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烽火張垣」“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中的歷史人物

烽 火 張 垣

編者按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

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張垣方志按西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
以饗讀者。唐·王勃《滕王閣序》中“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包含了兩位歷史人物,而這兩位人物都與張家口有著緊密的關聯。今天張垣方志向大家介紹馮唐與李廣,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馮唐與李廣

敢於當面批評漢文帝的馮唐。馮唐,

西漢代郡(今蔚縣)人,《史記》《漢書》有傳。馮唐的祖父是戰國時趙國人。後隨父親移居到代郡。漢朝建立後,又遷到安陵。

馮唐以孝行著稱于時,被舉薦做了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由於他為人正直無私,敢於進諫,不徇私情,所以處處受到排擠,直到年事已高,也沒有得到升遷,還只是個郎官。一次漢文帝路過馮唐任職的官署,漢文帝說“我就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將領,如果有這樣的將領,

我難道還憂慮匈奴嗎?”馮唐說:“臣誠惶誠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不會任用他們。”可見其性格耿直。

雲中郡郡守魏尚錯報多殺敵6人,文帝就削奪他的爵位,馮唐為其辯解,指出文帝賞輕罰重,不能知人善任之失。文帝聽了馮唐的勸諫很高興,當天就讓他拿著漢節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讓魏尚擔任雲中郡郡守,馮唐也被任命為車騎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國的車戰之事。

宋代文豪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就寫出了蘇軾報效朝廷的期盼。

文帝后元七年(前157),漢景帝即位,馮唐任楚相,不久又被免職。

武帝即位後,徵求賢良之士,眾人舉薦馮唐。馮唐這時已經90多歲,不能再做官了,於是任用他的兒子馮遂做了郎官。馮遂,字王孫,也是傑出的人才,是司馬遷的好朋友。

馮唐與李廣

飛將軍李廣。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史記》《漢書》有傳。其先祖李信為秦國名將。李廣善騎射,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以反擊匈奴立功為中郎、武騎常侍。景帝時,吳王、楚王發動七國之亂,李廣以驍騎都尉官職隨太尉周亞夫出征平叛,在昌邑(今山東省昌邑縣)城下奪得叛軍軍旗,立下赫赫戰功。之後李廣先後在上穀、上郡、隴西、雁門、代郡、雲中等西北邊陲任太守,抗擊匈奴入侵,以善戰聞名。

李廣作戰不講陣列,不喜刁鬥,卻很重視偵察候望,掌握敵情。家無餘財,得到獎賞,都分給部下,飲食和士兵一樣,毫不特殊,遇到缺糧缺水的時候,他總是最後一個去吃飯喝水。他待人寬厚,毫不苛求,得到士兵們的愛戴,士兵們都願意為他效命疆場。

後任北平太守,匈奴畏其威,數年不敢來犯,稱之為“飛將軍”。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年過花甲的李廣幾次請求隨軍出征,武帝因其年老不肯,後來才同意他的要求,讓他做前將軍,隨衛青,霍去病分道進攻匈奴,因迷路延誤戰機,被衛青批評後,引頸自刎。

李廣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與匈奴作戰70多次,為西漢立下卓越戰功。雖以勇著稱,但一直未得到朝廷封侯。司馬遷對其遭遇非常同情,專門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記敘了李廣的生平,並對李廣做了非常高的評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馬遷用這八個字,安慰了李廣的在天之靈。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張家口事典》《可愛的張家口》《張家口歷史文化叢書》《張家口縱覽》等)

立下赫赫戰功。之後李廣先後在上穀、上郡、隴西、雁門、代郡、雲中等西北邊陲任太守,抗擊匈奴入侵,以善戰聞名。

李廣作戰不講陣列,不喜刁鬥,卻很重視偵察候望,掌握敵情。家無餘財,得到獎賞,都分給部下,飲食和士兵一樣,毫不特殊,遇到缺糧缺水的時候,他總是最後一個去吃飯喝水。他待人寬厚,毫不苛求,得到士兵們的愛戴,士兵們都願意為他效命疆場。

後任北平太守,匈奴畏其威,數年不敢來犯,稱之為“飛將軍”。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年過花甲的李廣幾次請求隨軍出征,武帝因其年老不肯,後來才同意他的要求,讓他做前將軍,隨衛青,霍去病分道進攻匈奴,因迷路延誤戰機,被衛青批評後,引頸自刎。

李廣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與匈奴作戰70多次,為西漢立下卓越戰功。雖以勇著稱,但一直未得到朝廷封侯。司馬遷對其遭遇非常同情,專門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記敘了李廣的生平,並對李廣做了非常高的評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馬遷用這八個字,安慰了李廣的在天之靈。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張家口事典》《可愛的張家口》《張家口歷史文化叢書》《張家口縱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