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可不知,十首傳世經典清明詩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將至,我們一起讀幾首古詩詞中的傳世經典之作,感受古人面對清明節時的心境。

【點評】清明時節本該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詩人卻獨自奔波在漫長的旅途上,孤單淒涼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詩人的焦慮和惆悵,

遂向牧童打聽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點著遠處的杏花村。

【點評】寒食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詩描寫了掃墓情形的淒涼悲慘情景,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的詩人墨客,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點評】在古代,踏青又稱“尋春”、“春禊”,晉代已盛。清明時節也是人們春遊的大好時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後,盡情地親近自然,到郊外踏青遊玩,這是清明節俗的另一項重要活動。這首詩妙在未寫清明的清冷,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不禁讓人要笑問:“可是愁嫁?”

【點評】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後本應“處處有新煙”,現在卻因戰亂農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淒涼。

【點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其詩今存二百餘首,大部分是他在漫遊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遊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範圍相當廣大。

【點評】忽然之間,已經是細雨飄飛的春天了。怎堪芳草青青。宮中把新火賜給大臣。大臣們無事,以蹴鞠為戲。路上駿馬亂叫。綠楊叢裡,秋千上下飛舞。遊人還記得以前太平時候的盛事。這和昔年相似的風光,引起心頭的隱隱快樂。這首詩寫得清明時的人事和景物,語言清新。尾聯卻點出“風光似去年”,“記得承平事”,透露出對盛世的懷念。

【點評】古人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句子,而且根據生活的經驗,清明這一天常下雨,程顥所寫的清明節是一個晴朗的清明,應該是個難得的好日子,所以詩裡感歎“只恐風花一片飛”吧。全詩將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畫了出來,落花流水雖說不是春天裡獨有的現象,可是畢竟是會在春日裡最先出現的事物,因此詩人將追逐落花這樣的遊戲也寫進了詩裡,平添了幾許稚趣,或許詩裡人是想隨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頭,累了,於是坐在岸邊石頭上休憩,臨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時光,遂起了勸說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時光的念頭,“莫辭盞酒十分勸”的句子許是如此而來。

【點評】這是一首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五言律詩,是詩人被貶到瀧洲後,次年春秘密逃還洛陽探知友人所作的詩。前兩句寫寒食景象,為下麵的抒情做鋪墊。後兩句直接抒情,抒發失去家園之痛。在路途中,正是寒食節,在陽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發對故國的懷念之情,對君主的惦念。

【點評】這是一首諷刺詩。寒食節禁火,然而受寵的宦者,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享有特權。詩是譏諷宦者的得寵。因此,蘅塘退士批註:“唐代宦者之盛,不減於桓靈。詩比諷深遠。”首二句寫仲春景色;後二句暗寓諷喻之情。詩不直接諷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權階層,含隱巧妙,入木三分。

【點評】自古清明是親近自然遊山玩水的日子,如今清明節已至,看著窗外的春色滿園,不禁頓生感慨。然而憑欄而望卻不知哪處風景最佳。有朋友告訴我晴空萬里下碧綠的原野盡頭,便是一處絕妙的遊玩勝地。穿過蓊蓊鬱鬱的楊柳叢,緊收馬韁,馬兒一聲嘶鳴,抬頭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連帶啼叫的黃鶯、漂亮的花朵,燦爛明媚的春光似要將人迷醉。

“記得承平事”,透露出對盛世的懷念。

【點評】古人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句子,而且根據生活的經驗,清明這一天常下雨,程顥所寫的清明節是一個晴朗的清明,應該是個難得的好日子,所以詩裡感歎“只恐風花一片飛”吧。全詩將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畫了出來,落花流水雖說不是春天裡獨有的現象,可是畢竟是會在春日裡最先出現的事物,因此詩人將追逐落花這樣的遊戲也寫進了詩裡,平添了幾許稚趣,或許詩裡人是想隨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頭,累了,於是坐在岸邊石頭上休憩,臨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時光,遂起了勸說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時光的念頭,“莫辭盞酒十分勸”的句子許是如此而來。

【點評】這是一首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五言律詩,是詩人被貶到瀧洲後,次年春秘密逃還洛陽探知友人所作的詩。前兩句寫寒食景象,為下麵的抒情做鋪墊。後兩句直接抒情,抒發失去家園之痛。在路途中,正是寒食節,在陽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發對故國的懷念之情,對君主的惦念。

【點評】這是一首諷刺詩。寒食節禁火,然而受寵的宦者,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享有特權。詩是譏諷宦者的得寵。因此,蘅塘退士批註:“唐代宦者之盛,不減於桓靈。詩比諷深遠。”首二句寫仲春景色;後二句暗寓諷喻之情。詩不直接諷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權階層,含隱巧妙,入木三分。

【點評】自古清明是親近自然遊山玩水的日子,如今清明節已至,看著窗外的春色滿園,不禁頓生感慨。然而憑欄而望卻不知哪處風景最佳。有朋友告訴我晴空萬里下碧綠的原野盡頭,便是一處絕妙的遊玩勝地。穿過蓊蓊鬱鬱的楊柳叢,緊收馬韁,馬兒一聲嘶鳴,抬頭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連帶啼叫的黃鶯、漂亮的花朵,燦爛明媚的春光似要將人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