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蕪湖縣六郎鎮怎麼樣

六郎鎮隸屬於安徽省 蕪湖市 蕪湖縣,地處蕪湖市東南,

蕪湖縣中部,青弋江、水陽江、趙義河依傍環繞,與灣址鎮、花橋鎮、方村鎮及鳩江區清水街道相連,地勢平坦,水網密佈,氣候濕潤,適宜農作物生長,屬典型的魚米之鄉。歷史上這裡曾是水草豐茂,鳩鳥聚集,隨著移民的遷入,築土成圩,大大小小十三個圩口最終連成一體。

蕪湖縣六郎鎮簡介

六郎鎮位於蕪湖市東南,地處市區與縣城的連接點,蕪屯公路快速通道、蕪宣高速和在建的蕪太二級公路、蕪雁高速貫穿全境,

村村通道路四通八達。2003年區劃調整,原來的六郎、易太、咸保、周皋、政和等5鄉鎮合併為新的六郎鎮,鎮政府駐地六郎橋,六郎鎮總面積117.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0430畝,可養殖水面24565畝),轄區內共有29個村民委員會,2個居委會,558個村民小組,2.69萬戶居民,人口8.37萬人。全鎮現有20個黨總支、45個黨支部(非公有制企業黨支部9個),黨員2678名。鎮域內現有中學4所,在校學生3451人;中心學校4所,
在校學生數8330人。鎮級衛生院5所。鎮城區面積已發展到2平方公里,人口達4500多人,農業銀行、信用社、郵政、電信、稅務、公安、交警、工商、法庭、徽文中學等單位和服務機構落戶城區,水、電、路、有線電視、電信、農茂市場等基礎設施功能較為完善,商業店鋪、餐飲酒店、賓館旅社一應俱全。

先後榮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安徽省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安徽省產業集群鎮”、“安徽省擴權強鎮鎮”、“安徽省最佳旅遊鄉鎮”、“省級生態農業示範鎮”、“安徽省新農村建設示範鎮”。2011年,全鎮生產總值20.34億元,財政收入2.1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15億元,規模工業企業數47家,農民人均純收入9878元。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長,始終處於全縣前列

六郎鎮旅遊資源

六郎鎮--風光

大港煙波

有“千頃碧波,寬廣幽深,天蓄人養,水族繁茂”之景狀的大港位於六郎集鎮區西南約6公里處,總面積2200餘畝,分東港和西北港,其中西北港占五分之四,呈犄牛角狀,最寬處200余米,最深處10余米。被東、西北港圍繞的是港東村,呈半島狀,只有東北、西南兩處出路。而綿長且呈弧形的西北岸邊有六座橋間隔相連,構成的六方路、灣雙路又成為大港的環湖路,而在西北港犄牛角形的中間,

原建有為政和“三鳳朝陽地”之一的許家祠堂和一古名刹,後因破敗,石碑石凳等被拋棄港中,加上獨特的水面景觀,孕育了諸多民間美好的傳說和水產文化,尤以龍的傳說為盛名,“千鏈鎖蛟龍”、“飛點梅花樁”等可鑒證。大港西岸有一塊十餘畝的高地,人稱“羅莊”,有著近千年的歷史,傳說為聞名鄉里、富甲一方的羅堂叔的後花園,緊依羅莊南側的為一荷花塘,其寂靜的水色與碧波萬頃的大港形成鮮明的對比,此地傳說是羅堂叔深藏“百寶”的古井之處,千百年來,尋古探幽者不斷。登臨羅莊,極目環顧:東鄰大港,驚濤拍岸,涼風習習,六方公路從兩旁多情纏繞,南北村莊含羞隱隱,西與原野田地連成一體,頓感心曠神怡,人與自然在此融合天成。大港以其湖面寬廣、煙波浩渺、港灣幽靜、水天一色的風韻,加之諸多美好而神奇的傳說,為其開闢成為水上遊樂、休閒餐飲、會議場館等提供了優良的自然條件。2005年,在此舉辦了“蕪湖·六郎大港龍舟賽”,吸引了8萬多人前來觀看,《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美國僑報》對此賽事進行了報導。

毛耳灘

毛耳灘又名蘆花蕩、戲龍灘,位於六郎集鎮區以西1.5公里處,以多個大塘、曲溝、弧島組成,以清澈醇靜的水色、曲徑通幽的溝道、造型簡樸的小橋、絮飛鳥鳴的蘆蕩、原始生態的自然為特色,加之優越的地理處位更顯出它非同凡響的水鄉旅遊開發前景。

