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黃浦江邊群英匯:資訊革命時代誰領風騷還看華為!

9月16日,華為在上海交大舉辦高管宣講會,和同學們一起交流華為的價值觀、人才戰略,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華為的發展,瞭解華為的歷程,以及華為對未來的認識和看法。

最近一段時間,華為多位高管走進不同的高校,在高校裡形成了一股“華為熱”。對於擁有18萬員工的華為,新加入的應屆生,等待他們的是成為一個大企業的螺絲釘?還是新技術的弄潮兒?對年輕學子來說,這是一次全新的充滿挑戰的機會,還是只是一份工作?是當前畢業生最亟待瞭解的。

首先,加入到華為,距離人類社會的律動更近。

我們都知道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力量是技術的進步,其中資訊技術的革命,更是人類文明的強大推動力,我們已經經歷了語言的發明,讓資訊可以分享;文字的發明,讓資訊可以記錄;印刷術的發展,讓資訊可以傳得更遠;無線電的發明,讓資訊可以即時傳輸;電視的發明,讓資訊可以即時多媒體的傳輸;互聯網的發明,

讓資訊可以遠距離即時多媒體雙向交互的傳輸。這6次發明完全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今天我們站在一個新的臨界點,第七次資訊革命正在到來。

第七次資訊革命是移動互聯、智慧感應、大資料、智慧學習共同形成的新能力。

華為正是這個領域走在世界前列的企業,是一個最能感受時代發展,緊跟時代發展,甚至是領先時代發展的一個企業。

2016年,華為電信運營商BG銷售收入2906億元,

是全球最大的基礎通信網路提供商。

2016年,華為企業BG銷售收入407億元,已成為全球各行業、政府進行數位化、智慧化轉型的主要貢獻者。

2016年,消費者BG的智慧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台,在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三。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看到,加入到華為,就是最為接近資訊革命與人類技術的進步,在第七次資訊革命到來之時,華為不僅是一個參與者,華為會率先突入無人區,

加入華為就能夠參與到這個偉大事業中,令人振奮。

其次,華為對年輕一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斷學習永遠是華為人成長的基石。華為走到今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十幾萬華為人不斷積累出來的,不斷學習,不斷調整,不斷尋找正確的路徑,永遠是華為人成長的源動力。資訊產業是一個高速變化,不斷出新的產業,技術趨勢的變化稍縱即逝,這就需要華為的員工不斷適應新的變化。

一個永遠在學習的人,才能跟上華為的腳步。

華為也需要華為人有敏銳的洞察力。技術不斷變化,產業不斷出新,新業務不斷出現,新服務不斷出新。這需要守住定力,找到規律,把握節奏,預判未來。這需要在大量積累的基礎上,形成觀察、分析、總結、歸納的能力,形成強大的判斷力。

華為需要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對於華為來說,今天的市場和機會,早已經不僅僅是中國,而是全世界。第七次資訊革命,也不完全是通信,而是移動互聯、智慧感應、大資料、智慧學習形成的新能力,如果是用封閉、割裂的眼光去看產業,看資訊革命,那麼只能閉門造車,必須敞開自己的心扉,面向全世界,用開闊的視野,接受各種思維、文化、技術、產品的衝擊,用開放的心態面向新事物,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

對一個年輕的大學生來說,加入華為,融入新一輪資訊革命中去,尋找自己的天地和機會,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未來的資訊通信業,一定是年輕人的世界,也是年輕人偉大的舞臺。華為能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最好平臺,和世界一流優秀的人才一起工作,與他們一同學習拼搏成長。

要加入華為必須不斷學習,形成敏銳的洞察力,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具有廣闊的視野。當然,還要永遠做一個奮鬥者。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可以投身到資訊革命的洪流中,在最美好的年華里,用青春與熱血,書寫自己的勇敢故事。

華為需要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對於華為來說,今天的市場和機會,早已經不僅僅是中國,而是全世界。第七次資訊革命,也不完全是通信,而是移動互聯、智慧感應、大資料、智慧學習形成的新能力,如果是用封閉、割裂的眼光去看產業,看資訊革命,那麼只能閉門造車,必須敞開自己的心扉,面向全世界,用開闊的視野,接受各種思維、文化、技術、產品的衝擊,用開放的心態面向新事物,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

對一個年輕的大學生來說,加入華為,融入新一輪資訊革命中去,尋找自己的天地和機會,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未來的資訊通信業,一定是年輕人的世界,也是年輕人偉大的舞臺。華為能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最好平臺,和世界一流優秀的人才一起工作,與他們一同學習拼搏成長。

要加入華為必須不斷學習,形成敏銳的洞察力,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具有廣闊的視野。當然,還要永遠做一個奮鬥者。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可以投身到資訊革命的洪流中,在最美好的年華里,用青春與熱血,書寫自己的勇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