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真正無線,真正自由!索尼WF

索尼音訊在IFA展上一次發佈了三款降噪耳機新品,其中包括:之前大受好評的MDR-1000X的升級產品WH-1000XM2、主打輕便+高音質的WI-1000X頸掛式無線降噪耳機和最受人矚目的“真正無線的降噪耳機(官方用語)”WF-1000X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降噪豆”。

目前索尼音訊方面已經給我發來了定於10月初舉行的新品發佈會,不出意外的話主角應該就是這三款新品。不過,實際上目前在索尼官網上已經開始預售頸掛式的WI-1000X和降噪豆WF-1000X,而最大型的頭戴式WH-1000XM2似乎還沒有動靜——或許它將在10月份發佈會後再正式登場國內市場吧?

當我還在德國IFA期間,索尼中國負責音訊的朋友就已經聯繫我,問由於測試樣機數量有限我是準備先測頸掛式WI-1000X還是降噪豆?我原本打算先測一下頸掛式WI-1000X與BOSE QC30的對比,但後來發現大家的關注度更多集中在降噪豆WF-1000X身上,

所以最終還是拿了一套金色的降噪豆回來。

首先必須要聲明,儘管我認為手中的測試樣品應該與未來實際上市的銷售版本在硬體上幾無差別,但畢竟這還是一台白殼包裝、沒有說明書等紙質配件,機身上到處打著“Not for Sale”的工程樣機。所以,本文得出的各種評價和結論不代表WF-1000X最終銷售版本的水準,都只能做參考用。

很明顯,我們禁不住會拿WF-1000X與蘋果AirPods做對比。

相比蘋果小白耳機的那個充電盒,索尼WF-1000X的充電盒看起來略微長大一些,但實際它的重量也不過只有70g而已。即使加上6.8g的耳機拿在手裡也完全渾若無物極為輕便。不過這個充電盒的金屬外殼雖然精緻無比,但磨砂噴漆表面似乎比較嬌嫩——我不小心把它和相機放在一個包裡,結果拿出來時發現外殼漆面已經有了一點點擦傷。所以未來小夥伴最好還是能為WF-1000X充電盒準備一個絨布保護套為妙;

正如前面所說,WF-1000X的左右兩隻降噪耳機雖然看起來也要比AirPods略大但實際重量不過6.8g,體型約莫和那些定制的入耳耳機相仿,

各位(即使是女性用戶)完全不必擔心它戴在耳朵上是否會顯得過大或者太過沉重。耳機目前有黑和香檳金(官方大概會和MDR-1000X一樣把它稱為某種‘灰’)兩種顏色。由於帶有漂亮的拋光面——中間有金屬網罩覆蓋的mic——以及透明件(內置左右耳機無線連接的天線和顯示工作狀態的LED燈)所以看起來非常精緻。有網友說其造型不僅僅像是“豆子”,這種閃爍著金屬光澤的弧形剖面其實更讓人想起某種漂亮的甲蟲背殼——叫它“降噪聖甲蟲”算了!

關於這幅漂亮的降噪豆,有幾個關鍵點需要和大家談一下:

第一:兩個耳機明確的分左右兩側,其中左耳機為主耳機,底部的按鍵實際負責開關、降噪模式調節等多項工作以及發射信號給右耳。右側耳機底部開關則用來接聽/掛斷電話或者暫時暫停音樂播放之用。值得注意的是,有媒體說WF-1000X兩個耳朵信號容易出現中斷,我測試了手頭的這對工程樣機發現只有在最初開機時右耳可能會出現信號中斷但又馬上恢復的情況——這似乎是兩個耳機之間還在做信號同步,等音樂開始正常播放後幾乎就不會再有中斷狀況,除非你用手掌把整個右耳耳機罩住遮罩掉左耳發出的信號,這時右耳的確會變成靜音但手只要一鬆開則立即恢復正常播放。

我在網上說出這個現象後有網友問這是否是索尼某種“暫停音樂播放”的特定手勢?而且似乎有官方網站宣傳視頻可以佐證:在這段視頻19秒處,女主角右手碰了一下耳機後原本播放的音樂停止,於是她和司機進行交談。不過我仔細看了幾遍視頻後確認她的動作其實只是用指尖按下了右側耳機下方按鍵,暫停了播放而已而並不是特定的手勢操作。之後,她再次按下同一個按鍵恢復了音樂播放。