毛耳灘主水面為一百餘畝面積的廣闊大潭,水中、岸邊建有亭台廊橋,沿岸婉延地排開十多條運載小木船,同環湖公路邊的老柳樹,構成了絕妙的鄉野水墨畫。乘舟從潭出發向南向北有多個出口,無論從哪裡個大溝伸入,總見清澈碧波伴陪四周,舟碎水鏡,岸景後移,兩岸草木蔥蘢,水中菱蓬浮萍片片點點,不時有水鳥驚飛,在平靜的水中劃出一道道波紋,漣漪泛開後,溝中有恢復如鏡面一般。“九曲十八灣”的水路,讓初到者“凝視溝前船無路,拐過小橋又一景”。二十分鐘的小路,溝道時寬時窄,間隔中不時進入一些水面較大的潭,其形態各異,像是用溝的玉帶嵌上了多顆碩大的明珠。閃過一片蘆葦、樹木合圍的屏障,眼前又是一亮:一排古柳,幾戶人家,大片蘆葦,一個方圓百畝的半村半灘的自然島倒映在水中,這便是查橋灘。灘中週邊是蘆葦、蒿草,中間方格而成的人工的養殖塘,主幹道上水杉排排,健壯而繁茂,更有那看魚人的土房、木屋,更增了島上之野趣。回歸的路當然是另闢蹊徑,但都有那曲徑通幽之美,不管你誤入迷宮的那條水路,只要悠著性子,一邊輕蕩小船,一邊細細賞景,都能從畫中走出,讓你感到有“景”無險,回味無窮。原生態的毛耳灘、水景迷宮,讓你同自然更近,同快樂更近,同童趣更近,同健康更近。

生態濕地八仙島

八仙島生態休閒區位于六郎鎮集鎮區東南方向,距蕪湖市區僅10公里,蕪宣高速、蕪屯快速通道、蕪太二級公路依傍而過,離蕪宣高速入口8公里,與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大城市的交通聯繫十分便捷。 湖區面積1500餘畝,內有8個景觀各異、面積不等的小島,大島三百餘畝,小島亦有十多畝,有如八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其中,湖水纏繞其間,時而幽深、時而寬闊,湖因島而增色,島因湖而成趣,八仙傳說悠遠。湖區內空氣清新、幽雅靜謐,生態環境保護較好,一派江南水鄉田園景致。湖內水體清澈,蘆草叢叢,香荷搖曳,紅菱點點,但見魚遊淺底,水鳥遊嬉,舟碎荷菱,岸景後移,微風拂面,波光漣漣,清風中夾雜著泥土的氣息讓人沉湎而醉;島上綠樹蔥蘢,百鳥雲集,萬花恕放,賞心悅目,過處驚起萬鷺齊飛,盤旋其上,久而不落,宛如蓬萊仙境。身臨其境,移步換景,賞玩其間,怡然自樂而忘歸。

湖區周邊溝河相連,沃野千頃,村莊錯落,民風淳樸,自然風光與田園風光渾然天成。農家小吃久負盛名,是遠近聞名的食品加工專業村,所產的粑粑、粽子暢銷周邊各城市;水產品更是多樣化,魚、蝦、鱉、蟹品質上乘,享譽大江南北,吸引了多家4A級以上景區來此搶購。

六郎鎮文化節

六郎鎮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部署下,全鎮幹群圍繞“4321”工程(即突出四大板塊,大力實施“工業強鎮、農業穩鎮、旅遊活鎮、城建興鎮”戰略,加快經濟社會大發展;依託交通區域優勢,以蕪屯快速通道、雙灣公路、蕪太二級公路為載體,突出三條經濟發展帶;發揮比較優勢,大做水文章,打響糧油品牌,壘大做強兩大市場;實施“一村一品”戰略,培育壯大村級經濟),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奮發有為,開拓創新,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力爭把六郎鎮建設成蕪湖市最大的集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度假、休閒於一體的後花園;逐步將六郎鎮打造成環境更美、人氣更旺,創新意識更強、行政效力更高,發展速度更快的新型城鎮。隨著蕪湖區劃調整,六郎的發展將被歷史地推到蕪湖縣改革發展的前沿,區位優勢將更加突出,已被批准為安徽省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被省、市、縣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

其寂靜的水色與碧波萬頃的大港形成鮮明的對比,此地傳說是羅堂叔深藏“百寶”的古井之處,千百年來,尋古探幽者不斷。登臨羅莊,極目環顧:東鄰大港,驚濤拍岸,涼風習習,六方公路從兩旁多情纏繞,南北村莊含羞隱隱,西與原野田地連成一體,頓感心曠神怡,人與自然在此融合天成。大港以其湖面寬廣、煙波浩渺、港灣幽靜、水天一色的風韻,加之諸多美好而神奇的傳說,為其開闢成為水上遊樂、休閒餐飲、會議場館等提供了優良的自然條件。2005年,在此舉辦了“蕪湖·六郎大港龍舟賽”,吸引了8萬多人前來觀看,《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美國僑報》對此賽事進行了報導。

