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公安局長談改革 眉山市副市長、公安局長 羅毅

攻堅克難 矢力推進公安改革

----眉山市副市長、公安局長 羅毅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既是工作要求,更是政治責任。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年,也是公安改革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全市公安機關將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廳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堅定改革信心、強化改革舉措、做出改革實效,確保上級下達的改革任務全面完成,重點改革項目開花見效,管理體制改革穩中求進,特色經驗成效大力推廣,改革工作機制健全完善。

多措並舉 全面落實各項改革任務

按照中央、省委公安改革意見方案,在前兩年基礎上,2017年眉山將全面完成44個改革項目。

創新社會治理機制。一是健全黨委和政府領導下的矛盾糾紛常態化排查預警機制、科學化分類流轉機制、多元化調處化解機制和專業化應急處置機制,完善並實施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加強全市公安特巡警力量建設,建成應急維穩處突“拳頭”隊伍。

二是以合成研判、情指融合為依託。三是加快推進“天網”工程、“雪亮”工程和“智慧”社區建設,整合已有的社會視頻資源,推進城鎮、城郊結合部、農村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和治安、交通卡點視頻監控設施建設,提高公共區域視頻監控系統覆蓋密度。四是健全火災、道路交通等公共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監管機制,研究制定全市寄遞物流業治安管理意見,
探索建立全市危爆物品流向監管工作機制。

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改革。一是持續深化眉山市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的落實,積極推動住建、教育、人社等部門完善配套激勵政策,確保2017年全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升1.6個百分點目標;二是著力推進“放管服”改革,

依法精簡審批事項、壓縮辦理時限、簡化辦事程式、提高審批效率,落實好公安部等12部門《關於改進和規範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精簡證明種類、簡化證明手續、縮短證明時限、統一證明式樣。三是加快推進各級公安機關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儘快實現網上審批、網上服務、網上監督一體化,優化網上服務流程,創新網上服務模式,深化服務資訊公開,
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政務服務的需求。

完善執法權力運行機制。一是健全完善案管中心運行機制,全面實現刑事案件統一受理、統一審核、統一出口;全面落實重大、疑難案件集體合議制度;進一步完善案件管轄制度,全面推行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二是全面落實執法責任制度,制定執法責任清單,建立執法監督綜合平臺,深化主辦偵查員制度,健全冤假錯案責任終身追究制。三是落實刑事案件訊問全程錄音錄影,完善違法犯罪嫌疑人辯解、申訴、控告審查處理制度,完善偵查階段聽取辯護律師意見的工作制度,健全未成年人案件專人辦理工作制度和證人保護制度。四是全面完成執法場所升級改造,加強對辦案區和監管場所執法活動的監督;對涉案財物管理中心進行升級改造,規範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涉案財物程式,建立跨部門的涉案財物集中管理資訊平臺。

改革公安機關管理體制和人民警察管理制度。一是對接好員警職務序列、分類管理和職業保障等涉及中央事權的改革專案,抓好落地對接。二是完善公安民警執法權益保護制度,落實《公安機關維護公安民警正當執法權益暫行辦法》,預防、處置和打擊妨害公安民警正當執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加大對惡意投訴等侵害公安民警權益行為的懲處力度。

突出特色 重點專案開花見效

深入推進大部門、大警種制改革試點。全面啟動市局機關大部門、大警種制改革,解決分工過細、職能交叉、警力分散、資源浪費、忙閑不均等突出問題,進一步釋放警務潛能。

一是分批進行、循序漸進。第一批先行整合六個部門,最終按照省廳要求,不擇不扣完成大部門、大警種改革試點任務。

二是理順體制,優化管理。今年起,計畫分步實現市公安局對東坡、彭山、岷東分局實現管人與管事相統一擬計畫。並積極推進中心城區執法勤務體制重組工程,針對中心城區巡防、應急維穩等執法勤務工作,整合市、區警務資源,建立市區一體化執法勤務管理體制。

三是構建“三位一體”支撐體系。通過構建實戰指揮、情報主導警務、合成作戰“三位一體”實戰化支撐體系,解決大投入、高消耗、粗放型傳統“人海戰術”警務模式,提升警務工作的實效性和警力投放的精准度。

深入推進輔警管理制度改革。推動以市“兩辦”名義出臺我市《規範警務輔助人員管理的實施方案》,建立政府出資保障、公安機關管理使用的警務輔助人員管理模式。建立輔警力量員額管理制度,逐步達到輔警數量與民警數量不低於1:1的比例配備,科學統籌民警和輔警執法、執勤、文職等崗位設置,通過警輔力量置換增加實戰警力。加強對輔警管理,建立內部制定警務輔助人員的管理辦法,規範其日常管理、考核獎懲和保障待遇。

