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擦亮獅城文化之眸——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綜述

文化,是一座城市獨一無二的印記,更是一座城市的發展精髓和軟實力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誠如總書記所言,縱看城市發展脈絡,哪裡擁有文化優勢,哪裡就擁有競爭實力、發展潛力和發展優勢,哪裡就會湧現發展的制高點。

從投資7.45億元的滄州新動物園開門迎客,到三條串聯滄州10余處景觀景點、火爆京津的旅遊幹線,再到滄州武術等6個文化小鎮入圍省首批特色小鎮……短短幾年時間,

滄州文化產業發展風生水起,呈現出“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昂揚態勢。

做好頂層設計,鍛造文化產業發展高地

滄州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文化古城,環渤海、鄰京津,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穿行滄州蜿蜒215公里,

武術、雜技、大運河等多種文化元素彙集,使得運河兩岸擁有得天獨厚的人文景觀。

在全省加快推進文化事業產業繁榮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滄州獨特的區位優勢,深入挖掘和開發豐富的文化資源,以此加強文化項目建設,

推進文化產業融合,成為滄州決策者思考的新課題。

在經過深入調研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以“三帶”一文化、一鎮(村)一風貌、一鎮(村)一產業。截至目前,滄州市武術文化小鎮、青縣中古紅木文化小鎮、吳橋縣雜技旅遊小鎮等6個文化小鎮已入圍省首批特色小鎮。

圍繞企業文化產業發展目標,市相關部門積極做好現有企業摸排,充實完善文化企業名錄;編寫《文化產業扶持政策概覽》,

指導與文化相關的企業調整統計到文化產業中來;市級文化產業引導資金向新註冊企業和新入統的規上企業傾斜,對新增規上文化企業給予專項資金獎勵或專案支援……

在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下,一批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得以重點發展,一批特色小微文化企業得以孵化培育。近年來,全市新增37家達到規上標準的文化企業,總數達到173家,躍居全省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