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感染了HIV還可以繼續養寵物嗎?

寵物和人畜共患病(zoonoses)

醫學上,我們把可以通過動物(主要指脊椎動物)傳染給人的一類感染性疾病統稱為人畜共患病(zoonoses),

這些疾病的病原體可以是細菌、病毒或者寄生蟲等多種微生物,典型的人畜共患病如鼠疫、狂犬病、炭疽病、禽流感等,還有前段時間比較受關注的埃博拉等。

人們可以通過與動物、動物產品(如肉、奶、蛋)和或其環境的直接或間接接觸而染病。具體來說,我們可能因為和動物通過以下接觸而感染各種病原體:

被帶病(菌)動物咬傷或抓傷

不小心接觸了帶病(菌)動物的體液或排泄物,如血液、唾液、尿液、糞便等

吸入了動物打噴嚏或者咳嗽時噴出的飛沫

誤食了被動物體液、排泄物污染的食物

蚊蟲叮咬了帶病(菌)動物再咬人

食用帶病(菌)的動物產品(如肉、奶、蛋)等

能夠傳播疾病的寵物有哪些呢?常見的家養寵物有貓、狗、鳥、烏龜、兔子、倉鼠、魚類等,少見的有蜥蜴、蜘蛛、蛇等,家畜類動物則包括豬、羊、牛、馬以及各種家禽等。單單看這些資訊,好像在家裡無論養什麼,都不再是給我們帶來歡愉和陪伴的一隻只小萌物,反倒是一個個疾病庫或定時炸彈了。

養寵物給 HIV 感染者帶來風險和益處

通俗點說,一個普通人和一個 HIV 感染者同時被瘋狗咬傷,

決定他們會不會得狂犬病的最重要因素是這只狗有沒有攜帶狂犬病病毒,而不是 HIV 感染本身。HIV 感染者養寵物需要特別注意的,主要還是各種機會性☆禁☆感染性疾病。

機會性☆禁☆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OIs),是在 HIV 感染者這種免疫力缺陷人群中的發病率明顯上升或者病情明顯加重的一類疾病。由於包括貓、狗在內的許多寵物都攜帶有各種 OIs 的病原體,所以坦白來說,飼養寵物或是和動物密切接觸者,

其感染 OI 病原體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加。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感染了 OI 的病原體,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發病。導致機會性☆禁☆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在環境中很常見,我們很多人可能都已經感染了這些病菌,只不過在機體免疫力尚佳時,這些病原體要麼被清除,要麼在體內處於長久的“休眠”狀態,並不會導致疾病,只有到機體免疫力下降到一定水準,這些病原才能在機體內大肆繁殖並引起疾病。

HIV 感染者能做些什麼來避免從寵物身上感染病菌?

貓:儘管存在弓形蟲的問題,但養貓給 HIV 感染者帶來的總體風險還是很小的。針對想養貓或正在養貓的 HIV 感染者,最好的建議是,貓要喂熟食或成品貓糧,不讓它們在外捕食。飼主要減少與貓糞便的接觸,可以請他人幫你處理,處理貓砂時要戴手套,之後一定要記得仔細洗手(可參照“六步洗手法”,具體請百度)。貓砂要每天清理以避免卵囊發育成熟。這些注意事項還可以幫助飼主避免感染鞭毛蟲、隱孢子蟲、沙門菌等病菌。另外,感染者要避免接觸正在腹瀉的病貓和幼貓,最好選擇大於 6 個月的成年健康貓進行飼養,寵物貓如果出現腹瀉要及時送獸醫處理,有條件的也可以定期送貓去獸醫處體檢,檢查糞便是否帶有相應病菌。

狗:相對貓而言,狗更容易攜帶和傳播腸道致病菌,比如沙門菌、隱孢子蟲、空腸彎麴菌等。養狗的注意事項和養貓差不多,同樣是喂熟食或成品、不要讓狗狗吃路邊垃圾或糞便、避免接觸狗狗糞便、避免接觸病犬和不健康的幼犬、接觸過寵物後及時洗手。如果想養幼犬,則更要注意狗狗的飲食衛生,遇到拉肚子的情況要特別注意,及時送獸醫處理。