第二:雖然索尼WF-1000X左側主耳機帶有開/關機按鍵,但在日常使用中我們其實很少對它進行開關機操作。原因就是,我們如果想要關機只需要把它們放回充電盒內關上蓋子就自動關機並開始充電。相反,我們只需要把它們從盒子裡取出耳機便自動開機,也同樣無需人工作開機動作,非常便捷。

第三:網友們普遍擔心WF-1000X的電池續航是否夠用。的確受體積容量限制,索尼WF-1000X的連續工作時間約為3小時(無論是否打開降噪,耗電速度一致),我曾最長聽過兩個多小時從滿電到‘低電量’但至今還未遇到完全將電耗盡的狀況。而一旦將耳機放回充電盒內,只需要15分鐘耳機就又擁有連續工作70分鐘的電力,而完全充滿也只需要1個半小時而已。另外,滿電狀況下充電盒可以為耳機充滿電兩次。這樣說來,一幅充滿電的WF-1000X+充電盒總計可以間歇性的工作(當中需要兩次充電)9小時——這個成績雖然無法與頸掛式WI-1000X的10小時連續工作相比,但如果只是用在日常通勤或中短途飛行中則完全是夠用的。

比如我經常要往來京滬之間,通常我在登機前半小時就把WF-1000X打開聽歌,然後起飛前後半小時按照乘務員要求關機(順便充電),接著在平飛後聽一個小時後在關機充電準備降落,最後花費一個小時出機場並打車到北京公司——WF-1000X並不會有任何電力短缺問題!

第四:相比第一代MDR-1000X,今年索尼在IFA上發佈的三款新降噪耳機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加入了“自我調整聲音控制”功能。配合最新版本的Sony Headphones Connect APP(截止到撰稿時索尼中國官網上的安卓版本app尚未提供此功能,需要自行翻牆上Google Play下載。iOS已經是最新版本),三款耳機都可以依靠手機內的感測器判別用戶目前是正在靜坐、行走還是搭乘交通工具並開啟不同的聲音模式。

其邏輯大致是行走時讓你聽到周圍環境音(包括人聲以及車輛聲)以確保安全;在靜坐/停留時切換人聲模式讓你除了聽到音樂還能聽到人聲以免錯過機場、地鐵等重要的資訊廣播;在搭乘交通工具時則進入完全降噪,隔絕外部聲音讓你安心聽音樂。當然,用戶也隨時可以在手機上自行切換所需要的聲音模式而不是讓手機app來決定。應該說,這是一個相當智慧且有用的設定:它不但解決了我一直強調的“在外出步行時儘量不要用降噪耳機以免危險”的問題,同時它的自動使用者狀態判定功能也比BOSE QC30之類只能手動設定的機型更先進。

第五:在索尼WF-1000X耳機說明書上(我問人在美國的朋友要了一張)寫明,該耳機的正確佩戴方式是先垂直將耳塞放入耳道,然後逆時針旋轉使耳塞後的橡膠耳掛嵌入耳廓內以增強佩戴的牢固性。正確佩戴WF-1000X後,我可以快步走路甚至慢跑也不怕耳塞掉落。但快步奔跑以及跳躍時請依然先把耳塞取下握在手中為妙。同樣的,我也不相信網路上那些有關蘋果AirPods佩戴牢固度的傳說,只要不是真正掛耳式設計,即使是BOSE專利的鯊魚鰭也經不起真正劇烈運動時帶來的震動。

當然,我們最後還是要談到音質。

必須承認,相比主打LDAC和有線HiRes的頸掛式WI-1000X,降噪豆WF-1000X在音質方面的定位要弱一級,但這並不意味著降噪豆音質不好。正相反,我覺得作為一款無線藍牙耳機,索尼WF-1000X的表現相當不錯,至少不會讓對音質挑剔的愛好者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

雖然索尼官方只是很低調的在頁面上寫6mm驅動單元帶來“迷你尺寸”的“純淨清晰好音質”(相比之下掛頸式WI-1000X在音質方面大書特書),但我覺得降噪豆實際的音質表現已經達到了藍牙無線耳機中的上等水準。無論是索尼一直以來良好的高頻解析力(當然不是HiRes)還是充滿感染力的聲音渲染,WF-1000X都表現的有模有樣,讓人一耳朵就能認出這是很典型的“索尼耳機聲”。或許發燒友們要說這樣音染較大的聲音不夠“HIFI”,但對我來說只要足夠好聽就行——至少,其音質還是要比BOSE QC系列耳塞更好一些。另外,我一開始曾經覺得似乎WF-1000X的低頻不夠豐滿。後來證明這問題只要自行在包裝盒裡更換一幅適合的矽膠耳塞套就能解決。

