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明時節的風俗習慣(泉州)

說起清明節,小編時常會想到一首詩歌。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此為網路圖片

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它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西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且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此為網路圖片

接下來時候說泉州清明時的一些風俗:

一:掃墓

一般掃墓都是前十天或者後十天去的,當然也有些當天去的,但是還是前後時間去的人比較多。

二:潤餅菜

清明節一大早,泉州家家戶戶忙於廚事,蒸炒炸燉,魚肉雞鴨,廳堂祖先供桌上擺滿豐盛的肴饌,其中大多備有潤餅菜。嫩餅菜這種泉州特有的風味菜 肴,它寓意包金包銀、招財進寶,對家庭未來寄以美好的祝福。泉州嫩餅菜類似春捲,但內涵比春捲來得豐富多彩。潤餅菜的主料通常用胡蘿蔔、冬筍、青豌豆、豆腐乾、包菜、球菜、豬肉、墨魚、煎雞蛋(切絲),蠔或蠔 煎、蝦仁等,

分盤上席,或重油炒成大雜燴;輔料有油爆米粉絲、油焙海苔、糖拌炒花生末、麻蓼、蔥白、蒜白、芫荽等佐食。食時以薄餅皮包裹餡料和輔料,卷成 圓筒狀,雙手握著就食。節日全家人圍席共餐,各自動手動口,別有一番情趣。

此為網路圖

此為網路圖片

三:插艾草

古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但是小編的印象裡似乎清明也有插過艾草的。

此為網路圖片

歡迎大家來補充更多關於泉州的清明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