鳥類:養鳥總體來說對 HIV 感染者不存在什麼威脅,儘管如此,還是建議每天清潔鳥籠,清潔鳥籠時注意佩戴口罩和手套。由於野生鳥類感染隱球菌可能性很高,針對隱球菌的傳播特點,建議 HIV 感染者們不要接近野生鳥類聚集的場所,特別是要注意鴿子,鳥類糞便形成大量氣溶膠容易播散在周遭的空氣裡,從而增加接觸者的感染風險(友情提醒:廣場喂鴿子之類的事情,就不要做了吧)。

爬行類:飼養龜、蛇、蜥蜴等爬行類動物對於 HIV 感染者而言風險較高,因為這些動物體內常常帶有大量沙門菌,誤食後容易導致飼主發生各種急慢性胃腸炎。因此,這類寵物是不太建議 HIV 感染者飼養的。

魚:HIV 感染者養魚也沒什麼大的風險。注意定期清潔魚缸,清潔魚缸要戴手套,之後注意洗手。

齧齒類:現在很多人喜歡養倉鼠、豚鼠、毛絲鼠(“龍貓”)這類的小型齧齒類動物。養這些寵物的注意事項和養貓養狗差不多,主要就是避免接觸糞便和及時清潔鼠籠,之後注意洗手。

選擇寵物

避免爬行動物,如蛇,龜類和鱷魚,應該不會有人飼養鱷魚當作寵物吧!爬行類動物還是有很高的沙門氏菌感染率的。

1、照顧大一些的,性情溫順的貓咪和狗狗。小貓小狗需要警惕,被抓傷和咬傷比較常見。

2、收養的寵物如果有過虐待或擁擠環境生活經歷需要小心。

3、新寵物可以先在免疫系統強的新夥伴家中寄養一段時間後再帶回自己家來。

給動物做免疫接種

照顧健康寵物

每次接觸寵物後清洗手!

避免接觸寵物糞便。

關注你的寵物飲食,不要吃生肉,老鼠,糞便等。

清除跳蚤,很多時候跳蚤傳播疾病。

如果處理或清洗糞便需要小心,並帶手套,或者讓身邊免疫系統強的朋友來做。

定期帶狗狗做檢查,防止貓朋狗友之間的傳染性疾病。

總結一下,儘管飼養寵物可能給飼主帶來各種各樣的疾病,但家養寵物真正導致疾病的風險卻是很小的。在當今的衛生條件和疾病預防措施下,只要我們不要冒然和明顯處於病態的動物或是和疫源地區的野生動物密切接觸,通過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及時給家養動物注射相關疫苗和驅蟲治療,即使是 HIV 感染者,一樣可以開開心心的當一個“鏟屎官”。

寵物和人畜共患病(zoonoses)

醫學上,我們把可以通過動物(主要指脊椎動物)傳染給人的一類感染性疾病統稱為人畜共患病(zoonoses),這些疾病的病原體可以是細菌、病毒或者寄生蟲等多種微生物,典型的人畜共患病如鼠疫、狂犬病、炭疽病、禽流感等,還有前段時間比較受關注的埃博拉等。

人們可以通過與動物、動物產品(如肉、奶、蛋)和或其環境的直接或間接接觸而染病。具體來說,我們可能因為和動物通過以下接觸而感染各種病原體:

被帶病(菌)動物咬傷或抓傷

不小心接觸了帶病(菌)動物的體液或排泄物,如血液、唾液、尿液、糞便等

吸入了動物打噴嚏或者咳嗽時噴出的飛沫

誤食了被動物體液、排泄物污染的食物

蚊蟲叮咬了帶病(菌)動物再咬人

食用帶病(菌)的動物產品(如肉、奶、蛋)等

能夠傳播疾病的寵物有哪些呢?常見的家養寵物有貓、狗、鳥、烏龜、兔子、倉鼠、魚類等,少見的有蜥蜴、蜘蛛、蛇等,家畜類動物則包括豬、羊、牛、馬以及各種家禽等。單單看這些資訊,好像在家裡無論養什麼,都不再是給我們帶來歡愉和陪伴的一隻只小萌物,反倒是一個個疾病庫或定時炸彈了。

