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物聯網火災報警聯動控制系統的設計與應用(三)

四、物聯網火災報警系統的應用

該系統重點構建內容涵蓋了火災探測、應急廣播、智慧疏散指示、消防設備聯動、消防通道等方面。

4.1無線感煙火災探測器

在劃定的火災自動報警消防安全區域內佈置合適輻射半徑的無線感煙火

災探測器,可靈敏探測環境條件的變化,依據設計感應條件及時對火災進行報警,並及時聯動消防設施如防火門、消火栓以及排煙風機等,最大限度減輕火災的危害。

圖4 無線感煙火災探測器

4.2消防聯動控制系統

物聯網消防聯動控制系統採用無線控制,可有效提升火災現場的控制速度,通過現場控制盤,對於聯動系統進行整體控制。

圖5 信號收集器

消防聯動控制系統的可靠性對火災的控制極為關鍵,火災探測器通過無線信號傳輸方式將火災信號傳輸至火災報警控制器,

引發火災報警回應,並引發消防聯動控制器動作,作用於消防設備對火災進行控制,其主要包括: 應急廣播、防火捲簾、室內消火栓泵和噴淋水泵、消防電梯及專用電話、防煙、排煙風機、火災應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燈、排煙閥等部分。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包括濕式和幹式兩類。根據控制要求,配置相應的電氣控制;防火門的關閉控制由現場模組動作聯動,

有效控制火勢蔓延;疏散緊急廣播可在火災情況下啟用實現常規播報與疏散緊急播報的切換,及時疏散人群;在發生火災導致電源切斷時,疏散誘導照明系統利用自帶電源設備起到應急照明作用,火災緊急通話系統多為設置於消防總控室的集中式對講設備,採用現場模組動作聯動。

4.3系統測試

對於物聯網火災報警系統的測試,應符合表1的相關規定,

測試內容包括現場模組建築物內通信半徑、平均丟包率、中繼及現場模組平均工作電流、報警及故障回應時間等方面。

表 1 系統測試指標

在有一堵牆體阻隔的情況下,系統現場模組的通信半徑應達到30m以上,一個同頻網路共可覆蓋約1000m2的空間,對於無牆體直接阻隔的場所,

通信半徑則更長,而且現場模組的工作電流小於93μA,在配備2400mAh的電池情況下,最高工作時長可以達到五年,可以滿足三合一等中小場所的實際需求。此系統的通信丟包率低至1/11 110,另外,系統的時效性也能得到保證,在一個信號收集器管理100個現場模組的規模下,火警上報時間可以控制在5s內,現場模組故障發現時間可以控制在10s內由測試資料可知,此無線式報警系統具有足夠低的工作電流,資訊傳輸時延小,丟包率低,滿足火災報警系統所需要的低功耗、即時、傳輸錯誤率低等要求。

五、綜述

對於物聯網火災報警控制系統的設計,需根據建築物其自身建築特點以及功能需求,設計過程中需首先熟悉有關設計規範,並熟悉專業性消防聯動裝置及控制要求,研究現有的消防報警和控制系統。同時瞭解物聯網火災報警控制系統的設備性能,以提升建築火災報警系統的設計水準。

資訊傳輸時延小,丟包率低,滿足火災報警系統所需要的低功耗、即時、傳輸錯誤率低等要求。

五、綜述

對於物聯網火災報警控制系統的設計,需根據建築物其自身建築特點以及功能需求,設計過程中需首先熟悉有關設計規範,並熟悉專業性消防聯動裝置及控制要求,研究現有的消防報警和控制系統。同時瞭解物聯網火災報警控制系統的設備性能,以提升建築火災報警系統的設計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