更重要的還是降噪。即使耳機本底音質再好,在嘈雜環境中你也很難感受其傳遞的音樂之美。而降噪耳機天生就為自己創造了一個適合聆聽的環境,再加上只要聲音基本OK,我們對其音質評價就會很高(BOSE就深得個中滋味,而蘋果AirPods最大的短板也是如此)。通常來說,降噪耳機的降噪能力與其體積是有一定關係的。雖然沒有得到詳細技術資料,但WF-1000X應該採用的是耳罩外側單mic的主動降噪FF方案——即耳機每側有一個mic拾取外部聲音並通過內部電路計算出反向相位進行抵消,其效力會弱於FF+FB(耳罩內測也有一個拾音mic消除進入耳道內的噪音)設計的產品如QC35、MDR-1000X以及逆天的QC20/30(FF+FB這種需要四個mic的設計多用在耳罩式耳機上,但BOSE在耳塞上也用該設計!),但實際表現也能讓我滿意。

在我家經典的噪音測試環境(其實就是打開微波爐+油煙機開到最大並站在距離其1m處)中,低頻的微波爐聲自然完全聽不到,油煙機的中高頻依然能夠聽到,但只要音樂聲稍微一起來就馬上會被忽略。我覺得從降噪能力來看,這台工程樣機(注意,不代表最終銷售版本)表現要低於BOSE的水準,比MDR-1000X的大耳罩也要弱一些但同樣是明顯有效——大致與之前測試的漫步者降噪耳機相當,但請記住這可是由一幅完全無線並僅有6.8g重的耳塞所實現的效果!

總體而言,索尼WF-1000X降噪豆的優勢在於:

1、極其輕便以及自由的完全無線佩戴方式——即所謂“真正無線的降噪耳機”;

2、相對於其體積出色的降噪能力和不錯的音質水準——雖然達不到HiRes水準但日常通勤時依然會讓你覺得聲音真不錯;

3、我可以接受的電池續航以及設計精良的充電盒設計——包括內部充電以及方便開關機;

4、真正智慧化的自我調整聲音控制功能——誰說降噪與安全、隔音與資訊不能兼得?

如果一定還要給WF-1000X提一點建議,我希望:

1、如果能夠採用BOSE的鯊魚鰭設計,佩戴牢固度和舒適度會更好——可惜那是BOSE專利;

2、降噪能力、音質、電池相比掛頸式WI-1000X仍有差距——那才是這次三款降噪耳機中的最高級產品,可惜風頭被降噪豆搶去不少;

目前索尼給降噪豆WF-1000X的預售定價是1599元。說實話這個價格比我預想的更加便宜,畢竟這是一款真正的全無線降噪耳機啊!造型好看,聲音好聽,降噪實用,居然價錢還不算貴,當然應該“買買買”了!但是,我希望各位在剁手之前先瞭解下頸掛式WI-1000X。雖然多了一個“項圈”而且價格升到了2299元,但僅憑IFA展臺上的匆匆一耳我也能認定其音質之優秀!如果說當年索尼MDR-1000X並非依靠降噪而主要是靠更好的音質才能與如日中天的BOSE QC35相抗衡,那麼索尼WI-1000X很可能會在於QC30的對決中重現這一幕:基本相當的降噪能力以及明顯勝出的高音質!

所以,如果你只是要一幅盡可能自由輕便的降噪耳機在戶外、在通勤時使用,那麼現在就請下單預訂索尼WF-1000X降噪豆,它一定不會讓你失望!但如果你想要的是一幅既有降噪,同時在音質上還能當主力耳機使用並不會被大耳罩弄得滿頭大汗的話,請務必去認真瞭解下索尼頸掛式WI-1000X。當然,它也是我下一個要重點試聽的物件。

關於這幅漂亮的降噪豆,有幾個關鍵點需要和大家談一下:

第一:兩個耳機明確的分左右兩側,其中左耳機為主耳機,底部的按鍵實際負責開關、降噪模式調節等多項工作以及發射信號給右耳。右側耳機底部開關則用來接聽/掛斷電話或者暫時暫停音樂播放之用。值得注意的是,有媒體說WF-1000X兩個耳朵信號容易出現中斷,我測試了手頭的這對工程樣機發現只有在最初開機時右耳可能會出現信號中斷但又馬上恢復的情況——這似乎是兩個耳機之間還在做信號同步,等音樂開始正常播放後幾乎就不會再有中斷狀況,除非你用手掌把整個右耳耳機罩住遮罩掉左耳發出的信號,這時右耳的確會變成靜音但手只要一鬆開則立即恢復正常播放。