養寵物給 HIV 感染者帶來風險和益處

通俗點說,一個普通人和一個 HIV 感染者同時被瘋狗咬傷,決定他們會不會得狂犬病的最重要因素是這只狗有沒有攜帶狂犬病病毒,而不是 HIV 感染本身。HIV 感染者養寵物需要特別注意的,主要還是各種機會性☆禁☆感染性疾病。

機會性☆禁☆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OIs),是在 HIV 感染者這種免疫力缺陷人群中的發病率明顯上升或者病情明顯加重的一類疾病。由於包括貓、狗在內的許多寵物都攜帶有各種 OIs 的病原體,所以坦白來說,飼養寵物或是和動物密切接觸者,其感染 OI 病原體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加。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感染了 OI 的病原體,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發病。導致機會性☆禁☆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在環境中很常見,我們很多人可能都已經感染了這些病菌,只不過在機體免疫力尚佳時,這些病原體要麼被清除,要麼在體內處於長久的“休眠”狀態,並不會導致疾病,只有到機體免疫力下降到一定水準,這些病原才能在機體內大肆繁殖並引起疾病。

HIV 感染者能做些什麼來避免從寵物身上感染病菌?

貓:儘管存在弓形蟲的問題,但養貓給 HIV 感染者帶來的總體風險還是很小的。針對想養貓或正在養貓的 HIV 感染者,最好的建議是,貓要喂熟食或成品貓糧,不讓它們在外捕食。飼主要減少與貓糞便的接觸,可以請他人幫你處理,處理貓砂時要戴手套,之後一定要記得仔細洗手(可參照“六步洗手法”,具體請百度)。貓砂要每天清理以避免卵囊發育成熟。這些注意事項還可以幫助飼主避免感染鞭毛蟲、隱孢子蟲、沙門菌等病菌。另外,感染者要避免接觸正在腹瀉的病貓和幼貓,最好選擇大於 6 個月的成年健康貓進行飼養,寵物貓如果出現腹瀉要及時送獸醫處理,有條件的也可以定期送貓去獸醫處體檢,檢查糞便是否帶有相應病菌。

狗:相對貓而言,狗更容易攜帶和傳播腸道致病菌,比如沙門菌、隱孢子蟲、空腸彎麴菌等。養狗的注意事項和養貓差不多,同樣是喂熟食或成品、不要讓狗狗吃路邊垃圾或糞便、避免接觸狗狗糞便、避免接觸病犬和不健康的幼犬、接觸過寵物後及時洗手。如果想養幼犬,則更要注意狗狗的飲食衛生,遇到拉肚子的情況要特別注意,及時送獸醫處理。

鳥類:養鳥總體來說對 HIV 感染者不存在什麼威脅,儘管如此,還是建議每天清潔鳥籠,清潔鳥籠時注意佩戴口罩和手套。由於野生鳥類感染隱球菌可能性很高,針對隱球菌的傳播特點,建議 HIV 感染者們不要接近野生鳥類聚集的場所,特別是要注意鴿子,鳥類糞便形成大量氣溶膠容易播散在周遭的空氣裡,從而增加接觸者的感染風險(友情提醒:廣場喂鴿子之類的事情,就不要做了吧)。

爬行類:飼養龜、蛇、蜥蜴等爬行類動物對於 HIV 感染者而言風險較高,因為這些動物體內常常帶有大量沙門菌,誤食後容易導致飼主發生各種急慢性胃腸炎。因此,這類寵物是不太建議 HIV 感染者飼養的。

魚:HIV 感染者養魚也沒什麼大的風險。注意定期清潔魚缸,清潔魚缸要戴手套,之後注意洗手。

齧齒類:現在很多人喜歡養倉鼠、豚鼠、毛絲鼠(“龍貓”)這類的小型齧齒類動物。養這些寵物的注意事項和養貓養狗差不多,主要就是避免接觸糞便和及時清潔鼠籠,之後注意洗手。

