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值得收藏」超級實用的小兒推拿手法(四)

17、運水入土

【位置】自小指掌面指尖(腎水穴)至拇指橈側緣指尖(脾土穴),沿手掌邊緣成一條弧線(如圖一)。

【操作】自小指掌面指尖起,沿手掌邊緣,經小天心穴推運至拇指橈側緣指尖,一般運100-300次。

【功效與主治】健脾助運、潤燥通便,多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完穀不化、腹瀉痢疾、便秘、疳積等症。

18、運土入水

【位置】自拇指橈側緣指尖(脾土穴)至小指掌面指尖(腎水穴),沿手掌邊緣成一條弧線(如圖二)。

【操作】自拇指橈側緣指尖開始,沿手掌邊緣,經小天心穴推運至小指掌面指尖,一般運100-300次。

【功效與主治】清脾胃之濕熱,補腎水之不足。多用於新證、實證,如濕熱內蘊所致的少腹脹滿、泄瀉、痢疾、小便赤澀等。

19、總筋

【位置】掌後腕橫紋的中點(如圖三)。

【操作】術者用中指指腹揉之,稱“揉總筋”,用拇指指甲掐之或掐揉之,稱為“掐總筋”或“掐揉總筋”。一般揉100-300次,掐3-5次。

【功效與主治】瀉熱散結,通調周身氣機,主治心經有熱、驚風、夜啼、潮熱、口舌生瘡、實火牙痛以及一切實熱證。

【說明】本穴為治療口瘡的主穴之一,尤其對舌尖、舌面口瘡療效好。

20、天河水

【位置】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中點(總筋)至肘橫紋中點(曲澤)成一直線(如圖四)。

【操作】 術者右手用拇指或食、中指併攏,用指腹由總筋穴推至曲澤穴,稱“清天河水”(注:所有穴向心推為補,唯獨天河水向心推為清),一般推100-300次。如果由內勞宮穴推至曲澤穴,則稱為“大清天河水”。

【功效與主治】清熱除煩、鎮驚、瀉心火、利尿,

主治外感發熱、口渴、口幹、煩躁、夜啼、睡眠不寧、口瘡、重舌、木舌、伸舌、弄舌、痰喘、咳嗽、小便短澀等一切熱證。

│廣州中醫藥大學針推學院教授-楊良兵/文,許建/編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採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參與每週有獎答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