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血清炎症因數水準與冠狀動脈罪犯病變纖維脂質斑塊纖維帽厚度的相關性研究(上)

血清炎症因數水準與冠狀動脈罪犯病變纖維脂質斑塊纖維帽厚度的相關性研究

作者:鐘贇 葉飛 尤威 吳志明

冠心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儘管採取了嚴格的一級和二級預防措施,

嚴重不良心臟事件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所導致的死亡依然占全球死亡的1/3。急性冠狀動脈事件的發生通常是由於斑塊破裂後發生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所致。易損斑塊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發病及進展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2/3的易損斑塊為薄纖維帽粥樣斑塊,表現為脂質核心較大、斑塊富含炎症細胞以及纖維帽較薄(纖維帽厚度<65 μm)。

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是目前解析度最高的腔內影像技術,解析度高達10~20 μm,因而很容易識別薄纖維帽脂質斑塊。各種炎症細胞和大量炎症介質的參與是促成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炎症指標高敏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Lp-PLA2)可以有效反映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炎症水準。本研究通過OCT分析冠心病患者罪犯病變部位纖維脂質斑塊的纖維帽厚度,並分析hs-CRP、Lp-PLA2與斑塊纖維帽厚度的相關性。

資料與方法

1.研究物件:

入選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擇期行冠狀動脈造影的冠心病患者117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入選標準:

(1)患者年齡>18周歲;

(2)冠狀動脈造影顯示直徑≥2.5 mm的心外膜血管目測直徑狹窄>50%;

(3)患者同意行OCT檢查;

(4)冠心病的診斷符合參考文獻標準。

排除標準:

(1)嚴重緩慢心律失常;

(2)目標冠狀動脈測量段嚴重鈣化、扭曲和成角;

(3)嚴重心力衰竭、肝腎功能衰竭或者呼吸衰竭;

(4)左主幹嚴重病變或慢性完全閉塞性病變;

(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分組方法:

根據冠心病的類型,將患者分為穩定性心絞痛(stable angina,SAP)組(47例)、不穩定性心絞痛(unstable angina,UAP)組(52例)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組(18例)。

3.臨床資料的收集及血清學檢查:

患者在入院後測量身高和體重,並計算體重指數;記錄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卒中等病史及吸煙史。

入院後第2天抽靜脈血送本院檢驗科行生化全套等檢查。術前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3 ml,送本院檢驗科分別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和比濁法檢測血清hs-CRP和Lp-PLA2水準。

4.冠狀動脈造影及介入治療方法:

患者術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常規選擇經橈動脈途徑,採用Seldinger技術穿刺橈動脈後置入6 F鞘管。分別送入6 F JL3.5或JL4.0和JR3.5造影導管至左、右冠狀動脈開口,行左、右冠狀動脈造影。

左冠狀動脈造影一般採用正足位、右前斜足位、右前斜頭位、正頭位、左前斜頭位和蜘蛛位;右冠狀動脈造影至少採用左前斜位和正頭位。造影要求對比劑完全充盈整個血管段,血管壁顯影清晰,無層流顯像。

5.OCT圖像的獲取和分析:

頻域OCT的系統為C7-XR或者ILUMIEN OPTIS(美國聖猶達公司)。採用常規方法行OCT檢查,獲取冠狀動脈罪犯病變纖維脂質斑塊的OCT圖像。通過冠狀動脈造影結合患者胸痛發作時的心電圖改變(包括缺血性ST段改變、T波倒置和病理性Q波等)確定罪犯血管。對SAP患者,冠狀動脈造影顯示的最狹窄部位通常為罪犯病變;對於UAP和急性NSTEMI患者,罪犯病變通常表現為斑塊破裂跡象,伴或者不伴有局部血栓形成。

採集的OCT圖像由技師和有經驗的醫師共同認可其品質後刻盤,由兩名有經驗的醫師在不瞭解患者臨床表現、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和診斷的情況下分別分析OCT圖像並達成一致意見。OCT圖像分析參照2012年發表的OCT圖像識讀專家共識。纖維帽指覆蓋在邊界不清的低回聲斑塊脂質核心上的高回聲結構;薄纖維帽定義為纖維帽厚度<65 μm。

6.統計學分析:

採用SPSS 19.0軟體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分佈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的比較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其中兩組間的比較採用SNK檢驗。偏態分佈的計量資料以M(Q1,Q3)表示,組間比較採用Mann-WhitneyU檢驗。血清hs-CRP、LP-PLA2水準與纖維帽厚度的關係採用pearson相關分析;血清hs-CRP、LP-PLA2水準與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關係採用Spearman相關分析。以薄纖維帽粥樣斑塊為因變數,以患者年齡、性別、體重指數、吸煙、高血壓、糖尿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s-CRP和Lp-PLA2為引數,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採用雙側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

基本臨床資料(表1):各組之間的性別、年齡、體重指數、合併高血壓病、糖尿病、吸煙史、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清肌酐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2.

術前血清hs-CRP和Lp-PLA2水準(表2): NSTEMI組術前血清hs-CRP和Lp-PLA2水平均高於SAP組和UAP組,UAP組術前血清hs-CRP和Lp-PLA2水平均高於SAP組(P均<0.05)。

3.

