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九一八”這天提個問:憑什麼愛我中華就是“民族主義”?

再問問西方:中國人的民族主義狹隘嗎?

在一些西方人和西方媒體眼裡,中國人經常與“民族主義”畫上等號。尤其是前段時間《戰狼2》的熱映,又讓一些西方媒體給中國人貼上這一標籤。

與此同時,西方很多學者、媒體認為在2016年以來的世界各地,全球化正遭遇復興的民族主義力量的挑戰。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民族主義?

怎麼看民族主義

作為一個非常流行的概念,很多人其實對“民族主義”的定義和涵義並不瞭解。從客觀上說,民族主義是一種精神意識。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甚至每一個人都擁有這樣一種精神意識。這一意識的本質就是本國或本民族的特性優於其他國家或其他民族的特性,

因此必須努力維護這一優越性。

民族主義是好東西還是壞東西?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宣導合作共贏、尊重他國利益的民族主義積極向上,因而是求之不得的好東西;相反,自私自利、信奉強權政治、鼓吹“老子第一”的民族主義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是壞東西。

積極向上的民族主義既能提升本國國民的愛國熱情,

也能為全球化創造正能量;狹隘的民族主義則是為民粹主義添油加火,阻擾全球化趨勢的發展。

能否使狹隘的民族主義變為好的民族主義?對於出現在他國的狹隘的民族主義,只能依靠國際輿論的引導。對於出現在本國的狹隘的民族主義,筆者認為除了本國輿論引導以外,政府應該做更多的工作。一方面,政府應該增加外交政策的透明度,拆除“精英外交”的藩籬,

使大眾瞭解外交行為的來龍去脈及其正確性;另一方面,政府也應該允許大眾在合法的管道內發表自己的看法。

民族主義可進入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外交和文化等領域,由此產生的影響雖不盡相同,但不容低估。

在政治領域,民族主義的體現就是愛國主義。眾所周知,愛國主義是每一個人應該擁有的熱愛祖國的公民道德,蘊含了民族自豪感和忠誠。因此,

放棄愛國主義,就是對祖國的不忠,甚至會導致對祖國的背叛。無怪乎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政府都宣導愛國主義。

在經濟領域,民族主義可以成為一國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因此民族主義常被稱作經濟民族主義或資源民族主義。在這樣的民族主義理念的指引下,一些國家的政府常對外國資本或外國商品實施多種多樣的限制,有時甚至對外資企業實施國有化。正如肖薩納·坦塞在其《拉丁美洲的經濟民族主義》一書中所說的那樣,

“那些尚未取得‘現代化’或‘發達’地位的國家,對於控制本國自然資源和經濟命運越來越警覺,並認識到這種必要性。這一現象的特點就是‘經濟民族主義’。”

在外交領域,民族主義常與國家主權、國家形象和國際關係密切相連。因此,每當本國的領土、主權或其他形式的國家利益受到他國的損害時,民族主義情感會急劇上漲。到他國大使館門前示威遊行,就是民族主義情感在行動上的體現。需要指出的是,那些偏激的民族主義行為是不值得提倡的。

在文化領域,民族主義的表現形式就是不認同外來文化的可取之處,厭惡、限制、甚至抵制外來文化。由此可見,在這樣一種民族主義情感的支配下,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必然會變得難上加難。

全球化與民族主義

自古以來,民族主義從未偃旗息鼓,而是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其頑強的力量。尤其在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的今天,民族主義情感抬頭似乎是一種更為司空見慣的現象。這無疑與全球化的弊端長期得不到消弭有關。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全球化破壞或削弱了本民族的特性,打擊了本國的經濟利益。因此,在一定意義上,狹隘的民族主義成了反全球化人士的思想武器。

在一些國家,狹隘的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排外”心態的情感基礎。令人遺憾的是,在歐美的投票箱中,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大有市場,兩者沆瀣一氣,相互利用,干擾了正常的政治氛圍。

事實上,雖然全球化趨勢淡化了民族國家的隔閡,強化了全球主義的特性,但是,民族主義與全球化並非“零和遊戲”,更不是一種你死我活的鬥爭。相反,全球化為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和不同民族之間的溝通提供了便利,而這樣的交往和溝通能推動全球化趨勢的發展。

中國的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在中國的存在早已成為國際媒體和外國學者關注的一個“興奮點”。這是不足為怪的,因為中國的國際地位在上升,中國人的言行必然會受人關注。

