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63%的農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沒上過,問題出在哪裡?|今日話題

要點 | 速讀

“有63%的農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沒上過”,這一調查結果並沒有覆蓋到所有農村孩子,

但仍有一定代表性。

就算父母回農村,但教育資源不斷向城市上移,如果孩子不向上移,就會被留在教育資源配置的底端。

讀書無用論的氾濫,消耗的是人生未來改變的可能。

文 | 魏巍

經濟學家羅斯高的演講近日得到了廣泛傳播、討論。演講中最核心的兩點:一是中國農村孩子高中入學率只有36%多一點;二是開出“讓監護人回到農村”的藥方。

針對第二個問題,今日話題已經有過討論。而針對第一個問題,質疑的聲音仍然存在:中國農村孩子高中入學率真有這麼低?

只有36%的農村孩子讀完高中,資料從哪裡來的?

說真的,很多人都被羅斯高演講中提到的“63%的農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沒上過”給震驚到了,因為這個資料超出了很多人的生活體感。

而且,這一資料與官方資料也有較大出入。根據201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全國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為4677.34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2.5%。也就是說,全國15到18歲這個年齡段的人口中,有82.5%的在讀高中。就算城市學生100%讀高中,農村孩子讀高中的比例也不會低於60%,因為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中國有55%的0-17歲未成年人生活在農村。

當然,羅斯高的資料也不是信口胡咧,“農村地區整個中學階段的累計輟學率高達63%”這一資料,

最早出現在2016年第2期《中國改革》雜誌刊登的一篇調查報告上,羅斯高本人也是那篇調查報告的作者之一。

那63%的輟學率是怎樣得出的?調查報告中稱,資料收集自八次獨立的調查。研究團隊於2007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間從山西、陝西、河北和浙江四省的262所農村初中,46所普通高中和107所中職收集了24931名學生的資訊。

所以,說“有63%的農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沒上過”,調查結果並沒有覆蓋到所有農村高中生,更科學的說法是,在一些貧困地區,有63%的農村孩子沒讀過高中。當然,如果這樣起標題,羅斯高這篇演講得到的關注度可能會完不同。

就算父母回家,農村孩子的教育資源也面臨一場危機

雖然“63%輟學率”這一資料只代表了部分地區的狀況,

但無可否認的是,中國農村地區高中入學率確實比城市地區低,貧困地區更低。

羅斯高在演講中對此問題開出的藥方就是“監護人回家”:因為農村留守兒童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確實會影響未來的成長,包括升學競爭,農村初中學生選擇未來讀什麼高中與學習成績有關係,進而建議重視孩子學前教育,希望監護人放棄工作陪伴孩子成長,以此來解決高中普及率問題。

羅斯高的建議並不是天方夜譚(更多詳見專題:《讓媽媽留在農村帶孩子,這個建議荒唐嗎》)。只是,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不只有家庭教育,就算監護人回農村陪孩子,其他支持孩子成長的教育資源,在農村也正面臨一場危機。

教育資源的上移趨勢仍在被持續鞏固與強化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農村的教育資源不斷向城市上移,留在鄉鎮而不是去縣城變得愈發困難。據統計,2006年到2010年,中國累計減少農村小學84158所、教學點22143個,每年減少26575所,每天減少約73所。儘管教育部已在2012年叫停農村教育佈局調整,但很多原來奉行“村不辦小學、鄉不辦初中”的地方,卻也實質性的執行了這些撤並政策。

鄉村兩級現存的小學和中學寥寥無幾,能提供的教育資源也不盡人意。於是,很多農村媽媽,就得在鄉鎮和縣城中選擇。一般來說,家庭經濟條件差一點的會去鄉里的小學和初中,到了高中再去縣城,條件稍好的則可以“一步到位”,小學甚至是幼稚園就去縣城。如果孩子不向上移,就會被留在教育資源配置的底端。

