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揭秘“海島窮人飯”,傳說他們窮得只吃鮑參度日……

東方衛視大型中醫藥文化紀錄片——《本草中華》自開播來,連續兩周創下全國同時段專題片排名第一,豆瓣評分高達8.8分。明晚20:50播出的第三集,將為您揭秘沙漠蓯蓉、遼東海參、補氣第一的人參和補血第一的三七,

天南地北,鬥轉星移,聚自然之精華,滋養生命不息。本草的力量不僅僅是“治已病”,通過滋補養生“治未病”,才是本草守護華夏生機的秘方。

海參一定沒想過,它還有被比作“豬皮”的一天。

在網路熱議的“海島窮人飯”中,豬肉這樣的食材是沒有的,甚至是富人餐桌的專屬菜品,而窮人家“靠海吃海有啥吃啥”,也就是些海參、鮑魚什麼的,數量也不多,也就隨便丟個一鍋吧。

明晚即將播出的紀錄片《本草中華》中,遼東半島的“海猛子”張百勝提溜上來的一大網海參,真是讓人想就這麼奮不顧身地“窮”一回。

幾十米深的海底、不到15度的水溫、3倍於陸地上的氣壓,捕撈絕妙偽裝的海參比想像的更難。

當張百勝終於找到一大片海參後,嫺熟快速地捕參入網,然而拉回船上後,他又開始把海參“丟”回大海。

原來,這些以海為生的人們頗為“愛幼”,

5歲以下的小海參留守大海,“青壯年”則上岸入藥入食。這也是他們世代以海為生的智慧。

性溫補的“參”,生於水是海參,長於土就是人參。

海中珍饈海參會藏,而“百草之王”的人參可是會“跑”。

在集安代代相傳的尋參文化中,為了避免“嚇跑”人參,把頭們都有自己獨特的資訊傳遞方法。要找人參還得先找它的“鄰居”棒槌草,找到了棒槌草,指向人參的紅色“門鈴”也就不遠了。

人參有棒槌草,

“沙漠人參”也有自己的CP梭梭。梭梭,過去鮮為人知,去年8月卻成為了召喚無數人早起的神秘植物。有人每天七點多醒來瘋狂偷好友能量,有人改公交為步行積攢步數,就是為了攢夠17.9kg能量,在內蒙古阿拉善地區種上一顆梭梭樹,為環境公益獻力。

然而人們只知道種梭梭樹能改善沙漠環境,卻不知道梭梭下還埋著當地人賴以為生的名貴補藥——肉蓯蓉。

這些大補滋養的本草大多不太“老實”,海底躺的、地上跑的、土裡埋的,無奇不有。

三七,看起來是個“乖孩子”,老老實實生長三年就可以豐收,然而……三年後,就拍拍屁股走了也不管採收後的土地。

從沙漠蓯蓉,到遼東海參,從補氣第一的人參,到補血第一的三七,《步履》中不僅有人們尋求百草的腳步,還有藏香師任青德哲追尋信仰的朝聖之旅。

為了制出更純淨的藏香,任青德哲主演了自己的《岡仁波齊》,七個月的漫漫征途,最終化為布達拉宮中的嫋嫋香煙……

明晚20:50

大型中醫藥紀錄片《本草中華》

致敬傳統中醫藥文化

卻不知道梭梭下還埋著當地人賴以為生的名貴補藥——肉蓯蓉。

這些大補滋養的本草大多不太“老實”,海底躺的、地上跑的、土裡埋的,無奇不有。

三七,看起來是個“乖孩子”,老老實實生長三年就可以豐收,然而……三年後,就拍拍屁股走了也不管採收後的土地。

從沙漠蓯蓉,到遼東海參,從補氣第一的人參,到補血第一的三七,《步履》中不僅有人們尋求百草的腳步,還有藏香師任青德哲追尋信仰的朝聖之旅。

為了制出更純淨的藏香,任青德哲主演了自己的《岡仁波齊》,七個月的漫漫征途,最終化為布達拉宮中的嫋嫋香煙……

明晚20:50

大型中醫藥紀錄片《本草中華》

致敬傳統中醫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