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V刷屏帶火“橙色書包”,背後的故事很暖

“從橙色書包這一輪刷屏看,實際很多人已經在關注聽障兒童的生存和社會現狀,並進行轉發呼籲,提供一些幫助。”

全文2774字,閱讀約需5分鐘

一個橙色書包,讓連日來的朋友圈成為“橙色海洋”。

▲橙色書包得到多個“大V”轉發。網路截圖

“橙色書包”是公益組織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面向聽障兒童發起的一項活動。項目負責人之一、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助理葉飛告訴新京報(ID:bjnews_xjb)記者,活動經費全部來自社會捐贈。從去年4月份至今,

一共發放10110個橙色書包,每個成本120元。

他表示,聽障群體目前仍在就業、婚戀等領域存在被差別對待的問題,而公益組織的工作,就是消除這種認識上的差異感。通過“橙色書包”,最終在全社會形成關愛聽障人群的“橙色關愛文化”。

▲獲得捐贈的聽障兒童背上橙色書包。

受訪者供圖

━━━━━

獲得橙色書包需要申請審核

新京報:“橙色書包”計畫是怎麼被提出並實施的?

葉飛:“橙色書包”計畫是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的一個公益品牌,最早是有一位項目部的同事提出這個創意,然後大家在基金會內部進行討論,初步有了一個實施計畫。之後,基金會針對相關聽障兒童康復機構和家長都做了調研,並找了一些公益界的資深人士,

以及其他行業的代表,大家一起開了創意座談會,討論出一個最終方案。

調研在2016年1月份進行,正式開始發放書包是2016年4月份。由基金會負責,下屬專案部具體執行。

新京報:第一批“橙色書包”發到了哪裡?

葉飛:“橙色書包”面向全國範圍內的康復機構和特殊教育學校發放。第一站我們選擇了在北京和徐州兩個地方,算作一個試點。選擇北京是因為北京的聽力康復機構比較多,

水準相對較好,也比較集中。另外,北京的城市比較大,路上車輛比較多,配備“橙色書包”的必要性會高一些。選擇徐州,是因為徐州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申請了特別基金,於是在兒童節前夕進行了發放。

新京報:機構或者學校,如何能夠獲得“橙色書包”?

葉飛:作為康復機構或者學校,首先要向基金會的專案部提交申請表格,成為專案學校或者項目機構。在申請材料中,還需要提供哪些學生需要橙色書包。

基金會在收到申請材料後,會進行機構資質審核,然後再去審核學生名單,進行抽檢。審核通過後,就可以進行書包寄送。

新京報:這些書包從申請到最終到達,需要多長時間?

葉飛:正常的快遞是3天左右,但是比較大件的物品,只能通過物流公司發送。最多一次,發過400多個書包,物流耗時8天左右。審核過程一般是三到五天之內。

新京報:會出現需要 “排隊”申請的情況嗎?

葉飛:發放要根據收到捐贈的情況,製作書包,然後按照申請的順序進行寄送。如果捐贈還沒到,申請又很多,就只能等捐贈進來後再發放了,這種需要“排隊”的情況不算多。

━━━━━

書包成本全部來自社會捐贈

新京報:“橙色書包”至今發放了多少?

葉飛:目前已經發放了10110個。需要注意的是,“橙色書包”不僅僅是一個書包,裡面還有一套美術用品,包括水粉顏料、水粉筆和彩色鉛筆,還有一些學習用具,包括鉛筆袋和鉛筆刀。

新京報:為什麼會在書包裡裝美術用具?

葉飛:因為根據調查發現,聽障兒童的聽力損失以後,他們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色彩表達能力,反而會比一般人強一些。之前我們做過一些畫作徵集活動,發現這些孩子在這方面,非常有天賦,就希望能把這個特長好好發揮。

▲橙色書包內包括提供的美術用品。 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每個“橙色書包”的成本是多少?

葉飛:每一個成本在 120元,這個價格,包含了書包本身和裡面的美術、學習用品,另外還包含物流的費用、計畫的運營成本,包括工作人員抽檢產生的差旅費用,以及一些日常宣傳費用,全部算在裡面。

新京報:這些成本所需的資金從哪裡來?

