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的愛好養不起我,我也養不起我的愛好

“夢想是免費的,實現夢想是需要付帳單的。”

很多人是到了高中或大學,

才真正找到自己的愛好。

那種陷進去的感覺很奇妙——對一件事情入了迷,就像愛上一個人一樣,想對其負一生的責任。

可這個時代的愛好也是帶著標價的,那種喜歡又畏懼的糾結心情,就像追女孩兒一樣。你要是口袋裡沒點兒錢,都不敢輕易入坑。

韓寒那句“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我喜歡的一切在一起。”不知道迷惑了多少人。

❤️

“我的愛好很特別,特別特別燒錢。

讀者joyce喜歡烘焙,自從入坑以後,需要買各種東西,烘焙工具,材料,包裝,電器。她雖然現在只有17歲,但投在烘焙裡的錢已經有好幾萬。

她說:“謝謝我的父母一直支持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與學習無關甚至會耽誤學習。烘焙,怎麼說呢?我喜歡那種窩在廚房裡做甜品的感覺,特別是進烤箱後在烘烤過程中散發出來的香味,很有成就感。平常可以自己做早餐,下午茶,或者作為禮物送給同學朋友老師,

都很不錯啊。”

像她這樣喜歡烘焙的學生有很多,不為花銷擔憂的就沒有多少了,大部分的年輕人尚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為自己的愛好買單。

其實有的坑成本並不高,比如閱讀,聽音樂,打籃球等,可以找到相應的公共資源,但有的坑花起錢來就不見底了,比如攝影,比如漢服,比如cosplay,比如旅行,對了,還有追星。

需要買器材,買裝備,買展票,買買買,買買買...

幾年前我去廣州的漫展,看到一個裝扮成《黑執事》裡夏爾的女孩穿著cos服,蹲在地上數著袋子裡的動漫周邊鑰匙扣,那是她的兼職之一。她說自己還在上學,父母也不能理解自己的愛好,這身衣服的假髮都是租的,把這袋鑰匙扣賣完,就可以攢夠下一場深圳漫展的路費和門票。

那時候我還在讀高中,對她印象特別深,因為漫展很大,所有來參展的coser都在會場裡給攝影師和漫迷拍照,

擺出各種姿勢,享受著他人的欣羡。唯獨她蹲在牆角,這落魄場景實在和她那一身夏爾少爺的裝扮格格不入。

那時候知名的coser都有專門的舞臺,台下有粉絲應援。她望著臺上的燈光,說自己以後想成為職業的coser,但我看著她手裡還拎著半袋子沒賣出去的鑰匙扣,真的不知道是鼓勵還是勸她放棄。

成為一名職業的coser,先不說自身條件如何,光是置辦相關的裝備,就是一大筆錢,

對於一個普通學生來說,有些遙不可及。

不得不說,夢想是免費的,實現夢想是需要付帳單的。

❤️

“你天天弄這個,以後找得到工作?”

多數人的愛好,是不能養活自己的,至少說,暫時無法養活自己的。

一個學編劇的男生最近很苦惱,因為自己在家裡是長子,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家庭條件不太好,而且父母非常傳統,希望他能夠趕快畢業,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賺錢貼補家用。

他從小喜歡閱讀,高中的時候對電影癡迷地一塌糊塗,好不容易抱上了相關的專業,他的女朋友也是學編劇的,兩人和朋友籌畫一個工作室。但在創業初期,賺不到什麼錢,他們也並不著急。慢慢寫,一切都會來的。

但他的父母可不怎麼想:“喜歡有什麼用?能吃飽飯嗎?”