我在網上說出這個現象後有網友問這是否是索尼某種“暫停音樂播放”的特定手勢?而且似乎有官方網站宣傳視頻可以佐證:在這段視頻19秒處,女主角右手碰了一下耳機後原本播放的音樂停止,於是她和司機進行交談。不過我仔細看了幾遍視頻後確認她的動作其實只是用指尖按下了右側耳機下方按鍵,暫停了播放而已而並不是特定的手勢操作。之後,她再次按下同一個按鍵恢復了音樂播放。

第二:雖然索尼WF-1000X左側主耳機帶有開/關機按鍵,但在日常使用中我們其實很少對它進行開關機操作。原因就是,我們如果想要關機只需要把它們放回充電盒內關上蓋子就自動關機並開始充電。相反,我們只需要把它們從盒子裡取出耳機便自動開機,也同樣無需人工作開機動作,非常便捷。

第三:網友們普遍擔心WF-1000X的電池續航是否夠用。的確受體積容量限制,索尼WF-1000X的連續工作時間約為3小時(無論是否打開降噪,耗電速度一致),我曾最長聽過兩個多小時從滿電到‘低電量’但至今還未遇到完全將電耗盡的狀況。而一旦將耳機放回充電盒內,只需要15分鐘耳機就又擁有連續工作70分鐘的電力,而完全充滿也只需要1個半小時而已。另外,滿電狀況下充電盒可以為耳機充滿電兩次。這樣說來,一幅充滿電的WF-1000X+充電盒總計可以間歇性的工作(當中需要兩次充電)9小時——這個成績雖然無法與頸掛式WI-1000X的10小時連續工作相比,但如果只是用在日常通勤或中短途飛行中則完全是夠用的。

比如我經常要往來京滬之間,通常我在登機前半小時就把WF-1000X打開聽歌,然後起飛前後半小時按照乘務員要求關機(順便充電),接著在平飛後聽一個小時後在關機充電準備降落,最後花費一個小時出機場並打車到北京公司——WF-1000X並不會有任何電力短缺問題!

第四:相比第一代MDR-1000X,今年索尼在IFA上發佈的三款新降噪耳機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加入了“自我調整聲音控制”功能。配合最新版本的Sony Headphones Connect APP(截止到撰稿時索尼中國官網上的安卓版本app尚未提供此功能,需要自行翻牆上Google Play下載。iOS已經是最新版本),三款耳機都可以依靠手機內的感測器判別用戶目前是正在靜坐、行走還是搭乘交通工具並開啟不同的聲音模式。

其邏輯大致是行走時讓你聽到周圍環境音(包括人聲以及車輛聲)以確保安全;在靜坐/停留時切換人聲模式讓你除了聽到音樂還能聽到人聲以免錯過機場、地鐵等重要的資訊廣播;在搭乘交通工具時則進入完全降噪,隔絕外部聲音讓你安心聽音樂。當然,用戶也隨時可以在手機上自行切換所需要的聲音模式而不是讓手機app來決定。應該說,這是一個相當智慧且有用的設定:它不但解決了我一直強調的“在外出步行時儘量不要用降噪耳機以免危險”的問題,同時它的自動使用者狀態判定功能也比BOSE QC30之類只能手動設定的機型更先進。

第五:在索尼WF-1000X耳機說明書上(我問人在美國的朋友要了一張)寫明,該耳機的正確佩戴方式是先垂直將耳塞放入耳道,然後逆時針旋轉使耳塞後的橡膠耳掛嵌入耳廓內以增強佩戴的牢固性。正確佩戴WF-1000X後,我可以快步走路甚至慢跑也不怕耳塞掉落。但快步奔跑以及跳躍時請依然先把耳塞取下握在手中為妙。同樣的,我也不相信網路上那些有關蘋果AirPods佩戴牢固度的傳說,只要不是真正掛耳式設計,即使是BOSE專利的鯊魚鰭也經不起真正劇烈運動時帶來的震動。

當然,我們最後還是要談到音質。

必須承認,相比主打LDAC和有線HiRes的頸掛式WI-1000X,降噪豆WF-1000X在音質方面的定位要弱一級,但這並不意味著降噪豆音質不好。正相反,我覺得作為一款無線藍牙耳機,索尼WF-1000X的表現相當不錯,至少不會讓對音質挑剔的愛好者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