但是,不少國際媒體和外國學者在觀察中國的民族主義時,總是放不下“有色眼鏡”。因此,一些敢於捍衛中國國家利益、敢於宣導“愛我中華”、敢於回擊國際媒體的虛假報導、敢於批評外國學者不實之詞的中國媒體和中國學者,常被冠之以“民族主義”(nationalistic)的“雅號”。在這些國際媒體和外國學者的心目中,似乎中國人就應該放棄愛國主義,不應捍衛本國的主權,也不必重視中國的國家利益。這樣的要求,對任何一個國家的媒體和學者而言,都是無理和蠻橫的,對中國媒體和中國學者也不例外。

有人認為,中國的民族主義引起了周邊的憂慮和恐慌,這一判斷是言過其實的。古老的中國文化一直宣導“遠親不如近鄰”,中國領導人早就表示,中國堅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毋庸諱言,當中國的領土被他國染指後,確實有一些中國人採取了不理性的行為,但這樣的人畢竟是極少數。這些人的狹隘民族主義行為不能代表所有中國人,也是中國主流社會強烈反對的。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幾天前發表題為《中國人眼裡的中國崛起》的文章,通過調查訪問分析中國人的真實想法,有理有據。這家澳媒在北京高校對3000多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只有不到5%的受訪者支持 “極端民族主義”,而近80%的受訪者支持愛國主義。這表明,一些“極端民族主義”的聲音並不是中國民眾態度的主流。

(作者江時學系上海大學特聘教授,原標題: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義)

本期精彩回顧

到他國大使館門前示威遊行,就是民族主義情感在行動上的體現。需要指出的是,那些偏激的民族主義行為是不值得提倡的。

在文化領域,民族主義的表現形式就是不認同外來文化的可取之處,厭惡、限制、甚至抵制外來文化。由此可見,在這樣一種民族主義情感的支配下,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必然會變得難上加難。

全球化與民族主義

自古以來,民族主義從未偃旗息鼓,而是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其頑強的力量。尤其在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的今天,民族主義情感抬頭似乎是一種更為司空見慣的現象。這無疑與全球化的弊端長期得不到消弭有關。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全球化破壞或削弱了本民族的特性,打擊了本國的經濟利益。因此,在一定意義上,狹隘的民族主義成了反全球化人士的思想武器。

在一些國家,狹隘的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排外”心態的情感基礎。令人遺憾的是,在歐美的投票箱中,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大有市場,兩者沆瀣一氣,相互利用,干擾了正常的政治氛圍。

事實上,雖然全球化趨勢淡化了民族國家的隔閡,強化了全球主義的特性,但是,民族主義與全球化並非“零和遊戲”,更不是一種你死我活的鬥爭。相反,全球化為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和不同民族之間的溝通提供了便利,而這樣的交往和溝通能推動全球化趨勢的發展。

中國的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在中國的存在早已成為國際媒體和外國學者關注的一個“興奮點”。這是不足為怪的,因為中國的國際地位在上升,中國人的言行必然會受人關注。

但是,不少國際媒體和外國學者在觀察中國的民族主義時,總是放不下“有色眼鏡”。因此,一些敢於捍衛中國國家利益、敢於宣導“愛我中華”、敢於回擊國際媒體的虛假報導、敢於批評外國學者不實之詞的中國媒體和中國學者,常被冠之以“民族主義”(nationalistic)的“雅號”。在這些國際媒體和外國學者的心目中,似乎中國人就應該放棄愛國主義,不應捍衛本國的主權,也不必重視中國的國家利益。這樣的要求,對任何一個國家的媒體和學者而言,都是無理和蠻橫的,對中國媒體和中國學者也不例外。

有人認為,中國的民族主義引起了周邊的憂慮和恐慌,這一判斷是言過其實的。古老的中國文化一直宣導“遠親不如近鄰”,中國領導人早就表示,中國堅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毋庸諱言,當中國的領土被他國染指後,確實有一些中國人採取了不理性的行為,但這樣的人畢竟是極少數。這些人的狹隘民族主義行為不能代表所有中國人,也是中國主流社會強烈反對的。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幾天前發表題為《中國人眼裡的中國崛起》的文章,通過調查訪問分析中國人的真實想法,有理有據。這家澳媒在北京高校對3000多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只有不到5%的受訪者支持 “極端民族主義”,而近80%的受訪者支持愛國主義。這表明,一些“極端民族主義”的聲音並不是中國民眾態度的主流。

(作者江時學系上海大學特聘教授,原標題: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義)

本期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