他說今年暑假回家,把打工掙來幾千塊都投到了工作室裡去了,他爸爸抱怨道:“寫什麼劇本,就是不務正業唄。”可能在一些父母的眼裡,職業大概分為兩種,一是公務員,二是事業單位。

這也難怪,上一輩的人在職業這件事上更多的強調了物質回報,卻忽略了做一件事給我們帶來的精神回報。

他們覺得,吃飽比什麼都重要。

“有多少人能和喜歡的事情在一起,

又能養活自己”

有次和朋友聊天,對方許久不回。

過了兩小時吧,他才意識剛把我撂在一邊,深表歉意,於是截圖給我看:原來他剛才不是有意冷落我,而是忽然靈光一閃,在寫想了好久的一段代碼,雖然我並不懂他寫的那些數位和符號意味著什麼,但他好像很開心地樣子:“我發現我現在一天不碼代碼就會心情低落。”

這…讓還在想著要如何偷懶的我覺得非常羞愧。

誠然,在這一點上我是很佩服他的,高中畢業那會兒他告訴我說自己喜歡電腦,想往這方面發展。可惜大學專業沒對上,被調劑到了一個和電腦相去甚遠的專業。接下來的四年裡,他也是靠著翻書加網課,摸索加討教,慢慢地自學成一個不輸給科班的程式師。

他是那種喜歡一件事情真的就可以讓全世界都讓路的人,下定決心就不回頭的人。

他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並不高,除了對電子產品有所講究,其他的生活配件一切從簡,普普通通的T恤和文化衫,不追求名牌也不沉醉物質享受。

他的日常世界,仿佛可以用一句話就概括完。

但他給自己建立了另外一個資料世界,從門外摸索到日益熟練,甚至打算以此謀生。他靠自己寫程式的錢換過兩個電腦,雖然都是分期的,但我從他對著那一方小螢幕上噠噠噠的樣子也看到一個日漸清晰的未來形象。

“以後說不定就以此為生了,做一個碼農。”他曾經說的是“說不定”,上次他給我轉發了一條面試資訊,“看來,以後真的要做這一行了。”

我常常笑他是IT民工,正如他也笑我是碼字民工一樣,雖然都是從底層做起的小菜鳥,我很清楚,他會比我走得遠。

他做的事情可以給他帶來精神上的快樂,未來也會有不薄的報酬,這樣的狀態其實真的很難得。

相比起來,大部分人的狀態其實很尷尬:愛好賺不到生活費,生活費不夠負擔愛好。

❤️

“為了靠愛好賺錢?還是賺錢來支撐愛好?”

我其實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換個方式去理解,其實是一個“你願意為了快樂付出多少?你是否會因為實際問題委屈你的快樂?”

有很多人都幻想著自己以後可以靠自己的愛好賺錢,但我對此深表懷疑。

自認為是一個興趣愛好和工作分得很開的人,在我看來,所謂“愛好”就是單純汲取快樂的事情,若是接觸到了生活瑣碎,或者說接觸到了市場,就要從雲端跌到了地上。

常常有人告訴我說喜歡寫作,想辭職以後借文字而生,但又覺得沒有目前本職的穩定和薪水,很是糾結。

我真的不知道有什麼好糾結的?若是條件允許,那就愛好為先,若是生活都困難艱苦,當然是正經工作更重要。

人要先生存,才能生活。

最理想的狀態莫過於,賺錢養自己,養家,也養愛好。不因外界所動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創作去想像去做出一個不討好任何人的成品,包括去活成一個不求任何人喜歡的樣子。

但大部分還為著麵包奔波的人,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這個問題,沒有精力對世界發出質疑。

好好工作和學習吧,為的就是以後別人以錢作為匕首威脅你按他的意思來時,你還有說“不”的底氣。

“當然,有的人的愛好就是賺錢。”

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家庭條件不太好,而且父母非常傳統,希望他能夠趕快畢業,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賺錢貼補家用。

他從小喜歡閱讀,高中的時候對電影癡迷地一塌糊塗,好不容易抱上了相關的專業,他的女朋友也是學編劇的,兩人和朋友籌畫一個工作室。但在創業初期,賺不到什麼錢,他們也並不著急。慢慢寫,一切都會來的。

但他的父母可不怎麼想:“喜歡有什麼用?能吃飽飯嗎?”