超級中學吸血,奪走了本屬於農村學生的教育資源

所以,農村貧困家庭的學生從一開始,就在教育資源配置的最底端,他們所接受的學校教育,可能無法使他們在升學競爭中有什麼優勢。

除了“被動淘汰”,還有“主動放棄”,因為在很多農村家庭看來,如果考不上超級中學,就意味著無法進入名牌大學,按照讀書改變命運的邏輯,與其浪費幾年的時間和金錢,還不如早早地出來打工,見識社會。《中國青年報》就曾報導,廣西鳳山縣一所初中初一招收240多個學生,中考只剩100個,輟學的大部分都去廣東打工了。

近些年,各地“超級中學”的強化,不僅加劇了這一趨勢,也使得城鄉教育水準差距越來越大。有人認為,超級中學為貧困地區學生提供了考進名校的機會,值得肯定。但是,超級中學是吸血式的存在,將老師和優質生源彙聚在一起,而縣中升學率,尤其是名校率快速下跌,辦學就此陷入惡性循環。

“好苗子”都走了,很多地方對辦好縣中的願望也沒有那麼強烈

因為,除部分尖子生可到外地讀書外,大部分學生還得在本地學習,更多人接受的高中教育其實更差。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無望考進全省好高中,只能在當地高中讀書,讀完後考不進好大學,那還不如不讀高中。所謂超級中學給農村生進名校的機會,完全是假像,能去超級中學上學的農村生只是少數,而且他們要付出比在縣中求學更大的成本,有的需要從小就到城裡讀書以便中考能考上超級中學。同時,學者的實證研究也顯示,超級中學的學生中,農村戶籍比例遠低於一般中學。

廣西鳳山縣就是一個例子,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全縣唯一的高中鳳山縣高級中學在2016年創造了“零一本”的歷史,而在2017年也只有兩名考生達到一本線。在此前一些年,鳳山縣高級中學能有十幾個考上一本的學生。

超級中學本質上是一個“政績工程”,它的存在是對其他公立學校和弱勢群體的教育資源的一場掠奪。

還應該警惕新的“讀書無用論”

除了可能看不到未來,對於經濟拮据的農村家庭而言,高中學費也是一筆沉重的負擔,考慮讀書的成本和效益成為了理性的選擇。根據“農村教育行動計畫”的研究,每個高中生的年均學費支出為1072元,占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18%。在現行的升學體制下,高中完全成了為高考服務的培訓機構,如果農村學生沒有考上大學,高中教育無法為其帶來經濟回報,反倒讓原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

但即便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中職免費政策,還是有一些學生仍放棄讀中職,一方面認為讀中職學不到技術,另一方面認為讀中職沒有前途,反正出路都是打工,還不如趁早多掙幾年前。可以說,在基礎教育的升學導向指導之下,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出現新的“讀書無用論”。

雖然從短期看來,剛畢業大學生的初次就業工資與體力勞動者差距越來越小,但如果從長時間看,擁有高技能的就業者,將會在未來獲得越來越高的收益,而體力勞動者難以在未來獲得這種收益。上世紀八十年代輟學打工的人,如今已是中年,除了少數財富自由幸運兒以外,多數人恐怕將會以低技能勞動終老此生,階層上升對他們而言是困難的。讀書無用論的氾濫,消耗的是人生未來改變的可能。

所以,“讓監護人回家”對於孩子0-3歲的幼稚教育和親情陪伴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孩子的成長還是要很多來自社會的公共教育服務,如果這方面的供給得不到改善,農村孩子一直處在教育資源配置的底端,那麼讀高中還是會面對日漸高企的經濟成本和機會成本,“讀書無用論”的盛行的局面也無法得到改變。

第4019期

出品 騰訊評論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羅斯高的建議並不是天方夜譚(更多詳見專題:《讓媽媽留在農村帶孩子,這個建議荒唐嗎》)。只是,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不只有家庭教育,就算監護人回農村陪孩子,其他支持孩子成長的教育資源,在農村也正面臨一場危機。

教育資源的上移趨勢仍在被持續鞏固與強化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農村的教育資源不斷向城市上移,留在鄉鎮而不是去縣城變得愈發困難。據統計,2006年到2010年,中國累計減少農村小學84158所、教學點22143個,每年減少26575所,每天減少約73所。儘管教育部已在2012年叫停農村教育佈局調整,但很多原來奉行“村不辦小學、鄉不辦初中”的地方,卻也實質性的執行了這些撤並政策。

