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同樣的院子,不同的作用

近幾年,每當我看到“買個帶院的房子……”之類的話,就會令我立即聯想到小時候的農村生活!

小時候,在農村,家家都有小院,而且小院都很大。我的家,在胡同的盡頭,就自然把胡同也圈在院子裡,所以,我家的小院就尤其顯得更大一些。

我家的院子裡,栽了十幾棵大白楊,有兩棵梧桐樹、幾棵槐樹、幾棵榆樹等樹木。

炎熱的夏天,高大白楊樹的茂密的枝葉會帶來一院子蔭涼。那時候,沒有電視、手機,幼小無聊的我,時常在院子裡看螞蟻搬家、螞蟻上樹;農閒時節的大人們在樹蔭裡乘涼時,

則時常無聊地重複地談論:這些大白楊長勢真好啊,多年後給孩子蓋房子時,不用花錢買梁、買棆了!

每逢夏天的瓢潑大雨,因為沒有電視、手機,我都會坐在屋門口入神地觀看大雨砸在地上濺起的連綿水泡;大人們呢,

則總是在重複地閑侃:這下可好了,不用澆地去了,只要別澇了就好!

每逢春末,兩棵梧桐樹總是開滿了雅致的紫紅色的花兒,儘管凋零後才落到地上,卻仍很豔麗,我時常會撿起一把,一個人,靜靜地擺弄著玩;大人們呢,則總是天天關注著地裡莊稼的長勢與灶房裡柴火的多少,對梧桐樹的花開花落,總是視而不見!

每年,大人們,惟有對槐樹開花及榆樹的榆錢感興趣,

因為,那些,有太現實的實用價值,可以充饑——槐花可以生著吃,可以做小餅;榆錢可以生著吃,可以做菜糊糊!

那時農村的大人們,都有自己家的小院,為何不能在自己的院子裡閒逸雅致地欣賞藍天白雲、四季更替、花開花落呢?

古語雲:飽暖思淫☆禁☆欲!

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深入思考人性後,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論:

一,生理的需要。

二,安全的需要。

三,愛與歸屬的需要。

四,尊重的需要。

五,自我實現的需要。

故,作為每一個社會人,只有滿足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才會有錢、有閑地去追求奔放的愛,去欣賞周圍的美!

故,同樣的有個小院——

那些天天為了溫飽而奔波的人,小院的作用只是為了種樹、放物、防小偷;

那些有錢、有閑、有情調的人,

小院的作用才可以是賞花、賞月、賞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