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堰花甲老人用樹皮作畫再現老鄖陽

陳立強正在製作老鄖陽西河碼頭樹皮粘貼畫。

陳立強創作的樹皮粘貼作品《瑤鄉街樓》。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李寅特約記者 周家山報導:

為了再現老鄖陽景象,鄖陽區柳陂鎮61歲老人陳立強耗時兩個多月,用樹皮粘貼畫的形式,再現老鄖陽西河碼頭。

陳立強多才多藝,雕刻、紙紮、樹皮粘貼畫、剪紙和泥塑等,

都是他的拿手技藝。同時,陳立強還是一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老藝人樹皮粘貼畫再現老鄖陽

不久前,鄖陽區柳陂鎮移民新村旁一間低矮的房屋內,61歲的陳立強正彎著腰,滿頭大汗地對一幅樹皮粘貼畫精雕細琢。“這是老鄖陽西河碼頭原景的再現。”陳立強介紹,這幅畫長1.22米,寬0.8米,全部由樹皮製作而成,耗時兩個多月基本完工。

樹皮粘貼畫是如何做成的?陳立強介紹,

首先,在白紙上將西河碼頭原景圖一點點重畫放大,然後將撿來的柳樹或杉樹樹皮割開,用手輕輕一撕,將樹皮撕成條狀。“為了將畫做的更逼真,我先將人、房子等各個景物在小紙上粘貼,然後再挨個粘貼在畫紙上,再用小刀一點點修正,儘量達到完美。”

為何會選擇製作西河碼頭樹皮粘貼畫?陳立強告訴記者,他從小住在漢江邊,對鄖陽有著深厚的感情。上世紀六十年代,

因修建丹江口大壩老鄖陽府被淹沒。2010年,又因修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庫區防護堤岸,而徹底失去了老鄖陽遺留下來的原貌。

“這麼好的古建築如果不留下點紀念,後人們估計都不知曉。”為了再現老鄖陽景象,讓年輕一代看到老鄖陽古建築昔日輝煌,陳立強便開始四處打聽,收集老鄖陽府時期的標誌性建築,決定以樹皮粘貼畫的形式將其再現。後來,經朋友介紹,找到老鄖陽西河碼頭原景圖後,

陳立強立即開始動手製作。

20多年前曾用樹皮粘出“黃鶴樓”

1992年,36歲的陳立強從原鄖陽地區藝術學校成人班畢業後,進入原鄖縣城關鎮文化站工作。“當時,同事到武漢市黃鶴樓旅遊開發公司推銷手工藝品,對方需要一幅黃鶴樓畫。”因陳立強會雕刻等手工技藝,這個艱巨的任務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為了讓畫更有新意,陳立強絞盡腦汁。有一天,他經過一家木材加工廠,

看見地上堆著一堆樹皮,靈機一動,便萌生了用樹皮在紙上粘一個“黃鶴樓”的念頭。

於是,陳立強將樹皮帶回家中,一連幾天待在屋裡琢磨,最終成功製作出純手工樹皮粘貼畫《黃鶴樓》。“當時對方看了很驚訝,連連稱讚。”陳立強回憶,這幅作品不僅得到了對方認可,還被鄖陽區科技館收藏。

陳立強說,在學校讀書期間,老師曾帶他們到湘西寫生。於是,在後來的日子裡,他製作了不少湘西風光的樹皮粘貼畫《瑤鄉街樓》、《秋實》、《荷塘野趣》、《苗家木樓》等栩栩如生的畫面,吸引了不少親朋好友,每次作品剛完成,就被朋友“搶”走。

多才多藝精通各類手工製作

因工資低迫于生計,1994年陳立強選擇離職回家種地,同時製作一些民間工藝作品。誰家辦喜事請他,他就幫忙製作些喜慶的剪紙,主動送些樹皮粘貼的手工作品,這讓大夥對他多了幾分敬重。遇到村裡開展文化活動,他便親自製作各種紙紮花燈。

十堰市第三屆全民健身運動會開幕式、鄖陽漢江大橋通車慶典用的紙紮、花燈,以及在鄖陽區解放六十周年活動中驚豔眾人的五彩紙鳳凰,都是陳立強參與設計、紮制的作品。

2013年,陳立強代表鄖陽區到武漢市參加全省民間工藝大師作品評審,他現場製作的紙紮作品,令評委和觀眾贊口不絕。他製作的“棗紅馬”和泥塑財神爺,更是引得觀眾紛紛駐足觀賞。

他製作了不少湘西風光的樹皮粘貼畫《瑤鄉街樓》、《秋實》、《荷塘野趣》、《苗家木樓》等栩栩如生的畫面,吸引了不少親朋好友,每次作品剛完成,就被朋友“搶”走。

多才多藝精通各類手工製作

因工資低迫于生計,1994年陳立強選擇離職回家種地,同時製作一些民間工藝作品。誰家辦喜事請他,他就幫忙製作些喜慶的剪紙,主動送些樹皮粘貼的手工作品,這讓大夥對他多了幾分敬重。遇到村裡開展文化活動,他便親自製作各種紙紮花燈。

十堰市第三屆全民健身運動會開幕式、鄖陽漢江大橋通車慶典用的紙紮、花燈,以及在鄖陽區解放六十周年活動中驚豔眾人的五彩紙鳳凰,都是陳立強參與設計、紮制的作品。

2013年,陳立強代表鄖陽區到武漢市參加全省民間工藝大師作品評審,他現場製作的紙紮作品,令評委和觀眾贊口不絕。他製作的“棗紅馬”和泥塑財神爺,更是引得觀眾紛紛駐足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