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媽媽們要注意:這五種情況下,一定不能給孩子洗澡!

好多家長認為給孩子洗澡是一項“大工程”,洗澡不僅可以清潔皮膚,還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加快新陳代謝,對孩子的身體有很大好處!但洗澡也是要看“時機”的,尤其現在入秋後,

天氣變得涼爽,洗澡時間不對,孩子很容易著涼感冒,媽媽們一定要注意:這五種情況下,一定不能給孩子洗澡!

1、當寶寶的皮膚發生損害時不宜洗澡

小孩子好動容易磕磕碰碰,摔破皮更是家常便飯,寶寶的皮膚出現損傷時不宜洗澡。因為皮膚損害的局部會有創面,

洗澡會使創面擴散或引發感染。這時可以選擇局部擦拭來清潔身體。

2、孩子吃飽後不宜洗澡

吃飽飯後,大量的血液在胃部運轉。這時洗澡,全身表皮的血管可能會因熱水刺激而擴張,令較多的血液流向皮膚,而胃部卻沒有充足的血液來消化,

對消化吸收會造成一定影響。其實無論大人、孩子,都不能再吃完飯後馬上洗,最好隔半小時。

3、打完預防針後不能洗

孩子打完預防針後,孩子的抵抗力會短暫性的減弱,這個時候讓孩子洗澡更容易生病。同時,孩子的皮膚會留下肉眼看不見的針孔,

洗澡更容易造成感染。為了孩子的健康,最好在24小時之後再讓孩子洗澡。

4、發熱或熱退48小時內

給發熱的寶寶洗澡,容易使寶寶出現寒顫,甚至發生驚厥。同時,不恰當的洗澡方式會使皮膚毛孔關閉,並導致體溫升高,致使寶寶體內臟器供血不足。另外,

發熱後寶寶的抵抗力極差,馬上洗澡很容易遭受風寒,引起再次發熱。這個時候要縮短洗澡時間,洗乾淨了就行,同時一定要注意保暖,擦乾不要著涼。

5、運動後不宜馬上洗澡

孩子在外面玩的滿頭大汗,回到家髒兮兮的,媽媽見了讓孩子馬上去洗乾淨,

其實這樣最容易讓孩子生病。因為運動出汗會讓毛孔打開,遇到冷水,很容易帶走身體的熱量引起感冒;遇到熱水,全身皮膚的血管擴張,心臟、大腦供血量減少,容易出現低血壓和腦缺血的症狀:心慌、心悸、頭暈、耳鳴、噁心等等。所以最好讓孩子把汗擦乾,再休息半小時再去洗澡;洗澡的水溫也要保持常溫。

秋季洗澡的注意事項:

1.不要開浴霸

家長擔心孩子著涼,會把浴霸打開,可浴霸的光線十分刺眼,再加上小孩子眼睛的自我保護機制並不完善,遇到強光不能眨眼做保護。所以浴霸的強光會影響寶寶的眼睛,寶媽要注意。

2.水溫變涼怎麼辦

天氣轉涼後,寶寶澡盆裡的水會涼的越來越快,為了不讓孩子感冒,寶媽要及時給澡盆中添加熱水。但是在添加熱水時,寶媽一定要把孩子抱離澡盆,避免熱水燙傷孩子皮膚。

3.注意保暖工作

寶媽不僅要注意水溫還要注意室內的溫度,避免孩子因為溫差太大發生感冒,在洗澡完畢之後,寶媽要趕緊用浴巾將孩子裹起來,擦乾之後再抱出浴室,避免因受涼而感冒發燒。

1.不要開浴霸

家長擔心孩子著涼,會把浴霸打開,可浴霸的光線十分刺眼,再加上小孩子眼睛的自我保護機制並不完善,遇到強光不能眨眼做保護。所以浴霸的強光會影響寶寶的眼睛,寶媽要注意。

2.水溫變涼怎麼辦

天氣轉涼後,寶寶澡盆裡的水會涼的越來越快,為了不讓孩子感冒,寶媽要及時給澡盆中添加熱水。但是在添加熱水時,寶媽一定要把孩子抱離澡盆,避免熱水燙傷孩子皮膚。

3.注意保暖工作

寶媽不僅要注意水溫還要注意室內的溫度,避免孩子因為溫差太大發生感冒,在洗澡完畢之後,寶媽要趕緊用浴巾將孩子裹起來,擦乾之後再抱出浴室,避免因受涼而感冒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