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各位吃貨,“民以食為天”,你真的知道吃的講究嗎?

健康飲食專題1

眾學生: 顏帥早上好!……顏帥呢?

鄧醫生: 大家好啊!顏帥出差了,

讓我跟你們請個假呢!

兜兜: 出差了?怎麼之前沒聽說呀?

鄧醫生: 臨時有一個外地醫院邀請他去講課,所以只能跟大家說抱歉了!好!既然通知到大家,那我就完成任務了!等顏帥回來再跟大家繼續講課吧!

豆子媽: 哎哎哎!誰說你完成任務啦!你不是來代課的嗎?

鄧醫生: 我代課?

兜兜媽: 我們大老遠的一群人過來可不容易,怎麼能就得這一句話就走啊!

可愛媽: 對呀!要通知我們停課,

打電話發資訊就行了,哪裡用你在這裡傳達呀?顏帥讓你通知我們,不就是為了讓你代課嗎?

鄧醫生: 我哪裡代得了課啊?我就是個打醬油、跑龍套的小醫生……

豆子媽: 斌少,你說這話就太假了……你的“食神”大名早就傳開了,我們家這些小吃貨都是你的鐵杆粉絲呢!

豆子: 鄧醫生,我最愛你了,你開的中藥真好吃,我的屁股再也不癢了!

小可愛: 我喜歡淮山粥!

兜兜: 我喜歡蘿蔔湯!

鄧醫生: 這不是喜歡我……是喜歡吃吧?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可愛媽: 不管喜歡的是啥,反正都離不開你!你就別推脫了!

兜兜媽: 你既然是我們推崇的“食神”,就跟我們講講什麼是“健康飲食”吧!

鄧醫生: “健康飲食”?這個題目可不小!

眾學生: 給你一個星期,慢慢講嘛!

鄧醫生: 行行行!我講還不行嘛!不過我的水準有限,只能跟大家講講我自己的認識。我就那麼一說,你們就那麼一聽。覺得有道理的可以實踐一下,覺得沒道理的也請一笑而過,可別罵我!

豆子媽: 看你說的!你講了沒人罵你!你再廢話我們都要罵你啦!

鄧醫生: 那我就開講啦!健康飲食是近年來提得比較多的話題,大多數人都能吃飽之後,

大家就開始關注吃什麼更健康了。什麼多吃水果啦,素食啦,清淡飲食啦,說法繁多,但事實上就我們醫生看來,很多都是不靠譜的。太多資訊不但讓人摸不著頭腦,盲目效仿甚至會導致身體疾病的發生。所以這個題目要從源頭說起,道理才能明白一點,要不大家很容易聽啥是啥,盲目跟風。

豆子: 源頭在哪裡?人為什麼要吃東西?

鄧醫生: 嘿嘿!你說得沒錯呀!這就是最大的源頭。

人為什麼要吃東西呢?

小可愛: 因為東西好吃!

豆子: 因為不吃會覺得餓呀!

兜兜: 因為我們人體需要唄!

鄧醫生: 哈哈哈!你們看,多讀書還是有好處的,兜兜哥哥看書比你們多,懂的就多些。人體的生長、運動、維持體溫等各種生理活動都需要能量,從你們還是個小細胞的時候開始,就需要從父母體內獲取能量,成為媽媽肚子裡的寶寶之後,更是一直通過臍帶汲取媽媽身體內的養分。一旦因臍帶受壓、胎盤剝落等原因導致胎兒無法接收足夠的營養氧氣,則生存會馬上受到影響。等生下來以後就需要吃食物。通過西醫講的“新陳代謝”,把食物轉化為身體需要的能量,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而人之所以覺得“餓”,其實就是身體缺乏能量後的一種提醒,表示消化道已經做好了工作的準備。

可愛媽: 那從中醫的角度怎麼解釋呢?

鄧醫生: 西方科技已經證明,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轉化太陽的能量,食草動物吃植物,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的肉,我們人類雜食……根源其實都是在把太陽的能量轉化為自己的生命能量。這種能量,我們的中華文化稱之為“陽氣”。中醫認為,陽氣是一切生命的基礎。普通人通過消化食物吸收營養來補充日常陽氣的消耗,而據說修行有成的高人,可以通過“食氣”來直接完成陽氣的補充。雖然我沒有見過,但我覺得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

兜兜: 就是說人真的可以靠“喝西北風”吃飽?

