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是誰寫的

■中國人民銀行第一套人民幣

自1948年12月1日發行第一套人民幣起,

至今已經發行了五套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的面額漢字是由當時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兼華北財經辦事處主任的董必武所書寫。

這是因為一方面董必武的一手好字在解放區有口皆碑,另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的成立和人民幣的發行都是在董老的直接領導下進行的,且“中國人民銀行”行名也是由他首肯並上報中央批准的。當南漢宸說明想法後,董必武同志非常謙虛地說,

我寫的字不太好,還是請林老師他們(指林伯渠、吳玉章、徐特立、謝覺哉、朱德等)來寫吧。

後來在南漢宸同志再三請求下,他在一張白紙上橫豎寫了“中國人民銀行”,“中華民國”,“壹、貳、伍、拾、佰、仟、萬圓”,“一、二、三、四、五、七、八、九、十、年”等許多字,有些字加“貳”字還寫了幾種不同的寫法。

這些字經過南漢宸篩選,後來就出現在第一套人民幣上了。董必武的字被稱為“柳體”,剛勁挺拔,俊俏舒逸,為第一套人民幣增添了不少色彩。

第二套人民幣

第二套人民幣面額漢字是由當時在中國人民銀行任金融研究員的馬文蔚書寫的。

1951年,中國人民銀行首任行長南漢宸特意從故宮博物院借來一支宮廷用筆,請馬文蔚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和“壹、貳、三、伍、拾、圓、角、分”等字。

不久,這些字就出現在了第二套人民幣上。

第三套人民幣

之後,在設計第三套人民幣時,票面上的面額漢字就改用了印刷宋體,而“中國人民銀行”這幾個字仍然沿用馬文蔚題寫的字。

第四套人民幣

在設計第四套人民幣時,

重新把面額漢字由印刷宋體改成了馬文蔚的手跡,同時把行名和面額漢字中的繁體字改成了簡體字,異體字改成了正體字。

第五套人民幣

到第五套人民幣的時候,面額漢字又改成了印刷宋體,而“中國人民銀行”這幾個字依然是馬文蔚的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