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陽新女子帶著癱瘓弟弟出嫁 貼身照顧16年

圖為:姜彩霞照顧癱瘓的弟弟

楚天都市報訊 楚天都市報記者梁傳松通訊員姜孝康

昨日,在黃石陽新縣白沙鎮石茂村一處低矮的平房內,女主人姜彩霞早早便起床了,她要為一家6口人準備早飯。早餐分兩樣,弟弟和丈夫吃的是麵條,自己和孩子們吃的則是稀飯和鹹菜。“丈夫要幹體力活,不吃飽做事沒勁,弟弟有病不能沒有營養。”姜彩霞解釋。

喂完弟弟吃過早餐,姜彩霞就開始扶起弟弟靠在牆上進行康復訓練,瘦弱的姜彩霞扶著比她高出20釐米的弟弟,

十幾分鐘下來,已是滿頭大汗……貼身照顧癱瘓弟弟,姜彩霞已堅持了16年。

大齡女子挑起家庭重擔

姜彩霞今年41歲,兄弟姊妹4人,她排行老二。一家6口人中,父親聽力殘疾,大弟遺傳了父親的病,母親體弱多病,日子過得十分緊巴。為幫襯家裡,姜彩霞17歲時便輟學到揚州打工。

2001年,小弟姜松柏已19歲,為了幫姐姐分擔家庭重擔,在白沙鎮謀了一份開貨車的工作。

當年11月29日發生的一起變故,讓這個家庭再次蒙上了陰影。當天,姜松柏駕駛的車輛因故障停在路邊修理時,被一輛小車撞倒,姜松柏受傷昏迷不醒。

得知弟弟車禍受傷後,姜彩霞立即辭去工作,從揚州趕回了老家。在醫院精心照顧6個多月,終於喚醒了如同植物人般的弟弟。但清醒後的弟弟因為腦幹受傷,癱瘓了。

大姐早已出嫁,大弟天生殘疾,小弟又癱瘓了,一家人的重擔全壓在姜彩霞身上。

“有我在,這個家不會散!”雖然身心疲憊,但姜彩霞答應母親,會一輩子照顧小弟姜松柏。“閨女呀,我們不能拖累你……”母親心裡清楚,村裡同齡的姑娘早已出嫁。而姜彩霞為了家庭仍孑身一人,加上一個癱瘓的弟弟,想找一個好婆家,談何容易?

當時的家,搖搖欲墜。姜彩霞發誓要喚醒弟弟,拯救這個家。

姐姐帶著弟弟一起出嫁

2003年,已是28歲的姜彩霞在他人的介紹下,

認識了同鎮的石茂村青年朱樹根,比姜彩霞大3歲的朱樹根是一名木工,靠在周邊幫村民建房時打零工掙錢。

婚前,姜彩霞主動攤牌:不要男方的聘禮,自己家裡也沒有嫁妝,還要帶著癱瘓的弟弟一起出嫁。憨厚的朱樹根考慮很久,最後還是答應了姜彩霞的條件。

2003年11月17日,朱樹根叫了一輛農用車,趕到姜彩霞的家。姜彩霞簡單清點了一下自己和弟弟的衣服,與朱樹根一起將癱瘓的弟弟抬上農用車,

嫁到了朱樹根家。“閨女呀,讓你受屈了,媽媽對不住你們呀……”看著別人家女兒風風光光地出嫁,而自己嫁女兒,還要帶著一個癱瘓的病人,臨別前,姜彩霞的母親哭成淚人。

沒舉行婚禮,沒有嫁妝,沒擺酒席,兩人就匆匆結婚了。“就像走親戚一樣,一家人吃了頓飯。”提起當日的情形,姜彩霞仍記憶猶新。而第一頓飯,公公過來看到癱瘓在床的姜松柏,歎了一口氣,飯都沒吃就走了。

姐弟情深演繹人間大愛

婚後,姜彩霞與丈夫一起搬到了村委會一處平房居住。晚上,為方便照顧弟弟,姜彩霞就在大床旁邊擺放一張小床,只要弟弟半夜一跺腳,她就會爬起來照料。隨著姜彩霞的3個孩子陸續出生,一家人的生活過得捉襟見肘。直到現在,他們仍蝸居在平房裡。

因大腦受損,姜松柏大小便失禁,智力只相當於三四歲兒童的水準。餓了、困了,只能通過跺腳來發信號。每次吃飯,姜彩霞都需要將飯菜一點點攪碎,一勺又一勺地喂進姜松柏的嘴裡。

最累人的是幫助弟弟站立訓練。每次,身高不到一米六的姜彩霞要用肩部架他起來,一步一步地挪動,將弟弟挪到牆邊站著。然後手腳並用,扶住弟弟,短則半個小時,多則一個多小時。洗臉、餵飯、按摩,姜彩霞16年來每天都要重複這些活,卻從沒有抱怨過。

周圍也有人勸過她,久病床前無孝子,何況是弟弟,你可以把他送回娘家,自己過清靜生活。但姜彩霞堅定地說,姐弟情深血濃於水,她要堅守當初的諾言,照顧弟弟到生命的盡頭,哪怕熬白頭,累彎了腰也無怨無悔。

飯都沒吃就走了。

姐弟情深演繹人間大愛

婚後,姜彩霞與丈夫一起搬到了村委會一處平房居住。晚上,為方便照顧弟弟,姜彩霞就在大床旁邊擺放一張小床,只要弟弟半夜一跺腳,她就會爬起來照料。隨著姜彩霞的3個孩子陸續出生,一家人的生活過得捉襟見肘。直到現在,他們仍蝸居在平房裡。

因大腦受損,姜松柏大小便失禁,智力只相當於三四歲兒童的水準。餓了、困了,只能通過跺腳來發信號。每次吃飯,姜彩霞都需要將飯菜一點點攪碎,一勺又一勺地喂進姜松柏的嘴裡。

最累人的是幫助弟弟站立訓練。每次,身高不到一米六的姜彩霞要用肩部架他起來,一步一步地挪動,將弟弟挪到牆邊站著。然後手腳並用,扶住弟弟,短則半個小時,多則一個多小時。洗臉、餵飯、按摩,姜彩霞16年來每天都要重複這些活,卻從沒有抱怨過。

周圍也有人勸過她,久病床前無孝子,何況是弟弟,你可以把他送回娘家,自己過清靜生活。但姜彩霞堅定地說,姐弟情深血濃於水,她要堅守當初的諾言,照顧弟弟到生命的盡頭,哪怕熬白頭,累彎了腰也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