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宋史》記載的四大名將,嶽飛並不是第一,有一人在世時就被封王

在《宋史》記載中,南宋時期被稱之為名將的僅有四人,世稱張、韓、劉、嶽。這四人中,生前被封王的卻僅有一人,在整個古代,能被封王是所有文臣武將的至高榮耀,能被封王后善終的,

更是寥寥無幾;但是如今的人,只知有嶽飛,卻忘了在當時比岳飛還牛的他。

四大名將之張俊

張俊應該說是宋朝最會做官的武將了,早年力主抗金時,立下赫赫戰功;崛起於北宋末年,後來擁立趙構成立南宋政權,並率部多次討平叛軍和起義軍,穩定南宋統治;但是南宋面臨的最大威脅還是北方的金國。

1129年底,在著名的明州之戰中,張俊率部殊死抗擊,斃敵數千人。金人銳氣被大挫,加之孤軍深入,於是北撤,又被韓世忠圍於鎮江,這就是著名的黃天蕩之役。1134年,金人又至,舉朝震恐,張俊力主抗擊:“避將可之,惟問前進一步,遮可脫。”在之後的多起抗金戰爭中,張俊都充當急先鋒。

紹興初年,出任江淮招討使,鎮壓農民起義和叛將李成等部,並阻擊偽齊劉豫南侵。後與岳飛、韓世忠合稱三大將,所部稱張家軍。紹興十年金軍南侵,宋諸軍迎擊,都得勝利。後罷樞密使,進封清河郡王。

1135年,張俊大戰劉狙,退敵十萬,降敵萬餘。此後數年,張俊與韓世忠分守江防,使金人不敢窺江而渡,為南宋爭得了休養生息的寶貴時間。

十二月,改神武軍等為行營護軍,張俊所部改稱行營中護軍。張俊與韓世忠所部為南宋兩支最重要的軍隊,宋高宗比喻為左右手。

1140年,金兵又犯,宋將岳飛、劉錡、韓世忠、張俊奮勇爭先,大敗金兵,收復山河,幾乎可以直搗黃龍了,

可惜趙構卻無心戀戰,下令退軍江南,致使所複疆土,得而復失。

而張俊也因此明白了趙構的真實想法,從此從堅定的抗金派,迅速轉換為主和派,並參與了構陷嶽飛的事件,因而成為歷史罪人;雖然張俊打仗厲害,但是為人極為的貪婪好財,據說張俊家佔有土地達到一百多萬畝,而且家裡的銀子堆積如山;在被封為清河郡王的時候,張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

四大名將之韓世忠

韓世忠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十八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胸懷韜略;曾經在對西夏的戰役中,率領敢死隊直奔元帥帳,手起刀落,將西夏監軍駙馬的頭砍了下來,因此得到當時宋朝將士的贊許和尊重。

抗擊西夏時是猛,在對戰金國時是智,多次以計謀打敗金國入侵;曾有一次,韓世忠所部被數萬金軍困在趙州城內,城中兵少糧乏,當天夜裡,天降大雪,韓世忠選精壯士卒三百人,悄悄出城,偷偷摸進金兵圍城主帥營帳,殺死主帥,後偷襲金兵駐地,挑起金兵內部誤相攻殺。一夜大戰,金兵死傷過半。

後來更是和張俊一起平息叛亂,解救宋高宗,而且在平息叛亂的過程中,韓世忠功勞最大,從此成了高宗的親信,被任命為武勝軍節度使、禦營左軍都統制。此次平亂,確立了韓世忠在南宋將領中的名聲和地位。

但是讓韓世忠真正進入名將行列的,還數“黃天蕩戰役”,差點就把完顏宗弼困死,可惜因為漢奸出賣,完顏宗弼得以逃生;與張俊不同的是,在得知朝廷準備處死岳飛父子的時候,韓世忠極力反對,然而並沒太大作用;韓世忠見岳飛父子被處死,大好的抗金形勢白白喪失,自己又無能為力,便毅然辭去樞密使的官職,終日借酒消愁,後病故。

四大名將之嶽飛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嶽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關於嶽飛的事蹟,知道的人太多了,就不細說了。

四大名將之劉錡

劉錡驍勇善戰,早年曾任隴右都護,多次戰勝西夏,深受其畏懼。受張浚提拔,參與富平之戰。後扈從宋高宗,兩次任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1140年,於順昌之戰中大破金兀術軍。並派兵協助嶽飛北伐。1141年,於柘皋之戰再破金軍。此後被罷去兵權,兩任荊南知府。

劉錡一生中,最有名的當屬順昌之戰,當時劉錡被任命為東京副留守,節制所部八字軍三萬七千人;當時金兀術已經撕毀合約重新開戰,向南宋大舉侵犯。

他分析金兵南下必然要首先佔領東京,再而進攻順昌。劉錡根據這一判斷,就預先率領三千人退守順昌,準備在此死守,以阻止金兵繼續南犯。為了堅定將士們的守城決心,他派人把穎河等水道的所有船隻鑿穿並沉入河中,向廣大官兵們表示“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只有決一死戰才是唯一的出路。

