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協力廠商醫學檢驗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四大巨頭是如何引領千億市場

編者按:日前,國家衛計委宣佈在已批准的5類獨立設置醫療機構類別基礎上,新增5類獨立設置醫療機構類別。至此,共計10類獨立設置醫療機構被納入社會投資領域。以產業視角,

健康界特推出“獨立醫療機構之春秋踐夢”專題報導。

通過向上游供應商採購檢驗儀器及試劑耗材,獨立醫學檢驗中心(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 ICL)利用多種檢驗檢測技術,為下游各類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檢驗服務。

國內獨立醫學檢驗市場萌發於上世紀90年代。1994年,還是廣州醫學院下屬實驗室的金域檢驗,率先探索醫學檢驗外包服務。2000年以後,迪安診斷、達安基因、艾迪康等ICL機構也相繼成立。走在時代前沿的開拓者們,

如今已成為獨立醫學檢驗市場的領頭羊。

援引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2010年我國ICL市場規模僅為12億元,2016年達到9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42%,發展速度極快。

2016年我國醫療機構業務收入約為26500億元,按照檢驗收入占醫療機構業務收入10%的經驗推算,2016年我國醫學檢驗市場規模約為2650億元,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滲透率(占比)約為4.5%。

如果以2016年的醫療機構業務收入為基數,比照美國35%的滲透率,

我國獨立醫學檢驗市場則至少擁有928億元的理論空間。

政策助力行業發展

相較於海外市場,我國獨立醫學檢驗中心的起步晚了半個多世紀。不過,起步後政策鼓勵趨向明顯,並且力度不斷加大。

2009年,原衛生部出臺《醫學檢驗所基本標準(試行)》,

首次對醫學檢驗所的註冊資金、人員配置、房屋設施等做出規定。政策利好為行業發展注入活力。2009年以後,國內獨立醫學檢驗機構數量呈現快速增長。需要注意的是,當時規定醫學檢驗所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准設置,並且只接收醫療機構提供的標本,不接診患者。

2012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意見》,首次提出 “鼓勵資源集約化,探索成立檢查檢驗中心,

推行檢查檢驗結果醫療機構互認,以及後勤服務外包等。”

2013年8月,國家衛計委發佈《醫療機構臨床檢驗專案目錄(2013年版)》,共包括1462項檢驗項目。其中,臨床體液、血液專業360項,臨床化學檢驗專業347項,臨床免疫、血清學專業458項,臨床微生物學專業152項,臨床分子生物學及細胞遺傳學專業145項。

2016年12月,國家衛計委印發《醫學檢驗實驗室基本標準(試行)》和《醫學檢驗實驗室管理規範(試行)》,在2009年政策基礎上進行更新,

將審批權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下放至市級及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再次強調“逐步推進醫療機構與醫學檢驗實驗室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更加明確與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建立協作關係、為區域內基層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路徑;指出“連鎖化、集團化發展”的方向;並且在服務物件方面不再規定“不接診患者”。(詳情參見本系列報導第一篇:《市場價值攀升 10類協力廠商獨立醫療機構會是誰的最愛?》)

國家指明方向後,各地也在不斷探索推進路徑。以京津冀地區為例,2016年10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132家醫療機構試點開始互認27項臨床檢驗結果。在132家醫療機構中,共有5家是獨立醫學檢驗機構,其中北京2家,分別是北京迪安臨床檢驗所和北京洛奇臨床檢驗所;天津3家,分別是天津金域醫學檢驗所,天津迪安執信醫學,天津愛迪康醫學檢驗所。

浙江、廣東等地在項目設置和價格方面已有不少探索。以浙江為例,2005年曾大幅下調檢驗專案價格,為當地協力廠商醫學檢驗行業發展帶來利好;2017年5月,又增設多項基因檢測項目,並為之設定較低的價位,以期釋放產業空間,推進基因檢測等醫學檢驗項目的臨床應用擴大化。

新醫改向縱深推進的當下,伴隨國家分級診療政策的推動和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基層醫院將更有動力外包醫院檢驗科業務,ICL市場或將迎來飛速擴張期。

四大龍頭成績亮眼

根據金域檢驗招股書,目前我國有近500家獨立醫學檢驗中心。其中,金域檢驗、迪安診斷、達安基因和艾迪康是實行全國連鎖經營且規模較大的綜合性ICL,合計約占75%的市場份額。目前,四大龍頭ICL實驗室總數超過90家,且佈局基本以一線城市(省級)為主。

金域檢驗:獨立醫學檢驗龍頭

金域檢驗,全稱為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於2017年9月8日正式掛牌。深耕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服務業務10餘年,金域檢驗近年也開始嘗試佈局上游試劑耗材產品生產銷售業務。不過,目前來看,檢驗服務部分的營收仍處核心地位,檢驗產品營收貢獻較小。

