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廈門鼓浪嶼一日遊

中秋節將要到來,又想起以前在廈門的時候,在中秋那一天,爬到鼓浪嶼的日光沿,和親朋好友一起博餅,過中秋,那種情景真的仿佛就在昨天。

鼓浪嶼 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因漲潮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而得名。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

鼓浪嶼全島的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各種喬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餘科,1000餘種。代表景點有:日光岩、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獲得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美五大城區等榮譽。在波蘭當地時間2017年7月8日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專案。

在鼓浪嶼島上有70%左右是21世紀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除外國人歐陸建築及華僑建築外,本地軍民也紛紛造屋蓋房。有些本地的名人、富戶,往往請外國的設計師設計圖紙,或者套用現成的圖紙,

或者模仿周圍的房屋形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規模宏大,裝修豔麗,做工亦很講究。除居住建築外,一些華僑也投資興建了很多公用事業類建築,創辦了建築公司,組建了一些施工隊伍,開發建設了很多道路街區和店面。比較著名的華僑實業家黃奕住、李清泉、黃仲訓等人,在鼓浪嶼投以鉅款,發展房地產業,建設開發出售住宅,創辦電話、電報公司及自來水廠、碼頭等公共事業。
抗戰前,鼓浪嶼樓房錯落有致、造型迥異。抗戰時期與解放戰爭時期,一些建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毀壞。

林氏府(八角樓),英國領事館,日本領事館,天主堂,美國領事館,番婆樓,楊家園,八卦園,船樓,滙豐銀行經理公館,林屋,金瓜樓,觀海別墅,三一堂,怡園,黃榮遠堂,海天堂構,白家別墅,廖家別墅,西林別墅,圃庵,容谷,黃家花園,會審公堂,林文慶別墅,觀彩樓,亦足山莊,春草堂等是島上的著名建築,

依然保留著當年鼓浪嶼的風彩。

從19世紀中葉起,伴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西方音樂開始湧進鼓浪嶼,與鼓浪嶼優雅的人居環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嶼今日的音樂傳統,培養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陳佐煌、許斐平等一大批傑出的音樂家。如今,鼓浪嶼的人均鋼琴擁有率為全國第一,島上有100多個音樂世家,2002年鼓浪嶼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命名為 “音樂之島”。 有國內僅有、國際一流的鋼琴博物館,常年舉辦鼓浪嶼鋼琴節暨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美國音樂周等重大音樂活動。2013年12月28日,在鼓浪嶼音樂廳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我愛我的鼓浪嶼——歲月迴響》——2014年新年音樂會。音樂會由鼓浪嶼街道辦事處主辦,廈門二中校友會和鼓浪嶼音樂廳協辦,鼓浪語音樂沙龍承辦。

鼓浪嶼代表景點有:日光岩、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著名詩人王心鑒的《鼓浪行》一詩,寫到“世外有鷺嶼,巉岩鎮海門。碧波連碧空,白帆載白雲。片瓦曰古寺,只榕若重林。撫琴思國士,竹影拭劍痕。”即說明了鼓浪嶼的厚重歷史和秀美風景。隨著廈 門的發展,鼓浪嶼成為觀光、度假、旅遊、購物、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海島風景文化旅遊區。

中秋博餅是每年中秋節廈門要舉行的傳統活動。據說在300多年前鄭成功據廈抗清,鄭的部將洪旭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於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於是與當年駐紮在今洪本部33~44號的後部衙堂屬員,經過一番推敲,巧妙設計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拼搏。

如今每年還會在鼓浪嶼的最高點日光舉行博餅比賽,在這一天的晚上,鼓浪嶼上面人山人海,大家都興奮的搖著骰子,祈求著好運氣的來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 感受一下氣氛。

常年舉辦鼓浪嶼鋼琴節暨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美國音樂周等重大音樂活動。2013年12月28日,在鼓浪嶼音樂廳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我愛我的鼓浪嶼——歲月迴響》——2014年新年音樂會。音樂會由鼓浪嶼街道辦事處主辦,廈門二中校友會和鼓浪嶼音樂廳協辦,鼓浪語音樂沙龍承辦。

鼓浪嶼代表景點有:日光岩、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著名詩人王心鑒的《鼓浪行》一詩,寫到“世外有鷺嶼,巉岩鎮海門。碧波連碧空,白帆載白雲。片瓦曰古寺,只榕若重林。撫琴思國士,竹影拭劍痕。”即說明了鼓浪嶼的厚重歷史和秀美風景。隨著廈 門的發展,鼓浪嶼成為觀光、度假、旅遊、購物、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海島風景文化旅遊區。

中秋博餅是每年中秋節廈門要舉行的傳統活動。據說在300多年前鄭成功據廈抗清,鄭的部將洪旭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於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於是與當年駐紮在今洪本部33~44號的後部衙堂屬員,經過一番推敲,巧妙設計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拼搏。

如今每年還會在鼓浪嶼的最高點日光舉行博餅比賽,在這一天的晚上,鼓浪嶼上面人山人海,大家都興奮的搖著骰子,祈求著好運氣的來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 感受一下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