纖維脂質斑塊性質的OCT檢查結果(圖1、表3): NSTEMI組和UAP組的罪犯病變纖維脂質斑塊纖維帽厚度均小於SAP組(P均<0.05),NSTEMI組與UAP組之間的罪犯病變纖維脂質斑塊纖維帽厚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NSTEMI組薄纖維帽粥樣斑塊、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比率均高於SAP組和UAP組,UAP組薄纖維帽粥樣斑塊和斑塊破裂比率均高於SAP組(P均<0.05);NSTEMI組和UAP組斑塊內鈣化比率均低於SAP組(P均<0.05),NSTEMI組與UAP組之間的斑塊內鈣化比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圖1 NSTEMI組患者冠狀動脈造影和OCT影像(NSTEMI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OCT為光學相干斷層成像;1A為冠狀動脈造影,箭頭所示為右冠狀動脈遠段狹窄80%;1B為OCT影像,箭頭所示為病變處斑塊破裂;1C為OCT影像,箭頭所示為病變處紅色血栓;1D為OCT影像,病變處TCFA的最小纖維帽厚度為50 μm)

4.

血清hs-CRP、LP-PLA2水準與纖維帽厚度、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關係: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術前血清hs-CRP(r=-0.233,P<0.05)和Lp-PLA2(r=-0.465,P<0.01)水準與纖維脂質斑塊纖維帽厚度均呈負相關;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術前血清hs-CRP水準與冠心病患者斑塊破裂(r=0.409,P<0.01)和血栓形成(r=0.227,P<0.05)呈正相關;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術前血清Lp-PLA2水準與冠心病患者斑塊破裂(r=0.499,P<0.01)和血栓形成(r=0.263,P<0.01)也呈正相關。

5.

冠狀動脈罪犯病變薄纖維帽粥樣斑塊的相關因素分析(表4):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血清Lp-PLA2水準與薄纖維帽粥樣斑塊獨立相關(OR=1.017,P<0.01);年齡、性別、體重指數、吸煙、高血壓、糖尿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hs-CRP均不與薄纖維帽粥樣斑塊獨立相關(P均>0.05)。

(未完待續)

參考文獻【略】

對SAP患者,冠狀動脈造影顯示的最狹窄部位通常為罪犯病變;對於UAP和急性NSTEMI患者,罪犯病變通常表現為斑塊破裂跡象,伴或者不伴有局部血栓形成。

採集的OCT圖像由技師和有經驗的醫師共同認可其品質後刻盤,由兩名有經驗的醫師在不瞭解患者臨床表現、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和診斷的情況下分別分析OCT圖像並達成一致意見。OCT圖像分析參照2012年發表的OCT圖像識讀專家共識。纖維帽指覆蓋在邊界不清的低回聲斑塊脂質核心上的高回聲結構;薄纖維帽定義為纖維帽厚度<65 μm。

6.統計學分析:

採用SPSS 19.0軟體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分佈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的比較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其中兩組間的比較採用SNK檢驗。偏態分佈的計量資料以M(Q1,Q3)表示,組間比較採用Mann-WhitneyU檢驗。血清hs-CRP、LP-PLA2水準與纖維帽厚度的關係採用pearson相關分析;血清hs-CRP、LP-PLA2水準與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關係採用Spearman相關分析。以薄纖維帽粥樣斑塊為因變數,以患者年齡、性別、體重指數、吸煙、高血壓、糖尿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s-CRP和Lp-PLA2為引數,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採用雙側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

基本臨床資料(表1):各組之間的性別、年齡、體重指數、合併高血壓病、糖尿病、吸煙史、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清肌酐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2.

術前血清hs-CRP和Lp-PLA2水準(表2): NSTEMI組術前血清hs-CRP和Lp-PLA2水平均高於SAP組和UAP組,UAP組術前血清hs-CRP和Lp-PLA2水平均高於SAP組(P均<0.05)。

3.

纖維脂質斑塊性質的OCT檢查結果(圖1、表3): NSTEMI組和UAP組的罪犯病變纖維脂質斑塊纖維帽厚度均小於SAP組(P均<0.05),NSTEMI組與UAP組之間的罪犯病變纖維脂質斑塊纖維帽厚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NSTEMI組薄纖維帽粥樣斑塊、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比率均高於SAP組和UAP組,UAP組薄纖維帽粥樣斑塊和斑塊破裂比率均高於SAP組(P均<0.05);NSTEMI組和UAP組斑塊內鈣化比率均低於SAP組(P均<0.05),NSTEMI組與UAP組之間的斑塊內鈣化比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圖1 NSTEMI組患者冠狀動脈造影和OCT影像(NSTEMI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OCT為光學相干斷層成像;1A為冠狀動脈造影,箭頭所示為右冠狀動脈遠段狹窄80%;1B為OCT影像,箭頭所示為病變處斑塊破裂;1C為OCT影像,箭頭所示為病變處紅色血栓;1D為OCT影像,病變處TCFA的最小纖維帽厚度為50 μm)

4.

血清hs-CRP、LP-PLA2水準與纖維帽厚度、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關係: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術前血清hs-CRP(r=-0.233,P<0.05)和Lp-PLA2(r=-0.465,P<0.01)水準與纖維脂質斑塊纖維帽厚度均呈負相關;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術前血清hs-CRP水準與冠心病患者斑塊破裂(r=0.409,P<0.01)和血栓形成(r=0.227,P<0.05)呈正相關;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術前血清Lp-PLA2水準與冠心病患者斑塊破裂(r=0.499,P<0.01)和血栓形成(r=0.263,P<0.01)也呈正相關。

5.

冠狀動脈罪犯病變薄纖維帽粥樣斑塊的相關因素分析(表4):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血清Lp-PLA2水準與薄纖維帽粥樣斑塊獨立相關(OR=1.017,P<0.01);年齡、性別、體重指數、吸煙、高血壓、糖尿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hs-CRP均不與薄纖維帽粥樣斑塊獨立相關(P均>0.05)。

(未完待續)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