鄉村兩級現存的小學和中學寥寥無幾,能提供的教育資源也不盡人意。於是,很多農村媽媽,就得在鄉鎮和縣城中選擇。一般來說,家庭經濟條件差一點的會去鄉里的小學和初中,到了高中再去縣城,條件稍好的則可以“一步到位”,小學甚至是幼稚園就去縣城。如果孩子不向上移,就會被留在教育資源配置的底端。

超級中學吸血,奪走了本屬於農村學生的教育資源

所以,農村貧困家庭的學生從一開始,就在教育資源配置的最底端,他們所接受的學校教育,可能無法使他們在升學競爭中有什麼優勢。

除了“被動淘汰”,還有“主動放棄”,因為在很多農村家庭看來,如果考不上超級中學,就意味著無法進入名牌大學,按照讀書改變命運的邏輯,與其浪費幾年的時間和金錢,還不如早早地出來打工,見識社會。《中國青年報》就曾報導,廣西鳳山縣一所初中初一招收240多個學生,中考只剩100個,輟學的大部分都去廣東打工了。

近些年,各地“超級中學”的強化,不僅加劇了這一趨勢,也使得城鄉教育水準差距越來越大。有人認為,超級中學為貧困地區學生提供了考進名校的機會,值得肯定。但是,超級中學是吸血式的存在,將老師和優質生源彙聚在一起,而縣中升學率,尤其是名校率快速下跌,辦學就此陷入惡性循環。

“好苗子”都走了,很多地方對辦好縣中的願望也沒有那麼強烈

因為,除部分尖子生可到外地讀書外,大部分學生還得在本地學習,更多人接受的高中教育其實更差。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無望考進全省好高中,只能在當地高中讀書,讀完後考不進好大學,那還不如不讀高中。所謂超級中學給農村生進名校的機會,完全是假像,能去超級中學上學的農村生只是少數,而且他們要付出比在縣中求學更大的成本,有的需要從小就到城裡讀書以便中考能考上超級中學。同時,學者的實證研究也顯示,超級中學的學生中,農村戶籍比例遠低於一般中學。

廣西鳳山縣就是一個例子,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全縣唯一的高中鳳山縣高級中學在2016年創造了“零一本”的歷史,而在2017年也只有兩名考生達到一本線。在此前一些年,鳳山縣高級中學能有十幾個考上一本的學生。

超級中學本質上是一個“政績工程”,它的存在是對其他公立學校和弱勢群體的教育資源的一場掠奪。

還應該警惕新的“讀書無用論”

除了可能看不到未來,對於經濟拮据的農村家庭而言,高中學費也是一筆沉重的負擔,考慮讀書的成本和效益成為了理性的選擇。根據“農村教育行動計畫”的研究,每個高中生的年均學費支出為1072元,占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18%。在現行的升學體制下,高中完全成了為高考服務的培訓機構,如果農村學生沒有考上大學,高中教育無法為其帶來經濟回報,反倒讓原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

但即便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中職免費政策,還是有一些學生仍放棄讀中職,一方面認為讀中職學不到技術,另一方面認為讀中職沒有前途,反正出路都是打工,還不如趁早多掙幾年前。可以說,在基礎教育的升學導向指導之下,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出現新的“讀書無用論”。

雖然從短期看來,剛畢業大學生的初次就業工資與體力勞動者差距越來越小,但如果從長時間看,擁有高技能的就業者,將會在未來獲得越來越高的收益,而體力勞動者難以在未來獲得這種收益。上世紀八十年代輟學打工的人,如今已是中年,除了少數財富自由幸運兒以外,多數人恐怕將會以低技能勞動終老此生,階層上升對他們而言是困難的。讀書無用論的氾濫,消耗的是人生未來改變的可能。

所以,“讓監護人回家”對於孩子0-3歲的幼稚教育和親情陪伴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孩子的成長還是要很多來自社會的公共教育服務,如果這方面的供給得不到改善,農村孩子一直處在教育資源配置的底端,那麼讀高中還是會面對日漸高企的經濟成本和機會成本,“讀書無用論”的盛行的局面也無法得到改變。

第4019期

出品 騰訊評論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