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合肥女孩為愛癡狂 買套複式房放多肉植物

肉嘟嘟的葉片、清新的顏色,多肉植物萌萌的形態讓人很難有抵抗力。

近年來,多肉植物成為不少植物愛好者的“心頭好”。八五後合肥女孩夏菁癡迷“肉肉”,曾花1.8萬元,就為買一株叫“墨西哥姬蓮”的多肉植物;而合肥女孩娟娟買了一套帶露臺的複式房,為自己的400多盆多肉植物定制了一套“多肉家”。

夏菁:

1萬8買來一株“肉”

“這是亞美乳酪、奶油黃桃……”話音剛落,夏菁趕緊頓了頓,“這可不是吃的,而是我的心頭肉!”夏菁所說的心頭肉正是多肉這種小萌物。

她在自家開放式的陽臺上忙個不停。這邊將多肉從盆裡起出來通風,那邊她又忙活著將花盆備好。昨天,作為多肉植物展主辦方之一的夏菁還將自己心愛的多肉植物搬到了合肥政務區銀泰城,讓眾多市民一飽眼福。

夏菁愛多肉是從兩年前一次偶然逛花市發現了呆萌的多肉開始的。

“當時我就選了好幾種多肉做了一個拼盤,花了240元。”此後,她就掉入了“肉坑”。與其他愛肉的人不同,夏菁只買精品多肉回來養。所謂精品,便是品種稀少、株型優美、狀態良好的多肉。夏菁就曾花1萬8千元買了一株墨西哥姬蓮,還未到手,就又被朋友一眼相中買走了。從最早千元一株的仙女杯開始養起,僅僅兩年多的時間,夏菁家的陽臺就全是各式各樣精品多肉的身影。

娟娟:

為多肉植物定制一個“家”

曾經特別怕土怕髒怕麻煩的娟娟養多肉的時間並不長。前年年初,娟娟逛淘寶無意中發現了這種小萌物,她的腦海便再也抹不去多肉的影子。“一入肉坑深似海”,娟娟買肉買到“根本停不下來”。多肉喜歡陽光通風的環境,自家陽臺無法外搭花架。思前想後,娟娟決定買下一套複式帶露臺的房子專門養肉。

“一來就當投資,二來,我要給這些肉肉們安一個家。”娟娟覺得,既然愛肉,就應該好好養肉。

如今,在太寧路口附近的某社區頂層,娟娟收藏的400多盆多肉安安靜靜地在專門定制的四層大花架上享受著陽光雨露的滋潤。每天,娟娟從自己家往返於“多肉家”,專程過來照顧這些小生命,一待就是小半天。現在,娟娟又在露臺上安裝了陽傘和茶桌,她打算將這裡打造成和肉友們聚會、喝茶、聊天的小天地。

“我過去怕土怕髒,現在每天過得卻像個農民。”娟娟自嘲道,自從養肉以後,她和老公的感情更好了。“喏,露臺上的鐵板都是我老公親自幫我鋪的呢。”

“雷神貓”:

像集郵一樣收集“仙肉”

多肉雖萌,卻不是女人的專屬。今年四十二歲的“雷神貓”是省內一所高校教師,十四年前就開始接觸多肉,他可謂是合肥第一批玩多肉的花友之一。在他家偌大的庭院裡,種植了各式各樣、好幾百種多肉植物。在他眼裡,多肉更應該叫“仙肉”,主要是因為多肉植物所屬的仙人掌科有1000多個品種。

十幾年前,“雷神貓”便在含山路花市買嫁接的球回來養。後來每逢出差去外地,他總是抓住機會往花卉市場和大棚基地跑,將種子或者幼苗帶回家來養。

和女人專養景天科多肉不同,“雷神貓”更偏愛塊根以及仙人掌類。庭院中,他指著一盆外形長得好似兩瓣屁股的多肉介紹道:“這叫生石花,在南非,人們會拿它涼拌食用或者作為醃制蜜餞的原料。”“我養多肉並不講究花器,只愛收集品種,特別是奇特的品種。”“雷神貓”說這種感覺就像集郵一樣上癮。

曹多智:

理工男癡迷多肉植物

十餘年學電腦出身的“80後”曹多智,迷上多肉植物十餘年。如今,他養有超過1萬盆多肉植物,自己也薰陶成一本“多肉百科全書”。在今年農交會上,市民朋友將會見到曹多智的珍藏。

曹多智在陽臺上搭了一副花架,上面擺著的全是多肉植物。算上寄存在別處的,他養的多肉植物超過1萬盆!