鄧醫生: 呃…………算了,跟你們講這些太複雜的,最後不是講課,成了搞笑段子了……你們就記住“民以食為天”!這是千年流傳下來的老話,吃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吃什麼、怎麼吃都有很多的講究。

兜兜媽: 你能詳細說說嗎?

鄧醫生: 遠古時代的人類在吃上是茹毛飲血,靠本能找吃的。知道我們的“闌尾”吧?以前就是專門消化食物中的毛髮等難以消化物質的器官。直到我們開始吃得越來越精細,這個器官才慢慢退化了,但是也絕不是毫無用處的。西方醫學研究發現,那是一個儲藏大量有益菌的小袋子。從而證明,除非闌尾炎嚴重影響生命健康,否則不應該以保健預防為目的就粗暴的把它切除。

豆子媽: 啊?!原來闌尾也是有用的呀!真是長知識了!

鄧醫生: 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正常人體的所有器官存在都是有用的!古人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其實講的就是孝順首先要愛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你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怎麼談得上去愛其他?愛得不真實,也不具有持續性。如果人人愛父母愛工作都把自己給“愛死了”,那人類不都滅絕了嗎?這個三觀很正確呀?沒毛病!只是後來被一些人極端的去解釋和實施,成為約束愚弄統治人民群眾的工具罷了。

豆子: 鄧醫生,你說的這個是《孝經》!我們幼稚園學過!

鄧醫生: 其實中國古代很多典籍都有非常深刻的內涵,只是需要用我們的智慧,更好的去解釋它,把其中科學睿智的內涵發掘出來,而不是人云亦云。好了!扯遠了!言歸正傳!茹毛飲血時代,人的生存品質不高,壽命也不長,因為活著已經很艱難了,根本談不上講究。經過漫長的歷史,無數代人的積累,才總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內經》有雲:“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是我所知最早的專業飲食指導。

兜兜: 這句話我們經常聽到,之前顏帥也提到過,但是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鄧醫生: 五穀、五果、五畜、五蔬其實都遵循了陰陽五行原理。這就不再是簡單的吃飽肚子那麼簡單,而是要根據身體的需要,吃適合自己所處不同季節和地域的食物,尤其是要吃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其實也就是通過食物,達到“天、地、人”的和諧共鳴。

兜兜媽: 聽起來“不明覺厲”啊!

鄧醫生: 其實很好理解,舉個簡單的例子:同一個人,在家鄉活的很好,坐飛機到另一個地方,一吃東西就上吐下瀉,其實就是對“地”的一種不適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水土不服”;還有的人,一到節氣前後,或者變天的時候,就周身不適或舊病復發,這就是對“天”的一種不適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通過飲食去預防或調整。

正常的健康飲食,要吃偏性小、性味平和的東西。在這個飲食指導裡,五穀、五果、五畜、五蔬都是偏性比較小,性味相對甘平的。當然,它們相互間也是有區別的,這個我們明天再講!

可愛媽: 謝謝鄧醫生給我們講述了這麼多的知識!

鄧醫生: 我是被你們抓壯丁,毫無準備!今晚得回去仔細學習研究一下,可不能被你們這些學霸考倒了!大家再見!

眾學生: 謝謝鄧醫生,明天見!

(欲知後事如何,明天咱接著說)

****************************

本期專家簡介

鄧賢斌,

****************************

走過路過覺得小編寫得還湊合的各位大神們,請給小編一個贊,一個打賞,有什麼心得感悟吐槽也歡迎到評論區交流。拍磚請輕點~

謝謝大家捧場!

從你們還是個小細胞的時候開始,就需要從父母體內獲取能量,成為媽媽肚子裡的寶寶之後,更是一直通過臍帶汲取媽媽身體內的養分。一旦因臍帶受壓、胎盤剝落等原因導致胎兒無法接收足夠的營養氧氣,則生存會馬上受到影響。等生下來以後就需要吃食物。通過西醫講的“新陳代謝”,把食物轉化為身體需要的能量,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而人之所以覺得“餓”,其實就是身體缺乏能量後的一種提醒,表示消化道已經做好了工作的準備。

可愛媽: 那從中醫的角度怎麼解釋呢?