選擇寵物

避免爬行動物,如蛇,龜類和鱷魚,應該不會有人飼養鱷魚當作寵物吧!爬行類動物還是有很高的沙門氏菌感染率的。

1、照顧大一些的,性情溫順的貓咪和狗狗。小貓小狗需要警惕,被抓傷和咬傷比較常見。

2、收養的寵物如果有過虐待或擁擠環境生活經歷需要小心。

3、新寵物可以先在免疫系統強的新夥伴家中寄養一段時間後再帶回自己家來。

給動物做免疫接種

照顧健康寵物

每次接觸寵物後清洗手!

避免接觸寵物糞便。

關注你的寵物飲食,不要吃生肉,老鼠,糞便等。

清除跳蚤,很多時候跳蚤傳播疾病。

如果處理或清洗糞便需要小心,並帶手套,或者讓身邊免疫系統強的朋友來做。

定期帶狗狗做檢查,防止貓朋狗友之間的傳染性疾病。

總結一下,儘管飼養寵物可能給飼主帶來各種各樣的疾病,但家養寵物真正導致疾病的風險卻是很小的。在當今的衛生條件和疾病預防措施下,只要我們不要冒然和明顯處於病態的動物或是和疫源地區的野生動物密切接觸,通過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及時給家養動物注射相關疫苗和驅蟲治療,即使是 HIV 感染者,一樣可以開開心心的當一個“鏟屎官”。

關注微信公眾號【紅楓灣艾滋免費諮詢遠端匿名檢測】獲取更多服務。

這些注意事項還可以幫助飼主避免感染鞭毛蟲、隱孢子蟲、沙門菌等病菌。另外,感染者要避免接觸正在腹瀉的病貓和幼貓,最好選擇大於 6 個月的成年健康貓進行飼養,寵物貓如果出現腹瀉要及時送獸醫處理,有條件的也可以定期送貓去獸醫處體檢,檢查糞便是否帶有相應病菌。

狗:相對貓而言,狗更容易攜帶和傳播腸道致病菌,比如沙門菌、隱孢子蟲、空腸彎麴菌等。養狗的注意事項和養貓差不多,同樣是喂熟食或成品、不要讓狗狗吃路邊垃圾或糞便、避免接觸狗狗糞便、避免接觸病犬和不健康的幼犬、接觸過寵物後及時洗手。如果想養幼犬,則更要注意狗狗的飲食衛生,遇到拉肚子的情況要特別注意,及時送獸醫處理。

鳥類:養鳥總體來說對 HIV 感染者不存在什麼威脅,儘管如此,還是建議每天清潔鳥籠,清潔鳥籠時注意佩戴口罩和手套。由於野生鳥類感染隱球菌可能性很高,針對隱球菌的傳播特點,建議 HIV 感染者們不要接近野生鳥類聚集的場所,特別是要注意鴿子,鳥類糞便形成大量氣溶膠容易播散在周遭的空氣裡,從而增加接觸者的感染風險(友情提醒:廣場喂鴿子之類的事情,就不要做了吧)。

爬行類:飼養龜、蛇、蜥蜴等爬行類動物對於 HIV 感染者而言風險較高,因為這些動物體內常常帶有大量沙門菌,誤食後容易導致飼主發生各種急慢性胃腸炎。因此,這類寵物是不太建議 HIV 感染者飼養的。

魚:HIV 感染者養魚也沒什麼大的風險。注意定期清潔魚缸,清潔魚缸要戴手套,之後注意洗手。

齧齒類:現在很多人喜歡養倉鼠、豚鼠、毛絲鼠(“龍貓”)這類的小型齧齒類動物。養這些寵物的注意事項和養貓養狗差不多,主要就是避免接觸糞便和及時清潔鼠籠,之後注意洗手。

選擇寵物

避免爬行動物,如蛇,龜類和鱷魚,應該不會有人飼養鱷魚當作寵物吧!爬行類動物還是有很高的沙門氏菌感染率的。

1、照顧大一些的,性情溫順的貓咪和狗狗。小貓小狗需要警惕,被抓傷和咬傷比較常見。

2、收養的寵物如果有過虐待或擁擠環境生活經歷需要小心。

3、新寵物可以先在免疫系統強的新夥伴家中寄養一段時間後再帶回自己家來。

給動物做免疫接種

照顧健康寵物

每次接觸寵物後清洗手!