“這叫玉露,龍舌蘭目獨尾草科,是多肉植物中的‘軟葉系’品種。”曹多智將40多盆多肉植物擺到記者跟前,挨個介紹它們的學名、習性、看點。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來了一位植物學專家。實際上,曹多智是電腦專業理科男,養多肉植物是他十多年的愛好。2006年,第一次接觸多肉品種,曹多智當即覺得很有趣。於是,一步步按圖索驥,曹多智徹底闖入了多肉的世界,十年時間,他利用各種管道自學,幾乎成了一本“多肉百科全書”。如今,他還培育出很多新的多肉品種,都是市場上找不到的。

“多肉植物的呼吸方式很特別,它是夜間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所以對人體健康是有好處的。”曹多智不忘推廣多肉,可能這也是很多人青睞多肉的原因。

通過多肉植物,曹多智結識了很多朋友。他還創建了五六個QQ群,供“肉友”交流心得體會、交換藏品。今年農交會上,曹多智計畫帶上四五十盆多肉植物精品。“眼下,多肉植物十分受追捧,市面上可以說是供不應求。”瞅准了這個商機,曹多智在大楊鎮租賃了大棚,很快將投入多肉植物種植生產。

十四年前就開始接觸多肉,他可謂是合肥第一批玩多肉的花友之一。在他家偌大的庭院裡,種植了各式各樣、好幾百種多肉植物。在他眼裡,多肉更應該叫“仙肉”,主要是因為多肉植物所屬的仙人掌科有1000多個品種。

十幾年前,“雷神貓”便在含山路花市買嫁接的球回來養。後來每逢出差去外地,他總是抓住機會往花卉市場和大棚基地跑,將種子或者幼苗帶回家來養。

和女人專養景天科多肉不同,“雷神貓”更偏愛塊根以及仙人掌類。庭院中,他指著一盆外形長得好似兩瓣屁股的多肉介紹道:“這叫生石花,在南非,人們會拿它涼拌食用或者作為醃制蜜餞的原料。”“我養多肉並不講究花器,只愛收集品種,特別是奇特的品種。”“雷神貓”說這種感覺就像集郵一樣上癮。

曹多智:

理工男癡迷多肉植物

十餘年學電腦出身的“80後”曹多智,迷上多肉植物十餘年。如今,他養有超過1萬盆多肉植物,自己也薰陶成一本“多肉百科全書”。在今年農交會上,市民朋友將會見到曹多智的珍藏。

曹多智在陽臺上搭了一副花架,上面擺著的全是多肉植物。算上寄存在別處的,他養的多肉植物超過1萬盆!

“這叫玉露,龍舌蘭目獨尾草科,是多肉植物中的‘軟葉系’品種。”曹多智將40多盆多肉植物擺到記者跟前,挨個介紹它們的學名、習性、看點。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來了一位植物學專家。實際上,曹多智是電腦專業理科男,養多肉植物是他十多年的愛好。2006年,第一次接觸多肉品種,曹多智當即覺得很有趣。於是,一步步按圖索驥,曹多智徹底闖入了多肉的世界,十年時間,他利用各種管道自學,幾乎成了一本“多肉百科全書”。如今,他還培育出很多新的多肉品種,都是市場上找不到的。

“多肉植物的呼吸方式很特別,它是夜間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所以對人體健康是有好處的。”曹多智不忘推廣多肉,可能這也是很多人青睞多肉的原因。

通過多肉植物,曹多智結識了很多朋友。他還創建了五六個QQ群,供“肉友”交流心得體會、交換藏品。今年農交會上,曹多智計畫帶上四五十盆多肉植物精品。“眼下,多肉植物十分受追捧,市面上可以說是供不應求。”瞅准了這個商機,曹多智在大楊鎮租賃了大棚,很快將投入多肉植物種植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