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結束後的態度:為什麼德國會受到尊重?日本卻愈發令人厭惡!

德國戰俘慘狀

二戰德國戰敗之後,納粹勢力垮臺,

當時社會局面混亂,國家需要一個新的民主的政府來領導。而民眾在經歷過戰爭帶來的痛苦之後,對和平的渴望日益強烈。而且由於德國經濟發展受到限制,導致國內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準日益低下,人們渴望回到和平安定的生活。因此,在形勢要求與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出於改善國內境況以及安撫民心的需要的考慮,德國政府必須出面承認二戰歷史並且對那段歷史負責,
付出代價。

二戰後的德國,國民生產總值不到戰前的一半,絕大多數居民都面對著戰爭所留下來的廢墟瓦礫,他們所要面臨的首要困難便是生存問題。由於需要償還巨額的戰爭賠款,國家財政收入大部分被用來支付賠款,德國人民生活得十分艱難。1946年底,德國迎來了上世紀最寒冷的冬天,數十萬人因饑餓和寒冷而死亡。

華沙之跪

華沙之跪

1970年12月7日,西德總理威利·勃蘭特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敬獻花圈之後,突然自發下跪並且為在納粹德國侵略期間被殺害的死難者默哀。這一舉動讓在場所有人都大為震撼。這一跪,不僅讓受害國感受到了德國請求原諒的真誠,更是讓德國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自二戰以來,德國歷屆總理都曾在不同場合代表德國對二戰進行反思和懺悔。聯邦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在上任以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法國公開道歉,這一舉動使德國獲得了與法國的友好交往,也使德國贏得了歐洲國家的讚揚和認同;1995年6月,德國前總理科爾雙膝跪在了以色列的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重申了國家的道歉;前總理施羅德在德國布亨瓦爾德集中營解放60周年的紀念儀式上深深鞠躬,

向受害者以及受害者家屬真誠地道歉。2015年1月27日,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參與了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七十周年紀念日活動,並公開表示德國對發生的一切感到羞恥。

被害歐洲猶太人紀念館

反省納粹暴行是德國的責任

1995年,為了紀念二戰結束五十周年,德國政府在柏林市中心建造了一座名為“恐怖之地”的戰爭紀念館,以警示世人,銘記歷史帶來的痛苦,絕不能讓歷史重演。之後又陸續修建了各種二戰紀念館和紀念碑,每年都有德國領導人前往悼念在戰爭中與德軍作戰而犧牲的英雄們。2005年,在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標誌性建築—勃蘭登堡門和波茨坦廣場之問又修建了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紀念碑上列出了所有已知的被害猶太人的姓名。這個紀念碑的建成並不意味著德國與被害猶太人之問的仇恨已經清算完畢,而是希望位於市中心的這座紀念碑能夠警醒世人,勿忘歷史。

而對於日本所做所為,只想問句能說髒話嗎?

題外話:防火,防盜,防日本。

紀念碑上列出了所有已知的被害猶太人的姓名。這個紀念碑的建成並不意味著德國與被害猶太人之問的仇恨已經清算完畢,而是希望位於市中心的這座紀念碑能夠警醒世人,勿忘歷史。

而對於日本所做所為,只想問句能說髒話嗎?

題外話:防火,防盜,防日本。