要把新餐廳換成中文名字“我家”,意思是大家來了餐廳就是到了家裡,大家都是家人。他還希望開連鎖店,讓阿拉伯文化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紮下更多的“家”。

從“賣全國”到“賣全球”

進口商品館位於國際商貿城五區市場一樓,2011年投入使用,目前共有來自100個國家和地區的7.7萬餘種特色商品入駐經營,是海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平臺。

不同于其他幾區市場以國內衣物、配飾、玩具、五金等小商品為主,進口商品館裡的每個商館幾乎彙集一個國家最具特色的商品。9月13日,記者走進這個國際商貿城時,感覺進入了一個小型世界博覽會。

進口商品館一樓,有一個富宴堂馬來西亞原生態館,擺放著來自馬來西亞的精品燕窩和特色手工藝品。店主是馬來西亞商人林愛玲女士,來義烏13年,初期主要將當地小商品出口到馬來西亞,幾年後轉型做進口生意,希望讓這些家鄉珍品在義烏打開中國市場。

2015年6月,為對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首屆中國義烏國際進口商品博覽會開幕。參展企業1495家,來自馬來西亞、韓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近100個國家和地區。

展會還專門設立了日韓商品館、東南亞商品專區、新絲路國家館等特色展區。其中,新絲路國家館專門展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優質商品。

對此,林愛玲期盼已久。展會開幕前幾個月,義烏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找上門來,請林愛玲回馬來西亞幫忙招馬來西亞商人參展。靠著像林愛玲這樣的“民間使者”,在政府、企業、外商、華僑等的共同獻力下,僅馬來西亞就有200多家企業參展。

之後每年,林愛玲都帶領她的馬來西亞“百商團”來義烏。

此次展會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和採購商,成為境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打通供需通道的絕佳機會。

義烏進口商品館市場部經理陳靜美介紹,2015年、2016年義烏國際進口商品博覽會達成意向成交額均超10億元,是現階段國內規模最大的進口消費品展會,並且還帶動一些國外大品牌在進口商品館落地。

陳靜美介紹,目前義烏進口商品館已引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萬種境外優質商品,絕大多數商品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近兩三年來,義烏進口商品館加大力度“騰籠換鳥”,不斷淘汰缺少競爭力的進口商家和商品,增加引進國外“源頭貨”和一線商品,已成為義烏市場實現從“買全國、賣全國”到“買全球、賣全球”轉型升級的新標杆。

“鋼鐵駝隊”

義烏進口商品館一樓,還有一家西班牙商品館,在500多平方米的大廳中,除了西班牙的紅酒、橄欖油等休閒食品,還有一個特別標誌:一個長達3米左右的“義新歐”線路大型沙盤。

該館的運營經理張睿智介紹,這個沙盤花費數萬元製作,因為館裡的商品基本是通過“義新歐”班列從西班牙運輸而來,方便讓客戶更直觀地瞭解商品來歷。

從沙盤看,“義新歐”線路一目了然,從義烏出發,橫貫東西,經過安徽、河南、陝西、甘肅,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到達終點站西班牙馬德里,穿過中國6個省份和世界8個國家,幾乎橫貫整個歐亞大陸。

2014年11月18日,首趟“義新歐”班列裝著小商品從義烏出發,長途奔襲21天后,到達終點站馬德里。

做這個沙盤的點子,來自于該館經營者:浙江盟德進出口公司董事長周旭峰。“義新歐”班列開通前,他已在馬德里經商15年。他是“義新歐”的首批貨主,享受到甜頭很快成為“鐵杆貨主”。

對他來說,“義新歐”班列幾乎是為他量身定制的。“紅酒以前走海運大概需要40多天,而班列只用20天左右。”周旭峰說,雖然班列比海運的運輸成本貴一些,但班列縮短了一半的商品上市時間,運輸中還不用轉換港口,最後使得綜合成本下降20%左右。

“義新歐”班列是中歐班列的一支。中歐班列是這個時代令世界矚目的“鋼鐵駝隊”,它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開行,往來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在中歐班列開行以前,國際貨運主要的方式只有海運和空運。海運運費低廉,但運輸時間長;空運雖然快捷,但運費昂貴。義烏市陸港事務與口岸管理局陸港發展科科長王建明說,中歐班列對需要時效和價格實惠的客戶群體提供了第三種選擇,對班列沿線的內陸國家和城市具有吸引力,這個細分市場很巨大。

35歲的義烏人馮旭斌,是中歐班列(義烏)市場運營的負責人,他介紹,此班列貫穿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全程13052公里,執行時間已從最開始的21天壓縮到最快16天,是目前中國史上行程最長、途經城市和國家最多、境外鐵路換軌次數最多的火車專列。