過去三年,生化發光檢驗業務作為金域檢驗相對傳統的項目,收入占比雖然最高,但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而新型的基因組學檢驗業務,營收占比從16.14%增至20.05%,後勁可期。

金域檢驗下設38家全資子公司,並參與投資10家企業。在醫學檢驗服務和產品業務線外,又開展了包括食品衛生檢測、臨床試驗研究、司法鑒定、健康體檢、檢驗試劑銷售業務等非醫學檢驗業務,未來也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迪安診斷:打造大健康生態

迪安診斷,全稱為浙江迪安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並於2011年7月上市,是國內獨立醫學檢驗行業首家上市公司。

迪安診斷成立伊始便錨定“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十分重視上下游產業鏈的打通與整合。自2015 年以來,迪安診斷相繼收購北京執信、金華福瑞達、杭州德格、新疆元鼎、雲南盛時科華、內蒙古豐信醫療、陝西凱弘達、深圳一通等多家體外診斷(In-Vitro Diagnostics,IVD)行業龍頭代理商,並借此打通當地醫院的檢驗科管道,實現省內各級醫院的管道佈局。

在此基礎上,迪安診斷又開展“診斷產品+醫學診斷服務+大健康”的組合業務,試圖打造大健康生態,成效初現。根據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迪安診斷2016年實現營收38.23億元,同比增長105.97%。其中,獨立醫學檢驗服務實現營收14.20 億元,同比增長31%;診斷產品代理實現營收23.55億元,同比增長209%;健康體檢實現4123 萬元營收,同比增長162%;冷鏈物流業務獲得765 萬元營收,同比增長2594%。

值得一提的是,迪安診斷在全國擁有200多家物流網點,實現了以24小時為回應週期的高效冷鏈物流網路,已獲得業內第一張協力廠商冷鏈物流資質。與此同時,公司利用自身資訊化平臺開發了雲檢驗平臺,通過資訊化手段可實現檢驗資料的線上交互、分析解讀與實施傳遞,為進入移動醫療領域打下良好基礎。

達安基因:處於快速成長期

達安基因,全稱為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並於2004年上市。公司依託中山大學雄厚的科研平臺, 以診斷產業上下游一體化供應商為戰略目標,以投資方式推進產業鏈發展。

近年來,達安基因的獨立醫學檢驗服務業務和診斷試劑業務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在服務業務板塊,qixia最大實驗室廣州達安臨床檢中心,於2016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65億元,同比增長30%。

達安基因2016 年年報披露,公司的前五大客戶和前五大供應商均出現了相應變化,比如金域檢測一躍成為達安基因第一大客戶。

在四大行業龍頭之外,各地區市場新人倍出。僅以鄭州市為例。作為河南省會,鄭州市2016年新設了7家獨立醫學檢驗中心。

再加上之前開設的鄭州金域臨床檢驗中心、鄭州艾迪康醫學檢驗所、鄭州博奧醫學檢驗所、鄭州迪安圖醫學檢驗所、鄭州凱普醫學檢驗所、鄭州寰基醫學檢驗所、鄭州華沃醫學檢驗所、鄭州海普醫學檢驗所等8家醫學檢驗機構,已有至少15家獨立醫學檢驗中心落地鄭州。其中,2008年成立的鄭州金域檢驗,經過8年深耕,2016年營收高達2.2億元。

並購整合帶來規模效應

一個省級獨立醫學檢驗中心,一年營收可達2到3億元,引出一個新問題——協力廠商醫學檢驗市場,到底好掙錢嗎?

以金域檢驗為例。查看其招股書可以發現,近三年來,毛利率均在35%以上,2016年度毛利率甚至達到42%。不過,在去除銷售成本、管理費用等支出後,其2016年度淨利率只有6%。

相較之下,迪安診斷雖然在毛利率上不及金域檢驗,卻在淨利率上超出3個百分點,可見其在運營效率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獨立醫學檢驗中心屬於勞動力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醫療服務行業,固定成本較高。從運營管理上看,獨立醫學檢驗比其他集約化的行業更為複雜,精細化管理也更難,所以獨立醫學檢驗企業一旦形成規模,短期內很難被超越。

現階段,企業規模一般都是通過不斷新建實驗室來實現。比如,迪安診斷正按照“4+4”的發展模式布點,每年新開4家、並籌備4家醫學檢驗實驗室。不過,新實驗室3-5年的市場培育期,短期內無法促成業務量的快速增長,必定影響企業的利潤表現。

因此,包括金域檢驗、迪安診斷等龍頭企業在內的獨立醫學檢驗中心,都開始佈局上游產品端,甚至佈局非醫學檢驗市場。

事實上,不僅僅是獨立醫學檢驗中心正謀求打通產業鏈。

隨著ICL市場日漸興盛,處於產業鏈上游的產品供應商和流通機構,也開始尋求佈局下游市場。謀求產品、管道和服務全面整合的“協同效應”,正成為產業鏈上相關企業的共同目標。