鄧醫生: 西方科技已經證明,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轉化太陽的能量,食草動物吃植物,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的肉,我們人類雜食……根源其實都是在把太陽的能量轉化為自己的生命能量。這種能量,我們的中華文化稱之為“陽氣”。中醫認為,陽氣是一切生命的基礎。普通人通過消化食物吸收營養來補充日常陽氣的消耗,而據說修行有成的高人,可以通過“食氣”來直接完成陽氣的補充。雖然我沒有見過,但我覺得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

兜兜: 就是說人真的可以靠“喝西北風”吃飽?

鄧醫生: 呃…………算了,跟你們講這些太複雜的,最後不是講課,成了搞笑段子了……你們就記住“民以食為天”!這是千年流傳下來的老話,吃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吃什麼、怎麼吃都有很多的講究。

兜兜媽: 你能詳細說說嗎?

鄧醫生: 遠古時代的人類在吃上是茹毛飲血,靠本能找吃的。知道我們的“闌尾”吧?以前就是專門消化食物中的毛髮等難以消化物質的器官。直到我們開始吃得越來越精細,這個器官才慢慢退化了,但是也絕不是毫無用處的。西方醫學研究發現,那是一個儲藏大量有益菌的小袋子。從而證明,除非闌尾炎嚴重影響生命健康,否則不應該以保健預防為目的就粗暴的把它切除。

豆子媽: 啊?!原來闌尾也是有用的呀!真是長知識了!

鄧醫生: 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正常人體的所有器官存在都是有用的!古人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其實講的就是孝順首先要愛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你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怎麼談得上去愛其他?愛得不真實,也不具有持續性。如果人人愛父母愛工作都把自己給“愛死了”,那人類不都滅絕了嗎?這個三觀很正確呀?沒毛病!只是後來被一些人極端的去解釋和實施,成為約束愚弄統治人民群眾的工具罷了。

豆子: 鄧醫生,你說的這個是《孝經》!我們幼稚園學過!

鄧醫生: 其實中國古代很多典籍都有非常深刻的內涵,只是需要用我們的智慧,更好的去解釋它,把其中科學睿智的內涵發掘出來,而不是人云亦云。好了!扯遠了!言歸正傳!茹毛飲血時代,人的生存品質不高,壽命也不長,因為活著已經很艱難了,根本談不上講究。經過漫長的歷史,無數代人的積累,才總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內經》有雲:“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是我所知最早的專業飲食指導。

兜兜: 這句話我們經常聽到,之前顏帥也提到過,但是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鄧醫生: 五穀、五果、五畜、五蔬其實都遵循了陰陽五行原理。這就不再是簡單的吃飽肚子那麼簡單,而是要根據身體的需要,吃適合自己所處不同季節和地域的食物,尤其是要吃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其實也就是通過食物,達到“天、地、人”的和諧共鳴。

兜兜媽: 聽起來“不明覺厲”啊!

鄧醫生: 其實很好理解,舉個簡單的例子:同一個人,在家鄉活的很好,坐飛機到另一個地方,一吃東西就上吐下瀉,其實就是對“地”的一種不適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水土不服”;還有的人,一到節氣前後,或者變天的時候,就周身不適或舊病復發,這就是對“天”的一種不適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通過飲食去預防或調整。

正常的健康飲食,要吃偏性小、性味平和的東西。在這個飲食指導裡,五穀、五果、五畜、五蔬都是偏性比較小,性味相對甘平的。當然,它們相互間也是有區別的,這個我們明天再講!

可愛媽: 謝謝鄧醫生給我們講述了這麼多的知識!

鄧醫生: 我是被你們抓壯丁,毫無準備!今晚得回去仔細學習研究一下,可不能被你們這些學霸考倒了!大家再見!

眾學生: 謝謝鄧醫生,明天見!

(欲知後事如何,明天咱接著說)

****************************

本期專家簡介

鄧賢斌,

****************************

走過路過覺得小編寫得還湊合的各位大神們,請給小編一個贊,一個打賞,有什麼心得感悟吐槽也歡迎到評論區交流。拍磚請輕點~

謝謝大家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