葉飛:全部是社會捐贈,從去年4月份至今,陸陸續續有捐贈資金進來,包括個人捐贈和企業募集。作為一個公益項目,我們募集到的所有錢,都分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兩種用途,有嚴格區分。限定性的用途,比如捐贈人會在捐贈的時候明說,這筆錢用於“橙色書包”項目,就只能用在這裡。

非限定性,就是捐贈人不直接指定捐贈用途。比如通過網路捐贈,我們在網上發起橙色書包項目,大家看到後想要支持,就向項目捐贈。這個時候,錢都進入橙色書包項目中。

新京報:除了公益組織之外,聽障兒童有其他途徑獲得幫助嗎?

葉飛:從國家層面,有一些慈善項目,會對聽障兒童的恢復有一定的説明,比如免費安裝人工耳蝸或者助聽器,對於聽障患者來說,這個是從0到1的變化。中國傳統有句口頭禪會說“十聾九啞”,因為聽不到,就無法回饋。佩戴後,可以聽到聲音,之後就可以通過言語康復訓練,變為開口說話。

但是由於我們國家人口基數大,各地經濟發展不平等,很多邊遠地區的孩子,由於資訊獲取途徑的問題申請不到,所以這一塊其實一直也有欠缺。

━━━━━

刷屏來得“猝不及防”

新京報:為什麼會用“橙色”作為標識色?

葉飛:橙色是最溫暖的一種顏色,波長比較長,能夠很容易被發現。在國外很多書包、校車、學生的帽子,都是這種顏色。

新京報:“橙色書包”活動有什麼更深層次的目的?

葉飛:橙色書包的落點是關注聽障兒童交通安全,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在全社會形成橙色關愛文化,關愛聽障兒童和相關人群。實際上,對於殘障群體的關愛程度能夠反映社會文明水準。

新京報:對於聽障兒童來說,最需要的説明是什麼?

葉飛:最迫切的,當然是聽到聲音、學會說話,這樣就可以融入正常生活。另外,從聽障兒童的角度來說,需要社會環境給予支援和關愛。這幾年相對要好一些,從橙色書包這一輪刷屏看,實際很多人已經在關注聽障兒童的生存和社會現狀,並進行轉發呼籲,提供一些幫助。

新京報:社會層面來說,這種關愛程度夠嗎?

葉飛:不算夠,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做不好,是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一個群體。這就需要我們去多做宣傳,多走上台前。

新京報:在這個過程中,公益組織應當承擔什麼作用?

葉飛:公益組織應當宣導關愛文化,幫助社會給予聽障兒童更多理解關注,促進對這一人群的平等對待。目前,聽障人群的就業非常困難,包括婚戀狀況,也存在這個問題。公益組織需要在意識層面,消除公眾對這一群體認識上的差異感,喚醒這種平權意識。

新京報:作為公益組織,這次“橙色書包”刷屏是否達到了我們預期的效果?

葉飛:從最初招標,到後期籌款和執行,我一直參與這個項目。文案都是我們做的,但是突然被這麼多人刷屏的具體原因確實不清楚,對於大家關注的這種熱度,讓整個基金會都猝不及防。但能夠說明的是,大家的公益意識上升了,全社會都在推動這種關注,可以說是一種進步。

新京報記者 王煜

值班編輯:張一對兒 李二號

更多新聞請關注新京報微信(ID:bjnews_xjb)

本文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葉飛:發放要根據收到捐贈的情況,製作書包,然後按照申請的順序進行寄送。如果捐贈還沒到,申請又很多,就只能等捐贈進來後再發放了,這種需要“排隊”的情況不算多。

━━━━━

書包成本全部來自社會捐贈

新京報:“橙色書包”至今發放了多少?

葉飛:目前已經發放了10110個。需要注意的是,“橙色書包”不僅僅是一個書包,裡面還有一套美術用品,包括水粉顏料、水粉筆和彩色鉛筆,還有一些學習用具,包括鉛筆袋和鉛筆刀。

新京報:為什麼會在書包裡裝美術用具?

