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比“不要跟陌生人說話”更重要的是分辨誰是真正的“狡猾的大人”

我們總說,要教育孩子對陌生人保持警惕——“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可往往忽略了,孩子畢竟是孩子,無論是智力還是見識都不如成年人。大人多狡猾啊,爸爸媽媽們應該如何從家庭安全教育著手,

保護我們的孩子?

最近英國媒體報導了一個這樣的事情,一個媽媽突然生病要馬上進醫院的急診室,但家裡的四個孩子必須有人照看。情急中,這個媽媽帶著孩子去了醫院,拜託醫生護士照看年幼的兩個。但是兩個大兒子(十歲和八歲)需要去學校正常上學,唯有請鄰居幫忙到醫院接了孩子送到學校。

圖片:英國《太陽報》

因為鄰居大叔意外遲到,兩個孩子在醫院門口等待了40分鐘,經歷了讓大家都後怕的“綁架未遂”:三個大人看見孩子自己坐在醫院門口,慢慢靠近,兩男一女中的女性嫌疑人對孩子說:

“孩子們,我的男朋友現在躲在廁所裡,因為他不敢看醫生,你們能不能幫姐姐一個忙讓他出來,告訴他醫生會治好他的病的。

孩子回答:“不了,謝謝。”

三個大人圍著孩子繼續說:“如果你們願意幫姐姐的忙,告訴他出來就沒事了,你們就救了他的命呀!”

兩個孩子堅決拒絕:“不用了,謝謝。”

這時鄰居大叔到了,兩個孩子馬上跑到熟人旁邊,跑開後,廁所裡的男人馬上就走了出來跟著其他三個同夥揚長而去。事後員警確認,這四個大人正是之前一起兒童綁架案的嫌疑人。

當被問到孩子為什麼這麼冷靜和堅決拒絕?

孩子們表示,是因為媽媽平時就教育自己——如果一個大人需要幫助,他會找另一個大人,而不是向一個孩子尋求幫助。

孩子說:“他們一共有三個大人,醫院走廊還有那麼多醫生護士他們都不問,卻來問我們,我知道他們不是好人,他們是狡猾的大人。”

圖片:英國《太陽報》

還記得韓國電影《素媛》裡的小女孩嗎?放學獨自回家的路上,下雨了,善良的小姑娘為大叔打傘後卻慘遭性侵,渾身傷痛的她淚流滿面的說:“我做錯什麼了嗎?”

▲身為父母,沒有辦法時刻在孩子身邊保護孩子,

那就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而比起讓孩子把所有的陌生人都劃清界限,父母更應該做的,是告訴孩子分辨”狡猾的大人“(壞人)的方法!

保護孩子遠離侵害的三個方法

提防潛在的危險人物

美國的一項調查證實,90%以上的受害兒童是被自己認識和信任的人所侵犯。爸爸媽媽要告訴孩子身邊的熟人更需要防範,對孩子們進行危險防範教育。

潛在的危險人物——這些人一般看上去不像壞人,甚至有可能是非常受歡迎的老師或者輔導員,也有可能是孩子熟悉的人,比如親戚、鄰居、繼養父母甚至是朋友。

保護自己的身體

孩子的身體屬於他/她自己支配,沒有人有權利讓他們的身體感覺不適,如果有人這麼做了,孩子有權利拒絕。要讓孩子知道,如果不願意的話,沒有人可以親或者抱他/她。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可以拒絕任何身體接觸。無論對象是陌生人、長輩、親戚、朋友、客人,還是老師或者教練(家庭成員或者熟悉的人或者是所愛的人),孩子都有權利說:“不,我不喜歡你親近我”。這與禮貌和教養無關。

內衣褲/泳衣覆蓋的身體部分,是隱私部位。

隱私部位不能讓任何人看或者觸摸,自己也不能去看或者撫摸別人的隱私部位。醫生和護士或者家庭成員是可以接觸隱私部位的,但是要請他們解釋為什麼這樣做,同時要首先獲得孩子的同意。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有控制權,孩子的感受應該得到尊重。而爸爸媽媽需要幫孩子解決最原始的對性的好奇,尊重和接納孩子的疑惑,再在孩子理解的基礎上給孩子教授防範知識。