毛耳灘

毛耳灘又名蘆花蕩、戲龍灘,位於六郎集鎮區以西1.5公里處,以多個大塘、曲溝、弧島組成,以清澈醇靜的水色、曲徑通幽的溝道、造型簡樸的小橋、絮飛鳥鳴的蘆蕩、原始生態的自然為特色,加之優越的地理處位更顯出它非同凡響的水鄉旅遊開發前景。

毛耳灘主水面為一百餘畝面積的廣闊大潭,水中、岸邊建有亭台廊橋,沿岸婉延地排開十多條運載小木船,同環湖公路邊的老柳樹,構成了絕妙的鄉野水墨畫。乘舟從潭出發向南向北有多個出口,無論從哪裡個大溝伸入,總見清澈碧波伴陪四周,舟碎水鏡,岸景後移,兩岸草木蔥蘢,水中菱蓬浮萍片片點點,不時有水鳥驚飛,在平靜的水中劃出一道道波紋,漣漪泛開後,溝中有恢復如鏡面一般。“九曲十八灣”的水路,讓初到者“凝視溝前船無路,拐過小橋又一景”。二十分鐘的小路,溝道時寬時窄,間隔中不時進入一些水面較大的潭,其形態各異,像是用溝的玉帶嵌上了多顆碩大的明珠。閃過一片蘆葦、樹木合圍的屏障,眼前又是一亮:一排古柳,幾戶人家,大片蘆葦,一個方圓百畝的半村半灘的自然島倒映在水中,這便是查橋灘。灘中週邊是蘆葦、蒿草,中間方格而成的人工的養殖塘,主幹道上水杉排排,健壯而繁茂,更有那看魚人的土房、木屋,更增了島上之野趣。回歸的路當然是另闢蹊徑,但都有那曲徑通幽之美,不管你誤入迷宮的那條水路,只要悠著性子,一邊輕蕩小船,一邊細細賞景,都能從畫中走出,讓你感到有“景”無險,回味無窮。原生態的毛耳灘、水景迷宮,讓你同自然更近,同快樂更近,同童趣更近,同健康更近。

生態濕地八仙島

八仙島生態休閒區位于六郎鎮集鎮區東南方向,距蕪湖市區僅10公里,蕪宣高速、蕪屯快速通道、蕪太二級公路依傍而過,離蕪宣高速入口8公里,與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大城市的交通聯繫十分便捷。 湖區面積1500餘畝,內有8個景觀各異、面積不等的小島,大島三百餘畝,小島亦有十多畝,有如八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其中,湖水纏繞其間,時而幽深、時而寬闊,湖因島而增色,島因湖而成趣,八仙傳說悠遠。湖區內空氣清新、幽雅靜謐,生態環境保護較好,一派江南水鄉田園景致。湖內水體清澈,蘆草叢叢,香荷搖曳,紅菱點點,但見魚遊淺底,水鳥遊嬉,舟碎荷菱,岸景後移,微風拂面,波光漣漣,清風中夾雜著泥土的氣息讓人沉湎而醉;島上綠樹蔥蘢,百鳥雲集,萬花恕放,賞心悅目,過處驚起萬鷺齊飛,盤旋其上,久而不落,宛如蓬萊仙境。身臨其境,移步換景,賞玩其間,怡然自樂而忘歸。

湖區周邊溝河相連,沃野千頃,村莊錯落,民風淳樸,自然風光與田園風光渾然天成。農家小吃久負盛名,是遠近聞名的食品加工專業村,所產的粑粑、粽子暢銷周邊各城市;水產品更是多樣化,魚、蝦、鱉、蟹品質上乘,享譽大江南北,吸引了多家4A級以上景區來此搶購。

六郎鎮文化節

六郎鎮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部署下,全鎮幹群圍繞“4321”工程(即突出四大板塊,大力實施“工業強鎮、農業穩鎮、旅遊活鎮、城建興鎮”戰略,加快經濟社會大發展;依託交通區域優勢,以蕪屯快速通道、雙灣公路、蕪太二級公路為載體,突出三條經濟發展帶;發揮比較優勢,大做水文章,打響糧油品牌,壘大做強兩大市場;實施“一村一品”戰略,培育壯大村級經濟),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奮發有為,開拓創新,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力爭把六郎鎮建設成蕪湖市最大的集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度假、休閒於一體的後花園;逐步將六郎鎮打造成環境更美、人氣更旺,創新意識更強、行政效力更高,發展速度更快的新型城鎮。隨著蕪湖區劃調整,六郎的發展將被歷史地推到蕪湖縣改革發展的前沿,區位優勢將更加突出,已被批准為安徽省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被省、市、縣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