避免接觸寵物糞便。

關注你的寵物飲食,不要吃生肉,老鼠,糞便等。

清除跳蚤,很多時候跳蚤傳播疾病。

如果處理或清洗糞便需要小心,並帶手套,或者讓身邊免疫系統強的朋友來做。

定期帶狗狗做檢查,防止貓朋狗友之間的傳染性疾病。

總結一下,儘管飼養寵物可能給飼主帶來各種各樣的疾病,但家養寵物真正導致疾病的風險卻是很小的。在當今的衛生條件和疾病預防措施下,只要我們不要冒然和明顯處於病態的動物或是和疫源地區的野生動物密切接觸,通過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及時給家養動物注射相關疫苗和驅蟲治療,即使是 HIV 感染者,一樣可以開開心心的當一個“鏟屎官”。

寵物和人畜共患病(zoonoses)

醫學上,我們把可以通過動物(主要指脊椎動物)傳染給人的一類感染性疾病統稱為人畜共患病(zoonoses),這些疾病的病原體可以是細菌、病毒或者寄生蟲等多種微生物,典型的人畜共患病如鼠疫、狂犬病、炭疽病、禽流感等,還有前段時間比較受關注的埃博拉等。

人們可以通過與動物、動物產品(如肉、奶、蛋)和或其環境的直接或間接接觸而染病。具體來說,我們可能因為和動物通過以下接觸而感染各種病原體:

被帶病(菌)動物咬傷或抓傷

不小心接觸了帶病(菌)動物的體液或排泄物,如血液、唾液、尿液、糞便等

吸入了動物打噴嚏或者咳嗽時噴出的飛沫

誤食了被動物體液、排泄物污染的食物

蚊蟲叮咬了帶病(菌)動物再咬人

食用帶病(菌)的動物產品(如肉、奶、蛋)等

能夠傳播疾病的寵物有哪些呢?常見的家養寵物有貓、狗、鳥、烏龜、兔子、倉鼠、魚類等,少見的有蜥蜴、蜘蛛、蛇等,家畜類動物則包括豬、羊、牛、馬以及各種家禽等。單單看這些資訊,好像在家裡無論養什麼,都不再是給我們帶來歡愉和陪伴的一隻只小萌物,反倒是一個個疾病庫或定時炸彈了。

養寵物給 HIV 感染者帶來風險和益處

通俗點說,一個普通人和一個 HIV 感染者同時被瘋狗咬傷,決定他們會不會得狂犬病的最重要因素是這只狗有沒有攜帶狂犬病病毒,而不是 HIV 感染本身。HIV 感染者養寵物需要特別注意的,主要還是各種機會性☆禁☆感染性疾病。

機會性☆禁☆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OIs),是在 HIV 感染者這種免疫力缺陷人群中的發病率明顯上升或者病情明顯加重的一類疾病。由於包括貓、狗在內的許多寵物都攜帶有各種 OIs 的病原體,所以坦白來說,飼養寵物或是和動物密切接觸者,其感染 OI 病原體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加。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感染了 OI 的病原體,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發病。導致機會性☆禁☆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在環境中很常見,我們很多人可能都已經感染了這些病菌,只不過在機體免疫力尚佳時,這些病原體要麼被清除,要麼在體內處於長久的“休眠”狀態,並不會導致疾病,只有到機體免疫力下降到一定水準,這些病原才能在機體內大肆繁殖並引起疾病。

HIV 感染者能做些什麼來避免從寵物身上感染病菌?

