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答案來了:農民應不應該種地 該種點啥(評論刷起來)

在昨天的觀察欄目中,我台報導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由於去年糧食銷售不理想,農民朋友在該不該種地、該怎樣種地面所面臨的困境。哪麼,農民朋友應如何走出困境呢?接下來,

請繼續收看如何破解 農民種地“恐懼症”(下)。

3月下旬是農民購置農資的時節,記者在走訪多家農資銷售店時看到的是一片冷清,

鮮有農民前去諮詢,據相關人員介紹,農民採購農資積極性不高,一方面是農資價格略有增長,另一方面,農民朋友在觀望大形勢。

某農資銷售公司負責人 孟凡蘭:你看像往年這時候,農民都特別積極,早早的就來買種子了,先把種子選購回家,

他們都是認為先把種子選回家心裡就有底了,現在農民在觀望不知道種什麼。

縣農業局農業綜合執法隊隊長 曹東升:我們在市場檢查中發現,今年的種子儲備比較充足,現在比例來講大豆種子量比玉米種子量多一些,每年到現在這個時期都是市場銷售,

農民購種旺季,但是現在農民買種子的很少,都在觀望中。

轉變農民種地思想觀念,合理規劃和調整種植結構,是破解農民選擇“恐懼症”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增強農民種地積極性的有效途徑。記者從縣農業局瞭解到,我縣出臺了《安圖縣2017年耕地輪作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種植結構調整為“米改豆”,種植面積大幅度調整。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我縣玉米種植面積將比上年減少10000公傾以上,

調減部分主要改種大豆及黑豆、小粒豆等作物,旱改水面積約在300公頃左右。預計2017年我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3239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776公頃。其中:玉米麵積12500公頃,水稻面積2340公頃,大豆面積22000公頃,馬鈴薯及雜糧雜豆3936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2463公頃。

結合種植面積調整,縣農業局在全縣各鄉鎮積極開展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種植技術水準,從而增強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縣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煥軍:在備春耕生產的關鍵時期,我們對農民進行農業科技培訓,就是讓農民在接受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種植結構調整上有所認識、有所提高,我們培訓的目的是引導他們,讓他們在思想觀念上有些轉變,這樣達到我們培訓的目的。

《多方並舉,合力興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於農業現代化的大方向,但是因此帶來的陣痛不容忽視。農者,天下之本,社會各界應當積極行動起來,扶持陷入困惑的農民,給農民切實的幫助,減緩陣痛,把握未來。多方並舉,合力興農。

縣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煥軍:在備春耕生產的關鍵時期,我們對農民進行農業科技培訓,就是讓農民在接受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種植結構調整上有所認識、有所提高,我們培訓的目的是引導他們,讓他們在思想觀念上有些轉變,這樣達到我們培訓的目的。

《多方並舉,合力興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於農業現代化的大方向,但是因此帶來的陣痛不容忽視。農者,天下之本,社會各界應當積極行動起來,扶持陷入困惑的農民,給農民切實的幫助,減緩陣痛,把握未來。多方並舉,合力興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