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精准扶貧在三湘」玻璃橋成“致富橋”,驚現旅遊扶貧“慈利樣本”

張家界玻璃橋人氣爆棚

9月14日,“精准扶貧在三湘”網路主題活動媒體團來到慈利縣,被大峽谷上淩空高架、狀如飛虹的玻璃橋震撼

中國有很多橋,木橋、石頭橋、鋼橋等,位於張家界市慈利縣的大峽谷玻璃橋是其中獨特的一座。它既是一座創意橋,又是一座旅遊橋,更是一座致富橋,一頭連著貧困百姓,

一頭連著美麗生活。

9月14日,“精准扶貧在三湘”網路主題活動媒體團來到慈利縣,被大峽谷上淩空高架、狀如飛虹的玻璃橋震撼。這座張家界新“奇觀”,成為慈利縣“旅遊+扶貧”的新注腳,把遊客帶來了,把消費拉來了,村民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

本次網路主題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路新聞資訊傳播局指導,湖南省委網信辦、省扶貧辦、湖南日報社主辦,華聲線上、湖南微政務和網信湖南承辦。

玻璃橋“溢出效應”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而能到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走一走的旅客,也絕對可以在朋友圈誇耀一番。這個無中生有的景點,攬下了十項世界之最——世界最高最長玻璃橋、首次使用新型複合材料建造橋樑,主跨430米,橋面長375米、寬6米,橋面距穀底相對高度300米……

媒體團在玻璃橋現場看到,遊客呼喊聲、尖叫聲此起彼伏,印證了它十足的旅遊體驗感和話題性。

映客直播對媒體團採訪張家界玻璃橋進行了全程直播,吸引了大量網友觀看。

來自美國丹佛州的James和Rhonda夫婦開心的在大峽谷玻璃橋參觀遊玩,“這裡非常漂亮,但我有一點點害怕。” 妻子Rhonda是第一次來中國,首站就選擇了張家界,她表示,回美國後還要帶更多的朋友來參觀遊玩,“下一次我女兒就會來。”不僅是James夫婦,記者在玻璃橋上還看到了不少國際友人的身影。

慈利縣委副書記舒洪波告訴記者,自去年8月20日開放運營以來,大峽谷玻璃橋共接待遊客395萬人次,納稅過億元。因接待火爆、一票難求,一次次刷爆朋友圈,成為張家界東線旅遊4A景區之一、大峽谷經濟區核心品牌。

景區負責人向媒體團介紹,為增強遊客體驗,景區不斷創新管理模式,採用智慧旅遊系統,實行流量控制、分時段放行等方式,取得顯著效果。開業初期日均接待不超過1萬人,

如今高峰期可接待2萬多人。

與此同時,大峽谷景區還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達成了結為友好景區的合作意向,“將引入國際團隊開發高空蹦極、急速滑索等極限體驗項目,全面開拓國際市場。”

頻頻“上頭條”的背後,大峽谷玻璃橋承載著景區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期望。景區+項目+鄉村,實現了景區與鄉村的同步發展。

大峽谷景區建設撬動了周邊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3200萬元修建12公里村、組公路,解決4個村村民出行難問題;興建飲水工程,讓周邊村民都喝上安全水。

玻璃橋吸引遊客帶來的“溢出效應”也開始顯現:大峽谷景區周邊4個村新增客棧21家、餐館37家,直接間接解決農民就地就業121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35人;景區商鋪招租收入550萬人元,景區企業精准扶貧幫扶貧困戶44戶145人,幫扶貧困學生15人。

2016年,大峽谷景區新建商鋪經營權公開共拍得440萬元,村集體、村民分別按10%、50%的比例分享收益,人均分紅近1000元。

一座承載期望的橋樑,讓村民們的腰包鼓了起來。

旅遊新路子,帶來脫貧新日子

事實上,大峽谷玻璃橋是慈利縣探索旅遊扶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慈利縣以全域旅遊為契機,大力實施旅遊扶貧行動計畫,5個貧困村退出,1534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老百姓家門口的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發展旅遊扶貧,項目是根本。慈利縣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先後開展了大峽谷玻璃橋、張家界水世界、張家界冰雪世界、張家界萬豪國際養生中心、張家界九渡仙島國際旅遊度假區等重點旅遊項目的建設,2016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72億元。推出紅岩嶺、美麗南山、四十八寨等15條精品戶外旅遊線路,加快134個國家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建設,創建省級旅遊特色名村6個、三星級以上鄉村旅遊示範點9家,以旅遊景區景點項目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的發展。