雖然索尼官方只是很低調的在頁面上寫6mm驅動單元帶來“迷你尺寸”的“純淨清晰好音質”(相比之下掛頸式WI-1000X在音質方面大書特書),但我覺得降噪豆實際的音質表現已經達到了藍牙無線耳機中的上等水準。無論是索尼一直以來良好的高頻解析力(當然不是HiRes)還是充滿感染力的聲音渲染,WF-1000X都表現的有模有樣,讓人一耳朵就能認出這是很典型的“索尼耳機聲”。或許發燒友們要說這樣音染較大的聲音不夠“HIFI”,但對我來說只要足夠好聽就行——至少,其音質還是要比BOSE QC系列耳塞更好一些。另外,我一開始曾經覺得似乎WF-1000X的低頻不夠豐滿。後來證明這問題只要自行在包裝盒裡更換一幅適合的矽膠耳塞套就能解決。

更重要的還是降噪。即使耳機本底音質再好,在嘈雜環境中你也很難感受其傳遞的音樂之美。而降噪耳機天生就為自己創造了一個適合聆聽的環境,再加上只要聲音基本OK,我們對其音質評價就會很高(BOSE就深得個中滋味,而蘋果AirPods最大的短板也是如此)。通常來說,降噪耳機的降噪能力與其體積是有一定關係的。雖然沒有得到詳細技術資料,但WF-1000X應該採用的是耳罩外側單mic的主動降噪FF方案——即耳機每側有一個mic拾取外部聲音並通過內部電路計算出反向相位進行抵消,其效力會弱於FF+FB(耳罩內測也有一個拾音mic消除進入耳道內的噪音)設計的產品如QC35、MDR-1000X以及逆天的QC20/30(FF+FB這種需要四個mic的設計多用在耳罩式耳機上,但BOSE在耳塞上也用該設計!),但實際表現也能讓我滿意。

在我家經典的噪音測試環境(其實就是打開微波爐+油煙機開到最大並站在距離其1m處)中,低頻的微波爐聲自然完全聽不到,油煙機的中高頻依然能夠聽到,但只要音樂聲稍微一起來就馬上會被忽略。我覺得從降噪能力來看,這台工程樣機(注意,不代表最終銷售版本)表現要低於BOSE的水準,比MDR-1000X的大耳罩也要弱一些但同樣是明顯有效——大致與之前測試的漫步者降噪耳機相當,但請記住這可是由一幅完全無線並僅有6.8g重的耳塞所實現的效果!

總體而言,索尼WF-1000X降噪豆的優勢在於:

1、極其輕便以及自由的完全無線佩戴方式——即所謂“真正無線的降噪耳機”;

2、相對於其體積出色的降噪能力和不錯的音質水準——雖然達不到HiRes水準但日常通勤時依然會讓你覺得聲音真不錯;

3、我可以接受的電池續航以及設計精良的充電盒設計——包括內部充電以及方便開關機;

4、真正智慧化的自我調整聲音控制功能——誰說降噪與安全、隔音與資訊不能兼得?

如果一定還要給WF-1000X提一點建議,我希望:

1、如果能夠採用BOSE的鯊魚鰭設計,佩戴牢固度和舒適度會更好——可惜那是BOSE專利;

2、降噪能力、音質、電池相比掛頸式WI-1000X仍有差距——那才是這次三款降噪耳機中的最高級產品,可惜風頭被降噪豆搶去不少;

目前索尼給降噪豆WF-1000X的預售定價是1599元。說實話這個價格比我預想的更加便宜,畢竟這是一款真正的全無線降噪耳機啊!造型好看,聲音好聽,降噪實用,居然價錢還不算貴,當然應該“買買買”了!但是,我希望各位在剁手之前先瞭解下頸掛式WI-1000X。雖然多了一個“項圈”而且價格升到了2299元,但僅憑IFA展臺上的匆匆一耳我也能認定其音質之優秀!如果說當年索尼MDR-1000X並非依靠降噪而主要是靠更好的音質才能與如日中天的BOSE QC35相抗衡,那麼索尼WI-1000X很可能會在於QC30的對決中重現這一幕:基本相當的降噪能力以及明顯勝出的高音質!

所以,如果你只是要一幅盡可能自由輕便的降噪耳機在戶外、在通勤時使用,那麼現在就請下單預訂索尼WF-1000X降噪豆,它一定不會讓你失望!但如果你想要的是一幅既有降噪,同時在音質上還能當主力耳機使用並不會被大耳罩弄得滿頭大汗的話,請務必去認真瞭解下索尼頸掛式WI-1000X。當然,它也是我下一個要重點試聽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