無論是處於上游的潤達醫療、塞力斯等專業IVD管道企業,還是處於下游的金域檢驗、迪安診斷等服務企業,都已經在資本的推動下加入到這場整合大戰中。

以美康生物為例。作為專業的醫學診斷產品研發機構,美康生物于2003年成立,在2008年開始進入協力廠商醫學檢驗服務市場,于2015年成功上市。

2016年8月,美康生物以1960萬美元收購美國Atherotech Inc(包括固定資產、實驗室設備、相關執照、專利和其他無形資產等)。Atherotech Inc是專注於心血管疾病診斷的專業化獨立醫學實驗室,可全面評估心血管疾病危險因數。美康生物方面表示,此次收購不僅有助於公司借鑒美國先進經驗,對現有涵蓋臨檢和特檢的多家ICL機構進行升級,還將加速公司實現ICL全球連鎖化的步伐。

那麼,隨著管道環節集中度的提升,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已經開始出現,包括GPO、實驗室共建和區域檢驗中心等。這些新模式的出現,或將對傳統ICL業務模式產生衝擊。

更多文章請關注基因穀旗下:

基因穀公眾號(jiyinguzixun)基因檢測領域最新技術進展、最新臨床應用、最新行業資訊。

基因穀官網(www.genegood.com):基因檢測行業門戶網站。

國家指明方向後,各地也在不斷探索推進路徑。以京津冀地區為例,2016年10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132家醫療機構試點開始互認27項臨床檢驗結果。在132家醫療機構中,共有5家是獨立醫學檢驗機構,其中北京2家,分別是北京迪安臨床檢驗所和北京洛奇臨床檢驗所;天津3家,分別是天津金域醫學檢驗所,天津迪安執信醫學,天津愛迪康醫學檢驗所。

浙江、廣東等地在項目設置和價格方面已有不少探索。以浙江為例,2005年曾大幅下調檢驗專案價格,為當地協力廠商醫學檢驗行業發展帶來利好;2017年5月,又增設多項基因檢測項目,並為之設定較低的價位,以期釋放產業空間,推進基因檢測等醫學檢驗項目的臨床應用擴大化。

新醫改向縱深推進的當下,伴隨國家分級診療政策的推動和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基層醫院將更有動力外包醫院檢驗科業務,ICL市場或將迎來飛速擴張期。

四大龍頭成績亮眼

根據金域檢驗招股書,目前我國有近500家獨立醫學檢驗中心。其中,金域檢驗、迪安診斷、達安基因和艾迪康是實行全國連鎖經營且規模較大的綜合性ICL,合計約占75%的市場份額。目前,四大龍頭ICL實驗室總數超過90家,且佈局基本以一線城市(省級)為主。

金域檢驗:獨立醫學檢驗龍頭

金域檢驗,全稱為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於2017年9月8日正式掛牌。深耕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服務業務10餘年,金域檢驗近年也開始嘗試佈局上游試劑耗材產品生產銷售業務。不過,目前來看,檢驗服務部分的營收仍處核心地位,檢驗產品營收貢獻較小。

過去三年,生化發光檢驗業務作為金域檢驗相對傳統的項目,收入占比雖然最高,但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而新型的基因組學檢驗業務,營收占比從16.14%增至20.05%,後勁可期。

金域檢驗下設38家全資子公司,並參與投資10家企業。在醫學檢驗服務和產品業務線外,又開展了包括食品衛生檢測、臨床試驗研究、司法鑒定、健康體檢、檢驗試劑銷售業務等非醫學檢驗業務,未來也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迪安診斷:打造大健康生態

迪安診斷,全稱為浙江迪安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並於2011年7月上市,是國內獨立醫學檢驗行業首家上市公司。

迪安診斷成立伊始便錨定“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十分重視上下游產業鏈的打通與整合。自2015 年以來,迪安診斷相繼收購北京執信、金華福瑞達、杭州德格、新疆元鼎、雲南盛時科華、內蒙古豐信醫療、陝西凱弘達、深圳一通等多家體外診斷(In-Vitro Diagnostics,IVD)行業龍頭代理商,並借此打通當地醫院的檢驗科管道,實現省內各級醫院的管道佈局。

在此基礎上,迪安診斷又開展“診斷產品+醫學診斷服務+大健康”的組合業務,試圖打造大健康生態,成效初現。根據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迪安診斷2016年實現營收38.23億元,同比增長105.97%。其中,獨立醫學檢驗服務實現營收14.20 億元,同比增長31%;診斷產品代理實現營收23.55億元,同比增長209%;健康體檢實現4123 萬元營收,同比增長162%;冷鏈物流業務獲得765 萬元營收,同比增長2594%。