他說今年暑假回家,把打工掙來幾千塊都投到了工作室裡去了,他爸爸抱怨道:“寫什麼劇本,就是不務正業唄。”可能在一些父母的眼裡,職業大概分為兩種,一是公務員,二是事業單位。

這也難怪,上一輩的人在職業這件事上更多的強調了物質回報,卻忽略了做一件事給我們帶來的精神回報。

他們覺得,吃飽比什麼都重要。

“有多少人能和喜歡的事情在一起,

又能養活自己”

有次和朋友聊天,對方許久不回。

過了兩小時吧,他才意識剛把我撂在一邊,深表歉意,於是截圖給我看:原來他剛才不是有意冷落我,而是忽然靈光一閃,在寫想了好久的一段代碼,雖然我並不懂他寫的那些數位和符號意味著什麼,但他好像很開心地樣子:“我發現我現在一天不碼代碼就會心情低落。”

這…讓還在想著要如何偷懶的我覺得非常羞愧。

誠然,在這一點上我是很佩服他的,高中畢業那會兒他告訴我說自己喜歡電腦,想往這方面發展。可惜大學專業沒對上,被調劑到了一個和電腦相去甚遠的專業。接下來的四年裡,他也是靠著翻書加網課,摸索加討教,慢慢地自學成一個不輸給科班的程式師。

他是那種喜歡一件事情真的就可以讓全世界都讓路的人,下定決心就不回頭的人。

他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並不高,除了對電子產品有所講究,其他的生活配件一切從簡,普普通通的T恤和文化衫,不追求名牌也不沉醉物質享受。

他的日常世界,仿佛可以用一句話就概括完。

但他給自己建立了另外一個資料世界,從門外摸索到日益熟練,甚至打算以此謀生。他靠自己寫程式的錢換過兩個電腦,雖然都是分期的,但我從他對著那一方小螢幕上噠噠噠的樣子也看到一個日漸清晰的未來形象。

“以後說不定就以此為生了,做一個碼農。”他曾經說的是“說不定”,上次他給我轉發了一條面試資訊,“看來,以後真的要做這一行了。”

我常常笑他是IT民工,正如他也笑我是碼字民工一樣,雖然都是從底層做起的小菜鳥,我很清楚,他會比我走得遠。

他做的事情可以給他帶來精神上的快樂,未來也會有不薄的報酬,這樣的狀態其實真的很難得。

相比起來,大部分人的狀態其實很尷尬:愛好賺不到生活費,生活費不夠負擔愛好。

❤️

“為了靠愛好賺錢?還是賺錢來支撐愛好?”

我其實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換個方式去理解,其實是一個“你願意為了快樂付出多少?你是否會因為實際問題委屈你的快樂?”

有很多人都幻想著自己以後可以靠自己的愛好賺錢,但我對此深表懷疑。

自認為是一個興趣愛好和工作分得很開的人,在我看來,所謂“愛好”就是單純汲取快樂的事情,若是接觸到了生活瑣碎,或者說接觸到了市場,就要從雲端跌到了地上。

常常有人告訴我說喜歡寫作,想辭職以後借文字而生,但又覺得沒有目前本職的穩定和薪水,很是糾結。

我真的不知道有什麼好糾結的?若是條件允許,那就愛好為先,若是生活都困難艱苦,當然是正經工作更重要。

人要先生存,才能生活。

最理想的狀態莫過於,賺錢養自己,養家,也養愛好。不因外界所動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創作去想像去做出一個不討好任何人的成品,包括去活成一個不求任何人喜歡的樣子。

但大部分還為著麵包奔波的人,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這個問題,沒有精力對世界發出質疑。

好好工作和學習吧,為的就是以後別人以錢作為匕首威脅你按他的意思來時,你還有說“不”的底氣。

“當然,有的人的愛好就是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