貓:儘管存在弓形蟲的問題,但養貓給 HIV 感染者帶來的總體風險還是很小的。針對想養貓或正在養貓的 HIV 感染者,最好的建議是,貓要喂熟食或成品貓糧,不讓它們在外捕食。飼主要減少與貓糞便的接觸,可以請他人幫你處理,處理貓砂時要戴手套,之後一定要記得仔細洗手(可參照“六步洗手法”,具體請百度)。貓砂要每天清理以避免卵囊發育成熟。這些注意事項還可以幫助飼主避免感染鞭毛蟲、隱孢子蟲、沙門菌等病菌。另外,感染者要避免接觸正在腹瀉的病貓和幼貓,最好選擇大於 6 個月的成年健康貓進行飼養,寵物貓如果出現腹瀉要及時送獸醫處理,有條件的也可以定期送貓去獸醫處體檢,檢查糞便是否帶有相應病菌。

狗:相對貓而言,狗更容易攜帶和傳播腸道致病菌,比如沙門菌、隱孢子蟲、空腸彎麴菌等。養狗的注意事項和養貓差不多,同樣是喂熟食或成品、不要讓狗狗吃路邊垃圾或糞便、避免接觸狗狗糞便、避免接觸病犬和不健康的幼犬、接觸過寵物後及時洗手。如果想養幼犬,則更要注意狗狗的飲食衛生,遇到拉肚子的情況要特別注意,及時送獸醫處理。

鳥類:養鳥總體來說對 HIV 感染者不存在什麼威脅,儘管如此,還是建議每天清潔鳥籠,清潔鳥籠時注意佩戴口罩和手套。由於野生鳥類感染隱球菌可能性很高,針對隱球菌的傳播特點,建議 HIV 感染者們不要接近野生鳥類聚集的場所,特別是要注意鴿子,鳥類糞便形成大量氣溶膠容易播散在周遭的空氣裡,從而增加接觸者的感染風險(友情提醒:廣場喂鴿子之類的事情,就不要做了吧)。

爬行類:飼養龜、蛇、蜥蜴等爬行類動物對於 HIV 感染者而言風險較高,因為這些動物體內常常帶有大量沙門菌,誤食後容易導致飼主發生各種急慢性胃腸炎。因此,這類寵物是不太建議 HIV 感染者飼養的。

魚:HIV 感染者養魚也沒什麼大的風險。注意定期清潔魚缸,清潔魚缸要戴手套,之後注意洗手。

齧齒類:現在很多人喜歡養倉鼠、豚鼠、毛絲鼠(“龍貓”)這類的小型齧齒類動物。養這些寵物的注意事項和養貓養狗差不多,主要就是避免接觸糞便和及時清潔鼠籠,之後注意洗手。

選擇寵物

避免爬行動物,如蛇,龜類和鱷魚,應該不會有人飼養鱷魚當作寵物吧!爬行類動物還是有很高的沙門氏菌感染率的。

1、照顧大一些的,性情溫順的貓咪和狗狗。小貓小狗需要警惕,被抓傷和咬傷比較常見。

2、收養的寵物如果有過虐待或擁擠環境生活經歷需要小心。

3、新寵物可以先在免疫系統強的新夥伴家中寄養一段時間後再帶回自己家來。

給動物做免疫接種

照顧健康寵物

每次接觸寵物後清洗手!

避免接觸寵物糞便。

關注你的寵物飲食,不要吃生肉,老鼠,糞便等。

清除跳蚤,很多時候跳蚤傳播疾病。

如果處理或清洗糞便需要小心,並帶手套,或者讓身邊免疫系統強的朋友來做。

定期帶狗狗做檢查,防止貓朋狗友之間的傳染性疾病。

總結一下,儘管飼養寵物可能給飼主帶來各種各樣的疾病,但家養寵物真正導致疾病的風險卻是很小的。在當今的衛生條件和疾病預防措施下,只要我們不要冒然和明顯處於病態的動物或是和疫源地區的野生動物密切接觸,通過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及時給家養動物注射相關疫苗和驅蟲治療,即使是 HIV 感染者,一樣可以開開心心的當一個“鏟屎官”。

關注微信公眾號【紅楓灣艾滋免費諮詢遠端匿名檢測】獲取更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