值得一提的是,迪安診斷在全國擁有200多家物流網點,實現了以24小時為回應週期的高效冷鏈物流網路,已獲得業內第一張協力廠商冷鏈物流資質。與此同時,公司利用自身資訊化平臺開發了雲檢驗平臺,通過資訊化手段可實現檢驗資料的線上交互、分析解讀與實施傳遞,為進入移動醫療領域打下良好基礎。

達安基因:處於快速成長期

達安基因,全稱為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並於2004年上市。公司依託中山大學雄厚的科研平臺, 以診斷產業上下游一體化供應商為戰略目標,以投資方式推進產業鏈發展。

近年來,達安基因的獨立醫學檢驗服務業務和診斷試劑業務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在服務業務板塊,qixia最大實驗室廣州達安臨床檢中心,於2016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65億元,同比增長30%。

達安基因2016 年年報披露,公司的前五大客戶和前五大供應商均出現了相應變化,比如金域檢測一躍成為達安基因第一大客戶。

在四大行業龍頭之外,各地區市場新人倍出。僅以鄭州市為例。作為河南省會,鄭州市2016年新設了7家獨立醫學檢驗中心。

再加上之前開設的鄭州金域臨床檢驗中心、鄭州艾迪康醫學檢驗所、鄭州博奧醫學檢驗所、鄭州迪安圖醫學檢驗所、鄭州凱普醫學檢驗所、鄭州寰基醫學檢驗所、鄭州華沃醫學檢驗所、鄭州海普醫學檢驗所等8家醫學檢驗機構,已有至少15家獨立醫學檢驗中心落地鄭州。其中,2008年成立的鄭州金域檢驗,經過8年深耕,2016年營收高達2.2億元。

並購整合帶來規模效應

一個省級獨立醫學檢驗中心,一年營收可達2到3億元,引出一個新問題——協力廠商醫學檢驗市場,到底好掙錢嗎?

以金域檢驗為例。查看其招股書可以發現,近三年來,毛利率均在35%以上,2016年度毛利率甚至達到42%。不過,在去除銷售成本、管理費用等支出後,其2016年度淨利率只有6%。

相較之下,迪安診斷雖然在毛利率上不及金域檢驗,卻在淨利率上超出3個百分點,可見其在運營效率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獨立醫學檢驗中心屬於勞動力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醫療服務行業,固定成本較高。從運營管理上看,獨立醫學檢驗比其他集約化的行業更為複雜,精細化管理也更難,所以獨立醫學檢驗企業一旦形成規模,短期內很難被超越。

現階段,企業規模一般都是通過不斷新建實驗室來實現。比如,迪安診斷正按照“4+4”的發展模式布點,每年新開4家、並籌備4家醫學檢驗實驗室。不過,新實驗室3-5年的市場培育期,短期內無法促成業務量的快速增長,必定影響企業的利潤表現。

因此,包括金域檢驗、迪安診斷等龍頭企業在內的獨立醫學檢驗中心,都開始佈局上游產品端,甚至佈局非醫學檢驗市場。

事實上,不僅僅是獨立醫學檢驗中心正謀求打通產業鏈。

隨著ICL市場日漸興盛,處於產業鏈上游的產品供應商和流通機構,也開始尋求佈局下游市場。謀求產品、管道和服務全面整合的“協同效應”,正成為產業鏈上相關企業的共同目標。

無論是處於上游的潤達醫療、塞力斯等專業IVD管道企業,還是處於下游的金域檢驗、迪安診斷等服務企業,都已經在資本的推動下加入到這場整合大戰中。

以美康生物為例。作為專業的醫學診斷產品研發機構,美康生物于2003年成立,在2008年開始進入協力廠商醫學檢驗服務市場,于2015年成功上市。

2016年8月,美康生物以1960萬美元收購美國Atherotech Inc(包括固定資產、實驗室設備、相關執照、專利和其他無形資產等)。Atherotech Inc是專注於心血管疾病診斷的專業化獨立醫學實驗室,可全面評估心血管疾病危險因數。美康生物方面表示,此次收購不僅有助於公司借鑒美國先進經驗,對現有涵蓋臨檢和特檢的多家ICL機構進行升級,還將加速公司實現ICL全球連鎖化的步伐。

那麼,隨著管道環節集中度的提升,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已經開始出現,包括GPO、實驗室共建和區域檢驗中心等。這些新模式的出現,或將對傳統ICL業務模式產生衝擊。

更多文章請關注基因穀旗下:

基因穀公眾號(jiyinguzixun)基因檢測領域最新技術進展、最新臨床應用、最新行業資訊。

基因穀官網(www.genegood.com):基因檢測行業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