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專職消防員到綜治工作者的鄭光峰:用18年時間 為平安建設助力

【名片】

鄭光峰,1977年11月出生,現任蒼南縣宜山新居民服務管理中心負責人、宜山鎮“四個平臺”指揮中心專職副主任。

曾獲蒼南縣2016年度綜治工作先進個人等諸多榮譽。

【故事】

10年專職消防隊員生涯,他無數次奔赴火災現場進行撲救,無數次解救車禍中被困的群眾,無數次參與抗台搶險工作……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他說,若不是因為長期與火打交道,留下了咽炎的毛病,他可能會一直堅守消防員這個神聖的崗位。

而今,他是一名綜治工作者,

每天都要和在蒼南宜山生活的新居民們交流、溝通,為他們解決所困所擾。

他說,做好新居民服務工作,既是讓新居民對溫州、對蒼南有歸屬感,更是為溫州平安建設助力。

出入火場患上咽炎,只好退了下來

18年前,剛剛大學畢業的鄭光峰考入當時的蒼南縣宜山專職消防隊,成了一名專職消防員,一做就是10年。鄭光峰說,因為常進出火場留下嚥炎的毛病,一聞煙味就會止不住地咳嗽,

他只好退了下來。但人生中最難忘的經歷,都在這10年中。

2006年8月,超強颱風“桑美”登陸蒼南。鄭光峰所在的宜山專職消防隊接到命令要幫助當地陳家寺村村民進行轉移。“那次,風雨真的太大了,消防車開在路上都感覺在搖晃。”鄭光峰說,他們就這樣硬撐著來往陳家寺村和宜山指定避災點之間多次,將村民們一一轉移了出來。

當“娘家人”,讓新居民有歸屬感

8年前,鄭光峰被調入蒼南縣宜山鎮政府從事綜治工作。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他開始接觸新居民服務管理工作。

“對於新居民來說,遇到最多的難題就是勞資糾紛問題、子女就學問題等。”鄭光峰說,在這些時候,他都把自己當成是新居民的“娘家人”,站在他們的角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而讓他們對溫州、對蒼南有歸屬感。

有一年快過年的時候,一名新居民找到鄭光峰求助,

說自己是騎三輪車的,載客途中不小心撞到石頭導致乘客摔傷,光治療費都要80000元,而他只湊到了3000元,不知該怎麼辦。鄭光峰當即幫助雙方進行調解,並申請了職工救濟金,最終協議賠償了12000元。

建“四個平臺”,解決問題只要3天

除了新居民工作外,鄭光峰還負責平安建設工作。從一張網建設,到天網工程,再到“四個平臺”,都少不了他的努力和付出。

作為蒼南的試點之一,宜山的“四個平臺”建設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鄭光峰介紹說,現在,宜山每個村都有一個專門的網格長,處理這個村所有發生的大小事務,並向平臺上上報。而這些事情,大到安全生產需要整改的,小到垃圾堆起來沒人處理的,都能反映到平臺,並流轉到相關部門處理,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基本做到只要3天。

記者 陳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