實際上,第一趟“義烏-馬德里”班列開行前,組貨情況很不理想。外貿客戶多年來已習慣海運或空運,對此班列都不太瞭解。

形勢嚴峻,馮旭斌和同事立馬飛到馬德里,挨個拜訪當地僑商。在席間,馮旭斌開出了同於海運價格、貨損雙倍賠償等優厚條件,但僑商們似乎仍無意向。不過,有僑商開玩笑說,“喝一大杯紅酒可以換一個櫃”。

馮旭斌當即倒滿幾大杯酒,爽快喝完一杯,一口氣又喝完一杯。當他正準備喝第三杯時,對方立馬擺手阻止,答應給他安排10多個櫃。第二天,對方又給馮旭斌介紹了幾個客戶組織了8個櫃,最終湊齊班列所要求的34個櫃。

三年後,這條“鋼鐵駝隊”已繁忙火爆。目前,他們基本不需要主動組織貨櫃,貨主反而需要提前預訂班列。

截至目前,義烏陸續開通了“義烏-中亞五國”、“義烏-馬德里”、“義烏-德黑蘭”、“義烏-車裡雅賓斯克”、“義烏-馬紮裡沙裡夫”、“義烏-明斯克”、“義烏-里加”、“義烏-倫敦”、“義烏-布拉格”等9條國際線路。中國鐵路已鋪畫了中歐班列運行線52條,國內開行城市達到32個,到達歐洲12個國家32個城市。

今年5月13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來參加峰會的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時再次提到,義烏至馬德里中歐班列開通運行,成為亞歐大陸互聯互通的重要橋樑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早期成果。

“什麼好賣我就賣什麼”

立于新絲路新起點的義烏,本地人的生活與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義烏本地商人劉萍娟,一直致力於提升義烏商品的品牌。“20多年前,自己工廠是從生產低端產品起步的,相當於8元店、10元店品質,以價格低廉取勝。”劉萍娟說,後來她意識到要提升品牌形象,自從創立獨家品牌“創意廚具”後,公司生產的每款產品都由自己設計。

今年8月23日,由她發起的、彙聚了各個行業50家成員企業的義烏國際品牌聯盟正式成立,由她擔任名譽會長。劉萍娟說,聯盟相當於“義烏品牌大使”,希望義烏品牌能真正自立於世界,“有共識和意願在一帶一路中走得更遠更好。”

中歐班列(義烏)市場運營的負責人馮旭斌也出生在義烏,帶有義烏人的經商天賦,此前曾從事商貿、商業地產多年。相比以前,現在的他忙碌多了,幾乎行李箱不離身,“班列某環節運行出現問題,我就要馬上趕去緊急處理。”馮旭斌說。

走在義烏街頭,進入義烏市場,隨處可見膚色各異的外國人。在義烏稠州北路一帶外商聚集區,沿街商鋪大多標有三種語言,中文、英文和另一種可能是外商店主國家的語言。不同國家風格的餐廳、旅館比鄰,如外人第一次來,可能會誤以為進入了國外風情街。

“經常遇到外國人用滴滴打車,我有時會和他們講義烏最近發生的趣事,他們會比較感興趣。”的士司機葛先生說。

位於市中心一大型酒店的服務員張先生,則在下班後加強英語學習。義烏外國商人越來越多,而會英語的服務員得到的發展機會更多。

在義烏市政府工作的應先生,從幾年前開始,大部分工作開始與義烏的“一帶一路”建設相關。以前大多時間坐在辦公室處理檔,現在大多時間在外“跑動”。因為“一帶一路”戰略涉及許多政府部門和企業,為讓更多人深入瞭解“一帶一路”,需要做更多溝通、協調和宣傳工作。

對大多普通義烏市民來說,明顯的生活改變是在義烏的超市里,外國商品的數量和品種也越來越多,使得義烏的孩子們自小就生活在繁雜豐富、精彩紛呈的全球大世界裡。

在一家不知名的小型超市里,來自泰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橘子汁共同擺在一個貨架上。店主潘先生說,“義烏的貨源來自全世界,什麼好賣我就賣什麼”。

2002年至2007年,習近平在浙江主政期間,曾多次深入義烏市場調研視察。他對義烏市場“莫名其妙、無中生有、無奇不有、點石成金”的16字評價,至今仍在不少義烏市民口中流傳,成為對義烏市場神奇發展道路的最好概括。

如今,作為國家戰略的“一帶一路”,義烏一直在積極回應與謀劃,每時每刻都在與“一帶一路”發生著聯繫。“一帶一路”正在深刻塑造著義烏,塑造著包括義烏在內的當代中國。

新京報記者 宋超

更多詳細新聞請流覽新京報網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