發展旅遊扶貧,還要創新模式。慈利縣以全域旅遊為契機,加大創新力度,探索出了精品景區輻射帶動、鄉村戶外線路帶動、發展旅遊商品帶動和舉辦節會賽事帶動等旅遊扶貧新路子。

圍繞精品景區創建,慈利縣把景區周邊村落作為景區休閒、觀光和民宿文化體驗承接區,變封閉式景區為開放式景區,充分發揮景區帶動的“溢出效應”。在旅遊線路方面,突出健康、體驗、探險主題,按照點串成線、線組成面、面連成區的思路,積極拓展鄉村戶外旅遊線路。此外,扶持鼓勵有條件的貧困村,發展大鯢、綠殼蛋、蜂蜜、茶葉、獼猴桃、葛根產品等名優土特產;並舉辦萬福溫泉世界旅遊形象小姐大賽、五雷山“三月三”傳統廟會、南山桃花節、龍潭河板板龍燈等節會活動,吸引近10萬遊客參加,為貧困戶就業、農副產品外銷搭建了平臺,帶動1570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媒體團探訪期間,處處可見旅遊扶貧帶來的喜人變化,羅潭村的禾田居山谷、瓦窯堡飯莊開創了“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羅潭模式”,三官寺民俗風情街結合土家文化,建成集休閒遊覽、山水康體養生、山水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特色客棧群……

2017年,慈利縣擬減貧退出80個貧困村和1729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其中由旅遊產業帶動20個貧困村和6000名建檔立卡人口脫貧,全力打造旅遊扶貧的“慈利樣本”。

解決4個村村民出行難問題;興建飲水工程,讓周邊村民都喝上安全水。

玻璃橋吸引遊客帶來的“溢出效應”也開始顯現:大峽谷景區周邊4個村新增客棧21家、餐館37家,直接間接解決農民就地就業121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35人;景區商鋪招租收入550萬人元,景區企業精准扶貧幫扶貧困戶44戶145人,幫扶貧困學生15人。

2016年,大峽谷景區新建商鋪經營權公開共拍得440萬元,村集體、村民分別按10%、50%的比例分享收益,人均分紅近1000元。

一座承載期望的橋樑,讓村民們的腰包鼓了起來。

旅遊新路子,帶來脫貧新日子

事實上,大峽谷玻璃橋是慈利縣探索旅遊扶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慈利縣以全域旅遊為契機,大力實施旅遊扶貧行動計畫,5個貧困村退出,1534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老百姓家門口的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發展旅遊扶貧,項目是根本。慈利縣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先後開展了大峽谷玻璃橋、張家界水世界、張家界冰雪世界、張家界萬豪國際養生中心、張家界九渡仙島國際旅遊度假區等重點旅遊項目的建設,2016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72億元。推出紅岩嶺、美麗南山、四十八寨等15條精品戶外旅遊線路,加快134個國家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建設,創建省級旅遊特色名村6個、三星級以上鄉村旅遊示範點9家,以旅遊景區景點項目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的發展。

發展旅遊扶貧,還要創新模式。慈利縣以全域旅遊為契機,加大創新力度,探索出了精品景區輻射帶動、鄉村戶外線路帶動、發展旅遊商品帶動和舉辦節會賽事帶動等旅遊扶貧新路子。

圍繞精品景區創建,慈利縣把景區周邊村落作為景區休閒、觀光和民宿文化體驗承接區,變封閉式景區為開放式景區,充分發揮景區帶動的“溢出效應”。在旅遊線路方面,突出健康、體驗、探險主題,按照點串成線、線組成面、面連成區的思路,積極拓展鄉村戶外旅遊線路。此外,扶持鼓勵有條件的貧困村,發展大鯢、綠殼蛋、蜂蜜、茶葉、獼猴桃、葛根產品等名優土特產;並舉辦萬福溫泉世界旅遊形象小姐大賽、五雷山“三月三”傳統廟會、南山桃花節、龍潭河板板龍燈等節會活動,吸引近10萬遊客參加,為貧困戶就業、農副產品外銷搭建了平臺,帶動1570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媒體團探訪期間,處處可見旅遊扶貧帶來的喜人變化,羅潭村的禾田居山谷、瓦窯堡飯莊開創了“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羅潭模式”,三官寺民俗風情街結合土家文化,建成集休閒遊覽、山水康體養生、山水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特色客棧群……

2017年,慈利縣擬減貧退出80個貧困村和1729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其中由旅遊產業帶動20個貧困村和6000名建檔立卡人口脫貧,全力打造旅遊扶貧的“慈利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