葉飛:因為根據調查發現,聽障兒童的聽力損失以後,他們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色彩表達能力,反而會比一般人強一些。之前我們做過一些畫作徵集活動,發現這些孩子在這方面,非常有天賦,就希望能把這個特長好好發揮。

▲橙色書包內包括提供的美術用品。 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每個“橙色書包”的成本是多少?

葉飛:每一個成本在 120元,這個價格,包含了書包本身和裡面的美術、學習用品,另外還包含物流的費用、計畫的運營成本,包括工作人員抽檢產生的差旅費用,以及一些日常宣傳費用,全部算在裡面。

新京報:這些成本所需的資金從哪裡來?

葉飛:全部是社會捐贈,從去年4月份至今,陸陸續續有捐贈資金進來,包括個人捐贈和企業募集。作為一個公益項目,我們募集到的所有錢,都分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兩種用途,有嚴格區分。限定性的用途,比如捐贈人會在捐贈的時候明說,這筆錢用於“橙色書包”項目,就只能用在這裡。

非限定性,就是捐贈人不直接指定捐贈用途。比如通過網路捐贈,我們在網上發起橙色書包項目,大家看到後想要支持,就向項目捐贈。這個時候,錢都進入橙色書包項目中。

新京報:除了公益組織之外,聽障兒童有其他途徑獲得幫助嗎?

葉飛:從國家層面,有一些慈善項目,會對聽障兒童的恢復有一定的説明,比如免費安裝人工耳蝸或者助聽器,對於聽障患者來說,這個是從0到1的變化。中國傳統有句口頭禪會說“十聾九啞”,因為聽不到,就無法回饋。佩戴後,可以聽到聲音,之後就可以通過言語康復訓練,變為開口說話。

但是由於我們國家人口基數大,各地經濟發展不平等,很多邊遠地區的孩子,由於資訊獲取途徑的問題申請不到,所以這一塊其實一直也有欠缺。

━━━━━

刷屏來得“猝不及防”

新京報:為什麼會用“橙色”作為標識色?

葉飛:橙色是最溫暖的一種顏色,波長比較長,能夠很容易被發現。在國外很多書包、校車、學生的帽子,都是這種顏色。

新京報:“橙色書包”活動有什麼更深層次的目的?

葉飛:橙色書包的落點是關注聽障兒童交通安全,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在全社會形成橙色關愛文化,關愛聽障兒童和相關人群。實際上,對於殘障群體的關愛程度能夠反映社會文明水準。

新京報:對於聽障兒童來說,最需要的説明是什麼?

葉飛:最迫切的,當然是聽到聲音、學會說話,這樣就可以融入正常生活。另外,從聽障兒童的角度來說,需要社會環境給予支援和關愛。這幾年相對要好一些,從橙色書包這一輪刷屏看,實際很多人已經在關注聽障兒童的生存和社會現狀,並進行轉發呼籲,提供一些幫助。

新京報:社會層面來說,這種關愛程度夠嗎?

葉飛:不算夠,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做不好,是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一個群體。這就需要我們去多做宣傳,多走上台前。

新京報:在這個過程中,公益組織應當承擔什麼作用?

葉飛:公益組織應當宣導關愛文化,幫助社會給予聽障兒童更多理解關注,促進對這一人群的平等對待。目前,聽障人群的就業非常困難,包括婚戀狀況,也存在這個問題。公益組織需要在意識層面,消除公眾對這一群體認識上的差異感,喚醒這種平權意識。

新京報:作為公益組織,這次“橙色書包”刷屏是否達到了我們預期的效果?

葉飛:從最初招標,到後期籌款和執行,我一直參與這個項目。文案都是我們做的,但是突然被這麼多人刷屏的具體原因確實不清楚,對於大家關注的這種熱度,讓整個基金會都猝不及防。但能夠說明的是,大家的公益意識上升了,全社會都在推動這種關注,可以說是一種進步。

新京報記者 王煜

值班編輯:張一對兒 李二號

更多新聞請關注新京報微信(ID:bjnews_xjb)

本文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