大力推進情報主導警務。在縱向上壓縮層級、縮短鏈條,橫向上情報主導、合成作戰,最大限度地節約警務成本、提升警務效能。

推動警力下沉,回歸實戰屬性。要鮮明用人導向推動警力下沉,堅持幹部從基層出的用人導向,在幹部選拔任用上,把基層工作經驗作為必須條件,鼓勵幹部下沉基層幹事創業。要推動新進民警下沉,新招錄的非專業人才民警一律分配至基層派出所工作兩年以上,到基層摔打錘煉,提升基層工作經驗。

做強基層專業化建設,形成拳頭力量。一是整合基層警務資源。研究制定城市、農村地區派出所工作意見,對全市派出所進行警務資源有效整合。二是優化警務運行模式。推動基層職能“大歸位”。三是深化“三個專業化”建設。

推行110警情聯動,分流非警務警情處置。實現非警務類警情有效分流處置,提升警務實戰效能,促進社會治理創新。有效縮短回應時間、降低警力消耗,有效提升社會救助服務效能和群眾安全感滿意度。

三是落實刑事案件訊問全程錄音錄影,完善違法犯罪嫌疑人辯解、申訴、控告審查處理制度,完善偵查階段聽取辯護律師意見的工作制度,健全未成年人案件專人辦理工作制度和證人保護制度。四是全面完成執法場所升級改造,加強對辦案區和監管場所執法活動的監督;對涉案財物管理中心進行升級改造,規範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涉案財物程式,建立跨部門的涉案財物集中管理資訊平臺。

改革公安機關管理體制和人民警察管理制度。一是對接好員警職務序列、分類管理和職業保障等涉及中央事權的改革專案,抓好落地對接。二是完善公安民警執法權益保護制度,落實《公安機關維護公安民警正當執法權益暫行辦法》,預防、處置和打擊妨害公安民警正當執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加大對惡意投訴等侵害公安民警權益行為的懲處力度。

突出特色 重點專案開花見效

深入推進大部門、大警種制改革試點。全面啟動市局機關大部門、大警種制改革,解決分工過細、職能交叉、警力分散、資源浪費、忙閑不均等突出問題,進一步釋放警務潛能。

一是分批進行、循序漸進。第一批先行整合六個部門,最終按照省廳要求,不擇不扣完成大部門、大警種改革試點任務。

二是理順體制,優化管理。今年起,計畫分步實現市公安局對東坡、彭山、岷東分局實現管人與管事相統一擬計畫。並積極推進中心城區執法勤務體制重組工程,針對中心城區巡防、應急維穩等執法勤務工作,整合市、區警務資源,建立市區一體化執法勤務管理體制。

三是構建“三位一體”支撐體系。通過構建實戰指揮、情報主導警務、合成作戰“三位一體”實戰化支撐體系,解決大投入、高消耗、粗放型傳統“人海戰術”警務模式,提升警務工作的實效性和警力投放的精准度。

深入推進輔警管理制度改革。推動以市“兩辦”名義出臺我市《規範警務輔助人員管理的實施方案》,建立政府出資保障、公安機關管理使用的警務輔助人員管理模式。建立輔警力量員額管理制度,逐步達到輔警數量與民警數量不低於1:1的比例配備,科學統籌民警和輔警執法、執勤、文職等崗位設置,通過警輔力量置換增加實戰警力。加強對輔警管理,建立內部制定警務輔助人員的管理辦法,規範其日常管理、考核獎懲和保障待遇。

大力推進情報主導警務。在縱向上壓縮層級、縮短鏈條,橫向上情報主導、合成作戰,最大限度地節約警務成本、提升警務效能。

推動警力下沉,回歸實戰屬性。要鮮明用人導向推動警力下沉,堅持幹部從基層出的用人導向,在幹部選拔任用上,把基層工作經驗作為必須條件,鼓勵幹部下沉基層幹事創業。要推動新進民警下沉,新招錄的非專業人才民警一律分配至基層派出所工作兩年以上,到基層摔打錘煉,提升基層工作經驗。

做強基層專業化建設,形成拳頭力量。一是整合基層警務資源。研究制定城市、農村地區派出所工作意見,對全市派出所進行警務資源有效整合。二是優化警務運行模式。推動基層職能“大歸位”。三是深化“三個專業化”建設。

推行110警情聯動,分流非警務警情處置。實現非警務類警情有效分流處置,提升警務實戰效能,促進社會治理創新。有效縮短回應時間、降低警力消耗,有效提升社會救助服務效能和群眾安全感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