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地方傳真」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卷正在展開——我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側記

徜徉在竹林下的吊床上,古井、草亭、石碾、石磨、石桌、水車、秋千、梅花樁等小景致盡收眼底,你仿佛身在著名風景區,實際上卻是在渝北的一個村落裡。

近日,記者在興隆鎮牛皇村看到,

該村以“體驗農耕文化、種植百種花草、改善居住環境、勾起兒時鄉愁”為主題,打造了特色鮮明、美麗宜居的潔淨家園,民居牆上掛著100余種農耕用具,鄉土氣息和淳樸民風撲面而來。

放牛坪小景

這是我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一個縮影。今年3月起,我區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如今各鎮的示範片區建設成績凸顯,為全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推進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生態美:淳樸民風舒展鄉村畫卷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區人民代表大會第十八屆一次會議提出的重點議案,區委、區政府已將其列入各鎮、相關部門綜合績效考核。

據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介紹,今年3月啟動這項工作以來,

我區累計發動群眾10萬餘人次,規範房前屋後柴草堆2.7萬多處、禽舍2.1萬多戶,清理溝渠8.1萬多米,拆除亂搭亂建200多處。部分農廁進行了無害化改造,改造生豬規模養殖場污染治理設施7個。

目前,古路、洛磧中心場鎮提檔升級專案已進場施工,永慶等7個撤並場鎮專案已進入招投標程式,場鎮雨汙分流管網建設正抓緊實施。居民新村和危舊房改造建設加快,大灣兩岔湖、黃陽2個居民新村主體完工,

古路吉星村等居民新村正抓緊施工。全區已完成70公里農村公路綠化、93.7公里村社便道硬化。

大盛天險洞社區天仙谷新農村建設一隅

大盛鎮天險洞村收集農戶家棄用的壇、罐點綴到沿線道路綠化、景觀小品中,吸引了攝影愛好者的“長槍短炮”。

石船鎮膽溝村實行垃圾分類收集,每戶農戶配備2個25升垃圾分類桶,實現了垃圾收集村民自治。

在各鎮的示範片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大幅改善了村容村貌,刷新了人們對農村的舊有印象。生態美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豐富了,一些村開展了“衛生戶”、“美麗庭院”、“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評比活動,鄉村勁吹淳樸民風。

產業興:農旅融合發展出效益

洛磧鎮上壩楊柳沖示範片區是我區首家院落式農民聚集區,

是在200多戶C、D級危房基礎上改建而來的,該片區最大的特點是生活污水採用無害化處理模式。通過道路硬化、垃圾清理,安裝太陽能路燈等方式,該片區已打造為以蔬菜、柑橘和魚塘養殖為主要產業的美麗宜居鄉村,在我區首次實現生態綠色產業與人居環境共生共存。

繁花圍繞的村社便民公路

環境綜合整治給農村完善設施帶來了契機。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解決農村電壓低等問題,茨竹鎮放牛坪村新增了變壓器,大盛鎮天險洞村居民新村等地供電配套專案已初步確定納入江北供電公司的擴展項目,正在抓緊實施。

環境綜合整治更是帶來了商機,促進了產業的發展。一些村以特色農業基地提檔升級等區域產業建設為重點,穩步推進了農旅融合發展。環境綜合整治以來,我區新發展特色農業3600畝,改造提升標準化產業基地3200畝,引進名特優新品種55個,維護和提升4個特色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基地。

百姓富:村民們腰包更鼓了

烈日下,興隆鎮牛皇村村民在大樹下聊天,院壩前一片荷塘,穀子黃了,一對萌萌的稻草人迎風而立。村民李曉芳告訴記者,家園整潔漂亮了,她家也想搞農家樂。

茨竹鎮放牛坪村也計畫結合梨花文化、華鎣高腔等現代及傳統文化,打造成養老、養身、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梨園避暑勝地。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春天賞花,夏天摘梨,尤其是週末,遊客爆滿,他們的腰包更鼓了。

村民們嘗到了甜頭,他們由起初的“要我改善”向“我要改善”轉變,被動的“環境整治”變為了主動的“環境營造”,村民的衛生習慣、生活觀念明顯改變,文明素養也得到了提升。

繁花圍繞的村社便民公路

環境綜合整治給農村完善設施帶來了契機。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解決農村電壓低等問題,茨竹鎮放牛坪村新增了變壓器,大盛鎮天險洞村居民新村等地供電配套專案已初步確定納入江北供電公司的擴展項目,正在抓緊實施。

環境綜合整治更是帶來了商機,促進了產業的發展。一些村以特色農業基地提檔升級等區域產業建設為重點,穩步推進了農旅融合發展。環境綜合整治以來,我區新發展特色農業3600畝,改造提升標準化產業基地3200畝,引進名特優新品種55個,維護和提升4個特色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基地。

百姓富:村民們腰包更鼓了

烈日下,興隆鎮牛皇村村民在大樹下聊天,院壩前一片荷塘,穀子黃了,一對萌萌的稻草人迎風而立。村民李曉芳告訴記者,家園整潔漂亮了,她家也想搞農家樂。

茨竹鎮放牛坪村也計畫結合梨花文化、華鎣高腔等現代及傳統文化,打造成養老、養身、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梨園避暑勝地。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春天賞花,夏天摘梨,尤其是週末,遊客爆滿,他們的腰包更鼓了。

村民們嘗到了甜頭,他們由起初的“要我改善”向“我要改善”轉變,被動的“環境整治”變為了主動的“環境營造”,村民的衛生習慣、生活觀念明顯改變,文明素養也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