在順昌,劉琦先是挫敗了金國的先鋒部隊,引金兀術率十萬精銳來襲;但是宋軍畢竟勢弱,於是派人悄悄的在穎河中投毒,數日後金兵多數病倒,失去戰鬥力大半。劉錡認為時機已到了,他組織一支隊伍,人人手持長柄斧和長把標槍,排在陣地的前列,專砍敵人首先沖過來的騎兵的馬腿。而待騎兵倒地後,再用標槍刺殺,大破金軍的“鐵浮圖”和“拐子馬”,使其損失過半。

劉錡“遍詣諸營,撫勞官軍及安慰中傷之人,蓋家至戶到,人人皆得其歡心”,鼓舞士氣,準備再戰。金軍害怕劉錡派兵夜襲,加上大雨及潁河水漲,相持數日後,只得撤兵北歸。在北歸途中,又遭到嶽飛攔截,兩千鐵浮圖、五千拐子馬、三萬大軍被剿滅,鐵浮圖徹底覆滅。

劉錡性格豪爽、深沉果斷,有儒將風度,對南宋政權的建立與鞏固起到重大作用。《宋史》稱“(張俊)與韓世忠、劉錡、嶽飛並為名將,世稱張、韓、劉、嶽。”死後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賜諡武穆。

抗擊西夏時是猛,在對戰金國時是智,多次以計謀打敗金國入侵;曾有一次,韓世忠所部被數萬金軍困在趙州城內,城中兵少糧乏,當天夜裡,天降大雪,韓世忠選精壯士卒三百人,悄悄出城,偷偷摸進金兵圍城主帥營帳,殺死主帥,後偷襲金兵駐地,挑起金兵內部誤相攻殺。一夜大戰,金兵死傷過半。

後來更是和張俊一起平息叛亂,解救宋高宗,而且在平息叛亂的過程中,韓世忠功勞最大,從此成了高宗的親信,被任命為武勝軍節度使、禦營左軍都統制。此次平亂,確立了韓世忠在南宋將領中的名聲和地位。

但是讓韓世忠真正進入名將行列的,還數“黃天蕩戰役”,差點就把完顏宗弼困死,可惜因為漢奸出賣,完顏宗弼得以逃生;與張俊不同的是,在得知朝廷準備處死岳飛父子的時候,韓世忠極力反對,然而並沒太大作用;韓世忠見岳飛父子被處死,大好的抗金形勢白白喪失,自己又無能為力,便毅然辭去樞密使的官職,終日借酒消愁,後病故。

四大名將之嶽飛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嶽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關於嶽飛的事蹟,知道的人太多了,就不細說了。

四大名將之劉錡

劉錡驍勇善戰,早年曾任隴右都護,多次戰勝西夏,深受其畏懼。受張浚提拔,參與富平之戰。後扈從宋高宗,兩次任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1140年,於順昌之戰中大破金兀術軍。並派兵協助嶽飛北伐。1141年,於柘皋之戰再破金軍。此後被罷去兵權,兩任荊南知府。

劉錡一生中,最有名的當屬順昌之戰,當時劉錡被任命為東京副留守,節制所部八字軍三萬七千人;當時金兀術已經撕毀合約重新開戰,向南宋大舉侵犯。

他分析金兵南下必然要首先佔領東京,再而進攻順昌。劉錡根據這一判斷,就預先率領三千人退守順昌,準備在此死守,以阻止金兵繼續南犯。為了堅定將士們的守城決心,他派人把穎河等水道的所有船隻鑿穿並沉入河中,向廣大官兵們表示“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只有決一死戰才是唯一的出路。

在順昌,劉琦先是挫敗了金國的先鋒部隊,引金兀術率十萬精銳來襲;但是宋軍畢竟勢弱,於是派人悄悄的在穎河中投毒,數日後金兵多數病倒,失去戰鬥力大半。劉錡認為時機已到了,他組織一支隊伍,人人手持長柄斧和長把標槍,排在陣地的前列,專砍敵人首先沖過來的騎兵的馬腿。而待騎兵倒地後,再用標槍刺殺,大破金軍的“鐵浮圖”和“拐子馬”,使其損失過半。

劉錡“遍詣諸營,撫勞官軍及安慰中傷之人,蓋家至戶到,人人皆得其歡心”,鼓舞士氣,準備再戰。金軍害怕劉錡派兵夜襲,加上大雨及潁河水漲,相持數日後,只得撤兵北歸。在北歸途中,又遭到嶽飛攔截,兩千鐵浮圖、五千拐子馬、三萬大軍被剿滅,鐵浮圖徹底覆滅。

劉錡性格豪爽、深沉果斷,有儒將風度,對南宋政權的建立與鞏固起到重大作用。《宋史》稱“(張俊)與韓世忠、劉錡、嶽飛並為名將,世稱張、韓、劉、嶽。”死後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賜諡武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