“秘密”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

性侵犯者經常會用“這是我和你的小秘密”之類的話威脅、堵住孩子的嘴。而學齡前的孩子對於秘密和驚喜之間的界限區分不明確,所以爸爸媽媽要向孩子解釋:秘密有“好”(讓人驚喜的),和“壞”的(讓人難過、擔憂或者恐懼)兩種。要說出“壞”的秘密,這不會讓自己陷入困境,也不會傷害家庭或者所愛的人。

孩子可以在任何時候,把他/她的沮喪或者擔心告訴爸爸媽媽。如果感到悲傷、焦慮或者恐懼,應該向信任的成年人,不一定是家庭成員,也可以是老師或者朋友的父母,甚至是熱線電話訴說(防止家庭成員的性侵害)。要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麼,說出來不會讓他/她惹麻煩或者受到傷害,這不是他/她的錯。

最後,讓作者和爸爸媽媽分享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王大偉教授關於兒童安全教育的十句平安警語:

1. 背心褲衩不許摸

2. 向陌生人說不。

3. 壞蛋可以騙。

4. 堅決不打黑車。

5. 小小秘密告訴家長。

6. 發生突發事件可以自己逃生。

7. 一定要走斑馬線。

8. 火災來了,彎腰捂嘴往下逃。

9. 學會見義巧為。

10. 緊急避險時可以打破常規。

爸爸媽媽要告訴孩子身邊的熟人更需要防範,對孩子們進行危險防範教育。

潛在的危險人物——這些人一般看上去不像壞人,甚至有可能是非常受歡迎的老師或者輔導員,也有可能是孩子熟悉的人,比如親戚、鄰居、繼養父母甚至是朋友。

保護自己的身體

孩子的身體屬於他/她自己支配,沒有人有權利讓他們的身體感覺不適,如果有人這麼做了,孩子有權利拒絕。要讓孩子知道,如果不願意的話,沒有人可以親或者抱他/她。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可以拒絕任何身體接觸。無論對象是陌生人、長輩、親戚、朋友、客人,還是老師或者教練(家庭成員或者熟悉的人或者是所愛的人),孩子都有權利說:“不,我不喜歡你親近我”。這與禮貌和教養無關。

內衣褲/泳衣覆蓋的身體部分,是隱私部位。

隱私部位不能讓任何人看或者觸摸,自己也不能去看或者撫摸別人的隱私部位。醫生和護士或者家庭成員是可以接觸隱私部位的,但是要請他們解釋為什麼這樣做,同時要首先獲得孩子的同意。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有控制權,孩子的感受應該得到尊重。而爸爸媽媽需要幫孩子解決最原始的對性的好奇,尊重和接納孩子的疑惑,再在孩子理解的基礎上給孩子教授防範知識。

“秘密”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

性侵犯者經常會用“這是我和你的小秘密”之類的話威脅、堵住孩子的嘴。而學齡前的孩子對於秘密和驚喜之間的界限區分不明確,所以爸爸媽媽要向孩子解釋:秘密有“好”(讓人驚喜的),和“壞”的(讓人難過、擔憂或者恐懼)兩種。要說出“壞”的秘密,這不會讓自己陷入困境,也不會傷害家庭或者所愛的人。

孩子可以在任何時候,把他/她的沮喪或者擔心告訴爸爸媽媽。如果感到悲傷、焦慮或者恐懼,應該向信任的成年人,不一定是家庭成員,也可以是老師或者朋友的父母,甚至是熱線電話訴說(防止家庭成員的性侵害)。要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麼,說出來不會讓他/她惹麻煩或者受到傷害,這不是他/她的錯。

最後,讓作者和爸爸媽媽分享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王大偉教授關於兒童安全教育的十句平安警語:

1. 背心褲衩不許摸

2. 向陌生人說不。

3. 壞蛋可以騙。

4. 堅決不打黑車。

5. 小小秘密告訴家長。

6. 發生突發事件可以自己逃生。

7. 一定要走斑馬線。

8. 火災來了,彎腰捂嘴往下逃。

9. 學會見義巧為。

10. 緊急避險時可以打破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